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电影《雄狮少年》宣布增加数字2D粤语版本,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放映,放映时间持续至2022年1月17日。随后,《雄狮少年》便登上热搜,与此同时,“眯眯眼”也高居热搜不下。
网友,又“打”起来了。
自点映以来,《雄狮少年》便陷入了口碑两极化的困境,并且随着更多事件的发酵,这样的局面越来越胶着,似乎成了一种“死局”。
对于雄狮少年恶评的人,主要针对其人物形象的构建。他们认为《雄狮少年》的主人公都是“眯眯眼+吊梢眼+宽眼距”,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而丑化中国人。所以,在微博或者豆瓣上,不少网友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便自发抵制,并且不接受“洗白”。
而与此同时,看过电影的知名影评人和观众却也为这部国漫觉得委屈。他们认为动画画风本就是一种夸张大胆的尝试,看惯了大眼睛高鼻梁反而是被日漫美漫审美所左右的表现,为什么不可以尝试不一样的创作?更何况,《雄狮少年》画风精美,聚焦留守儿童、弘扬传统的舞狮文化,话题点最后竟然聚焦在了“眯眯眼”让人难以理解。
除了画风本身之外,主创方的回应似乎则让战况更加激烈了。在对于《雄狮少年》的抵制中,“导演让大家回去照照镜子,身边的广东人就长这样”这句话流传甚广。但是实际上,这完全来源于两种不同的语境。
在接受《看电影》的视频采访,面对画风的质疑时,孙海鹏导演表示,从专业角度来看,就是卡通和真实之间的问题。彻底的写实会出现恐怖谷效应,但是卡通风的话又会不符合这个故事的“烟火气”、缺乏可信度,所以最后确定了这种类似于真人但不完全接近的风格。《雄狮少年》就是讲了几个被人欺负、偶尔浑浑噩噩的少年,片方也是特意让主角看上去普通,而不是一眼看上去的漂亮或者帅气,男主阿娟的形象也实现了从前期的“弱”到后期舞狮的“帅”的变化。
制片人张苗也补充道,第一次在大银幕尝试现实主义动画,片方坚持“去滤镜、去网红审美化、去美漫日漫化”这几个原则,提到“照镜子”是指创作角色形象阶段要求主创团队回去照照镜子,想想自己小时候身边的人再进行形象设计。片方也是做了一次探索,他也很理解大众对于这种形象的不适应,也很感谢看完的朋友不是仅凭一张瞬间截图进行评价。而提到广东是指,主创为了还原岭南的风土人情,前期进行了长时间的采风。但是,“照镜子”和“广东”两句话的拼接,让这个解释变了味。
在此之后,尽管吴京等明星发博宣传,央视赞美《雄狮少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官方背书依旧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12月26日,三只松鼠2019年的广告被指“眯眯眼”、奔驰最新广告也出现类似的现象,在不断集中出现的“眯眯眼”风波之中,雄狮少年成为了一个反复被提起无法回避的靶子,对于片方来说,这样被动的“宣传”已经走向了不可控。
映前多家机构预测票房从十几亿到二十五亿,然而现实是,如今上映13天还未破两亿。《雄狮少年》的出师不利,却也远不只是因为“眯眯眼”。
《雄狮少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美术、音乐、场景等都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个极其难得的不依赖神话IP、探索现实主义话题的动画电影,从业内影评人的视角来看,这部动画是令人惊喜的。点映期间,《雄狮少年》的出品方华录百纳一周股价飙涨45%。在正式上映首日,《雄狮少年》也拿到了院线25.2%的排片。
但是影评人的看到的惊喜却也是这部电影“破圈难”的困境。制片人张苗在接受界面文娱的专访时表示,《雄狮少年》是“三无产品”:没有大卡司、没有IP、没有流量。“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觉得好走进电影院?这始终是三无产品的巨大压力。”所以,尽管几乎每个知名的影评人都在微博卖力吆喝、豆瓣达到了8.3的开分,12月17日上映首日,《雄狮少年》上座率只有2%。
并且,这部电影又并非如此完美。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主打“现实主义”,那么咸鱼翻身这样的逆袭就显得俗套了。如果励志在过去或许还有强大的市场,但是在流行“躺平”的2021,大家“燃”不起来了。剧本配不上制作技术成了最大的致命伤。
回到宣发上来看,除了过度吹捧、没能谨慎应对负面舆情之外,这部电影也没能够给出一个深刻的记忆点:醒狮、采青、留守儿童等等这些本可以具备感染力的议题都被“眯眯眼”的浪潮所淹没。而上映十三天才开始推出粤语版,想要走地方情怀牌,似乎难以力挽狂澜。更何况,还需要面对“广东人就长这样”越描越黑的争议。
又一个观察是,据猫眼电影专业版,《雄狮少年》在12月24日和25日周六周日两天的上座率达到了14.3%和8.4%,远超于同期的《误杀》和《爱情神话》,而在工作日,《雄狮少年》的上座率则远不如这两部影片。《雄狮少年》作为一部动画电影,35岁以上人群占比竟然远高于成人向的《误杀》,可以猜想有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这似乎也符合张苗对于电影合家欢性质的预判 。
如果《雄狮少年》的票房还有转机,或许还要靠那些刚从期末考试中解脱出来的学生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