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先生》编剧李潇&于淼专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先生》编剧李潇&于淼专访

他们的戏擅长挖掘热点生活话题,凭借犀利泼辣的连珠妙语赢得观众喜爱。年轻、时尚的他们促使“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早早在家庭生活剧的山顶插上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旗。

作者:兰若伽蓝

《小丈夫》前脚刚唱罢,《好先生》粉墨再登场,“编剧CP”李潇&于淼的好戏一档接一档。凭借4个人物小传定下了电视剧项目,再凭借5集剧本定下了孙红雷、江疏影、王耀庆和车晓四大主演,这对80后夫妻俨然已成了当今编剧界红不让的金字招牌。

▲李潇

他们的戏擅长挖掘热点生活话题,凭借犀利泼辣的连珠妙语赢得观众喜爱。年轻、时尚的他们促使“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早早在家庭生活剧的山顶插上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旗。

然而,他们对此并不满足。正如李潇所说,他们已经到了“不需要再用收视率证明自己”的阶段,想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勇于革自己的命。写够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他们决定写一个“离地三尺”的都市传奇,于是,《好先生》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孙红雷扮演的陆远本是米其林三星西餐大厨,在美国到达声誉顶峰,却又堕落成渣男,故事一开场,他的好友彭海车祸丧生,陆远终于开始了重新成为“好先生”的慢慢长路。

整个电视剧,主要人物只有7位,所有人都和陆远发生关联;大段闪回,让过去、现在的故事线来回穿插;还有华美服饰,珍馐菜肴……所有这一切,都与李潇、于淼过往的创作大相径庭。

日前,他们接受了编剧帮的专访,和大家分享了《好先生》前所未有的创新。

编剧帮 你俩是创作家庭情感剧著称的,为什么这次要写一部都市情感剧?

李潇:我们认为,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已经进入瓶颈,题材、类型同质化特别严重。我们觉得有责任去做创新工作。

《好先生》的风格、故事结构,跟我们自己以往的作品相差很大。它不再是简单的轻喜剧,也不再是顺时针叙事,里面甚至有超现实部分。我们有意在电视剧中尝试新东西。

这个故事最早是我们俩在家聊出来的。编剧只是打地基,最后还要看制作班底的呈现。我们很庆幸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鼓励创新精益求精的出品操盘方,才情兼备的导演和兢兢业业的制片团队,从目前的成色来看,我们是满意的。

编剧帮 《好先生》的灵感从哪儿来?

于淼:其实就是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美食和情欲其实是支撑着人类甚至所有生物发展的最原始驱动力。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现代人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创作陆远这个人物时,我们发现,越聊他,越茫然。这个人有过去,有将来,两条故事线来回穿插。所有的闪回都不是大块的,而是以情绪的方式代入,甚至是前后对比。

我们设置彭海这个角色,就是代表了陆远的过去、未来和他自己。他的存在首先解释了陆远的过去是怎么回事,第二是促使陆远思考未来要走向何方,第三是让陆远成为最好的自己。

陆远一开始是个所谓的“渣男”,但他其实特别想当好人,一个有家庭、有责任感的男人,这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就是彭海。彭海让他看到自己内在被掩盖的光芒,他想重新挖掘出来。所以当陆远完成角色时,他就成为了彭海。

编剧帮 面对新的题材类型,你们的创作有哪些新挑战?

