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⑳

经济增长最终目标是提高普通人,尤其是贫困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意味着消费,还包括普通人的价值感和被尊重。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范亚琴、陈燃萍、齐鲁骏、李志骞、肖佳文、赵宇

12月8-10号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与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稳增长”提到了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如何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都至关重要。本次书单的主题为“经济增长”。

书名:《增长的悖论》

作者:玛丽安娜·马祖卡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陈达飞博士,东方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推荐语:哲学上有个概念叫“Performativity”,译成“述行性”——我们如何谈论事务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反过来,我们的行为又会影响我们如何将事务理论化。简而言之,就是“观念-行为-理论”的转化关系。

《增长的悖论》讨论的可谓经济学的“元问题”:什么是价值?因为只有把价值界定清楚,才能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提供概念框架,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谁是价值的创造者,谁又是价值的攫取者?如何公平分配价值?所以,这是一本偏重于价值判断的专著,也是马祖卡托的一贯风格,如同她在《创新型政府》中的论述一样。

一以概之的价值判断大多是无意义的。马祖卡托对很多“共识”发起了挑战,例如企业家和价值的关系。“市场派”大多强调企业家的“创造性”,认为创新带来的垄断收益是对企业家承担风险的合理补偿。马祖卡托却强调“破坏性”,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创新是美国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根源,这其中就有“金融化”的助推,如企业家的股票回购所推升的股市泡沫。故区分哪些是“价值创造”行为,哪些是“价值攫取”行为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区分租金和利润,前者指的是未实现的收入,后者是已实现的收入。如果企业家的创新只是产生了租金,或者租金大于利润,那对社会而言就是“攫取性”的。

类似的观点在威廉·鲍莫尔的书中也有论述,比如在《创新:经济增长的奇迹》一书中,鲍莫尔就强调了非生产性的、寻租性的和破坏性的企业家才能。寻求垄断是主要手段。他因此指出,市场的活力源泉并不只是企业家才能,还要维护有序竞争的秩序。

马祖卡托的论述,无论是在高度贫富分化的美国,还是在力推共同富裕的中国都具有指导意义。如何促进分配正义和追求更具有包容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

 

书名:《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

作者:巴里·诺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巴里·诺顿教授是海外中国经济研究的核心人物,本书为其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全面系统性论著,思考了1949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各个方面,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服务业,从传统经济到高科制造,从金融体系到环境能源……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构建共同富裕的全新阶段,新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出现,经济政策的选择变得愈发困难。“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回顾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清当下所处的位置,从而更好适应不确定的未来。

从本书首版的2006年回望过去,中国以奇迹般的速度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改革开放释放的增长活力,同早期的“东亚奇迹”模式比较相似。改革前期,中国经济结构异常失衡,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过度发展,而劳动密集型行业欠发达,特别是消费服务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所限制。这意味着,市场化转型的回报是巨大而直接的,不仅降低了就业压力,还使中国转向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结构。

随后十几年,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转型,虽然大部分海外中国研究者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但变化和挑战发生的时间和速度都早于并快于他们的预测。另外,即使推动早期经济奇迹的结构性力量已开始衰退,增长依然在持续。金融危机以来,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结构不再有助于GDP增长,全球需求持续疲软,也无法再仅仅用外需来解释国内增速。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几乎避开了所有中等收入陷阱,并继续表现强劲。

诺顿教授认为,中国还存在着未实现的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如在特定领域重启市场化改革、强化中等技术经济、消费与经济再平衡。以上论述似乎都在近年来的政策思路中得以印证。由于中国已经开始向“后工业化”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型,投资监管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在为新兴的高科技经济奠定基础方面,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和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国已取得巨大进展。高科产业塑造了未来的经济轨迹,为其他非高科产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通用技术。

然而,任何时候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有效性,主要由该经济体的中低技术部门决定,普通但多样化的个人服务占据了劳动力的大部分,这些部门工作效率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全民生产力和幸福感。此外,随着投资拉动效应的减弱,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会带来巨大增长潜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个性化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增长将快于收入增长。随着新的智能技术兴起,强韧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最具创新性的应用,这种创造力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书名:《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作者:张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主要是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全球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的。分析经济增长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经济体之间长期经济增速的差距及其原因,从而研究制度政策以提高特定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析经济波动的目的,是研究特定经济体出现大幅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从而运用制度政策来降低经济波动。而资产配置,则属于宏观经济学在金融市场投资领域的具体运用。

