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斯想
四月影视热门话题当属近日收官的《欢乐颂》,微博#欢乐颂#话题已有超43.5亿阅读量,围绕其从包装到内涵方方面面的讨论刷屏各大社交平台。视频网站日均播放量481069092,东方卫视日均收视率1.55,浙江卫视日均收视率1.24。《欢乐颂》不仅是口碑和数据双丰收,更开启了观众对于都市类剧作的新一轮关注。
《欢乐颂》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由正午阳光团队出品,剧情接地气、人设引共鸣,是这部剧播出以来博的好评的最主要原因。
《欢乐颂》的编剧袁子弹塑造了阶级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体系不同的五个女孩,以女性视角从22楼这五个女生出发折射到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他们各有不同但又同声共气。以这座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为背景,袁子弹展现出了现代都市和都市人的真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改变和正确引领行业的风向标,《欢乐颂》的成功在制作层面上来讲是可以复制的,但在艺术层面上来讲这种成功又是不可复制的。技术上,我们可以参考《欢乐颂》的制作模式和制作理念进行新的都市类剧作的探索。艺术上,编剧帮带着剧作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和争议问题采访了编剧袁子弹,从而还原一个编剧的真实创作过程。
袁子弹,武汉大学中文系1999级学生。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打了4年工”之后改行做了编剧。在《欢乐颂》大热之前她的作品大都是“重大历史革命题材”,比如电视剧《国歌》、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
这个跨界、跨题材的半路编剧的创作秘诀究竟是什么?
就像她解答人物塑造相关问题时所说的,《欢乐颂》中关雎尔天天加班、坐在洗手间打盹的辛酸,袁子弹说就是自己的故事,生活里遇到很多樊胜美、关关和小蚯蚓,改编原著时,用了很多身边人的经历丰富细节。
在采访中面对创作技巧上和故事情节安排上的问题她回答的最多的也是“源于生活”这几个字。但生活和戏剧是有差距的,如何处理剧中五美的人物关系?如何在符合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戏剧冲突效果?剧中曲筱绡的人物设定,以及剧中的阶级观念浓重等引起了热议甚至是争议。
面对这些问题,编剧袁子弹还是很淡然的,她表示每个主角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接下来的两季观众会看到人物的众多侧面。
袁子弹还表示她会一直“跨”下去,希望每次都有新题材和新挑战。相信也正是她勇于走出安全地带,尝试新的内容的创作精神使得她有机会与正午阳光的团队合作,有机会造就了如今的《欢乐颂》。
《欢乐颂》编剧袁子弹专访
一、关于《欢乐颂》
编剧帮 您最初和《欢乐颂》这个项目合作的契机是什么?或者说这个项目为什么会找您合作?
袁子弹:之前主要是做重大历史革命题材。侯总他们之前也做过不少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双方在坚持现实主义这一点上本来就有共通点。
其次我本人年纪跟欢乐颂中五个主角的年纪比较接近,又是女作者,而且在上海当过四年白领。第一次看到《欢乐颂》原著,就觉得很有亲切感,很多都是我经历过的生活;五个女孩遇到的职场、友情、爱情问题,很多也是我当时面临的问题。侯总选择我来做这个剧,可能也有这些考虑。
编剧帮 《欢乐颂》主要讲述了五个女孩在上海打拼的故事。故事中既有婚恋指南,也有职场宝典,更是一部女性成长完全手册,那么您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以上的哪个方面?这个剧的创作周期有多长?
袁子弹:侧重友情吧。荆棘是表象,友谊是中心。
五种人格如何碰撞出火花,五个女孩如何在友谊中获得成长,是我们最核心的命题。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打算做成季播剧,所以在前期人设定位上花的时间比较多。
创作周期比较长,从接触到拍摄完成有大概两年左右。
编剧帮 此剧的类似题材有《绝望主妇》、《粉红女郎》等经典作品,那您是否对其有一些借鉴和参考?本剧最大的创新在哪里?
袁子弹:形式上可能会有些借鉴,因为我们是五线并行的结构嘛,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创新,应该是抛弃掉了比较常见的以故事驱动的形式,而是走人物驱动的路子,放弃人为制造矛盾,而是从人物个性差异和生活化的小戏中做文章。
还有就是尽量做圆形人物,不刻意美化主角。我们每个主角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尽量让他符合生活规律,而不是为了讨观众喜欢,刻意去调整人设。
编剧帮 剧中的台词非常精彩,每个人物都各有各的特色?您在写这些台词的时候前期有查阅资料或者分析身边的人吗?