于淼:这部片子是把一个人物砸碎了,再一点点把他捏成人形。以正常人的眼光,这个人已经没法翻牌了,如何重塑?这是最大的难点。

李潇:还有一个技术难度。我们总共7位主要演员,这几乎就是我们所有的主演,比大多数同类型电视剧的角色都要少。这7个人的关系不断组合,各种“拧麻花儿”,用尽了这7个人。一个戏,尤其这种大开大合的戏,人物越多,你的素材就越多,人物越少,有时候写戏都掰不开。

编剧帮 这部戏的人物关系结构跟一般的国产剧不同。

李潇:是的,我把它称为“太阳型”人物关系。

每个人物都不能单独成为一套线索,所有配角都跟主角发生关系,都是主角经历、情感的一部分。有的是他的一生挚爱(甘敬),有的是现在的热烈情感(江莱)。回到现实生活中,大家面对不同的人,他的身份和位置都是不一样的。面对哪种人,就会折射出你身上的哪一面来。

于淼:其实一个故事就像一个星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运行的轨道,但在这个运行过程中,又时不时飞来一颗彗星,比如江莱,甚至彭晓禾。

编剧帮 其实几位主角的名字也费了一番工夫,都有寓意。

于淼:男主角叫“陆远”,因为他去的路很远,回来的路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甘敬”是一汪清泉,很简单,就是追求感情。“江莱”就是陆远的将来,他作为另外一个人的将来。

编剧帮 这部戏的核心是陆远这个角色。其他角色除了剧情功能之外,你们还为其赋予了何种理想和价值观?

李潇:说实话,每次问到价值观的问题我都挺难回答的。我发现公众有些过于强调理念了。其实影视剧是不承担宣教功能的。现在大家看电视剧老提“三观”,我特别想问他(她)三观是哪三观,再问一句:正确的三观是什么?影视剧人物展现出的价值观,并不是整个剧要体现的价值观。

于淼:具体什么样的价值观,其实是让每位观众在剧中寻找,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我明确告诉你答案。

编剧帮 彭佳禾和奶奶的部分,涉及到青少年问题和老年问题,为什么在这部都市情感剧里面加入了家庭的层次呢?

李潇:他们俩代表的不是家庭而是社会。在社会里,教育问题和养老问题就是非常严重的。这两个角色涵盖了陆远一上一下两个身份,父亲和儿子。这在他在前史中是空缺的,他从来没有承担过父亲的责任,也没有尽过儿子的义务。这两个角色的存在让陆远更饱满。

编剧帮 这个戏的人设偏偶像剧,离大众比较远。这是怎么考虑的?

李潇:老百姓看剧无非两种,一种是看自己,一种是看传奇。

第一种是“接地气”,第二种是“离地三尺”,我们属于后者。虽然人设离大家的实际生活比较远,但就情感而言,每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于淼:《一代宗师》里面有句话,说功夫有三个层次: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陆远这个角色是倒过来,他在事业达到顶峰时,是见到了天地,去国外开阔了视野后,见到了众生。在他迷茫、堕落后,想要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是要见自己。

李潇:也就是面对他内心的那个自己。在他堕落的那段时间,他其实是拒绝面对自己的。他是醉生梦死,让彭海天天像扛死狗一样把他扛回家。

编剧帮 高级厨师的设置是不是也考虑到视觉效果会比较好看?

李潇:最初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看了一本杂志,上面对当代最性感的男性职业评了前三甲,第一名是西餐主厨,第二名是律师,第三名是建筑师。

于淼: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厨师是下九流的行业,叫伙夫。但其实在西方,真正的厨师是艺术家,他们是不管饱的,只是尽可能去挖掘、挑动你的味蕾,其实是很高端的职业。

编剧帮 陆远到餐厅砸场子的那场戏让人联想到美国真人秀《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你们有参考相关综艺节目吗?

李潇:这个戏从酝酿到全部完成共花费了两年时间,我们搜集了大量素材,包括你提到的真人秀。同时我们也去当地的餐厅后厨去观察过,采访了一下厨师。西餐后厨的等级非常森严。剧中的厨房细节是严格按照我们当时的采访来的。

编剧帮 这部戏在叙事节奏上也同以往不太一样。前面陆远和江莱的戏进展比较慢,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潇:其实我俩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我俩以往的戏,往往一上来就是强冲突,敲锣打鼓地开场,一路载歌载舞,很热闹。这次就想反其道而行之。这个戏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细节。一般电视剧不太注重细微的情感描写。

于淼: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不会集中,很多人是拿电视剧作背景声去播放。这是造成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品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大家不重细节,有个主体脉络就可以了。所以这次我们也想挑战观众。

《好先生》虽然在前几集情节上没有推得那么快,但其实他是小火慢炖。以前我们做的很多剧是靠情节来推进,这个剧就变成了用情感来推进。

编剧帮 你们曾说这部剧有借鉴美剧风格,具体有哪些体现呢?

