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万封树洞来信中,我看到的婚姻、情感和女性觉醒 | 正午

我最烦把感情分成婚内婚外了,婚外也有感情,有深刻的爱,也正常。

2021年12月25日易小婉 南方来源:界面新闻

正午

采访 文 | 易小婉

 

火养是一位两性情感作家,从2018年开始在公众号公开邮箱征集树洞故事,目前已收到3万封来信,内容大多涉及婚姻、婚外关系,90%来信来自女性。火养把这些故事选择性公开并给予回复他极少带有道德判断和世俗审判,表达更多的是,我们要如何理解女性,如何看待人的情欲和情感,以及如何经营一段好的婚姻。

以下是他的自述。

 

1

将近三年,每天我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脑前回信,差不多一天能收到20多封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到过60封,那是去年疫情刚开始时。信的内容都是关于婚姻问题婚外关系。因为疫情,人们都待在家里,问题被放大了。没有疫情时,很多婚内的男女,通过婚外关系,就把内在压力释放出去了《昼颜》里面有个非常经典的片段解释了这种心理:因为有了婚外关系,她回家洗老公的内裤时,好像都没有以前那么大的怨气

我的来信里女性占到90%,35岁到45岁之间是最多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女性面对自己情感和情欲需求的觉醒时,跟世俗伦理产生矛盾。看来,这是一个女性情欲觉醒的时代,因为这种觉醒才会导致那么多婚姻情感问题。

很多女性来信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火养,我以为我这辈子是不会有婚外情的,但是我还是成了自己曾经最鄙视的人"。在信的开头,她们都会把自己的婚姻怎么踏入婚姻的过程或者老公的形象,描绘得非常好

比如,“在外人看来,我有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婚姻,我跟我老公认识多少年了,有两个孩子,两人的经济收入都不错,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过着非常让人羡慕的生活……”接下来会有一个"但是"——但是我们已经无性婚姻五六年了。

这在婚姻当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无性婚姻这么多年,一旦有了婚外的关系,或者一旦被某个男人打开了这个需求,她承受的道德压力和内心纠结会远远大于男性。

很多女性在来信中写道,在跟婚外的男人约会完之后,从酒店打车回家的路上,她会哭,特别是前几次约会。这个场景非常有画面感。这种哭包含很多情绪:第一,她对于去见到这个男人的期待;第二,婚内太长时间没有这种身体接触,突然之间有了这样的亲密接触,她会有一些激动,也有一点愧疚。回到家,意味着面对孩子,面对平静的生活,她不想打破这种平静。这种哭也包含着一种压抑了很多年的情绪的释放。

就算她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要承受世俗压力,各种各样的目光,她内心当中还是会期待下一次。为什么?因为她在婚内彻底没有这种亲密。人是情感的动物,当这种情感的闸门打开,她肯定会期待下一次。

女性天然对于情感的需求会更强烈一些,就像罗素的《幸福婚姻与性》里面写的,当女性接触外面的世界越多,那么她产生这种情感的概率就会越高,道德或者宗教虽然可以约束一部分,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的限制。

刚开始了解这些女性的情况时,我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看到了一个很隐秘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新闻热点里不会讨论,但它又真实而广泛地存在。

世界变化很快,但很多东西没有改变。婚姻的本质没变,男人的本质也没变,社会伦理也没有多少改变。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父母要求自己的子女去相亲,去结婚,因为大家仍然觉得有个婚姻外壳会更安全。

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婚姻更困难或更动荡,因为有一个变化,女人变了。

 

2

在所有来信中,35岁到45岁之间的女性最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当她的情欲觉醒又有情感需求,而婚内的男人不能提供给她,甚至很冷淡的时候,她产生婚外情的概率就会更高。

我接触那么多无性婚姻案例,大都是相处时间长了,情感变淡,对彼此的身体都已经失去了新鲜感,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孩子0~3岁这三年,女性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孩子的照顾上,慢慢就把情欲的需求压抑住了。但是人对情欲的需求,可以说是延续一生的问题。而且对于女性来说,20多岁的需求跟30岁、40岁的需求又完全不一样。

在婚姻关系里,性意味着非常真实的接触,非常亲密的关系。当很多人说自己的婚姻关系非常好但缺乏性的时候,这种亲密关系,其实是不真实的。

而女性一旦因为情欲需求的觉醒而有了婚外的关系,她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父母,甚至对不起世界。

为什么我这里聚集的女性读者会那么多?因为这里让她放下这种自我攻击,认识到"原来我并不是孤例",而是这个时代比较正常的现象。放下了自我攻击,她才可以重新认识自己,思考在这段关系当中要得到什么,婚姻关系该何去何从,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给我来信的女性都非常优秀,有公司CEO、大学教授、博士,能给我树洞写个八千到一万多字来信的女性,文化水平、阅历、见识肯定不会低。

我曾经呈现过一篇故事,标题是《这是最安全最完美的婚外情》。故事里的男女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咖,男的50多岁,女的40多,在一个城市开研讨会认识了,之后通过邮件交流慢慢产生爱慕。

