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盘点2021: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六大年度“看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盘点2021: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六大年度“看点”

中国的无人驾驶产业正在异军突起,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一条属于中国的无人驾驶路径将会出现。

文|深潜atom

如果从未来三五年后的某一天再来回顾整个2021年,你可能会发现,在这一年的新闻中,“无人驾驶”是一个被提及频次颇高的词语,这种高频不仅只是出现在科技新闻中,而且还在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中。

不仅如此,如果从一个3-5年的时间段为单位来对无人驾驶行业做一个总结的话,2021年不仅是一个绕不开的年份,而且可能还会是几个标志性的年份之一——这个标志性不仅在于承前,而且在于启后。

在这一年里,以“刹车失灵”为关键词的故事和维权闹的沸沸扬扬,以至于被资本分析师们认为影响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势头;但同样是在这一年里,苹果、华为、小米、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却纷纷躬身入局,杀入到无人驾驶赛道。

在这一年里,资本对无人驾驶公司的加持达到了顶点,多家创业公司的上市目标终于实现;但同样是在这一年,监管层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开始显现威力,一些在研发和数据储存利用上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开始急速调转方向以符合监管要求。

在这一年里,虽然自动驾驶商业化开始试运行:robotaxi、robotruck、无人物流配送开始在小范围应用;但另一方面,过于固定的场景和的试验路段,特别是昂贵的车辆成本使得真正实现商业化似乎仍然面临着挑战。

同样在这一年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单车智能”无人驾驶公司似乎陷入了瓶颈,不但在技术突破上乏善可陈,而且也并没有看到真正解决的迹象;但与此同时,以车路协同实现无人驾驶的公司开始在以往“单车智能”主导的市场中迅速崛起,这些公司及其背后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开始显现出中国强大的基建优势和制度优势。

虽然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但无论如何,在这一年里,无人驾驶行业终于从技术范畴里开始“破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以关注和近距离观察这个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就像内燃机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虽然人们感受不同,有褒有贬,但最终,正是关注的力量使得内燃机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并最终逐渐取代了马车成为近一百多年来最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对于无人驾驶行业来说,2021是一个值得被记起的关键年份。因此,盘点出2021年无人驾驶行业的六大“看点”,作为记录和备忘。

一、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雏形初现

2021年,各类L2-L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走出封闭路测试验场,走上了真实的城市道路。这其中,既有直接面向公众的Robobus、Robotaxi,也有面对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面对港口矿山等封闭环境的无人运输,还包括干线物流的无人卡车和面对社区固定道路的无人环卫车。

具有公共交通属性的Robobus,具有车道专用、线路固定等应用场景的优势,天然地易于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理想场景。包括百度、驭势科技、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在内的无人驾驶公司和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等传统BUS厂家都在进行多线布局。

在公众最易感受的Robotaxi赛道,汇集了百度、小马智行、滴滴、T3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和AutoX等玩家。可见的落地是今年11月,百度和小马智行已经获准推出了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服务。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60 平方公里范围内,百度设置了600 多个上下客点和投入了 67 辆,这是百度Apollo Go服务在开放道路上的首次商业部署。

此外,在园区无人车方面,华为、阿里、美团、京东的配送无人车已经开始规模化落地园区和商圈,实现了短驳自动驾驶运输。

而在Robotruck这一领域目前正在经历从L2和L3无人驾驶向L4、L5发展的阶段,包括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的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卡车均已在探索商业化的运营落地。在L4与L5的阶段中,一些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也纷纷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如中智行就与福瑞泰克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双方的优势合作开发基于车路协同的可持续量产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重卡。

从路测走向小规模实际应用,虽然前路还很长,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走出了从0到1的距离后,已经初露端倪的商业化落地将会不断发展。

二、资本加持无人驾驶行业

近些年来,无人驾驶行业一直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创业门槛最高、周期最为持久的赛道。虽然行业一致认为无人驾驶是汽车行业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但在商业化落地的前夜,一方面要加快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获得资本的加持——无论是持续的融资能力还是直接上市都是行业竞争最重要的焦点之一。