李潇:我们看的美剧很多,但写戏的时候没有具体参照过哪部电视剧。我们看了很多美剧,他们的长处是精致、耐看,真的是把电视剧当电影拍。

于淼:美剧类型分得非常清楚,对受众掌握得非常明确。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基本上是希望受众面越广越好,这其实对创作本身是有伤害的。同时让20岁的人和60岁的人感兴趣,这意味着你难以做到极致。

编剧帮 所以这部戏你们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诉求?

李潇:真正敢于创新的创作者不多,想创新的人又不一定有条件。当我们有条件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每部作品都想要收视率、网络点击率的话,那最保险的就是去做熟悉的题材类型,永远都不敢创新。《好先生》就反复地在咀嚼感情这一件事,里面没有什么家长里短的烟火气。

于淼:刚播完的《小丈夫》也是我们的戏,它就是标准的生活剧。《小丈夫》的创新是把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

《好先生》又跟生活剧隔开了,它是一个都市言情剧,主体观众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中产。我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来培养观众,就像苹果手机更新换代一样。

编剧帮 李潇曾说过这是一个“重口味”的戏,你们怎么解读“重口味”?

李潇:这个“重口味”是指情感的浓烈程度。这部戏的情感浓度是高于我们俩以前其它作品的。

于淼:浓度在于陆远是在和自己抗争,和他的旧爱和所有他犯下的错误斗争。

编剧帮 这部戏的浓烈不止表现在内心情感,外部动作也很浓烈。有很多争执甚至打架的戏,观众对此也有不同评价,有些人认为这属于“洒狗血”。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论调?

李潇:我觉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撒狗血”和戏剧的区别。

我俩对“戏剧”两个字有个“曲解”:你把“戏”拆解了是“又”和“戈”,就是“又打起来了”。“剧”左边是“居”右边是“刀”,是在居住空间起争执。

于淼: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观众是需要和戏剧有距离感的,你要坐在台下,而不是坐台上,这种距离的分寸感也是我们需要拿捏的。

编剧帮 小蔡这个角色是给张艺兴量身打造的吗?孙红雷和张艺兴这对“CP”太受关注了。

李潇:应该反过来说,张艺兴特别适合这个角色。有小蔡这个角色的时候,还没有《极限挑战》这档节目呢。选角时恰逢第一季《极限挑战》红兴CP正火,资方也是抓住了热点码到了这个组合。张艺兴的呆萌能给这个角色加入一点个人特色。

于淼:有他的加入,厨房里的男性化氛围可以得到缓和。

编剧帮 你们这次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呢?这个戏有很多男性视角。

于淼:其实我们都是一起写作的。有时候男性视角会受女性视角的左右,就像看一个男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娶了什么样的女人。我俩合作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得意之处就是我可以有女性视角,她可以有男性视角。

李潇:说到合作和分工,我们不是你写一段我写一段,而是先要在一起开会,先要非常细地聊出来。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们尝试加入了新生力量,编剧张英姬也加入了剧本创作。

编剧帮 你们会开大会讨论剧本吗?还是自己开小会?

