正在阅读:

从门店之王到濒临破产,中国版ZARA大溃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门店之王到濒临破产,中国版ZARA大溃败

不客气地说,拉夏贝尔的危机已经遮不住了。

文|地产情报站

提到女装品牌拉夏贝尔,又有几个妹子没听说过呢?

但仔细想想,你又有多久没买过拉夏贝尔的衣服了?

2017年,号称“中国版ZARA”的拉夏贝尔曾坐拥近万家门店,荣升线下“店王”。其旗下有LaChapelle、Puella、等十余个自营品牌,多品牌运营模式让它们在女士衣柜里常年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继乏力的拉夏贝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等到他们再次引发关注,竟然是这样一个惨淡的消息——

11月22日,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公告》。

公告显示,债权人嘉兴诚欣制衣有限公司、海宁红树林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中大新佳贸易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均向法院申请对拉夏贝尔进行破产清算,理由是拉夏贝尔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尽管拉夏贝尔坚持认为3位申请人的请求“不符合相关法律程序”,但这场破产疑云依然引发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家昔日的女装王者级公司,以一个狼狈的姿态冲上了热搜。

作为曾经的女装巨头,拉夏贝尔1998年便已创立,发展至今已有23年。

“La Chapelle”在法语中的含义为“小教堂”,是法国一条风情小街的名字。据传拉夏贝尔创始人邢加兴在构思品牌时恰好住在这条小街上,因此干脆取名“拉夏贝尔”。

当时中国服装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期,一片蓝海下,多强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作为主要辐射20至25岁都市女性的品牌,拉夏贝尔带着法国风情走入市场,迅速打开一片天地。

2001年,拉夏贝尔销售额逼近千万。此后他们开始调整经营战略,由经销(经销商拿钱进货)改为直营(总公司直接出资并直接经营门店),并开始部署多品牌战略。2011年,拉夏贝尔改制为股份控制公司,随后分别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A+H”的上市服饰公司,一时风光至极。

2017年,拉夏贝尔的全国门店数达到近万家的峰值。

在表面红火之下,危机也悄然来临。

随着外资品牌席卷国内市场,国牌的销路逐渐收窄,库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人工、租金等运营成本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拉夏贝尔不得不接连关停线下门店。

由于直营模式成本很高,拉夏贝尔直接承担着人力、租金、库存等成本,随着2017年门店数峰值结束,他们迎来了急剧收缩的颓势。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拉夏贝尔门店数已经从9269个锐减到427个。

同时,拉夏贝尔的股票也变为了“*ST拉夏”,意味着他们已经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预警。

2021年3月,公司原控股股东、实控人邢加兴的股权数从25.91%变为14.66%,退出股东行列。

其实从2020年开始,拉夏贝尔的总裁一职就成了烫手山芋,至今已经“换血”5人。其中任职最短的章丹玲从2001年起就入职拉夏贝尔,历经多个管理岗,但在总裁的位置上,仅干了一个多月就选择了离职。

今年10月28日,拉夏贝尔因涉及多起诉讼,导致144个银行账户被冻结,17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总价值超过17亿的不动产也被查封。

11月中旬,拉夏贝尔收到证监会新疆监管局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的公告。公告称,新疆证监局检查发现拉夏贝尔存在多项问题,具体涉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会计核算和年报编制等方面。

根据企查查显示,拉夏贝尔目前已关联司法风险数百条,累计被执行额超6.7亿元,未执行额超4.5亿元,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不客气地说,拉夏贝尔的危机已经遮不住了。

10年前,拉夏贝尔通过大量开店门店巩固了一批忠粉。10年后,其门店逐渐关闭,再加上设计感跟不上潮流,性价比也不敌诸多小品牌,拉夏贝尔陷入尴尬。没有良好的电商战略,导致线上消费群体不足;没做好新品研发,导致线下门店的吸引力也不够。

在国内外其他快时尚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线上电商渠道快速发展、服装企业搭乘国潮之风的时代,拉夏贝尔渐趋没落。

拉夏贝尔的困境是很多国产服装品牌的共同难关。有些品牌一蹶不振,仓皇倒下;有些品牌闯了过去,开辟了一片江山。

对于拉夏贝尔来说,要想绝地逆袭,与其去对标财大气粗的ZARA,不如参考森马的打法。今年双11,森马销售额冲到了22.98亿,比去年的13.8亿高出一大截。业绩增长主要因为森马大力推新品,并积极与头部主播合作,将流量转化为收入。

对比来说,拉夏贝尔虽然也变了,但变得不彻底,反应速度较慢,这也是它在市场中掉队的主要原因。

截至今日收盘,A股*ST拉夏已下跌5.13%,整体处于颓势。

从2017年的盛景,到如今的萧条,拉夏贝尔的市值距离最高峰时已经蒸发超过百亿元。

针对债权人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拉夏贝尔方表示不认可,并强调将提交异议申请。

市场不停变化,流行转瞬即逝,若跟不上时代,跌落神坛可能都是分分钟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门店之王到濒临破产,中国版ZARA大溃败

不客气地说,拉夏贝尔的危机已经遮不住了。

文|地产情报站

提到女装品牌拉夏贝尔,又有几个妹子没听说过呢?