2021年,在技术不断优化、特别是商业化落地初见端倪的情况下,资本对于无人驾驶行业的青睐有增无减。从全年来看,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行业投融资规模达到近年来峰值,无人驾驶领域再迎投资热潮。

据媒体统计,2021年度自动驾驶汽车行业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以前20名企业融资金额来统计,就有近300亿元。

这其中,有代表的是两家公司,一家是Momenta,另一家是滴滴自动驾驶。11月4日,Momenta宣布完成C+轮超过5亿美元融资,至此,Momenta C轮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成为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而另一家滴滴自动驾驶在5月31 日获得广汽集团等机构超3亿美元的投资后,估值约60亿美元,已超过小马智行的53亿美元的估值,成为无人驾驶公司中估值最高企业。

此外,2021年是无人驾驶公司上市“在路上”的一年,虽然小马智行等公司撤回了在美上市申请,但智加科技和图森未来已经在上半年成功上市。特别是图森未来4月16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被誉为“自动驾驶第一股”。

三、主机厂、IT巨头下场参战

一边是无人驾驶公司融资、上市步伐的加快,另一边是主机厂和互联网巨头开始下场参战,不断加深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

先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看,在今年年初投资Cruise是微软进入无人驾驶行业的一个标志。而随着微软的入局,美国四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完成布局。

在主机厂方面,福特通过收购和投资专业的无人驾驶研发团队公司宣布将在2021年投产没方向盘和刹车的真无人驾驶车;此外,宝马、沃尔沃、奔驰、奥迪等公司都纷纷宣布入局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在国内,今年6月17日,百度Apollo与ARCFOX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阿里巴巴参与开始无人驾驶卡车的研发正在从低速走上高速,从半封闭园区场景走向开放道路;字节跳动向轻舟智航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也表明了这家此前和无人驾驶“距离”最远的一家互联网巨头的进入。

此外,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2021年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显示,进入前10的企业分别有百度、华为、大疆、吉利、腾讯、博泰悦臻、滴滴、小鹏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其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占了5家名额,传统汽车厂商3家。

四、立法和数据安全成关注焦点

随着无人驾驶的不断发展,监管政策也开始与时俱进。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法规方面都有新的立法进展。

今年3月份,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此次修改明确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与通行的相关要求,以及对自动驾驶车辆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的认定规定。如建议稿获得通过,将是对自动驾驶的监管首次写入全国性道路交通安全法之中

除了全国性的立法,地方性立法工作也有所进展。

3月23日,深圳市人大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其中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三个技术等级中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

此外,深圳的这个地方性法规还准备进一步放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相关条件,规定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不配备驾驶人开展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

一方面是立法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走进现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无人驾驶涉及的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也更加严格。

9月1日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推动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这也必然要求相关精细化治理更具针对性,也更具智慧。

在这方面,既有对特斯拉等国际性公司在中国数据使用和收集的影响,也有对在国内和国外同时拥有路测和研发团队的公司在数据收集和使用上的影响,更有对拟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无人驾驶行业法规的逐渐完善,未来的无人驾驶行业将在监管框架内得到更为规范的发展路径。

五、认知“破圈”,人才和产业生态初步呈现

2021年,无人驾驶产业除了出现在科技新闻、经济新闻中,还多次出现在了社会新闻中。无论是4月份上海车展的特斯拉“维权女”事件,还是蔚来汽车的安全事故都成为了社会新闻的热点。但同时,随着无人驾驶落地的不断推进,特别是Robotaxi的落地也成登上了社会新闻热版,再加上众多涌入的企业以及在社区或街头可见的路测和应用车辆,使得无人驾驶“开始破圈”。

从用户层面来看,无人驾驶从未如此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用户对技术的亲和度和可感触度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以及疫情状态下减少接触的习惯使然,无人驾驶逐步成为大众熟悉、接受的服务与工具。在一些园区内,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的无人配送车,成为居民采购的送货标配。

另一方面,出圈的无人驾驶还在人才和硬件生态方面形成了互动。

BOSS直聘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企业招聘岗位数量、求职者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同时,行业薪资水平也大幅度上涨。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特别是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甚至可达到百万以上。