张明博士的《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一书正是沿着“从长期到短期、从形势到政策、从宏观到配置”这一思路,紧扣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这三大主题,结合制度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热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充分地分析,让读者能够快速领悟中国经济的真相、捋清经济金融现象背后的逻辑。只有通过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现状与前景,才能更加合理地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本书基于三大主题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2章。上篇“经济增长”部分,作者从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实物资本、技术与制度这五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在1978年至2007年的高速增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今的增速下滑、以及我国经济未来十年继续“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方向,并对未来十年我国可能涌现出的高速增长行业进行了预测。中篇“周期波动”部分,作者介绍了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分析中常用的宏观经济模型,并展示了如何从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视角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并探寻波动背后的具体原因,此外,还从国际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下篇“资产配置”部分,作者对汇率走势、黄金与原油价格走势、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演进做出了十个判断,对投资者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提出了十条建议。

 

书名:《经济运行的真相》

作者:高善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经济部门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最近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持续推进,在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中,也对理解复杂的经济形式和运行逻辑理解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本书即对包括去杠杆在内的通货膨胀、产能过剩、房地产与城市化、影子银行、贸易摩擦等近十年经济发展的热点与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在商业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之间做出平衡与结合,以深入浅出的逻辑将经济运行关系层层拆解分析,找出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增长动力与问题困难,指明主要阶段矛盾与未来趋势。

简单的原则往往是最有效的,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所言,照搬教科书的分析或者西方理论模型,以复杂技术和数据的泛泛而谈并无裨益。不论是理解市场、问题研究或是政策制定,对于读者来说,本书所提供的观察现象、提出理论、逻辑预测和经验证据的四步分析框架更将是持续受用的内容。

 

书名:《好的经济学: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

作者: [美] 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 埃斯特·迪弗洛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 继《贫穷的本质》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出版的新书深入研究了世界广泛关注的移民问题、自由贸易、种族歧视、GDP增长与减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政府干预以及福利资助与尊严问题。

直观的观点认为移民涌入会带来工资下降以及失业率的提升,伤害本地居民。但是,移民涌入不仅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同时,低技术移民减缓了机械化进程,保障了一定的就业机会,技术和效率的提升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很多工作机会,移民有效填补了过去本地居民从事的低技术岗位。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低技术移民伤害了本地居民,相反,美国最具创造力的一些企业往往是移民或移民后代创立的。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各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很大的好处,但是贸易对不同国家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对于美国、中国这种有足够巨大的国内市场,能够吸引产生很好的规模经济企业,多数产品都可以本土化生产。而对于那些体量小、贫困的国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要大很多,贸易战对小国的伤害要更大。随着全球民粹主义崛起,针对不同种族、宗教、民族的敌意正在扩大,并影响到政治选举和议程,作者认为针对当下社会的撕裂,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人尊严基础上的社会政策,才能有助于普通公民更能接受对人宽容的思想。当前GDP增长往往成为衡量福利和政治宣传的手段,但是在肯定GDP作为一种有效手段的同时,也要回到政治经济学的原点,经济增长最终目标是提高普通人,尤其是贫困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意味着消费,还包括普通人的价值感和被尊重。

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问题,当前避免气象灾害的唯一途径就是减少碳排放,作者认为在考虑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人们的消费量需要下降。关于自动化浪潮与贫富差距,自动化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对劳动力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影响最大的“一般般”的自动化技术,这种技术没有带来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但有效挤出了劳动力需求。随着经济增长,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并成为全球性的难解问题,这一趋势还未看到扭转的现象。最后,作者认为社会福利计划是面向所有人的,不是刻意瞄准和监控受益者,而是要帮助贫困者有尊严地战胜贫困。本书扎根于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睿智、充满人性的思考见解。

 

书名:《活力》

作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莱彻·博吉洛夫,云天德,吉尔维·索伊加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国家的繁荣与衰落,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本书作者费尔普斯作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

