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近1亿人都在用的「声音疗愈」究竟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近1亿人都在用的「声音疗愈」究竟是什么?

在发展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受到焦虑困扰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心灵安抚和关于人生的答案:短途旅行,心理疏导,甚至占卜、正念冥想、死亡体验、脑机接口等……也有一些人转向声音,寻求治愈。仅在过去一年中,就有8300万人在网络平台收听疗愈音乐,创下数十亿播放量。而声音疗愈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自然白噪音、脑波音乐、钵的声音,又能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启示?

(建议全程佩戴耳机观看)

 

作者 | 柴知哲

编辑 | 嘎嘎

运营 | 赖赖

每天快速浏览、发现故事、思考选题,是媒体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只要不强迫自己休息,信息的汪洋大海、加之推介算法的无限助力,可以让人像永动机一样无法停止。

更何况,我们哪有那么情愿让自己停下。

本片host:箭厂导演Holly

充分实现自我潜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更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更健康的体魄,五十岁也要活得像二十岁一样青春健康,这似乎是这个时代对一个旺盛生命的期待。

正如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企业的企业主,同时也在进行着最毫无保留的自我剥削。

即使当我决定要休息一会儿时,新鲜的、有趣的、搞笑的文字、影像也会不间断地充斥大脑。直到准备入睡时,才发现自己早已疲惫至极。就这样,我在成长和成功的焦虑与无法停止的疲惫中反复震荡。

直到有一天,一段篝火的声音让我体验到久违的宁静。

我开始思考,那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感官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关闭视觉的通道时,是不是反倒能带来更多的治愈?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声音疗愈之旅。

自然白噪音是最受欢迎的疗愈音乐类型

初次见到任峰,我发现他也是一个工作起来旋转速度惊人的家伙。

他在东莞运营着自己音响品牌“巫”,以及两家名为“声音图书馆”的唱片店。设计研发、产品制造、店内活动,由他全权负责。一个典型的多线程工作的人。

任峰讲解白噪音原理

而录制自然白噪音,于他是一个新的工作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寻求自我治愈的过程。

拍摄那天,为了避免城市声音的干扰,更好地收集到自然声音,我们约定凌晨三点出发。

在车上,每个人都因前夜无法入眠而略显疲态。但出乎意料的是,收录过程中,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叫起来像弹簧一样的鸟儿、茂密的树林反射出复杂的混响效果,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给予了我们能量,随着清晨到来,每个人都展现出了久违的舒展。

后来,我们了解到任峰存在多年的睡眠问题。在他的描述中,通过起床后床单的凌乱和褶皱程度,你便能判断出他入眠时的痛苦。直到几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他才意识到也许声音不止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更有可能跟我们的睡眠、健康相关。

于是,任峰开始了更多关于声音、噪音的研究。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城市的声景。

城市的声景,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尖锐的、刺耳的噪音;它是由众多低频运作的机器的声音混合,经由城市建筑的反射,共同交织制造出的一种声音环境。而这种声环境24小时地环绕、包围着我们生活,却很少能被人们察觉。

据任峰介绍,这种持续低频的城市声景会带给人紧张、不适,长期作用于人身上,会引起非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所以他将其称之为「地狱之声」。

起初,「地狱之声」的说法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浪漫化的文学描述,并没有实感。直到回到工作室,开始处理收录的声音时,自然与城市的声音的巨大差异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任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绝佳的声音收录点,收录点在一片湖水旁,湖面正对城市,背对郊外。只要切换180度,就会明显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声音和来自郊外的声音的区别。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听到这种低沉的、轰隆的、从大地旋转上升的声响。同时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在社会和自我制造的焦虑体验之外,城市的声音本身——这个无处不在的生活元素,早已为我们铺就了一张神经紧张之网。

自然的声音对人体的治愈力即便我们不能完全以科学化的方式解释原理,但是人从自然来到城市,又从回归自然中获得的治愈与安抚,或多或少都是可以理解。

而五行音乐、脑波音乐、宇宙音乐等等大行其道,动辄几千万的播放量,则让我困惑:它们到底是真的具有疗愈效用,抑或仅仅是安慰剂类的悦耳音乐?

