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腾讯原子智库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益公司责任力年度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估算,在未来30年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会达到487万亿元。这对金融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同时,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背景下也面临着转型风险。
在碳中和背景下,如果高碳企业无法在一段时间中把自己转型为低碳或者零碳企业,可能就要退出市场。这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两类风险——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投资价值会大幅下降;对于银行贷款而言,贷款有可能会变成坏账。
在绿色金融体系进展上,马骏介绍,相关标准体系、披露要求、激励体制以及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都有所完善。就标准体系而言,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修改了绿色债券目录,去掉了清洁煤,逐步反映碳中和的要求;就披露要求而言,大量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就是低碳项目或者向低碳转型的项目,如果没有碳相关的信息披露,工作就难以进行;就激励机制而言,人民银行不久前宣布发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就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而言,国内有很多机构正在尝试进行相关的金融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