本书聚焦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用现代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检验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的重要作用,把个人的价值观、热情、欲望、能力、创造性重新拉回到经济增长研究的聚光灯下。首先从创新的估计入手,对创新进行了跨国比较。通过进一步区分从国际引进的创新与本土创新,他们证明了本土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关注创新的根源,费尔普斯等认为国家文化、个人价值观和全民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最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能否驾驭自己的创新?以机器人为例阐述了创新方向的重要意义。

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个人在创新中的作用。“企业家精神”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属品,人人都是企业家;创新也不仅仅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R&D(研发),个个都是创新者。现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使经济活动形式和生产要素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组织的分散化是主要特征之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动在当下意义尤为重大。

创新,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创新的方向至关重要,这是《活力》最后一部分的重点。创新的方向,决定了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是工作岗位的摧毁与收入的极化,还是就业质量的提升与收入的增长。“劳动增进型”的创新是就业提升和收入增长的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个人如何利用创新增进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与创新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费尔普斯和他的合作者赋予个人以中心地位,个人创造性地把自身的优势与技术进步结合,是“活力”的重要来源,是决定创新方向的关键力量。

 

书名:《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作者:艾伦·格林斯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美国是如何成长为世界头号强国,是否会走向衰退?作为任职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繁荣与衰退》中给出了答案,本书沿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用凝练的语言讲述了每个历史时期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

格林斯潘在本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决定美国繁荣或衰退的关键因素是整个美国处理“创造性破坏”的态度和方式。拥抱并认可创造性破坏是美国实现繁荣的关键所在。美国最大优势是其社会接受创造性破坏的能力,表现为冒险拓荒精神、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精神、自由的破产法等。这使得美国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经济优势:优秀的科技创新公司、数量众多的世界顶尖大学、知识创新及产权等。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这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却在逐渐走向衰退,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的衰退首先源于整个美国社会处理创造性破坏的能力在降低。创造性破坏的各项衡量标准都呈下降趋势,包括人口流动性减少,社会阶层固化,拓荒精神丧失,创建新公司难度加大,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大公司控制了美国经济等。这本书对于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分析美国乃至中国社会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阅读: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来 | 财富书单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书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富 | 财富书

规模法看反垄财富书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⑳

经济增长最终目标是提高普通人,尤其是贫困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意味着消费,还包括普通人的价值感和被尊重。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范亚琴、陈燃萍、齐鲁骏、李志骞、肖佳文、赵宇

12月8-10号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与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稳增长”提到了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如何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都至关重要。本次书单的主题为“经济增长”。

书名:《增长的悖论》

作者:玛丽安娜·马祖卡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陈达飞博士,东方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推荐语:哲学上有个概念叫“Performativity”,译成“述行性”——我们如何谈论事务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反过来,我们的行为又会影响我们如何将事务理论化。简而言之,就是“观念-行为-理论”的转化关系。

《增长的悖论》讨论的可谓经济学的“元问题”:什么是价值?因为只有把价值界定清楚,才能为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提供概念框架,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谁是价值的创造者,谁又是价值的攫取者?如何公平分配价值?所以,这是一本偏重于价值判断的专著,也是马祖卡托的一贯风格,如同她在《创新型政府》中的论述一样。

一以概之的价值判断大多是无意义的。马祖卡托对很多“共识”发起了挑战,例如企业家和价值的关系。“市场派”大多强调企业家的“创造性”,认为创新带来的垄断收益是对企业家承担风险的合理补偿。马祖卡托却强调“破坏性”,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创新是美国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根源,这其中就有“金融化”的助推,如企业家的股票回购所推升的股市泡沫。故区分哪些是“价值创造”行为,哪些是“价值攫取”行为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区分租金和利润,前者指的是未实现的收入,后者是已实现的收入。如果企业家的创新只是产生了租金,或者租金大于利润,那对社会而言就是“攫取性”的。

类似的观点在威廉·鲍莫尔的书中也有论述,比如在《创新:经济增长的奇迹》一书中,鲍莫尔就强调了非生产性的、寻租性的和破坏性的企业家才能。寻求垄断是主要手段。他因此指出,市场的活力源泉并不只是企业家才能,还要维护有序竞争的秩序。

马祖卡托的论述,无论是在高度贫富分化的美国,还是在力推共同富裕的中国都具有指导意义。如何促进分配正义和追求更具有包容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

