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第四届【界面财经年会】于上海前滩香格里拉成功举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出席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疫情下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新格局》。本次年会特别鸣谢战略合作伙伴捷豹品牌、首席官方合作伙伴中传华夏。
宏观经济形势始终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联合国报告认为:这是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收缩,其程度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2.5倍;世界银行报告认为:这是过去150年中第四次严重衰退,仅次于一战、大萧条和二战期间。时至今日,新冠疫苗研发的突破使抗疫形势取得明显进展,但前景依然严峻且复杂;所以,新冠疫情仍是全球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变量或最重要的因素。下面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先生为我们带来《疫情下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分享。
以下为姚景源先生演讲实录:
去年我们遭受了新冠病毒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经济造成严峻的撞击,怎样把握去年这场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撞击呢?大家根据三个数据就可以把握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撞击是前所未有的。
一、去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是-8.4,这个增长速度40年来最低。
二、消费。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19,这个增长速度60年来最低点。
三、综合数据GDP,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去年一季度-6.8,自从有国民经济核算以来的最低点。
疫情冲击下的几个成就
疫情对国民经济的撞击影响到什么程度?把握住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降到40年来最低点,中国消费速度降到60年来最低点,GDP自从有国民经济核算以来也降到了最低点。这样严峻的局面下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撞击,我们把六稳和六保作为最基本的方针: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
第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优先的就业政策。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在去年的严峻局面下,我们取得“六稳”和“六保”良好成就。去年中国经济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国家。总书记总结去年一年战胜这场疫情成就的时候,用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评价。今年,这场疫情呈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蔓延扩散的局面,而且病毒不断地变异,国内从年初到现在,散发式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尽管这场疫情发展到现在,给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临近年尾,我可以肯定地讲,年初设定的主要指标可以超预期实现。今年年初我们设定,今年的GDP增长是6%,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左右,超过年初预期增长的目标。
第二,非常重要的指标,比GDP更重要就是就业。今年就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909万,去年874万,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0万大学生,而且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不少孩子没有就业,他就加入了今年的就业队伍,如果没有疫情的话,800、900万大学生大约有50万人要到国外留学,显然这种疫情之下,孩子们多数出不去了,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下子就严峻起来了。
2亿4千万农民工也是庞大的就业群体,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再三强调,我们经济工作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民生之本是就业。老百姓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有了收入才有民生的改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两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我们国家多了一个,叫做优先的就业政策,新增加就业1163万,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今年年初设定今年的失业率要控制在5.5%的状态,到10月份是5.2%。
今年在严峻疫情影响之下,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充满挑战,这样的局面下,我觉得就业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
第三,物价,年初的时候总书记设定要把今年物价上涨率控制3%以内,1-10月份总体有所稳定,10月份价格有所上涨,特别是蔬菜,由于疫情和汛情自然灾害的原因。全年估计在1%上下,我们很好地控制在我们年初的预期范围之内。
第四、国际收支,今年以来一直到现在,包括12月份,中国国际贸易今年的进出口保持在20%的增长,这个增长的成就是相当多的人没有预料到的。
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国家外汇储备现在是3万2千亿美元,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引入外资,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世界上较高的水平,回过头来看,岁末年初,今年在战胜疫情之下,如此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
如果中国经济今年实现8%的增长,今年中国经济还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当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而且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排在第一位。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六中全会就明确地讲,必须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根本路径。
两个百年目标
我们党是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建党100年,从1921年到今年,建党100年目标是什么?就是要使中华民族不再遭受侵略、掠夺、奴役、使我们人民不再遭受困苦,走向小康,实现全面小康。总书记在“七一”大会上,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开始进入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到现在,消灭了绝对贫困。
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二个百年目标指建国100年,从1949年到2050年,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这个国家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把握五个要义:
1、2050年要实现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现在14亿人,人口总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量不到14亿,我们要用30年的时间,进入到现代化,14亿人进到现代化,意味着整个全人类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应当是人类史上最辉煌的变化,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到现代化。
2、我们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回顾过去讲现代化,一般来说是讲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过去讲现代化更多的是从物质生产角度,从物质文明的角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太贫穷了,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没有摆脱贫困,所以必须在物质文明发展上有一个较高较快的速度。现在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当中提出现代化,就不单单是物质文明现代化,还包括精神文明现代化,这是我们现代化的第二个要义。