于淼:我们很少统一开剧本大会,创作这回事,开大会没有实质意义。

李潇:主要是在这个戏上我比较坚持,不会为任何人改变。这个地基我就要打成这样,不会为任何垒砖、砌墙的人改变,我一定要做这样一部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先生》编剧李潇&于淼专访

他们的戏擅长挖掘热点生活话题,凭借犀利泼辣的连珠妙语赢得观众喜爱。年轻、时尚的他们促使“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早早在家庭生活剧的山顶插上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旗。

作者:兰若伽蓝

《小丈夫》前脚刚唱罢,《好先生》粉墨再登场,“编剧CP”李潇&于淼的好戏一档接一档。凭借4个人物小传定下了电视剧项目,再凭借5集剧本定下了孙红雷、江疏影、王耀庆和车晓四大主演,这对80后夫妻俨然已成了当今编剧界红不让的金字招牌。

▲李潇

他们的戏擅长挖掘热点生活话题,凭借犀利泼辣的连珠妙语赢得观众喜爱。年轻、时尚的他们促使“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早早在家庭生活剧的山顶插上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旗。

然而,他们对此并不满足。正如李潇所说,他们已经到了“不需要再用收视率证明自己”的阶段,想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勇于革自己的命。写够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他们决定写一个“离地三尺”的都市传奇,于是,《好先生》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孙红雷扮演的陆远本是米其林三星西餐大厨,在美国到达声誉顶峰,却又堕落成渣男,故事一开场,他的好友彭海车祸丧生,陆远终于开始了重新成为“好先生”的慢慢长路。

整个电视剧,主要人物只有7位,所有人都和陆远发生关联;大段闪回,让过去、现在的故事线来回穿插;还有华美服饰,珍馐菜肴……所有这一切,都与李潇、于淼过往的创作大相径庭。

日前,他们接受了编剧帮的专访,和大家分享了《好先生》前所未有的创新。

编剧帮 你俩是创作家庭情感剧著称的,为什么这次要写一部都市情感剧?

李潇:我们认为,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已经进入瓶颈,题材、类型同质化特别严重。我们觉得有责任去做创新工作。

《好先生》的风格、故事结构,跟我们自己以往的作品相差很大。它不再是简单的轻喜剧,也不再是顺时针叙事,里面甚至有超现实部分。我们有意在电视剧中尝试新东西。

这个故事最早是我们俩在家聊出来的。编剧只是打地基,最后还要看制作班底的呈现。我们很庆幸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鼓励创新精益求精的出品操盘方,才情兼备的导演和兢兢业业的制片团队,从目前的成色来看,我们是满意的。

编剧帮 《好先生》的灵感从哪儿来?

于淼:其实就是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美食和情欲其实是支撑着人类甚至所有生物发展的最原始驱动力。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现代人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创作陆远这个人物时,我们发现,越聊他,越茫然。这个人有过去,有将来,两条故事线来回穿插。所有的闪回都不是大块的,而是以情绪的方式代入,甚至是前后对比。

我们设置彭海这个角色,就是代表了陆远的过去、未来和他自己。他的存在首先解释了陆远的过去是怎么回事,第二是促使陆远思考未来要走向何方,第三是让陆远成为最好的自己。

陆远一开始是个所谓的“渣男”,但他其实特别想当好人,一个有家庭、有责任感的男人,这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就是彭海。彭海让他看到自己内在被掩盖的光芒,他想重新挖掘出来。所以当陆远完成角色时,他就成为了彭海。

编剧帮 面对新的题材类型,你们的创作有哪些新挑战?

于淼:这部片子是把一个人物砸碎了,再一点点把他捏成人形。以正常人的眼光,这个人已经没法翻牌了,如何重塑?这是最大的难点。

李潇:还有一个技术难度。我们总共7位主要演员,这几乎就是我们所有的主演,比大多数同类型电视剧的角色都要少。这7个人的关系不断组合,各种“拧麻花儿”,用尽了这7个人。一个戏,尤其这种大开大合的戏,人物越多,你的素材就越多,人物越少,有时候写戏都掰不开。