同时在2021年,中国许多省市将智慧出行、碳中和、数字新基建等作为城市战略,大力推进了计算中心、5G、边缘计算、车路协同、高精度地理数据、无人车路测及商用实践的进展,使得自动驾驶所依赖的软硬件体系都趋于完善,相当于修好了一条加速前进的产业高速。

可以说,2021年的无人驾驶产业已经跳出技术和产业圈子,成为了大众、人才和地方政府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

六、车联网成为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焦点

如果回顾全球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方向,可以发现,从近十年前谷歌开始单车智能无人驾驶开始到今天,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盟,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从最近两年开始都将认识到了单车智能技术所面临的瓶颈,不约而同开始向“路端智能”和“车端智能”结合的车路协同的车联网方向发力。

2021年3月,美国联邦公路局发布《自动驾驶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报告,详细分析了自动驾驶对公路物理基础设施、交通控制设备、运输管理和运营系统、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影响。同时,美国已经在加州和密西根州进行C-V2X试验,并且在积极推动相关基础建设。

欧盟道路交通研究咨询委员会发布《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图》,突出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协同,强调自动驾驶车辆与道路交通设施的协同互联。

在我国,车联网产业在政策规划、标准体系、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今,工信部先后批复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重庆(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打造京沪“1号”高速公路工程。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在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领域,百度、中智行和蘑菇智联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家。这其中,中智行在苏州主持打造的高标准车路协同路段已经完工,在这个路段上,依靠车、路、云配合的高等级无人驾驶路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是国内首个“路开车”级车路协同方案的具体落地。此外,与case by case的单点项目不同,中智行还与中国电信、苏州市政府一起成立了一家名为天翼交通的公司来共同推进车路协同在国内的落地。

可以预见的是,在技术不断突破和基建标准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城市级应用的推广速度将会越来越快。All in车路协同或许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充满潜力的选择。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可以看到,在即将过去的2021,自动驾驶正在中国有序地规模化铺开,资本、政策的支持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协同使用正在不断显现,中国的无人驾驶产业正在异军突起,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一条属于中国的无人驾驶路径将会出现,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的中国也当然也有希望诞生全球性的无人驾驶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盘点2021: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六大年度“看点”

中国的无人驾驶产业正在异军突起,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一条属于中国的无人驾驶路径将会出现。

文|深潜atom

如果从未来三五年后的某一天再来回顾整个2021年,你可能会发现,在这一年的新闻中,“无人驾驶”是一个被提及频次颇高的词语,这种高频不仅只是出现在科技新闻中,而且还在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中。

不仅如此,如果从一个3-5年的时间段为单位来对无人驾驶行业做一个总结的话,2021年不仅是一个绕不开的年份,而且可能还会是几个标志性的年份之一——这个标志性不仅在于承前,而且在于启后。

在这一年里,以“刹车失灵”为关键词的故事和维权闹的沸沸扬扬,以至于被资本分析师们认为影响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势头;但同样是在这一年里,苹果、华为、小米、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却纷纷躬身入局,杀入到无人驾驶赛道。

在这一年里,资本对无人驾驶公司的加持达到了顶点,多家创业公司的上市目标终于实现;但同样是在这一年,监管层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开始显现威力,一些在研发和数据储存利用上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开始急速调转方向以符合监管要求。

在这一年里,虽然自动驾驶商业化开始试运行:robotaxi、robotruck、无人物流配送开始在小范围应用;但另一方面,过于固定的场景和的试验路段,特别是昂贵的车辆成本使得真正实现商业化似乎仍然面临着挑战。

同样在这一年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单车智能”无人驾驶公司似乎陷入了瓶颈,不但在技术突破上乏善可陈,而且也并没有看到真正解决的迹象;但与此同时,以车路协同实现无人驾驶的公司开始在以往“单车智能”主导的市场中迅速崛起,这些公司及其背后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开始显现出中国强大的基建优势和制度优势。

虽然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但无论如何,在这一年里,无人驾驶行业终于从技术范畴里开始“破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以关注和近距离观察这个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就像内燃机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虽然人们感受不同,有褒有贬,但最终,正是关注的力量使得内燃机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并最终逐渐取代了马车成为近一百多年来最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对于无人驾驶行业来说,2021是一个值得被记起的关键年份。因此,盘点出2021年无人驾驶行业的六大“看点”,作为记录和备忘。