但仔细想想,你又有多久没买过拉夏贝尔的衣服了?

2017年,号称“中国版ZARA”的拉夏贝尔曾坐拥近万家门店,荣升线下“店王”。其旗下有LaChapelle、Puella、等十余个自营品牌,多品牌运营模式让它们在女士衣柜里常年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继乏力的拉夏贝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等到他们再次引发关注,竟然是这样一个惨淡的消息——

11月22日,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公告》。

公告显示,债权人嘉兴诚欣制衣有限公司、海宁红树林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中大新佳贸易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均向法院申请对拉夏贝尔进行破产清算,理由是拉夏贝尔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尽管拉夏贝尔坚持认为3位申请人的请求“不符合相关法律程序”,但这场破产疑云依然引发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家昔日的女装王者级公司,以一个狼狈的姿态冲上了热搜。

作为曾经的女装巨头,拉夏贝尔1998年便已创立,发展至今已有23年。

“La Chapelle”在法语中的含义为“小教堂”,是法国一条风情小街的名字。据传拉夏贝尔创始人邢加兴在构思品牌时恰好住在这条小街上,因此干脆取名“拉夏贝尔”。

当时中国服装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期,一片蓝海下,多强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作为主要辐射20至25岁都市女性的品牌,拉夏贝尔带着法国风情走入市场,迅速打开一片天地。

2001年,拉夏贝尔销售额逼近千万。此后他们开始调整经营战略,由经销(经销商拿钱进货)改为直营(总公司直接出资并直接经营门店),并开始部署多品牌战略。2011年,拉夏贝尔改制为股份控制公司,随后分别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A+H”的上市服饰公司,一时风光至极。

2017年,拉夏贝尔的全国门店数达到近万家的峰值。

在表面红火之下,危机也悄然来临。

随着外资品牌席卷国内市场,国牌的销路逐渐收窄,库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人工、租金等运营成本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拉夏贝尔不得不接连关停线下门店。

由于直营模式成本很高,拉夏贝尔直接承担着人力、租金、库存等成本,随着2017年门店数峰值结束,他们迎来了急剧收缩的颓势。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拉夏贝尔门店数已经从9269个锐减到427个。

同时,拉夏贝尔的股票也变为了“*ST拉夏”,意味着他们已经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预警。

2021年3月,公司原控股股东、实控人邢加兴的股权数从25.91%变为14.66%,退出股东行列。

其实从2020年开始,拉夏贝尔的总裁一职就成了烫手山芋,至今已经“换血”5人。其中任职最短的章丹玲从2001年起就入职拉夏贝尔,历经多个管理岗,但在总裁的位置上,仅干了一个多月就选择了离职。

今年10月28日,拉夏贝尔因涉及多起诉讼,导致144个银行账户被冻结,17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总价值超过17亿的不动产也被查封。

11月中旬,拉夏贝尔收到证监会新疆监管局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的公告。公告称,新疆证监局检查发现拉夏贝尔存在多项问题,具体涉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会计核算和年报编制等方面。

根据企查查显示,拉夏贝尔目前已关联司法风险数百条,累计被执行额超6.7亿元,未执行额超4.5亿元,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不客气地说,拉夏贝尔的危机已经遮不住了。

10年前,拉夏贝尔通过大量开店门店巩固了一批忠粉。10年后,其门店逐渐关闭,再加上设计感跟不上潮流,性价比也不敌诸多小品牌,拉夏贝尔陷入尴尬。没有良好的电商战略,导致线上消费群体不足;没做好新品研发,导致线下门店的吸引力也不够。

在国内外其他快时尚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线上电商渠道快速发展、服装企业搭乘国潮之风的时代,拉夏贝尔渐趋没落。

拉夏贝尔的困境是很多国产服装品牌的共同难关。有些品牌一蹶不振,仓皇倒下;有些品牌闯了过去,开辟了一片江山。

对于拉夏贝尔来说,要想绝地逆袭,与其去对标财大气粗的ZARA,不如参考森马的打法。今年双11,森马销售额冲到了22.98亿,比去年的13.8亿高出一大截。业绩增长主要因为森马大力推新品,并积极与头部主播合作,将流量转化为收入。

对比来说,拉夏贝尔虽然也变了,但变得不彻底,反应速度较慢,这也是它在市场中掉队的主要原因。

截至今日收盘,A股*ST拉夏已下跌5.13%,整体处于颓势。

从2017年的盛景,到如今的萧条,拉夏贝尔的市值距离最高峰时已经蒸发超过百亿元。

针对债权人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拉夏贝尔方表示不认可,并强调将提交异议申请。

市场不停变化,流行转瞬即逝,若跟不上时代,跌落神坛可能都是分分钟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