编剧帮 这部戏的人物关系结构跟一般的国产剧不同。

李潇:是的,我把它称为“太阳型”人物关系。

每个人物都不能单独成为一套线索,所有配角都跟主角发生关系,都是主角经历、情感的一部分。有的是他的一生挚爱(甘敬),有的是现在的热烈情感(江莱)。回到现实生活中,大家面对不同的人,他的身份和位置都是不一样的。面对哪种人,就会折射出你身上的哪一面来。

于淼:其实一个故事就像一个星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运行的轨道,但在这个运行过程中,又时不时飞来一颗彗星,比如江莱,甚至彭晓禾。

编剧帮 其实几位主角的名字也费了一番工夫,都有寓意。

于淼:男主角叫“陆远”,因为他去的路很远,回来的路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甘敬”是一汪清泉,很简单,就是追求感情。“江莱”就是陆远的将来,他作为另外一个人的将来。

编剧帮 这部戏的核心是陆远这个角色。其他角色除了剧情功能之外,你们还为其赋予了何种理想和价值观?

李潇:说实话,每次问到价值观的问题我都挺难回答的。我发现公众有些过于强调理念了。其实影视剧是不承担宣教功能的。现在大家看电视剧老提“三观”,我特别想问他(她)三观是哪三观,再问一句:正确的三观是什么?影视剧人物展现出的价值观,并不是整个剧要体现的价值观。

于淼:具体什么样的价值观,其实是让每位观众在剧中寻找,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我明确告诉你答案。

编剧帮 彭佳禾和奶奶的部分,涉及到青少年问题和老年问题,为什么在这部都市情感剧里面加入了家庭的层次呢?

李潇:他们俩代表的不是家庭而是社会。在社会里,教育问题和养老问题就是非常严重的。这两个角色涵盖了陆远一上一下两个身份,父亲和儿子。这在他在前史中是空缺的,他从来没有承担过父亲的责任,也没有尽过儿子的义务。这两个角色的存在让陆远更饱满。

编剧帮 这个戏的人设偏偶像剧,离大众比较远。这是怎么考虑的?

李潇:老百姓看剧无非两种,一种是看自己,一种是看传奇。

第一种是“接地气”,第二种是“离地三尺”,我们属于后者。虽然人设离大家的实际生活比较远,但就情感而言,每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于淼:《一代宗师》里面有句话,说功夫有三个层次: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陆远这个角色是倒过来,他在事业达到顶峰时,是见到了天地,去国外开阔了视野后,见到了众生。在他迷茫、堕落后,想要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是要见自己。

李潇:也就是面对他内心的那个自己。在他堕落的那段时间,他其实是拒绝面对自己的。他是醉生梦死,让彭海天天像扛死狗一样把他扛回家。

编剧帮 高级厨师的设置是不是也考虑到视觉效果会比较好看?

李潇:最初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看了一本杂志,上面对当代最性感的男性职业评了前三甲,第一名是西餐主厨,第二名是律师,第三名是建筑师。

于淼: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厨师是下九流的行业,叫伙夫。但其实在西方,真正的厨师是艺术家,他们是不管饱的,只是尽可能去挖掘、挑动你的味蕾,其实是很高端的职业。

编剧帮 陆远到餐厅砸场子的那场戏让人联想到美国真人秀《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你们有参考相关综艺节目吗?

李潇:这个戏从酝酿到全部完成共花费了两年时间,我们搜集了大量素材,包括你提到的真人秀。同时我们也去当地的餐厅后厨去观察过,采访了一下厨师。西餐后厨的等级非常森严。剧中的厨房细节是严格按照我们当时的采访来的。

编剧帮 这部戏在叙事节奏上也同以往不太一样。前面陆远和江莱的戏进展比较慢,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潇:其实我俩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我俩以往的戏,往往一上来就是强冲突,敲锣打鼓地开场,一路载歌载舞,很热闹。这次就想反其道而行之。这个戏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细节。一般电视剧不太注重细微的情感描写。

于淼: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不会集中,很多人是拿电视剧作背景声去播放。这是造成我们的电视剧制作品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大家不重细节,有个主体脉络就可以了。所以这次我们也想挑战观众。

《好先生》虽然在前几集情节上没有推得那么快,但其实他是小火慢炖。以前我们做的很多剧是靠情节来推进,这个剧就变成了用情感来推进。

编剧帮 你们曾说这部剧有借鉴美剧风格,具体有哪些体现呢?