他们相处的模式是怎样的呢?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每个月都有出差的机会,约会的地方都是在第三方城市,很少在各自的城市,有时候还去国外约会。在各自婚姻里的生育和养育任务,他们基本都完成了。男的那位,孩子已经在国外上完大学,快工作了;而女的这边,孩子也上高中了。两人在价值观、认知上都非常相同,但他们又不想打破现在的婚姻模式而重新组合,所以就是每个月一次约会。每次约会都是男的把行程安排好,各自飞到那个城市,各自报个平安,说"安","妥"。见面,然后相处一个星期,再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他们这样的相处已经10年了,这封来信发表在2019年,到现在又过了两年。

跟别的婚外案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俩之间真的有感情,两个人还去上过亲密关系类的课程。这是很多婚姻里的两个人都很难去做到的。而且,他们俩的边界也非常清晰,到了这个年龄,都不可能再重新打破各自的生活,再组建家庭。所以,让这种关系就这么平稳的走过了十多年。

当然,更多婚外故事是一地鸡毛。我呈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跟老公从校园到婚纱,结婚大概五六年之后,她突然发现,老公有婚外情。女的很痛苦,刚好有一个男同事走入了她的生活,她就像抓到了一个救命稻草,拼命的希望这个男的可以拯救她目前的生活。但她没想到,这个男的仅仅为了性而已。

一个没有真正被爱过,没有享受过非常好的亲密关系的人,一旦踏入婚外的关系,遭受的打击会更大。如果她没有一个很强烈的自我,就会非常痛苦,要在废墟上重建一个自我。

婚姻,或者说情感关系,跟经济基础也有很大关系。第一个案例里的女主,万一真的要离婚,她可以承受这个结果。很多女性为什么会患得患失,处理不好情感关系?因为她承受后果的能力不够,所以我说,婚外情是一个强者的游戏。

而女性的痛苦,是源于觉醒之后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心理学上说"谁痛苦,谁改变,谁成长"。从很多来信中,我看到了女性整体的成长和情欲觉醒之后的多样化走向。这些都蛮值得去探讨、观望,甚至是期待

 

3

我读过的最打动我的一封来信是,女人多年后发信息给对方,对方也没有忘记。那是真正有爱情在的。她在信中写道:

"今年他在博客里说又要去极地工作了,又是两年他说那里的荒凉让他着迷,躺在亿年的冰雪里,他能听到自己的宿命。这七年里,我们没打过一个电话。知道他又要出发的那天,我在博客里留言:这七年里,我每天都在想你!他回复:我也是。"

我最烦把感情分成婚内婚外了,婚外也有感情,有深刻的爱,也正常。

我今年刚过40岁,农村长大,读大学,走过最普通的历程,到了35岁以后,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增加,在婚姻当中也遇到过问题,很多东西感同身受。如果我是在20多岁的时候,也不会理解这个东西,也不可能去承接这么多的情绪和这么多的来信。

我写的这种内容,不是一个年轻人可以写的,也不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可以写的。如果把两性关系和婚姻当作一项研究,而不是八卦,那么它对写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一定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个人主义者,才可以去把问题看透,而不是道德化地去批评。

每天读邮件回邮件能增加我的阅历或见识,说得更高一点,也是我修行的一部分。树洞背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就是有这么多的情绪要倾诉,而我恰好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读完3万多个案例不亚于读完300本书。

去年我写了一系列文章,分析我读过的世界名著或者是两性经典著作,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关于女性婚外恋最经典的一本书。我写了13篇文章来分析,安娜为什么会有婚外情,沃伦斯基为什么会喜欢她,结合树洞案例,我觉得我甚至可以写到20篇。

 

4

女性对于婚姻和两性的认知,不能再只喝爱情鸡汤了。每天都在喝爱情鸡汤的人,世界是容易被摧毁的。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出轨只有零次跟无数次的区别"对从小被灌输这两句话的女性,我的劝阻就是,永远都不要结婚,因为她某天迟早要回到现实。

对于很多20多岁的小女孩,我不建议她来读我的文章,她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但现实就是如此。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人性的接纳程度不高,非黑即白,也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我喜欢用一个词——动态平衡。婚姻关系、亲密关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相处,特别像身体的需求,它不可能永远都保持高昂,但是通过长期生活在一起培养出来的习惯、安全感、踏实感,永远都会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就像罗素说的那样,如果你想要一直追求强烈的深刻的爱的话,你只能不停的恋爱,那就不需要婚姻了。但是人类本身还是需要婚姻这个形式来让人在某段关系当中有安全感。

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你可以保证自己100%不出轨,但是你不能保证对方。就算他给了你再多的承诺,你也不能保证。婚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希望要有,但是也要对人性之复杂有深刻认识。婚姻就是找一个适合的人,建立一段长久的、安全的或者彼此都依赖的关系之后,去寻找动态平衡的过程,它没有永恒的一个模式。像王子与公主那种永远幸福的生活,我觉得是不存在的。

 

 

——完——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易小婉,写作者,播客制作者。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