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
12月29日,FoodBev Media发布了2022食品趋势前五名。
FoodBev表示,今年,消费者除了更注重健康和功能,环境也成为关注焦点。从全球来看,可持续包装、品牌透明度和升级回收食品等已成为重要趋势。
在环保、低碳的大环境下,全球食品行业哪些趋势最热门?国外、国内品牌有哪些新动向和代表性案例?对此,我们将逐一进行解读。
雀巢Maggi有机肉汤块,图片来源:雀巢官网
01 植物基、弹性素食主义
FoodBev认为,植物基食品可以说是2021年的最热趋势,而且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
据彭博情报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94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620亿美元。目前,不仅主流超市出现越来越多的植物基食品,非素食和素食公司也正在进入,提供植物性的肉制品和乳制品。
2020-2030年,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规模将增长5倍,图片来源:彭博资讯情报
今年,麦当劳和Beyond Meat在英国部分地区推出植物肉汉堡McPlant,目标是在2022年布局到全国。麦当劳表示,McPlant以及另一款基于豌豆蛋白的纯素奶酪,已经酝酿了三年。
随着植物基食品在味道、质地和外观等方面不断升级,在那些不想接受纯素或完全素食的人的推动下,弹性素食主义的风潮将在2022年持续下去。
FBIF观察到,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今年11月公布业绩后,虽然不达预期,股价一度闪崩18%,但今年以来,欧美植物肉市场依然可以用“火热”形容,融资新闻不断。
除了汉堡等主食,饮料、肉酱、调味品、甜品、零食等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元的植物基产品。比如Kabocha Milk推出的这款南瓜奶,目前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均有贩售。
Kabocha milk南瓜奶,图片来源:Kabocha Milk官网
国内植物肉市场如今看起来“遇冷”,但各大企业仍在持续推进布局,纷纷建工厂、布渠道,发力方向也普遍一致:开发新品、改进植物肉口感、降低成本和售价。
据FBIF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植物基领域披露的融资有17起,其中植物奶占了一半左右。
OATLY、植物标签、oatoat、六养等植物奶新品牌获得不同程度关注。另外,OATLY自有品牌的燕麦冰淇淋也在国内长期出售。
OATLY在中国上市的燕麦冰淇淋,图片来源:OATLY天猫旗舰店
近日,可口可乐分别在天猫、京东和抖音上线了“植白说”旗舰店,售卖植物基饮料产品,包括旗下不同品牌的燕麦乳、椰子汁、原味豆奶和甄谷说谷物饮品等。
植白说燕麦乳,图片来源:植白说天猫旗舰店
可口可乐中国表示,其全资子公司粗粮王今年积极拓展品类,基本完成了燕麦、椰子等多个植物基子品类的新品规划。
02 细胞培养肉
人造肉除了大家熟悉的植物肉外,还有实验室培育的细胞肉。其营养、口感、烹饪方式都与真肉一致,克服了植物肉“不够像肉”的缺陷。与动物肉相比,细胞肉能节约99%的土地和96%的水。
食研汇此前曾报道,Good Food Institute数据显示,全球细胞肉领域在2020年共获得超过3.6亿美元的资金,2021年更是急速增长,前六个月的投资就已超过3.6亿美元。今年的部分融资事件有:
Eat Just筹集1.7亿美元,以支持GoodMeat细胞培养肉部门的扩张,并准备进入美国市场;
总部位于以色列的Aleph Farms完成了1.05亿美元B轮融资,以推动牛排培养肉的大规模商业化;
海鲜食品也有。2021年4月,Cultural Decadence完成160万美元种子前融资,将争取在北美生产出第一个细胞培养龙虾肉。
目前,细胞肉尚未进入大规模消费市场。不过,监管和商业化方面都已有突破性进展,许多公司计划在2022年推出人造肉产品,预计会受到弹性素食者、注重环保的消费者的欢迎。
相比欧美市场,国内细胞肉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
2020年,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这是国内的第一家“细胞培养肉”企业。
今年,周子未来宣布再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用于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建设细胞培养肉产品的中试生产线。
在中国,牛肉、羊肉等肉类价格高,消费量远不及发达国家。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国内地人均牛肉消费仅5.7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期美国高达37.8公斤。细胞肉如果取得商业化突破,或许可以大大降低高端肉的消费成本,给肉制品市场带来许多新可能。
03 碳中和食品