袁子弹:原著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当然也有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之前说了,我在上海当过四年白领。这个剧就像对那四年的一个回顾。很多台词直接来源于生活。
编剧帮 近期,网络上关于曲筱绡这个人物的设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说他贪婪、自私,也有人说他强权、傲慢又虚伪。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
袁子弹:还是那句话,我们每个主角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曲筱绡的性格特点与她的家庭相符,她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她的确不学无术、缺乏内涵,也不考虑她人感受,但同时又很有江湖经验和行动力。
我觉得她完全不虚伪,恰恰是一个很真实的人。她对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而且我们全剧有三季,所以很多人物都预留了发展变化的空间。大家大可不用看了第一部就急于评价。
应该说,小曲是一个先扬后抑的角色,接下来的两季,她会有更多成长,大家也能看到这个人物更多的侧面。
编剧帮 女主们因故同住22层,从而打破阶层的壁垒成为闺密,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这个设定是很戏剧化并符合剧作规律的,但真正的生活有时并非如此。那么您在创作的时候,“戏剧”和“生活”如何平衡的?
袁子弹:确实,生活和戏剧是有差距的。比如我们剧中的五个人物,安迪就比较“戏剧”,2202的三个姑娘就比较“生活”。
还有,五个姑娘如此个性鲜明,也是集合了成千上万个女孩性格特点、加以戏剧化加工的结果。应该说,我们尽量在符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去追求戏剧性。
我们完整了五个姑娘的生活细节,让她们的情感和行动符合生活逻辑,包括面对每一件事情,她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这些,把五个个性鲜明却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示给观众。
情节的戏剧性,和细节的生活化,这是我创作《欢乐颂》时很重要的一个追求。
二、关于创作与市场
编剧帮 “男人戏”的主创,“女人戏”的编剧,首次接触都市题材,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哪里?改编过程中,构建人物关系、设定人物性格、铺陈剧情细节等方面相比以往的都市剧有哪些创新?
袁子弹:在于真实。接这个戏的时候,我跟侯总对于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要从22楼这五个女生五个点,辐射到都市人群的方方面面。
她们的出身、工作、年龄、阅历,包括所对应的男友和家庭,涉及到中国从最小的镇、县,到最大的城市上海,我们想反映这几十年都市化以来,中国城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出现代都市和都市人的面貌。但想要涵盖这么多内容,表现如此多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细节,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最大的挑战。
关于创新,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五线并行的结构,以人物驱动而非故事驱动;
二、是圆形人物,不刻意美化主角;
三、是根据人物性格,尽可能提供多种不同的视角,通过五个女孩的性格差异去构造矛盾和戏剧性。
编剧帮 剧中安迪被某论坛黑以及赵医生和曲筱绡的微博都是真实存在的,对此网友称你们为“处女座剧组”,在这些细节上,您作为编剧有参与其中么?以及在剧本创作的时候您是一个“处女座编剧”么?
袁子弹:我有一些大的设想,比如数独的设计理念、安迪被黑的帖子的大致内容等,但也有很多是美工组和道具组的发挥,比如赵医生和曲筱绡的微博内容。有些我也是网上扒出来之后,才发现原来剧组做得这么细致。非常感谢。真切感觉到了处女座剧组的威力。
处女座编剧么,真称不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大家指出的职场部分不够专业。只能说继续努力吧。
编剧帮 “欢乐颂五美”几乎包含了“北上广漂”一众白领女青年的主要类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您觉得哪个女孩最像你?还是说每一个女孩身上都有你的影子?
袁子弹:我是那种比较乐观,摔倒了直接爬起来往前走的人,比较像剧中的邱莹莹吧。一腔愚勇面对生活。也有点像关关,一路循规蹈矩乖乖读书工作,不算是太有个性的那一种。
编剧帮 每一部热播剧都多多少少反应了当下的社会现实,那您觉得《欢乐颂》揭露了哪些社会现实?在创作的时候是否遭到一定的阻力?(如审查或尺度问题)
袁子弹:呃,不能叫揭露吧。应该说我们反映了不少社会现实,重男轻女、职场困境、贫富差距,包括都市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和难以构建亲密关系等。其实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因为我们的反映是真实的,我们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
我们不回避这些问题,我们也期待藉此引起社会的关注,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编剧帮 我们发现侯鸿亮团队制作的剧,比如《伪装者》、《北平无战事》并非大IP,《欢乐颂》也如此,这也意味着编剧的二次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您如何看待IP与原创之间的关系?
