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有三家车企做了同一件事——投资一家共享出行服务商。
丰田与Uber、大众与Gett在同一天宣布与对方合作,加上此前通用与Lyft合作,2015年全球销量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商现在都分别手握一个出行应用。
就当众人还在消化丰田和大众的大新闻时,宝马也传来了注资Scoop的消息,福特与戴姆勒也在自己孵化汽车共享出行项目。
一夕之间,汽车企业又有了新的分类方法:涉足共享出行的车企和尚未涉及共享出行的车企。可以料想,马上会有更多的车企加入到前一个阵营中。
为什么要拉拢共享出行?
其实车企和出行应用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消费者一旦依赖于出行应用,其购车的意愿就会薄弱,所以车企有些忌惮出行应用。而出行应用希望消费者都去“共享”车,而不是“拥有”车,这样他们才会更频繁地使用应用。但同时,它也需要更多的人开着自己的车成为应用平台的司机,这样出行应用的规模才能逐渐做大。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Marco Hecker认为,客户消费行为的改变已经使汽车行业面临一个重要拐点,即客户从传统的“购买汽车产品”转变成为对“移动方式”的消费。比起拥有一辆车,不少人开始觉得每天打车也是一种选择。
消费者和出行应用,总有一方需要拥有车。既然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那么在乎汽车的所有权,那车企就选择出手投资出行平台,希望能够借此稳住销量。
以丰田与Uber合作为例,双方达成了投资和汽车租赁协议,丰田金融将为Uber司机提供新的租车服务,租车费用会直接从Uber司机开专车赚到的钱中扣除。其实,这就等于丰田把车租给了Uber,来解决后者缺车、缺司机的现状。
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车企现在投资出行应用无异于在养白眼狼,“传统车企争着投资的科技公司满足了大众的打车需求,削弱了一部分人买车,甚至是学车的愿望。它们在占领一个小的新兴市场时,可能失去了一块更大的地盘。”
更重要的是,像是Uber这样已经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打起了新算盘,研发起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这对想在无人驾驶领域把控绝对话语权的传统车企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车企显然是做足了调研工作才拍板投资出行应用的,异见者所谓的“市场”虽新,但绝对不小。斥资3亿美元投资了Gett的大众集团明确表示,其参与汽车共享的目的是凭借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到2025年实现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车企有更大的野心
传统车企的野心甚至不止于此。在今年年初向Lyft投资了5亿美元的通用已经流露出了新的想法。除了Lyft,通用还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Cruise Automation,而通用旗下的电动汽车雪佛兰Bolt即将于明年上市,其对手是已经有40万份订单在手的特斯拉Model 3。通用明显不打算和特斯拉硬碰硬,转而将Bolt推向了电动出租汽车市场。
结合了通用、Lyft,以及Cruise Automation三者技术的Bolt成为了一辆带有无人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而这辆车最近已经开始在旧金山的街头路测了。
据说,将来在Lyft的应用中就可以让用户选择无人驾驶汽车。乘客可以通过Lyft告知无人驾驶汽车行程何时开始以及何时结束,汽车会自动行驶至目的地。
摩根士丹利很是看好通用汽车在该领域的努力,于上个月将其评级从减持上调为持股观望。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用就已经成功地让一辆Bolt无人驾驶车出现在了路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通用自身有强大的制造优势,通过投资和收购的手段缩短了研发时间过长的短板。
攫取出行应用的优势,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这才是车企投资出行应用的终极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