我们最初也是带着验证的目的联系到了位于上海的耳界的团队,他们有着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大的学院派背景,在喜马拉雅上是播放量最高的几个疗愈音乐频道之一。

耳界团队正在制作疗愈音乐

在耳界看来,很多时候人们焦虑是因为执着于未来,而抑郁是因为执着于过去。而他们的疗愈音乐则是通过3D声音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收束人们的注意力到音乐本身,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放松状态。

何为安全的环境?又如何收束人们的注意力?耳界团队的负责人秦毅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声音与人体的关系,以及耳界疗愈音乐所使用的两个科学机理。

首先,根据神经细胞活动频率的不同,大脑会产生五种脑波:alpha波、beta波、theta波、delta波和gamma波,分别对应放松、忙碌、半梦半醒、深度睡眠和专注的状态。

现代人长时间处于一种被代表忙碌的beta波占领的高压状态,而很少能够自己产生对应平静放松的alpha波,失眠、神经衰弱则意味着人们很难进入delta波的深度睡眠状态。

五种脑波

因为alpha波、theta波、delta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耳界采用了双耳差频技术,制造出相应脑波频率的声音,当大脑感知到这一外部频率刺激,便会协同耦合自发地产生更多相应的脑波,从而使人们直接进入alpha波对应的放松状态或是产生更多的delta波来促进睡眠。

然而,纯粹的双耳差频制造出的脑波音乐,是像针扎一样的嘟嘟嘟的声音,大众在审美上难以接受。为了营造更好的包裹感和沉浸感,耳界还采用了第二项科学技术——3D音乐技术。

相较于我们日常听到的普通音乐,3D音乐有如VR眼镜——人们通过3D音乐能更全面感受到声音所营造的场景而非现实场景。

耳界利用该技术创造出了一个个艺术化的安全世界,比如在人类母体里、漫游在星河里,让你能够从不间断地信息流中暂时停下来,完全进入一段声音世界。

耳界的作品更像是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合作,尽管我们无法判定这些专辑的长期效果是否对人体存在潜在影响,但是疗愈音乐收听数据的极速增长,也让我们意识到,声音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商机。

在声音疗愈领域里,钵,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工具。它因为能够产生稳定的泛音,经常在瑜伽、冥想等领域里作为疗愈的辅助工具出现。

心韵疗愈学苑,成立于2005年,是音钵疗愈行业的佼佼者,目前正在建立中国首个“音钵疗愈师师资库”,致力于培育优秀的音钵疗愈师。

了解声音疗愈的原理和市场,是我们拍摄培训课程的最初动机。然而,当我们看到一群身着素衣的人们静坐、拥抱、哭泣时,这场拍摄变得更加暧昧难解起来。

音钵培训营中身着素衣的人们

心韵的音钵培训营共12天,前7天是一阶二阶技法、个案学习;后5天为市场营销培训。人们缴纳不菲的报名费用来到这里,似乎是在寻求更广阔的事业发展。

了解钵的原理、学会如何敲钵、如何做集体和个案治疗,最初的课程与其他技能培训并无二异,但是随着五感疗愈小剧场的开启,这些原本情绪稳定的成年学员,也逐渐展露出我们未曾预想到一面。

五感疗愈小剧场开启

整个活动混合着跳动与呐喊,主理人王媛让学员触摸鲜花、感受自己、注视对方、给予拥抱,伴随着音乐的烘托和语言的引导,“看见自己的委屈”、“允许你自己”、“只做你自己”等话语咒语一样点燃了人们的情绪,人们在其中展现出了一种亟待释放的脆弱与委屈。

学员流泪

我们在一旁注视,讶异于人们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被挑动了情绪。而关于如何理解眼前的场景,也产生了内心的争执:这到底是一场抓住并利用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制造的商业游戏?还是由煽情和渲染制造的短暂的心灵马杀鸡?抑或是,它真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心灵排解出口?

然而,不管答案为何,无限的焦虑与疲惫,早已催生了无数的心灵消费的场所。这里,让我看到的是独立坚强的外壳之下,一个个期待被允许脆弱的个体。

声音到底能不能疗愈?

我想,它可能无法像心理咨询一样提供更多的自我认知;也不能像阅读、学习一样进行更多的反思和自我提升。但面对复杂难解的人生,人人都在寻求解药,却难以证明已经寻得真理。

声音疗愈,也许只是让我们跳出认知的怪圈。让追求全能全善的我们,在某一段时间里,短暂地停驻,休息一下而已。

 

 

 

 

厂长语录

“祝你好梦”

来源:箭厂

原标题:近1亿人都在用的「声音疗愈」究竟是什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近1亿人都在用的「声音疗愈」究竟是什么?