FoodBev表示,今年许多大型食品公司设定了“减碳”目标,有部分承诺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比如,自11月以来,Nando's一直在抵消其餐厅和供应链中的所有排放,以便每家餐厅,所有餐点、外卖和酱汁瓶都达到碳中和,公司承诺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玛氏承诺,到2023年,所有在英国、爱尔兰和加拿大销售的玛氏巧克力棒,都将实现碳中和。
2021年初,裘德宣布已实现碳负排放,称是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英国冰淇淋品牌。
此前,百威英博在英国试点生产500万瓶百威“超低碳”铝罐。其使用一种新的惰性阳极铝技术,并利用可再生电力生产,碳足迹比普通铝罐低95%。
啤酒品牌科罗娜此前也推出过一款新品,在易拉罐的盖子和底部均加了一层螺旋圈,消费者只需要将易拉罐垂直相互拧紧,就可以直接带着走。不但节约了塑料包装袋,也增加了趣味性。
食品从研发、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每个环节均会产生温室气体。而90%以上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间接排放,包括原料、采购、包装和物流等环节。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在2030年前抵达碳排放高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被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不少国内食品企业也在响应这一号召。
比如喜茶,在2020年开始在门店提供聚乳酸(PLA)吸管,原料来自于植物淀粉和蔗糖,除了易降解,相比纸吸管体验更佳,因此迅速在其他茶饮品牌中普及开来。
喜茶门店里的PLA吸管(左)和纸吸管(右),图片来源:微博@喜茶
比如蒙牛,在圣牧有机草场中实现粪便还田,以回收和再利用粪便中的甲烷,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沙漠有机循环产业链。
包装上,蒙牛主要常温及低温产品全面使用PP环保周转箱,比传统瓦楞纸箱减少57.5%碳足迹,每年可节约7.8万吨原纸、减少树木砍伐206万棵,减少168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04 生态标签
FoodBev指出,国外一些品牌已经采取措施为其包装增加生态影响评级。比如由Foundation Earth创建的环境评分,已出现在Finnebrogue、The Good Little Company、Mighty ML.K等品牌产品的包装上。
Foundation Earth是一个独立非营利组织,旨在发布食品包装正面环境评分,使消费者根据可持续性进行购买选择。它基于产品的碳足迹、用水量、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定出 A+(好)到 G(差)多个等级。
今年,英国食品生产商Finnebrogue为29个产品线增加了环境评分,包括旗下英国最大培根品牌Naked和The Good Little Company品牌,将环境评分、代表环保程度的交通灯样式添加到包装正面。
Finnebrogue旗下培根品牌Naked,在产品包装上添加环境评分等标签,图片来源:Finnebrogue官网
可口可乐、三得利等国际巨头,在今年也相继推出了可回收的PET瓶型。
Pentawards近日发布的2021-2022食品包装趋势中,也将可持续性列为一大趋势。比如绝对伏特加设计出的纸瓶原型,由57%的木纤维和43%的回收PET制成。
05 升级回收食品
根据WRAP的一项研究,2018年英国产生了952万吨食物垃圾,排放了2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解决食物浪费将成为新品牌和现有品牌的首要任务,许多新产品将延续今年的趋势,在2022 年推出更多升级回收食品。
比如美国品牌Spudsy,将原本因为形状、大小或颜色缺陷将被填埋的红薯,制作成零食。
美国干果品牌Rind Snacks,开发出各种果干产品,在采购和干燥过程中使用再回收的水果原料,同时尽可能保留营养丰富的果皮。该品牌称,去年已帮助从垃圾填埋场转移了超过12万磅的可食用果皮,并制定了2022年的目标:回收利用100万磅果皮。
Rind Snacks柑橘干果产品,图片来源:Rind Snacks官网
如使用利乐包装的台湾义美食品,其新品高纤全豆豆奶,是将拥有丰富膳食纤维、但原本被当做残料的豆渣,与豆奶充分融合研发得出。
除了食品原料,包装也可以成为回收的一部分。
比如三顿半的塑料迷你咖啡杯,造型独特,深受喜爱,很多人甚至喝完都不舍得扔。2020年底,三顿半在其公众号发布了一项“第三季返航计划”,用于回收咖啡空壳,每年开展两次。
三顿半第三季返航计划,图片来源:三顿半官方微信
用户在小程序预约后,在指定的开放日前往具体返航点,以空壳兑换主题物资,回收的空壳也将再利用制成生活周边产品。
通过这类策划,品牌既实现了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还增添了趣味性,有效提高用户互动和黏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