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前后,青岛迎来“城生”的高光时刻。
彼时的“五朵金花”,代表了青岛工业制造业的荣光,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从本土品牌起步,不断做大做强,最终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为青岛实现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青岛向前发展,又不能只依靠“五朵金花”,还需要更多的企业“一呼百应”。正因如此,近年来培育新一代“五朵金花”的呼声,此起彼伏。
当然,面对呼声,青岛也不是没有行动。2019年底,青岛出台《青岛市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方案》,并在次年8月,发布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
时隔一年,青岛又发布了2021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从地域上看,崂山区以及城阳区分别有16家和12家企业入围,构成“第一梯队”。而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比最高,共31家企业,符合青岛打造“工业强市”的发展方向。
客观来说,近年来青岛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这既是品牌经济时代青岛的主动求变,更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压力使然。
而在培育品牌这一点上,青岛与宁波很像。
作为中国率先实施品牌战略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波就启动了品牌建设工作,并曾连续四次荣获“中国品牌之都”。雅戈尔、奥克斯、方太当年的名气,一点也不亚于青岛的“五朵金花”。
但时过境迁,这些宁波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已不如从前。为此,宁波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列为新的城市品牌规划,力争通过5年时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0家。
确实,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青岛、宁波等一批曾因品牌而兴的城市,纷纷走到了“再出发”的关键时刻。
与宁波深耕细分领域不同,青岛选择延续“金花”这一城市名片。
12月10日,青岛市工信局官网公布了2021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这是青岛连续第二年发布此类名单。
与去年相比,今年入围企业数量由42家增加到66家,去年入围的42家企业,绝大多数都继续出现在了今年的榜单中。
同时,榜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山东海运、尚好科技等企业都是首次入围榜单,而伟东云教育等则黯然离席。
从区域来看。66家企业中,16家企业来自崂山、12家企业来自城阳,他们构成了名单的“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有8家企业入选的西海岸新区以及6家企业入选的即墨区。
除此之外,市南、胶州以及平度各有5家企业入选;市北、莱西分别有4家企业入选;李沧则有1家企业入选。
先看崂山区。16家入围企业中,6家为制造业企业、9家为服务业企业、1家为农业企业。
以前提及崂山区,更多靠旅游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现在则更多靠金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集聚度来作支撑,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大力实施战略北进的崂山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印记,愈发明晰。
9家服务业企业中,涉及到了金融、商业以及科技等崂山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培育新经济、新产业的崂山区,正逐渐收获成效。
同时,崂山区入围的企业中,也出现了多家有海尔以及海信背景的企业。如聚好看,便是海信集团旗下的家庭互联网AI公司;而雷神科技、卡奥斯以及日日顺,则为“海尔系”企业。
事实上,海尔与崂山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11月22日,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锋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海尔集团召开服务专班工作会议,会上王锋强调要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构架更加深厚的鱼水关系,加快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与崂山区关系不断深化,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海尔,有望为崂山区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
再看城阳区,12家入选企业中8家为制造业企业,占比达三分之二。值得一提的是,8家企业中,既有中车四方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以青特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在城阳区入选的8家企业中,也出现了易邦生物以及科捷智能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创新性,正是城阳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位于城阳区的沃隆坚果已于12月8日进行首发辅导备案,作为一家集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企业,沃隆坚果成功上市后,有望进一步丰富城阳资本版图。
平度方面,共有5家企业上市,其中包括一家制造业企业——征和工业。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链传动行业的领军企业,征和工业是青岛市今年首家A股上市企业,其也让平度实现了资本市场“零的突破”。
最后还想说一下传统主城区。虽然企业数量上全面落后于新城区,但也要看到主城区正在回暖的事实。
尤其是市北区。如果说中车四方研究所以及海利雅的成功入围,体现了市北区制造业发展的底蕴,那么百洋医药以及山东海运成功入围服务业“青岛金花”名单,则验证了市北区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以及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正确性。
而市南区虽有5家企业入围,但城区先前服务业主打的定位,决定了其辖区企业属性难有制造业。在实体经济处于当下青岛发展主流的背景下,市南区如何找到自己的“压舱石”?值得深思。
同时,在服务业领域,出现了德才股份这家来自市南区的上市企业,但根据德才股份12月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拟以3.02亿元收购崂山区一处楼房以满足办公需要。公告中同时提到,新办公楼建成入住后,将强化公司总部管理职能,这对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的市南区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从行业角度看,制造业依然是占比最高的板块,31家,占比近半。紧随其后的则是20家入围企业的农业,服务业则只有15家入选。
透过不同行业入围企业的数量,实际上也能明确当下青岛发展侧重点——工业制造业。
今年以来,青岛迎来多个“高光时刻”,其中之一便是“智能家电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进入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这也让青岛与深圳、成都、南京一道成为入选产业集群最多的城市。
而在今年11月1日的青岛企业家日上,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提到,要坚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并明确要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的城市新名片。
随后,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即墨区以及平度市调研时,又多次提到,“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从入选的31家制造业企业来看,有包括征和工业、赛轮在内的13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还有豪江智能、科捷智能等一批企业已正式开启上市的相关工作,未来有望进一步壮大青岛制造在资本市场的力量。
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无疑是观察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更反映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含金量。而以资本之水激活产业发展潜力,对于亟待做大做强工业制造业的青岛而言,或将成为一条“捷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和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的通知》中提到:
希望入选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珍惜荣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标国内外同行业龙头企业,找准发展定位、创新品牌文化,加快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尽快成长为媲美“五朵金花”的新一代“青岛金花”。
确实,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五朵金花”从来没有局限于已有的成绩,不断寻求突破,从他们的发展历程中,也能看到青岛的城市品格。这也是新一代“金花”真正体悟到精髓的关键所在。

来源:灯塔望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