在发展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受到焦虑困扰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心灵安抚和关于人生的答案:短途旅行,心理疏导,甚至占卜、正念冥想、死亡体验、脑机接口等……也有一些人转向声音,寻求治愈。仅在过去一年中,就有8300万人在网络平台收听疗愈音乐,创下数十亿播放量。而声音疗愈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自然白噪音、脑波音乐、钵的声音,又能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启示?

(建议全程佩戴耳机观看)

 

作者 | 柴知哲

编辑 | 嘎嘎

运营 | 赖赖

每天快速浏览、发现故事、思考选题,是媒体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只要不强迫自己休息,信息的汪洋大海、加之推介算法的无限助力,可以让人像永动机一样无法停止。

更何况,我们哪有那么情愿让自己停下。

本片host:箭厂导演Holly

充分实现自我潜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更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更健康的体魄,五十岁也要活得像二十岁一样青春健康,这似乎是这个时代对一个旺盛生命的期待。

正如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企业的企业主,同时也在进行着最毫无保留的自我剥削。

即使当我决定要休息一会儿时,新鲜的、有趣的、搞笑的文字、影像也会不间断地充斥大脑。直到准备入睡时,才发现自己早已疲惫至极。就这样,我在成长和成功的焦虑与无法停止的疲惫中反复震荡。

直到有一天,一段篝火的声音让我体验到久违的宁静。

我开始思考,那些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感官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关闭视觉的通道时,是不是反倒能带来更多的治愈?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声音疗愈之旅。

自然白噪音是最受欢迎的疗愈音乐类型

初次见到任峰,我发现他也是一个工作起来旋转速度惊人的家伙。

他在东莞运营着自己音响品牌“巫”,以及两家名为“声音图书馆”的唱片店。设计研发、产品制造、店内活动,由他全权负责。一个典型的多线程工作的人。

任峰讲解白噪音原理

而录制自然白噪音,于他是一个新的工作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寻求自我治愈的过程。

拍摄那天,为了避免城市声音的干扰,更好地收集到自然声音,我们约定凌晨三点出发。

在车上,每个人都因前夜无法入眠而略显疲态。但出乎意料的是,收录过程中,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叫起来像弹簧一样的鸟儿、茂密的树林反射出复杂的混响效果,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给予了我们能量,随着清晨到来,每个人都展现出了久违的舒展。

后来,我们了解到任峰存在多年的睡眠问题。在他的描述中,通过起床后床单的凌乱和褶皱程度,你便能判断出他入眠时的痛苦。直到几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他才意识到也许声音不止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更有可能跟我们的睡眠、健康相关。

于是,任峰开始了更多关于声音、噪音的研究。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城市的声景。

城市的声景,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尖锐的、刺耳的噪音;它是由众多低频运作的机器的声音混合,经由城市建筑的反射,共同交织制造出的一种声音环境。而这种声环境24小时地环绕、包围着我们生活,却很少能被人们察觉。

据任峰介绍,这种持续低频的城市声景会带给人紧张、不适,长期作用于人身上,会引起非健康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所以他将其称之为「地狱之声」。

起初,「地狱之声」的说法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浪漫化的文学描述,并没有实感。直到回到工作室,开始处理收录的声音时,自然与城市的声音的巨大差异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任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绝佳的声音收录点,收录点在一片湖水旁,湖面正对城市,背对郊外。只要切换180度,就会明显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声音和来自郊外的声音的区别。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听到这种低沉的、轰隆的、从大地旋转上升的声响。同时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在社会和自我制造的焦虑体验之外,城市的声音本身——这个无处不在的生活元素,早已为我们铺就了一张神经紧张之网。

自然的声音对人体的治愈力即便我们不能完全以科学化的方式解释原理,但是人从自然来到城市,又从回归自然中获得的治愈与安抚,或多或少都是可以理解。

而五行音乐、脑波音乐、宇宙音乐等等大行其道,动辄几千万的播放量,则让我困惑:它们到底是真的具有疗愈效用,抑或仅仅是安慰剂类的悦耳音乐?

