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Y
世间万物都有其周期性,《易经》说:“日中则昃(zè),月盈则亏,寒暑有消长,四季在更迭,草木有荣枯,人禽有生死。”
在投资领域,也是一样。霍华德 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道:
“我认为,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些话千万正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朝同一个方向永远发展下去。树木不会长到天上。很少有东西会归零。坚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测未来是对投资者活动最大的伤害。”
不同的公司、行业有不同的周期,有的周期长,有的短。深刻认识事物的周期长短是我们做好投资的重要一课。
短的比如石油行业,从前两年的80美元一桶跌到今年初的30美元左右。背后是新的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熟所带来的变化。长的比如很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可口可乐、沃尔玛、英特尔还是腾讯,它们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所树立的壁垒使得它们在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几十年)内能够获得稳定的增长。这样的企业也是巴菲特最喜欢的投资标的。但即便如此,它们也有周期到头的时候。看看过去100年世界企业500强的榜单变化,可能会让我们对此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对于资产管理者来说,认识和适应各种周期性,把握不同周期内在的驱动力量是取得良好投资回报的关键之一。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过去十几年,中国北上深的房地产整体是不断上涨的。如果我们忽略事物的周期性,根据过去的表现而得出“京沪永远涨”的结论,则可能犯下大错。在房价持续上涨十几年的背后,中国出口和外商投资带来大量的外汇占款,支持了央行持续大量的货币投放。政府大量拍卖土地,然后把收益大量投入到基础建设,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中国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因而简单加工制造业从全球移到了中国。这一切的一切,推动了中国房产价格持续的上升。
但是未来,这一现象能够持续吗?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不具有优势了,很多制造业正在往东南亚转移。基础建设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它对其它产业拉动的作用也不断下降。农村人口大幅转移到城市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大城市常驻人口首次开始出现下降。所有的情况,都说明原来的这个正向钟摆周期正接近转折点。当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真正的转折点。用霍华德 马克思的话说:“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减少中国房地产的资产配置,增加其它货币资产的配置就是一种恰当的准备。
周期规律的衍生之一是“均值回归”。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 博格在他所著的《共同基金常识》中,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来证明“均值回归”在股票投资中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回报率似乎被吸引向某种基准。
他的对比包括:成长型股票和价值型股票,高价股和低价股,大盘股和小盘股,美国股票和国际股票,业绩领先的基金和市场整体,得出的结论是:
“每一个不同的市场板块的投资回报,最后都出现了均值回归。”
“几乎所有共同基金的优胜者最后都会回归到平均水平。几乎没有长期战胜市场的共同基金能事先被选择出来(经常在其早期的几年里,当只有很少的资产和持有人时,才会拥有较高的超额回报)。”
“选择基金的不当方法:基金选择主要基于对过去非凡业绩的纪录,而这些记录是由当今驱动着共同基金业的、夸张的市场机制来公布和促成的。基于历史回报评估基金是无用的。”
“无论哪个时段,无论用什么样的均值标准,共同基金回报率均值回复的一般规则都是一致的、高度可预测的和普遍适用的。”
我们当然相信取得长期超越市场回报的基金是存在的,并且它们的存在也非偶然。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巴菲特,用他一生的传奇证明了价值投资的威力。同时,绝大部分的共同基金确实也如同约翰 博格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运气而在某一些年份取得了超越市场的回报表现。
但是即使是巴菲特,随着他所管理的资产数量不断增长,其回报也在不断降低。这恰好说明了,即使投资者拥有杰出的技术,均值回归也在另一个维度发挥着它的作用。
作为大众投资者可以从中学习到的是:对基金投资板块和风格的选择(比如大/小盘股基金,增长/价值型基金)在长期看来无助于提高回报。同时,历史业绩不应该是大众选择基金的决定性因素。不良的业绩当然可以帮助大家剔除部分基金,但是仅仅有几年的良好业绩,却是不够的。大家更需要理解和肯定基金经理在背后所拥有的投资哲学和操作方法。
可是,如果大众投资者都能理解和分辨这些东西,大家差不多就可以自己做好投资了。真是一个大大的矛盾!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上百年来,资产管理行业始终都是这样难以分辨服务的好坏。
也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像约翰 博格推荐的那样,投资于一个低管理费的股票型指数基金,加上一个债券基金的资产组合;又或者像巴菲特所推荐的那样,定投标普500指数基金,可能会是最优的选择。又或者,您能够深深理解《易经》中周期性的道理,也许自己也能做出不错的投资回报呢。
联系本文作者可发邮件至liangsiyu@tradingmen.cn,或在评论区留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