 

书名:《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

作者:巴里·诺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巴里·诺顿教授是海外中国经济研究的核心人物,本书为其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全面系统性论著,思考了1949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各个方面,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服务业,从传统经济到高科制造,从金融体系到环境能源……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构建共同富裕的全新阶段,新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出现,经济政策的选择变得愈发困难。“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回顾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认清当下所处的位置,从而更好适应不确定的未来。

从本书首版的2006年回望过去,中国以奇迹般的速度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改革开放释放的增长活力,同早期的“东亚奇迹”模式比较相似。改革前期,中国经济结构异常失衡,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过度发展,而劳动密集型行业欠发达,特别是消费服务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所限制。这意味着,市场化转型的回报是巨大而直接的,不仅降低了就业压力,还使中国转向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结构。

随后十几年,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转型,虽然大部分海外中国研究者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但变化和挑战发生的时间和速度都早于并快于他们的预测。另外,即使推动早期经济奇迹的结构性力量已开始衰退,增长依然在持续。金融危机以来,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结构不再有助于GDP增长,全球需求持续疲软,也无法再仅仅用外需来解释国内增速。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几乎避开了所有中等收入陷阱,并继续表现强劲。

诺顿教授认为,中国还存在着未实现的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如在特定领域重启市场化改革、强化中等技术经济、消费与经济再平衡。以上论述似乎都在近年来的政策思路中得以印证。由于中国已经开始向“后工业化”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型,投资监管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在为新兴的高科技经济奠定基础方面,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和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国已取得巨大进展。高科产业塑造了未来的经济轨迹,为其他非高科产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通用技术。

然而,任何时候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有效性,主要由该经济体的中低技术部门决定,普通但多样化的个人服务占据了劳动力的大部分,这些部门工作效率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全民生产力和幸福感。此外,随着投资拉动效应的减弱,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会带来巨大增长潜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个性化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增长将快于收入增长。随着新的智能技术兴起,强韧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最具创新性的应用,这种创造力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书名:《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作者:张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主要是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全球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的。分析经济增长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经济体之间长期经济增速的差距及其原因,从而研究制度政策以提高特定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析经济波动的目的,是研究特定经济体出现大幅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从而运用制度政策来降低经济波动。而资产配置,则属于宏观经济学在金融市场投资领域的具体运用。

张明博士的《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一书正是沿着“从长期到短期、从形势到政策、从宏观到配置”这一思路,紧扣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这三大主题,结合制度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热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充分地分析,让读者能够快速领悟中国经济的真相、捋清经济金融现象背后的逻辑。只有通过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现状与前景,才能更加合理地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本书基于三大主题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2章。上篇“经济增长”部分,作者从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实物资本、技术与制度这五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在1978年至2007年的高速增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今的增速下滑、以及我国经济未来十年继续“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方向,并对未来十年我国可能涌现出的高速增长行业进行了预测。中篇“周期波动”部分,作者介绍了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分析中常用的宏观经济模型,并展示了如何从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视角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并探寻波动背后的具体原因,此外,还从国际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下篇“资产配置”部分,作者对汇率走势、黄金与原油价格走势、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演进做出了十个判断,对投资者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提出了十条建议。

 

书名:《经济运行的真相》

作者:高善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经济部门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最近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持续推进,在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中,也对理解复杂的经济形式和运行逻辑理解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本书即对包括去杠杆在内的通货膨胀、产能过剩、房地产与城市化、影子银行、贸易摩擦等近十年经济发展的热点与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在商业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之间做出平衡与结合,以深入浅出的逻辑将经济运行关系层层拆解分析,找出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增长动力与问题困难,指明主要阶段矛盾与未来趋势。

简单的原则往往是最有效的,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所言,照搬教科书的分析或者西方理论模型,以复杂技术和数据的泛泛而谈并无裨益。不论是理解市场、问题研究或是政策制定,对于读者来说,本书所提供的观察现象、提出理论、逻辑预测和经验证据的四步分析框架更将是持续受用的内容。

 

书名:《好的经济学: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

作者: [美] 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 埃斯特·迪弗洛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李志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 继《贫穷的本质》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出版的新书深入研究了世界广泛关注的移民问题、自由贸易、种族歧视、GDP增长与减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政府干预以及福利资助与尊严问题。

