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体育漫谈 | 世乒赛诞生新王新后,乒乓球的上亿阅读量仍难市场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体育漫谈 | 世乒赛诞生新王新后,乒乓球的上亿阅读量仍难市场化

据微博方面公布的数据:世乒赛期间,微博全网阅读量达500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一白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021休斯敦世乒赛落幕。这届在美国本土举行的世乒赛,恰逢“乒乓外交”50周年。世乒赛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两对中美混双跨国组合:林高远/张安,卡纳克/王曼昱。

首次配对的林高远/张安最终收获一枚铜牌,这也是美国乒乓球队继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后获得的第一枚世乒赛奖牌。混双金牌归属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他们在决赛中3-0横扫日本队的张本智和/早田希娜。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表示:“我们可以拿所有的冠军,也可以帮助推动世界各国乒乓球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乒乓文化和体育精神。”

五个单项比赛,国乒最终收获4金1银5.5铜。其中男单实现9连冠,女单实现14连冠。国乒的传奇仍在继续,但个中王者已悄然换了一副新的模样。

樊振东。(图片来源:WTT世界乒联微博)

24岁的樊振东终于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决赛中,他4-0零封瑞典19岁小将莫雷高德。此时,距离他从2013年巴黎世乒赛直通杀出、首次参加世乒赛男单,已经8年了。

本届世乒赛,樊振东位于国乒队员扎堆的上半区,突围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接连战胜王楚钦和梁靖崑。马龙未参赛,樊振东随即挑起大梁。中国男乒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过渡衔接,极其顺滑。

22岁的王曼昱也是第一次捧起女单冠军奖杯,不过这只是王曼昱第二次拿到世乒赛单打资格,2019年的布达佩斯世乒赛,首次参加世乒赛的王曼昱也登上了领奖台。

王曼昱。(图片来源:WTT世界乒联)

7月的东京,中国女乒才诞生了新的奥运女单冠军陈梦。4个月后的休斯敦,世乒赛女单又有新后加冕。而且在近两个月中,王曼昱连胜陈梦三次,在全运会和世乒赛决赛中连胜孙颖莎,凸显下一代“大魔王”潜质。王曼昱和孙颖莎还联手将女双金牌收入囊中,两人本届世乒赛都是两金进账。

王曼昱、孙颖莎、陈梦,都有机会在未来成就个人大满贯,而三人也让中国女乒以极其稳定和超群的实力迎来巴黎奥运周期。

国乒唯一丢掉的男双金牌,两对选手王楚钦/樊振东和林高远/梁靖崑,都是输给了瑞典组合,甚至没能跻身决赛,这也是国乒近20年世乒赛,首次丢掉了男双冠军。

中国男队主教练秦志戬赛后表示:“这次世乒赛以老带新,队伍受到了锻炼,男双失利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一评论在赛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要知道,上次世乒赛男双丢金之后的2015年苏州世乒赛,男队给男双组合张继科/许昕下达了必须夺冠的死命令。

争议几乎一直伴随着本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梁靖崑两场比赛遇到种族歧视,现场稍显混乱的环境,以及制作水平相当一般的国际信号,都是这届世乒赛留下的遗憾。

休斯顿世乒赛现场。(图片来源:国际乒联)

国乒所到之处从不缺少热度。据微博数据统计,世乒赛期间,全网阅读量达500亿,#王艺迪战胜伊藤美诚#和#樊振东领奖名场面#等话题引爆全网,共有150个话题登上热搜,全网讨论量达1.25亿。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世乒赛年轻运动员逐渐走到舞台中央。国际乒联官网撰文称,新一代球员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与之对应的是,年轻用户对体育运动员也表现出了高关注度。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奥运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价值分析报告》显示,18岁以下及19-25岁用户对运动员相关内容关注度分别达到52.6%和52.8%。

然而超高的流量和关注度,并没有给乒乓球这项运动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以及更好的市场化前景。

世乒赛后,多数运动员转战在新加坡举行的WTT世界杯决赛,就是国际乒联为了提高乒乓球商业化水平和影响力的举措之一。

WTT即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于2019年8月成立。刚刚当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副主席的刘国梁,也是WTT理事会主席。WTT世界杯是将此前“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杯与国际乒联总决赛合并而成。今年是该赛事的首届比赛,正赛共有男女各16名选手参加单打比赛,原计划还有双打项目,但因疫情取消。

除了世界杯,WTT还推出了大满贯赛、冠军赛等一系列全新赛事,并且对于球台及场地颜色,运动员着装等都做了全新设计,为了增加比赛观赏性。

但部分赛事也因疫情,或延期,或取消,全新的系列赛事至今仍未得以全盘推进和落实。另外,WTT大改赛制和积分规则,本意是为了增加获胜偶然性和爆冷几率,但外界褒贬参半。所以,WTT预期的改革红利至今仍未显现。

而国内的乒超联赛,同样面临市场开发困境和伪职业的难题。今年的乒超联赛,更是因疫情和大面积挤压的国际赛事而缩水,仅进行十天便草草收场。

哪怕是在疫情前国球火爆的里约奥运阶段,后奥运时期紧密衔接的2016年乒超联赛总冠名旁落,3000万的打包价格无人问津,最终只能“裸奔”。部分明星运动员高额转会身价只引起瞬时话题,没有后续的商业开发和推广,相关热度也仅成昙花一现。