一、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雏形初现

2021年,各类L2-L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走出封闭路测试验场,走上了真实的城市道路。这其中,既有直接面向公众的Robobus、Robotaxi,也有面对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面对港口矿山等封闭环境的无人运输,还包括干线物流的无人卡车和面对社区固定道路的无人环卫车。

具有公共交通属性的Robobus,具有车道专用、线路固定等应用场景的优势,天然地易于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理想场景。包括百度、驭势科技、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在内的无人驾驶公司和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等传统BUS厂家都在进行多线布局。

在公众最易感受的Robotaxi赛道,汇集了百度、小马智行、滴滴、T3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和AutoX等玩家。可见的落地是今年11月,百度和小马智行已经获准推出了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服务。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60 平方公里范围内,百度设置了600 多个上下客点和投入了 67 辆,这是百度Apollo Go服务在开放道路上的首次商业部署。

此外,在园区无人车方面,华为、阿里、美团、京东的配送无人车已经开始规模化落地园区和商圈,实现了短驳自动驾驶运输。

而在Robotruck这一领域目前正在经历从L2和L3无人驾驶向L4、L5发展的阶段,包括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的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卡车均已在探索商业化的运营落地。在L4与L5的阶段中,一些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也纷纷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如中智行就与福瑞泰克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双方的优势合作开发基于车路协同的可持续量产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重卡。

从路测走向小规模实际应用,虽然前路还很长,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走出了从0到1的距离后,已经初露端倪的商业化落地将会不断发展。

二、资本加持无人驾驶行业

近些年来,无人驾驶行业一直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创业门槛最高、周期最为持久的赛道。虽然行业一致认为无人驾驶是汽车行业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但在商业化落地的前夜,一方面要加快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获得资本的加持——无论是持续的融资能力还是直接上市都是行业竞争最重要的焦点之一。

2021年,在技术不断优化、特别是商业化落地初见端倪的情况下,资本对于无人驾驶行业的青睐有增无减。从全年来看,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行业投融资规模达到近年来峰值,无人驾驶领域再迎投资热潮。

据媒体统计,2021年度自动驾驶汽车行业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以前20名企业融资金额来统计,就有近300亿元。

这其中,有代表的是两家公司,一家是Momenta,另一家是滴滴自动驾驶。11月4日,Momenta宣布完成C+轮超过5亿美元融资,至此,Momenta C轮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成为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而另一家滴滴自动驾驶在5月31 日获得广汽集团等机构超3亿美元的投资后,估值约60亿美元,已超过小马智行的53亿美元的估值,成为无人驾驶公司中估值最高企业。

此外,2021年是无人驾驶公司上市“在路上”的一年,虽然小马智行等公司撤回了在美上市申请,但智加科技和图森未来已经在上半年成功上市。特别是图森未来4月16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被誉为“自动驾驶第一股”。

三、主机厂、IT巨头下场参战

一边是无人驾驶公司融资、上市步伐的加快,另一边是主机厂和互联网巨头开始下场参战,不断加深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

先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看,在今年年初投资Cruise是微软进入无人驾驶行业的一个标志。而随着微软的入局,美国四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完成布局。

在主机厂方面,福特通过收购和投资专业的无人驾驶研发团队公司宣布将在2021年投产没方向盘和刹车的真无人驾驶车;此外,宝马、沃尔沃、奔驰、奥迪等公司都纷纷宣布入局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在国内,今年6月17日,百度Apollo与ARCFOX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阿里巴巴参与开始无人驾驶卡车的研发正在从低速走上高速,从半封闭园区场景走向开放道路;字节跳动向轻舟智航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也表明了这家此前和无人驾驶“距离”最远的一家互联网巨头的进入。

此外,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2021年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显示,进入前10的企业分别有百度、华为、大疆、吉利、腾讯、博泰悦臻、滴滴、小鹏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其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占了5家名额,传统汽车厂商3家。

四、立法和数据安全成关注焦点

随着无人驾驶的不断发展,监管政策也开始与时俱进。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法规方面都有新的立法进展。