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总书记常讲不但要“金山银山”,我们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要绿色发展。现代化不是掠夺资源、透支资源,是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造成像西方国家那样两级分化。我们的现代化是14亿人大家共同的现代化,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福祉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不单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大家都能够和谐共处,共同享受现代化的福祉。
5、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靠侵略和掠夺,我们要靠和平发展,要把握现代化的内在深层次意义。
第二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还有30年时间,这30年,中央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十四五”规划不是简单规划到2025年,实际上规划到了2035年。“十四五”规划不单单规划出了“十四五”,还规划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阶段2035年,还有15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国家建设成一个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现有的经济指标、主要的经济指标,要用15年的时间翻一番。比如现在经济总量是100万亿,去年103万亿,我们要用15年时间到2035年翻一番达200万亿,现在人均GDP是1万美元,到2035年翻一番意味着达到2万美元,我们现在市场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市场容量每年在40万亿左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用15年的时间翻一番,2035年达到80万亿市场容量。现在中等收入群体全国4亿人,用15年时间让这4亿中等收入群体翻一番达到8亿。还有现在全国低收入群体6个亿,要用15年时间让低等收入群体减半剩3个亿。
把握了这些主要指标,以及它在未来15年翻一番的变化,就会把握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我们中国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和空间?
比较优势的重要性
怎么样去实现百年目标?从根本上来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把高质量发展看成是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的核心呢?应当要把握住中国经济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变化,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比较优势出现了变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比较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认识比较优势非常重要,至关重要,一定要根据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国家也好、地区也好、企业也好都应该这样,如果把比较优势,讲的通俗一点,其实就是有什么,没什么,根据有什么没什么,来制定发展战略。
如果把有什么,没什么,看作比较优势的通俗化,大家可以想想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有什么没什么?比较优势是什么?40年前中国没有钱,没有资本,也没有技术,还没有市场。
40年前我们有什么呢?有的就是大量的勤劳廉价劳动力,有什么、没什么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只能走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格局,把增长的速度和数量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要摆脱贫困,我们要解决吃饱肚子问题,当时采取的办法,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资本和勤劳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
我们发展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生产出产品以后没有市场怎么办呢?我们就出口,大量的出口。我们走了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中国这样一步步成为世界工厂。
这样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发展,实现了就业,累计了财富,这种模式长时间的持续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从深层次上来看,长时间两头在外、大出大进,长时间追寻增长的速度和数量,使中国经济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大而不强,或者叫增长质量存在问题,我们的成果和成就,更多集中在规模和数量上,不强就是缺少核心技术,或者说我们缺少内生的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提到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的时候,我看到有人更多的批评企业家,我不赞同,之所以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缺少创新的内生的动力和压力,归根到底还是过去的增长模式带来的,过去追求数量增长模式决定的。
现在看诸多领域,我们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比如钢铁,中国钢铁去年十亿六千万吨,全世界第一,占全世界钢产量一半以上,1949年一年钢产量15万吨,现在一天300万吨,我们世界钢第一大国,笔珠的钢生产不了,中国3000个笔厂,生产400亿支笔的笔头,都是进口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港口码头高复合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相当靠进口。我们国家是轴承第一大国,比如高铁的车辆轴承,一个小时速度140公里以内,动车150-200,高铁300-350,现在高铁动车上轴承都是进口的。我们铝的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飞机制造上的用铝相当数量靠进口,我们国家机床产量占世界机床总产量38%,世界第一,但是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上要靠进口,90%以上要靠进口。
这两年讲芯片比较多,我们现在这些年每年进口芯片,要花多少钱呢?这些年每年进口芯片的钱,每年超过2万亿人民币。
我们这些年每年进口石油才花1万1千亿,进口芯片的钱已经超过进口石油的钱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所以为什么要把创新放到十四五规划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上来呢?现在个别国家企图在高技术领域卡我们脖子,遏制我们发展。
高质量发展新问题
我们现在在高技术领域,过去创新动力不强,压力不大,又有国家企图卡我们脖子,传统领域上也遇到新困难和新问题,新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集聚上涨。
我在福建全球调研,几十家企业迁去了越南,越南一个人一个月工资人民币1500-2000,这个价格我们上哪里请人。过去中小企业调研有什么困难?企业更多反映困难融资难、贷款贵,现在又加上用工贵。用工成本迅速提升,导致传统产业,特别中小企业,面临了相当大的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这十年来,劳动力的数量,或者劳动年龄人口16-60岁,这10年减少2500万,意味着平均每年减少200多万劳动力,反映到经济上,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市场上必然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另外一方面出生婴儿数量在下降,现在说放开三胎,媒体采访时说一胎都不想生了,让他生二胎和三胎吗?我觉得确确实实要帮助年轻人解决问题,孩子从生育、养育、教育的问题,现在成本太高。现在青年人说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一系列在经济上的反映。
除此之外老龄化加快,国际标准两条,1、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10%,2、65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7%,这两条过一条老龄化。按照现在14亿人,60岁以上占10%是1亿4千万人,我们是2亿6千400万人,标准是10%,我们是18.7%,很快过几年就20%了。这么快到来的老龄化,我们怎么办?