直观的观点认为移民涌入会带来工资下降以及失业率的提升,伤害本地居民。但是,移民涌入不仅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同时,低技术移民减缓了机械化进程,保障了一定的就业机会,技术和效率的提升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很多工作机会,移民有效填补了过去本地居民从事的低技术岗位。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低技术移民伤害了本地居民,相反,美国最具创造力的一些企业往往是移民或移民后代创立的。

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各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很大的好处,但是贸易对不同国家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对于美国、中国这种有足够巨大的国内市场,能够吸引产生很好的规模经济企业,多数产品都可以本土化生产。而对于那些体量小、贫困的国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要大很多,贸易战对小国的伤害要更大。随着全球民粹主义崛起,针对不同种族、宗教、民族的敌意正在扩大,并影响到政治选举和议程,作者认为针对当下社会的撕裂,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人尊严基础上的社会政策,才能有助于普通公民更能接受对人宽容的思想。当前GDP增长往往成为衡量福利和政治宣传的手段,但是在肯定GDP作为一种有效手段的同时,也要回到政治经济学的原点,经济增长最终目标是提高普通人,尤其是贫困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意味着消费,还包括普通人的价值感和被尊重。

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问题,当前避免气象灾害的唯一途径就是减少碳排放,作者认为在考虑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人们的消费量需要下降。关于自动化浪潮与贫富差距,自动化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对劳动力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影响最大的“一般般”的自动化技术,这种技术没有带来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但有效挤出了劳动力需求。随着经济增长,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并成为全球性的难解问题,这一趋势还未看到扭转的现象。最后,作者认为社会福利计划是面向所有人的,不是刻意瞄准和监控受益者,而是要帮助贫困者有尊严地战胜贫困。本书扎根于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睿智、充满人性的思考见解。

 

书名:《活力》

作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莱彻·博吉洛夫,云天德,吉尔维·索伊加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国家的繁荣与衰落,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本书作者费尔普斯作为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

本书聚焦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用现代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检验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的重要作用,把个人的价值观、热情、欲望、能力、创造性重新拉回到经济增长研究的聚光灯下。首先从创新的估计入手,对创新进行了跨国比较。通过进一步区分从国际引进的创新与本土创新,他们证明了本土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关注创新的根源,费尔普斯等认为国家文化、个人价值观和全民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最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能否驾驭自己的创新?以机器人为例阐述了创新方向的重要意义。

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个人在创新中的作用。“企业家精神”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属品,人人都是企业家;创新也不仅仅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R&D(研发),个个都是创新者。现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使经济活动形式和生产要素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组织的分散化是主要特征之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动在当下意义尤为重大。

创新,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创新的方向至关重要,这是《活力》最后一部分的重点。创新的方向,决定了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是工作岗位的摧毁与收入的极化,还是就业质量的提升与收入的增长。“劳动增进型”的创新是就业提升和收入增长的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个人如何利用创新增进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与创新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费尔普斯和他的合作者赋予个人以中心地位,个人创造性地把自身的优势与技术进步结合,是“活力”的重要来源,是决定创新方向的关键力量。

 

书名:《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作者:艾伦·格林斯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美国是如何成长为世界头号强国,是否会走向衰退?作为任职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繁荣与衰退》中给出了答案,本书沿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用凝练的语言讲述了每个历史时期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

格林斯潘在本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决定美国繁荣或衰退的关键因素是整个美国处理“创造性破坏”的态度和方式。拥抱并认可创造性破坏是美国实现繁荣的关键所在。美国最大优势是其社会接受创造性破坏的能力,表现为冒险拓荒精神、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精神、自由的破产法等。这使得美国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经济优势:优秀的科技创新公司、数量众多的世界顶尖大学、知识创新及产权等。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这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却在逐渐走向衰退,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的衰退首先源于整个美国社会处理创造性破坏的能力在降低。创造性破坏的各项衡量标准都呈下降趋势,包括人口流动性减少,社会阶层固化,拓荒精神丧失,创建新公司难度加大,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大公司控制了美国经济等。这本书对于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分析美国乃至中国社会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避免重蹈美国覆辙也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阅读: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来 | 财富书单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书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富 | 财富书

规模法看反垄财富书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