拥有最高的竞技水平,最强的明星选手,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和热度,国球的无形资产远不止目前这些,但至今仍无法摆脱墙内开花独自香的尴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体育漫谈 | 世乒赛诞生新王新后,乒乓球的上亿阅读量仍难市场化

据微博方面公布的数据:世乒赛期间,微博全网阅读量达500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一白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021休斯敦世乒赛落幕。这届在美国本土举行的世乒赛,恰逢“乒乓外交”50周年。世乒赛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两对中美混双跨国组合:林高远/张安,卡纳克/王曼昱。

首次配对的林高远/张安最终收获一枚铜牌,这也是美国乒乓球队继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后获得的第一枚世乒赛奖牌。混双金牌归属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他们在决赛中3-0横扫日本队的张本智和/早田希娜。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表示:“我们可以拿所有的冠军,也可以帮助推动世界各国乒乓球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乒乓文化和体育精神。”

五个单项比赛,国乒最终收获4金1银5.5铜。其中男单实现9连冠,女单实现14连冠。国乒的传奇仍在继续,但个中王者已悄然换了一副新的模样。

樊振东。(图片来源:WTT世界乒联微博)

24岁的樊振东终于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决赛中,他4-0零封瑞典19岁小将莫雷高德。此时,距离他从2013年巴黎世乒赛直通杀出、首次参加世乒赛男单,已经8年了。

本届世乒赛,樊振东位于国乒队员扎堆的上半区,突围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接连战胜王楚钦和梁靖崑。马龙未参赛,樊振东随即挑起大梁。中国男乒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过渡衔接,极其顺滑。

22岁的王曼昱也是第一次捧起女单冠军奖杯,不过这只是王曼昱第二次拿到世乒赛单打资格,2019年的布达佩斯世乒赛,首次参加世乒赛的王曼昱也登上了领奖台。

王曼昱。(图片来源:WTT世界乒联)

7月的东京,中国女乒才诞生了新的奥运女单冠军陈梦。4个月后的休斯敦,世乒赛女单又有新后加冕。而且在近两个月中,王曼昱连胜陈梦三次,在全运会和世乒赛决赛中连胜孙颖莎,凸显下一代“大魔王”潜质。王曼昱和孙颖莎还联手将女双金牌收入囊中,两人本届世乒赛都是两金进账。

王曼昱、孙颖莎、陈梦,都有机会在未来成就个人大满贯,而三人也让中国女乒以极其稳定和超群的实力迎来巴黎奥运周期。

国乒唯一丢掉的男双金牌,两对选手王楚钦/樊振东和林高远/梁靖崑,都是输给了瑞典组合,甚至没能跻身决赛,这也是国乒近20年世乒赛,首次丢掉了男双冠军。

中国男队主教练秦志戬赛后表示:“这次世乒赛以老带新,队伍受到了锻炼,男双失利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一评论在赛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要知道,上次世乒赛男双丢金之后的2015年苏州世乒赛,男队给男双组合张继科/许昕下达了必须夺冠的死命令。

争议几乎一直伴随着本届世乒赛,中国选手梁靖崑两场比赛遇到种族歧视,现场稍显混乱的环境,以及制作水平相当一般的国际信号,都是这届世乒赛留下的遗憾。

休斯顿世乒赛现场。(图片来源:国际乒联)

国乒所到之处从不缺少热度。据微博数据统计,世乒赛期间,全网阅读量达500亿,#王艺迪战胜伊藤美诚#和#樊振东领奖名场面#等话题引爆全网,共有150个话题登上热搜,全网讨论量达1.25亿。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世乒赛年轻运动员逐渐走到舞台中央。国际乒联官网撰文称,新一代球员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与之对应的是,年轻用户对体育运动员也表现出了高关注度。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奥运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价值分析报告》显示,18岁以下及19-25岁用户对运动员相关内容关注度分别达到52.6%和52.8%。

然而超高的流量和关注度,并没有给乒乓球这项运动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以及更好的市场化前景。

世乒赛后,多数运动员转战在新加坡举行的WTT世界杯决赛,就是国际乒联为了提高乒乓球商业化水平和影响力的举措之一。

WTT即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于2019年8月成立。刚刚当选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副主席的刘国梁,也是WTT理事会主席。WTT世界杯是将此前“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杯与国际乒联总决赛合并而成。今年是该赛事的首届比赛,正赛共有男女各16名选手参加单打比赛,原计划还有双打项目,但因疫情取消。

除了世界杯,WTT还推出了大满贯赛、冠军赛等一系列全新赛事,并且对于球台及场地颜色,运动员着装等都做了全新设计,为了增加比赛观赏性。

但部分赛事也因疫情,或延期,或取消,全新的系列赛事至今仍未得以全盘推进和落实。另外,WTT大改赛制和积分规则,本意是为了增加获胜偶然性和爆冷几率,但外界褒贬参半。所以,WTT预期的改革红利至今仍未显现。

而国内的乒超联赛,同样面临市场开发困境和伪职业的难题。今年的乒超联赛,更是因疫情和大面积挤压的国际赛事而缩水,仅进行十天便草草收场。

哪怕是在疫情前国球火爆的里约奥运阶段,后奥运时期紧密衔接的2016年乒超联赛总冠名旁落,3000万的打包价格无人问津,最终只能“裸奔”。部分明星运动员高额转会身价只引起瞬时话题,没有后续的商业开发和推广,相关热度也仅成昙花一现。

拥有最高的竞技水平,最强的明星选手,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和热度,国球的无形资产远不止目前这些,但至今仍无法摆脱墙内开花独自香的尴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