中国经济回过头来之后,探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还是把比较优势搞清楚,大家一定要看到今天比较优势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我们没有钱,没有资本,现在有钱有资本。过去没有技术,现在诸多的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过去我们没有市场,现在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和强大的内生潜力,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我们有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从今天比较优势来看完全具备了条件,而且时代也呼唤我们,要求我们把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是比较优势变了。
主要矛盾变化下看高质量发展走向
第二个变化,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了, 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那个时候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那个时候中国经济主要矛盾是什么?首先得让大家吃饱肚子,那个时候中国经济主要矛盾,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需要。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今天,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了,变成了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千万不要小看主要矛盾变化,由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需要,转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总书记讲得非常清楚,这个主要矛盾变化事关历史全局,事关所有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究竟是什么?要搞的清清楚楚,然后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去投资、发展。当人民群众进入到全面小康的时候,这个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什么?就体现一种高质量的需要。
现在讲到比较优势的变化,他为中国经济的由过去的高收入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要求以及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我们经济主要矛盾的变化,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新的空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最根本的内生动力是什么?就是十几人,每个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愿意为这个追求付出辛勤的劳动。当十几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生活追求和愿望,并且愿意付出辛勤劳动,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最大的内生动力,不就是在这里吗?
企业家建议一定要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去思索、制定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讲到这儿,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定是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发展,所以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而我们现在恰恰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当中,创新和新技术革命紧紧融合在一起,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第二个协调成为内生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过去由于更多的数量和质量,确实存在不协调的问题。比如东中西部发展不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实体经济和其他部门又出现不协调。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让协调发展成为内生最根本的特点。
第三个高质量发展一定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过去几十年由于增长的速度和数量,确实存在着透支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从现在的角度看,大家在高质量发展里,越来越知道绿色发展是何等重要,高质量发展普遍的形态都是绿色发展。
第四个高质量发展应当开放,成为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不能闭关锁国,我们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推动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门只能越开越大。
第五高质量发展应当是共享的发展,民众/大家都能在高质量发展当中普遍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福祉,发展带来的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确实按照六中全会的决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路径。
如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全国亿万人民,特别是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家,每个人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根本路径,再用30年的时间,中国和世界的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根本性的地变化,那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就能够比今天更为骄傲自豪。
谢谢大家!
本次年会特别鸣谢独家学术支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战略合作伙伴捷豹品牌、首席官方合作伙伴中传华夏企业管理集团。
【关于捷豹品牌】
捷豹品牌自1935年起便致力于打造将性能与美学深度融合的英伦风范座驾。在品牌发展的80余年进程中,推出了众多引领设计潮流的经典车型。2021年,豪华运动旗舰轿车全新捷豹XFL耀目上市。新车集优雅动感设计、多屏互联科技及英伦奢华体验于一身,在传承捷豹X家族设计语言的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色,融入多种创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了豪华感、精致感和科技感,带来新现代豪华主义驾享体验。
【关于中传华夏企业管理集团】
中传华夏企业管理集团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小康杂志、工会委员会三方持股,是一家核心业务聚焦在文旅、资管、投资领域的央企。
第三届【界面财经年会】往届回顾>>
第二届【界面财经年会】往届回顾>>
【界面财经年会】组委会
会务组:
顾女士 18601704491,gurenyi@jiemian.com
刘女士 13636308619,liuxiaohui@jiemian.com
媒体组: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