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不看书,但是最杰出的设计师,都看。他们不但看,还写。这些全球最顶尖的设计师们积累了整个职业生涯的精华都在下面了。
The First《一线之间——设计战略如何决定商业的未来》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全球工业设计教父、青蛙设计创始人
推荐理由:商业发展的未来,也是未来设计师的命运。从战略的高度思考设计,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有持续发展的未来。怎样真正用设计去解决问题,实现设计的根本价值?大师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书摘:“只有当设计师掌握了商业运作方式,并学会欣赏经营一家成功的机构必需的理性思考、愿景、道德和创意时他们才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当设计师了解商业、金钱、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实现自己与商业伙伴的共同目标时,他们才成为了真正的专家。尽管有时候是叛逆的专家。”
“文化+过程=利润过程导向和人文关怀的合作是非常可行的,这种合作能让企业始终处于机警状态,随时为适应新发展、新要求换个新机会作出调整。这样企业才能够稳步成长并迈向新领域,与此同时又不至于蒙受品质或财务方面的损失。”
“聚合产品、开源设计、在社交网络中进行合作设计,这些概念为土工工业产品的全球销售,以及提高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挖掘出巨大的潜力。”
The Second《IDEO,设计改变一切》
蒂姆·布朗(Tim Brown)
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推荐理由:全球顶尖创意公司对设计思维的理解和操作方法。大量的实战案例来佐证观点,完全是一本设计故事大全。大部分我们认为意料之外的设计,诞生的过程往往都是情理之中。
书摘:“没有约束,就不可能有设计,而最佳的设计——精密医学器械或未灾民提供的紧急避难所——通常实在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设计出来的。愿意接受甚至欢迎相互矛盾的约束条件,正是设计思维的基础所在。”
“关注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说出来的。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多数顾客身上,很可能只是对已知的事物进行了确认,而不会带来令人吃惊的新发现。为了打破常规,找到全新的洞察,我们需要关注边缘地带,在哪儿我们一定会发现“极端”用户。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都与普通人不一样。”
“目标人群的感受如何?什么东西会触动他们?什么东西可以推动他们?第三个层面的理解,超越了功能和认知的层面,当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样的想法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时,这个层面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在这里,对情感的理解至关重要。”
“帮助人们明确表达那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正是设计思考者面临的挑战。”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在设计师工具包中增加一个新的小工具,而是引入一个全新维度:“第四维度”,即沿时间轴的设计。当我们在客户体验旅程中设计出多个接触点时,我们其实正在建构一系列在时间上连续发生且相互关联的事件。”
The Third《至关重要的设计——伟大的设计如何俘获人心》
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unner)
斯图尔特·埃默里(Stewart Emery)
拉斯·霍尔(Russ Hall)
苹果前首席设计师,苹果工业设计部门的创立者
推荐理由:关于苹果的整体体验设计理念全面解析,加入了大量对品牌传播的理解。什么样的设计能被称为伟大,这样的设计如何达成,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
书摘:“真正的好设计对于使用者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因为它确实有用。精良的设计是为客户定义并维持良好体验的连接机制,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对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设计是我们生活中如此基本的一部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为我们而设计的体验。”
“请再次以强调整合设计策略(即创造一种全面客户体验)的方式思考一下设计本身。我们所讲述的产品设计则介于硬件设计(设计实体及其相关联系)和软件设计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两大区域相互交叠重合,而在重合区域之外。
顾客最看重的是他们的感受。他们渴望的是潜意识中呼之欲出的情绪体验,而非心知肚明的觉察。只有你与客户的生活梦想发生联系时,客户才会在乎你。”“客户体验供应链要先将客户的所思、所观、所闻以及所感设定为目标。旨在精心制作整体设计,并将预期的每一种体验带给顾客。你必须将客户体验供应链融入企业文化的每一部分。你也必须给予大众相应的评估与回报。”
“就像任何优秀品牌一样,相关信息有其关注的焦点,也由此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客户群,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期望。”在宜家商店里,你的体验多种多样。各种体验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设计语言,这些关于公司各方面的设计语言表明,高品质家具和低廉价格才是商店想要强调的关注之处。”
The Forth《象外集——语录·访谈·文论·众说》
柳冠中 编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推荐理由:柳冠中是中国的设计泰斗。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柳老师对于美学,设计,事理学的理解。书以工业设计为主,但是设计理念放置在UI领域依然非常受用。看此书要能容忍书文字中有相当多的引号。
书摘:“设计师思考不能用名词思考,设计一个杯子,用名词思考,再能干的设计师,五十年给我的答案也是一个杯子,但是没有杯子不会渴死。设计师解决的是什么是解渴的方式?是动词,而动词是根据什么?是主题,主语,要研究用户。门也好,杯子也好,家居也好,冰箱也好,都是工作的结果,而要创新要设计,必须要解决问题。”
“设计的本质是在『事』的『关系脉络』里去研究,发现,理解,才能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物』。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实事--求是』”
“形式和功能是不可分割的,特定条件下的『形式』恰恰是『功能』,不能再理解是一种装饰或美化,而是一个表示,一种语言。”
“设计是在讲述故事,在编辑一幕一幕生活的喜剧,『物』只是故事之中的『道具』,『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更顺畅,更有趣,更合理,更有意义。设计看来是在『造物』。其实是在『祈使性叙事,在抒情,也在讲理。”
The Fifth《设计是什么?——保罗·兰德,给年轻人的第一堂启蒙课》
麦克·克鲁格 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
1993-1996年期间任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凤凰城支部主席。
推荐理由:保罗·兰德是个伟大的设计师。IBM、ABC、UPS、西屋电器这些经典的商标都是出自他手。这是一本访谈录,记录了保罗·兰德到访亚利桑那大学期间与师生们的交流。朴实的理念,也是最耐用的方法。
书摘:“每样东西都是设计,每样东西。”
“设计是形式和内容的操作。有了这样的定义。有了这样的定义,表示你知道要往哪走。操作就是你经历的过程。内容是想法或主题,形式则是你用来处理这个想法的方法。该用什么颜色?什么字体?用三维还是二维?这就是设计的操作面。
大多时候人们只谈论设计,没人讨论主题是什么?甚至没人想过问这个问题。一般人理解的设计是一种装饰,事实上,设计是所有艺术的技术。”
“这类关系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设计很难臻于完美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做的每一项动作,都有无穷尽犯错的可能。设计是化繁为简的过程。繁的部分充满了各式各样可怕的问题。要试着去评估所有的无难题,然后把他们变简单,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Graham Wallas在《思想的方法》关于构思想法的见解:第一阶段,准备期:先调查问题的所有面向,做出粗略或精细的概要,然后忘了那个问题。第二阶段,酝酿期:把问题忘掉,让它酝酿。让它在你心里慢慢熬煮。假使我要做某件事,我会先发出各种疑问,然后把它们抛到脑后,各一个礼拜或隔一天再回来想,然后就会有些念头出现。你给它时间,你就能做出决定。第三阶段,豁朗期:问题整个浮现。你知道,你等了一个礼拜,然后突然之间,灵光一闪。你有了想法。等你全部设想完毕,还要仔细观察,进行评估。可不可行,接受度如何,你满意吗?”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为原创拍摄,如需使用需征得酷九设计的许可。请支持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