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
近年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进入大众视野。
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加速了“实数字人”时代的到来。众多公司、大厂纷纷布局此赛道。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虚拟歌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会成为虚拟数字人。

会吗?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虚拟偶像、虚拟歌姬列为木偶形虚拟数字人。
而微软小冰、华智冰、小米的小爱同学等人工智能,则是匹诺曹形虚拟数字人。
元宇宙确实可以和虚拟偶像(木偶形)相互匹配,且在VR技术上有共生关系。
但元宇宙目前只是史前阶段,VR技术所能承载的虚拟偶像呈现能力是像素级的。
即略比红白机时代的马里奥好上一些,其整体表现能力无法达成虚拟偶像至少二次元动漫风或3D立体呈现效果。
元宇宙目前的状态,并不能为虚拟偶像产业真正注入生命力,反而将来技术成熟了。
每一个人均可以在元宇宙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人设,这又较之虚拟偶像的拟人特征和扁平化人设,更为丰满。
因此,所谓发展机会,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
至于人工智能具象存在的虚拟数字人,如小微、华智冰等,则和其实是人为操纵的“木偶”的虚拟偶像有本质区别。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通过VR来呈现。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虚拟数字人,同样处在初级阶段。
如果是木偶模式的虚拟偶像,则国内现在技术上不是问题,难题是内容上创作力不足,排名第一的洛天依与日本的初音未来还有极大距离。
至于人工智能角度的虚拟数字人,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仅仅从虚拟偶像角度而言,虚拟偶像的红火,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迫切。
对于非二次元人群来说,这种迫切来自于异化,需要在对常规偶像,尤其是当下小鲜肉成风的审美疲劳细啊,有一个破局。
显然,来自二次元的Ta,给出了一个很惊喜、惊艳和让人惊讶的登场。
同时,和有过往的真实偶像,以及作为故事人物出现的虚拟形象比起来,虚拟偶像更像一个泥娃娃。
除了不用考量现实明星的人设崩塌外,也往往除了歌曲以外,其他的所有设定都需要粉丝们自行脑补。
这种人设的可塑性,让粉丝和厂商都觉得“有利可图”,尤其是在部分流量明星人设翻车的大背景下。
虚拟偶像和虚拟数字人,未来肯定会合流。
即原本只是木偶的虚拟偶像,会由于AI的发展,变成匹诺曹,更加具有真实感,场景可以更宽阔。
包括替代人类在一些现实场景中以VR、3D成像、机器人或其他形态,做一些娱乐、服务或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