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救命神器”AED有了全国配置指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救命神器”AED有了全国配置指南

“《指南》的意义在于,此后各地在AED安装方面开始有章可循。”

机场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标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高佳

编辑 | 赵孟

“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再受关注。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

AED之所以被誉为“救命神器”,是因其能够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心脏正常跳动的心率)。使用AED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骤停的最有效方法。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目前国内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达890万,而心脏性猝死的病患则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给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量较大的交通站点配备AED的呼声越来越大。

一直以来,国内深圳、杭州等城市在AED配置率方面表现突出。深圳于2017年开始实施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截至2021年8月底,市政府采购安装3500台AED,其中深圳地铁已实现所有车站的站厅层、站台层AED全面覆盖。深圳特区报曾报道,未来5-10年,深圳计划达到每10万人配置300台AED,共计配置达6万台。

杭州是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规定6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当配置AED。在颁布该“办法”的同时,杭州市政府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到2022年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总数达到4200台。

但更多城市在AED配置上相对滞后。2020年10月发布的《深圳市公共场所配备AED三期项目公告》显示,采购2000台AED的预算金额为4060万元,每台均价为20300元。北京急救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中心讲师冯庚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城市的财力远未达到普及AED的能力,是AED在城市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冯庚还进一步提到,AED相关法律和配套规定仍待完善和细化。“应通过细化立法,将与急救有关的细节,包括目击者应如何操作、如何免责,救人者可能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如何补偿等写入规定,也可让公众施救时得到更详细的指导,这是打破AED推广瓶颈的重要举措。”冯庚说。

此次《指南》内容对AED的规划配置、安装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在配置方面提到,优先在人口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指南》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长途车、铁路列车、飞机以及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警车、消防车等应急载具内,逐步推进配置工作。

《指南》还规定AED安装时应使用统一标识,标识由心形内加电击符号图案、AED和自动体外除颤器字样组成。此外还提到,AED应安装在位置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固定位置,距地面不高于1.2米,周边应统一张贴操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和铺设地点情况配备多语种说明,方便公众寻找取用。

“《指南》的意义在于,此后各地在AED安装方面开始有章可循。”知名科普博主“急诊夜鹰”、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西富告诉界面新闻。

王西富称,不少城市推进配置AED的工作在今年已取得明显进展。“例如北京市教委8月发文,明确北京市内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配备AED,而且至少配备一台。《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也明确在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学校等多个场所必须配备AED。”他介绍,从实施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至今,深圳市安装的AED已救下三、四十人性命。受深圳等城市示范效应影响,其他城市内AED的普及也指日可待。

王西富提到,AED配置完成后,为使物尽其用,急救技能的普及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配有AED的公共场所中,工作人员如地铁站内安检员、商场保安等是急救的‘主力军’,AED操作培训和使用应被纳入他们日常的工作流程。”王西富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救命神器”AED有了全国配置指南

“《指南》的意义在于,此后各地在AED安装方面开始有章可循。”

机场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标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高佳

编辑 | 赵孟

“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再受关注。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辖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进行科学规划,明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

AED之所以被誉为“救命神器”,是因其能够自动识别需要电击的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心脏正常跳动的心率)。使用AED急救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是迄今公认制止心脏骤停的最有效方法。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目前国内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达890万,而心脏性猝死的病患则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给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量较大的交通站点配备AED的呼声越来越大。

一直以来,国内深圳、杭州等城市在AED配置率方面表现突出。深圳于2017年开始实施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截至2021年8月底,市政府采购安装3500台AED,其中深圳地铁已实现所有车站的站厅层、站台层AED全面覆盖。深圳特区报曾报道,未来5-10年,深圳计划达到每10万人配置300台AED,共计配置达6万台。

杭州是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规定6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当配置AED。在颁布该“办法”的同时,杭州市政府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到2022年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总数达到4200台。

但更多城市在AED配置上相对滞后。2020年10月发布的《深圳市公共场所配备AED三期项目公告》显示,采购2000台AED的预算金额为4060万元,每台均价为20300元。北京急救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中心讲师冯庚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城市的财力远未达到普及AED的能力,是AED在城市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冯庚还进一步提到,AED相关法律和配套规定仍待完善和细化。“应通过细化立法,将与急救有关的细节,包括目击者应如何操作、如何免责,救人者可能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如何补偿等写入规定,也可让公众施救时得到更详细的指导,这是打破AED推广瓶颈的重要举措。”冯庚说。

此次《指南》内容对AED的规划配置、安装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在配置方面提到,优先在人口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环境相对封闭或发生意外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指南》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长途车、铁路列车、飞机以及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警车、消防车等应急载具内,逐步推进配置工作。

《指南》还规定AED安装时应使用统一标识,标识由心形内加电击符号图案、AED和自动体外除颤器字样组成。此外还提到,AED应安装在位置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固定位置,距地面不高于1.2米,周边应统一张贴操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和铺设地点情况配备多语种说明,方便公众寻找取用。

“《指南》的意义在于,此后各地在AED安装方面开始有章可循。”知名科普博主“急诊夜鹰”、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西富告诉界面新闻。

王西富称,不少城市推进配置AED的工作在今年已取得明显进展。“例如北京市教委8月发文,明确北京市内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配备AED,而且至少配备一台。《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也明确在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学校等多个场所必须配备AED。”他介绍,从实施公共场所配置AED计划至今,深圳市安装的AED已救下三、四十人性命。受深圳等城市示范效应影响,其他城市内AED的普及也指日可待。

王西富提到,AED配置完成后,为使物尽其用,急救技能的普及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配有AED的公共场所中,工作人员如地铁站内安检员、商场保安等是急救的‘主力军’,AED操作培训和使用应被纳入他们日常的工作流程。”王西富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