我们最初也是带着验证的目的联系到了位于上海的耳界的团队,他们有着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大的学院派背景,在喜马拉雅上是播放量最高的几个疗愈音乐频道之一。

耳界团队正在制作疗愈音乐

在耳界看来,很多时候人们焦虑是因为执着于未来,而抑郁是因为执着于过去。而他们的疗愈音乐则是通过3D声音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收束人们的注意力到音乐本身,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放松状态。

何为安全的环境?又如何收束人们的注意力?耳界团队的负责人秦毅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声音与人体的关系,以及耳界疗愈音乐所使用的两个科学机理。

首先,根据神经细胞活动频率的不同,大脑会产生五种脑波:alpha波、beta波、theta波、delta波和gamma波,分别对应放松、忙碌、半梦半醒、深度睡眠和专注的状态。

现代人长时间处于一种被代表忙碌的beta波占领的高压状态,而很少能够自己产生对应平静放松的alpha波,失眠、神经衰弱则意味着人们很难进入delta波的深度睡眠状态。

五种脑波

因为alpha波、theta波、delta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耳界采用了双耳差频技术,制造出相应脑波频率的声音,当大脑感知到这一外部频率刺激,便会协同耦合自发地产生更多相应的脑波,从而使人们直接进入alpha波对应的放松状态或是产生更多的delta波来促进睡眠。

然而,纯粹的双耳差频制造出的脑波音乐,是像针扎一样的嘟嘟嘟的声音,大众在审美上难以接受。为了营造更好的包裹感和沉浸感,耳界还采用了第二项科学技术——3D音乐技术。

相较于我们日常听到的普通音乐,3D音乐有如VR眼镜——人们通过3D音乐能更全面感受到声音所营造的场景而非现实场景。

耳界利用该技术创造出了一个个艺术化的安全世界,比如在人类母体里、漫游在星河里,让你能够从不间断地信息流中暂时停下来,完全进入一段声音世界。

耳界的作品更像是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合作,尽管我们无法判定这些专辑的长期效果是否对人体存在潜在影响,但是疗愈音乐收听数据的极速增长,也让我们意识到,声音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商机。

在声音疗愈领域里,钵,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工具。它因为能够产生稳定的泛音,经常在瑜伽、冥想等领域里作为疗愈的辅助工具出现。

心韵疗愈学苑,成立于2005年,是音钵疗愈行业的佼佼者,目前正在建立中国首个“音钵疗愈师师资库”,致力于培育优秀的音钵疗愈师。

了解声音疗愈的原理和市场,是我们拍摄培训课程的最初动机。然而,当我们看到一群身着素衣的人们静坐、拥抱、哭泣时,这场拍摄变得更加暧昧难解起来。

音钵培训营中身着素衣的人们

心韵的音钵培训营共12天,前7天是一阶二阶技法、个案学习;后5天为市场营销培训。人们缴纳不菲的报名费用来到这里,似乎是在寻求更广阔的事业发展。

了解钵的原理、学会如何敲钵、如何做集体和个案治疗,最初的课程与其他技能培训并无二异,但是随着五感疗愈小剧场的开启,这些原本情绪稳定的成年学员,也逐渐展露出我们未曾预想到一面。

五感疗愈小剧场开启

整个活动混合着跳动与呐喊,主理人王媛让学员触摸鲜花、感受自己、注视对方、给予拥抱,伴随着音乐的烘托和语言的引导,“看见自己的委屈”、“允许你自己”、“只做你自己”等话语咒语一样点燃了人们的情绪,人们在其中展现出了一种亟待释放的脆弱与委屈。

学员流泪

我们在一旁注视,讶异于人们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被挑动了情绪。而关于如何理解眼前的场景,也产生了内心的争执:这到底是一场抓住并利用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制造的商业游戏?还是由煽情和渲染制造的短暂的心灵马杀鸡?抑或是,它真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心灵排解出口?

然而,不管答案为何,无限的焦虑与疲惫,早已催生了无数的心灵消费的场所。这里,让我看到的是独立坚强的外壳之下,一个个期待被允许脆弱的个体。

声音到底能不能疗愈?

我想,它可能无法像心理咨询一样提供更多的自我认知;也不能像阅读、学习一样进行更多的反思和自我提升。但面对复杂难解的人生,人人都在寻求解药,却难以证明已经寻得真理。

声音疗愈,也许只是让我们跳出认知的怪圈。让追求全能全善的我们,在某一段时间里,短暂地停驻,休息一下而已。

 

 

 

 

厂长语录

“祝你好梦”

来源:箭厂

原标题:近1亿人都在用的「声音疗愈」究竟是什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