李潇:我们看的美剧很多,但写戏的时候没有具体参照过哪部电视剧。我们看了很多美剧,他们的长处是精致、耐看,真的是把电视剧当电影拍。

于淼:美剧类型分得非常清楚,对受众掌握得非常明确。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基本上是希望受众面越广越好,这其实对创作本身是有伤害的。同时让20岁的人和60岁的人感兴趣,这意味着你难以做到极致。

编剧帮 所以这部戏你们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诉求?

李潇:真正敢于创新的创作者不多,想创新的人又不一定有条件。当我们有条件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每部作品都想要收视率、网络点击率的话,那最保险的就是去做熟悉的题材类型,永远都不敢创新。《好先生》就反复地在咀嚼感情这一件事,里面没有什么家长里短的烟火气。

于淼:刚播完的《小丈夫》也是我们的戏,它就是标准的生活剧。《小丈夫》的创新是把生活剧向偶像剧靠拢。

《好先生》又跟生活剧隔开了,它是一个都市言情剧,主体观众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中产。我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来培养观众,就像苹果手机更新换代一样。

编剧帮 李潇曾说过这是一个“重口味”的戏,你们怎么解读“重口味”?

李潇:这个“重口味”是指情感的浓烈程度。这部戏的情感浓度是高于我们俩以前其它作品的。

于淼:浓度在于陆远是在和自己抗争,和他的旧爱和所有他犯下的错误斗争。

编剧帮 这部戏的浓烈不止表现在内心情感,外部动作也很浓烈。有很多争执甚至打架的戏,观众对此也有不同评价,有些人认为这属于“洒狗血”。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论调?

李潇:我觉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撒狗血”和戏剧的区别。

我俩对“戏剧”两个字有个“曲解”:你把“戏”拆解了是“又”和“戈”,就是“又打起来了”。“剧”左边是“居”右边是“刀”,是在居住空间起争执。

于淼: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观众是需要和戏剧有距离感的,你要坐在台下,而不是坐台上,这种距离的分寸感也是我们需要拿捏的。

编剧帮 小蔡这个角色是给张艺兴量身打造的吗?孙红雷和张艺兴这对“CP”太受关注了。

李潇:应该反过来说,张艺兴特别适合这个角色。有小蔡这个角色的时候,还没有《极限挑战》这档节目呢。选角时恰逢第一季《极限挑战》红兴CP正火,资方也是抓住了热点码到了这个组合。张艺兴的呆萌能给这个角色加入一点个人特色。

于淼:有他的加入,厨房里的男性化氛围可以得到缓和。

编剧帮 你们这次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呢?这个戏有很多男性视角。

于淼:其实我们都是一起写作的。有时候男性视角会受女性视角的左右,就像看一个男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娶了什么样的女人。我俩合作了这么多年,最大的得意之处就是我可以有女性视角,她可以有男性视角。

李潇:说到合作和分工,我们不是你写一段我写一段,而是先要在一起开会,先要非常细地聊出来。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我们尝试加入了新生力量,编剧张英姬也加入了剧本创作。

编剧帮 你们会开大会讨论剧本吗?还是自己开小会?

于淼:我们很少统一开剧本大会,创作这回事,开大会没有实质意义。

李潇:主要是在这个戏上我比较坚持,不会为任何人改变。这个地基我就要打成这样,不会为任何垒砖、砌墙的人改变,我一定要做这样一部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