今年3月份,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此次修改明确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与通行的相关要求,以及对自动驾驶车辆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的认定规定。如建议稿获得通过,将是对自动驾驶的监管首次写入全国性道路交通安全法之中

除了全国性的立法,地方性立法工作也有所进展。

3月23日,深圳市人大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其中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三个技术等级中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

此外,深圳的这个地方性法规还准备进一步放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相关条件,规定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不配备驾驶人开展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

一方面是立法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走进现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无人驾驶涉及的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也更加严格。

9月1日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推动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这也必然要求相关精细化治理更具针对性,也更具智慧。

在这方面,既有对特斯拉等国际性公司在中国数据使用和收集的影响,也有对在国内和国外同时拥有路测和研发团队的公司在数据收集和使用上的影响,更有对拟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无人驾驶行业法规的逐渐完善,未来的无人驾驶行业将在监管框架内得到更为规范的发展路径。

五、认知“破圈”,人才和产业生态初步呈现

2021年,无人驾驶产业除了出现在科技新闻、经济新闻中,还多次出现在了社会新闻中。无论是4月份上海车展的特斯拉“维权女”事件,还是蔚来汽车的安全事故都成为了社会新闻的热点。但同时,随着无人驾驶落地的不断推进,特别是Robotaxi的落地也成登上了社会新闻热版,再加上众多涌入的企业以及在社区或街头可见的路测和应用车辆,使得无人驾驶“开始破圈”。

从用户层面来看,无人驾驶从未如此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用户对技术的亲和度和可感触度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以及疫情状态下减少接触的习惯使然,无人驾驶逐步成为大众熟悉、接受的服务与工具。在一些园区内,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的无人配送车,成为居民采购的送货标配。

另一方面,出圈的无人驾驶还在人才和硬件生态方面形成了互动。

BOSS直聘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企业招聘岗位数量、求职者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同时,行业薪资水平也大幅度上涨。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特别是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甚至可达到百万以上。

同时在2021年,中国许多省市将智慧出行、碳中和、数字新基建等作为城市战略,大力推进了计算中心、5G、边缘计算、车路协同、高精度地理数据、无人车路测及商用实践的进展,使得自动驾驶所依赖的软硬件体系都趋于完善,相当于修好了一条加速前进的产业高速。

可以说,2021年的无人驾驶产业已经跳出技术和产业圈子,成为了大众、人才和地方政府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

六、车联网成为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焦点

如果回顾全球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方向,可以发现,从近十年前谷歌开始单车智能无人驾驶开始到今天,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盟,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从最近两年开始都将认识到了单车智能技术所面临的瓶颈,不约而同开始向“路端智能”和“车端智能”结合的车路协同的车联网方向发力。

2021年3月,美国联邦公路局发布《自动驾驶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报告,详细分析了自动驾驶对公路物理基础设施、交通控制设备、运输管理和运营系统、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影响。同时,美国已经在加州和密西根州进行C-V2X试验,并且在积极推动相关基础建设。

欧盟道路交通研究咨询委员会发布《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图》,突出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协同,强调自动驾驶车辆与道路交通设施的协同互联。

在我国,车联网产业在政策规划、标准体系、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今,工信部先后批复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重庆(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打造京沪“1号”高速公路工程。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在车路协同无人驾驶领域,百度、中智行和蘑菇智联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家。这其中,中智行在苏州主持打造的高标准车路协同路段已经完工,在这个路段上,依靠车、路、云配合的高等级无人驾驶路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是国内首个“路开车”级车路协同方案的具体落地。此外,与case by case的单点项目不同,中智行还与中国电信、苏州市政府一起成立了一家名为天翼交通的公司来共同推进车路协同在国内的落地。

可以预见的是,在技术不断突破和基建标准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城市级应用的推广速度将会越来越快。All in车路协同或许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充满潜力的选择。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可以看到,在即将过去的2021,自动驾驶正在中国有序地规模化铺开,资本、政策的支持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协同使用正在不断显现,中国的无人驾驶产业正在异军突起,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一条属于中国的无人驾驶路径将会出现,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的中国也当然也有希望诞生全球性的无人驾驶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