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
目前,国内推行智能制造以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如火如荼地展开,整个行业亟需注入大量新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此背景下,12月14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
批复内容显示,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学制2到4年,学院办学规模三年内逐步达到6000人。
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获批
12月14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
批复内容显示,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将设技师部和高级技工部,学院办学规模三年内逐步达到6000人,其中技师部2000人、高级技工部4000人。
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技工院校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山东省同意青岛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设立后学院的机构编制、领导配备、办学经费等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据了解,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
招生对象主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在职职工,学制2至4年。
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设技师部和高级技工部,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技师(预备技师)专业设置的相关规定,学院技师部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数控加工(数控车工)、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智能制造技术应用8个专业。
批复同时指出,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要做到“三个不减”:保持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减,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稳步增加;保持现有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减,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保持现有实训实践和知识传授课时、内容不减,并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而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则是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背后的“引路者”。
背后的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原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
学校拥有智能制造、智慧物联、现代服务等5个专业群17个专业,建有“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技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两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据悉,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开发区职业中专。新校区由青科控股集团作为建设主体投资约5.3亿元推动建设,占地161亩,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
据公开报道消息称,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是青科控股集团2020年完工交付的12所学校中体量最大的1所,包含了综合教学楼、数控实训基地、体育馆等9个单体,设计规模为70个教学班,可容纳3500余名师生入驻使用。项目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团结路以南、昆仑山路以西。
双元制的教育体系使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与企业及城市之间深度耦合,将校城融合、校企融合、校居融合、产学融合的建设理念充分融入到学校发展中。
而此次依托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背后折射的是青岛职业教育事业正大刀阔斧地拓展教育蓝图。
青岛释放智能制造新动能
众所周知,青岛以制造业发家,在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制造业强市。
但面对资源、人力等方面日益严峻的桎梏,以及全球性的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倒逼青岛制造全速向互联网工业方向转型。
对于青岛的制造业来说,下一站,是智能制造。
青岛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目前正全力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亟需注入大量新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事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打造青岛职教高地。
位于中德生态园的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近1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一万多名,为青岛的发展输送众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快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
如今,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的设立或将继续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围绕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实施长学制,打造产教结合、校企融合的发展模式。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原标题:省政府批复,青岛新添一所学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