袁子弹:侯鸿亮团队看中的IP,本身质素较高,具备改编成优秀电视剧应有的基础,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哪个IP大买哪个,而是遵循了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购买了适合改编的文学作品,编剧在吃透这个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创作技巧融入进去,达到一个较好的结果。
所以说IP不IP其实不是重点。无论IP和原创,符合戏剧创作规律都是最重要的。
编剧帮 您觉得都市女性题材在创作上还可以有哪些突破?作为编剧,您是如何看待市场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袁子弹:能突破的还有很多。国外有很多的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比如探讨女性家庭与职业平衡的《傲骨贤妻》,比如探讨两性关系的《欲望都市》,还有描写边缘人群的女同剧。相比之下,我们的电视剧中对女性的表达还非常有限,大多集中在家庭领域,或是充当偶像剧的女主角。
女性意识的觉醒还很薄弱,表现的女性形象也比较单一。有没有正儿八经的女性行业剧?我是非常期待。
市场和创作嘛,我觉得我的态度是不迎合。我写了很多年主旋律,即使未必受欢迎,但我喜欢那种文化性和责任感。
这次的欢乐颂,也是有感而发才会去接。创作是很私密的事情,每个创作者也有自己的特色。不是市场需要什么你就能写什么。与其改变自己去迎合,不如坚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要做好不受欢迎的准备。
三、关于合作
编剧帮 《欢乐颂》的制作班底正是由体制走向市场的“老干部”团队,而且目前被成为良心团队。您觉得这个团队在制作上有哪些秘诀?同时通过这种合作您自身有哪些收获?
袁子弹:尊重戏剧创作规律。勇于走出安全地带,尝试新的内容。以极大的认真去对待每一次创作,具备真正的职业精神。
说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吧。我写完初稿跟孔笙导演、简川訸导演一起捋了两个月剧本。是一句话一句话把剧本读出来的那种捋。导演会问我为什么这样说,这个场景怎么才能拍出来,人物的逻辑是否通顺,甚至于是否啰嗦。
后来进组拍摄,每天拍摄之前,导演们还会跟各部门再碰一次,有任何问题随时调整。孔导简导都是业内成名已久的导演,这份认真让我肃然起敬。这样的团队,就是让我改多少次我都愿意。
收获是认真,认真,还是认真。能力有限不要紧,职业精神很重要。要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编剧帮 我们发现该“老干部”团队制作的电视剧如《琅琊榜》、《伪装者》包括本次的《欢乐颂》都是独立署名编剧,您怎么看待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在创作时的关系?
袁子弹:对,我觉得他们对编剧非常尊重,也愿意充分给予信任。大家如果有注意的话,他们的宣传从来都是把原著放在第一位,编剧第二,接着才是导演和制片人,严格按照影视产品产生的流程来。他们也很少改动剧本,一旦定稿完成度非常高。这是对戏剧创作规律的尊重。我觉得这也是他们能做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原因。
关系么,用侯大大的话说,编剧(和原著)是地基,导演是施工队,演员是负责实施的工人,最后再由制片人把产品卖出去。好的影视作品是由每一个环节构成的,彼此信任、精诚合作,这样的关系肯定是最好的。
四、关于个人
编剧帮 您是怎么开始从事编剧这个行业的?
袁子弹:我是武大中文系毕业,偶然进入编剧行当。当时做《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的制片人罗浩先生有个剧本写得有些问题,打算放弃这个项目,别人说要不找个年轻人试一试。
很意外地找到我。我当时在上海做广告,蒙头蒙脑写了六千字,罗浩先生看完就跟我签了正式的编剧合同。有点运气的成分。那之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兼职写剧本,直到后来《国歌》播出,觉得能靠写作养活自己,才决定全职做编剧。
编剧帮 你即写小说也写剧本,如何看待这两个写作形式?
袁子弹:完全不一样。剧本的叙事更为碎片化,人物语言需要有所差别,依靠行动和语言体现人物特色,构造戏剧冲突和矛盾;而小说叙事可以更加私人化,藉由大量叙述性语句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作者本人的文字风格往往决定小说的气质。
两者需要的技巧差别较大。所以有时候好的编剧不一定是好的小说家,好的小说作者也不一定就是好编剧。
编剧帮 您下一阶段有什么计划?
袁子弹:近期内首先是完成《欢乐颂2》的剧本创作。接下来还有《欢乐颂3》。可能的话,想做做电影和动漫。手上也有两个自己做的项目,打磨得比较久,已经有了成熟的分集大纲。如果有合适的合作对象,也想努力做起来。
总体来说,希望每次都有新题材和新挑战。
编剧帮 你对新人编剧有没有一些在创作或合作上的忠告?
袁子弹:首先是不停地写。不管多有才华多厉害,停下来不写,就失去了立身的根本。其次是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适合写什么不写什么,每个人差别很大。找对了创作会愉快一些,也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是保持职业精神,尊重自己的创作,做好吃苦的准备。
还有,不管多辛苦也别忘了思考。思考是心灵的轨迹。写戏不是挖土,还是得有些想法才行。
袁子弹
女,湖南邵阳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国歌》、《杀熟》、《下海》(改编)、《东山学堂》、《欢乐颂》,舞台剧《天下第一公司》《洪战辉》等。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