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Kindle距离退出中国市场,只差一个官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Kindle距离退出中国市场,只差一个官宣?

从读书神器到“泡面盖子”。

文|熊出墨请注意

如果不是被传退出中国市场,一大批网友可能还想不起来,抽屉里似乎躺着一台许久未充电的Kindle。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Kindle依然沉浸在“放假”的氛围当中。官方线上渠道京东自营旗舰店的产品大面积缺货,仅剩下一款“Kindle 青春版”在售,而该产品的上市时间可以追溯到2019年。

联系此前市面上的风言风语,以及双11前夕Kindle关停淘宝店的反常举动,网友纷纷化身列文虎克,并统一给出结论:Kindle正在撤退。

眼看成了全网热搜,亚马逊官方露面回应,轻描淡写的一句供应短缺问题而已,并不存在退出。

这颗定心丸是否足以稳定人心?相信各位自有定夺。而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大家对于Kindle在中国去留的深层担忧,其实并非源自此次的缺货风波。

回望电纸书市场,自Kindle一家独秀引爆市场以来,国内出现了大批跟进者,市场也随之悄然生变。时至今日,对手围攻之势日趋显现,Kindle“泡面盖子”的称号从调侃成为常态,那个属于Kindle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竞品围攻,Kindle已不是唯一选择

Kindle是一款神奇的产品,一有事情发生就引得全民关注,但平日里却被“遗忘”吃灰。

微博平台数据显示,#Kindle#话题本身阅读量经多年累积目前仅有1.9亿阅读,#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近两天的阅读量超过3.1亿。而在此次热搜之前,Kindle上一次喜提热搜好像还是2019年的售后风波,当时Kindle因为消费纠纷,被江苏消保委约谈。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近两年大家的读书热情降低了?

非也。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此外,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让越来越多用户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的26.8%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

很明显,大家读书热情稳增。环境利好之下表现这般,只能说明,消费者对于Kindle的热情在衰减。

增长的需求由谁来满足,国内竞品。

以两个月前的双11为例,Kindle因为闭店缺席天猫双11,文石、科大讯飞、掌阅、墨案、小米等国产品牌霸占了电子阅读器的销售榜单。京东平台,Kindle自营旗舰店虽然参与了大促,榜首却依然属于国内竞品。

有业内人士告诉熊出墨,“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Kindle首次在双11失利,被国内品牌给比了下去。”

这无疑给业界提了个醒,不知不觉之间,电纸书市场已经崛起了一大批国产品牌,除了双11上榜品牌之外,微信阅读、当当、京东等也都上线了自家的电子阅读器。国内跟进者对昔日王者Kindle的围攻之势,已不言而喻。

“用户的可选项实在太多,而且Kindle的长期缺货状态给国内品牌提供了反超的窗口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亚马逊正式发布了新品Kindle Paperwhite 5,而发布之后产品供应一直难以保障,消费者需定好闹钟参与抢购。至今,京东自营店内该产品的评价区仅有2000+评论。

产品缺货,竞品追赶,这似乎为此次Kindle大面积缺货埋下了伏笔,也让大家对于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忧虑加重。

年度“无用”商品,Kindle真成“泡面盖子”了?

Kindle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发酵之后,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不能用Kindle盖泡面了!”

从读书神器到“泡面盖子”,虽是调侃,却映射着悲哀的现实。

一方面,Kindle产品在过去十多年里持续更新,可一些固有的问题却并没有听取消费者建议去改进。

比如产品尺寸方面,Kindle偏执地停留在小尺寸领域,青春版、经典版和尊享版三条产品线,尺寸分别为6英寸、6英寸和7英寸。唯一一款大屏产品,是其在2009年发布的Kindle DX,屏幕9.7英寸,早已停产。

有用户认为Kindle的小尺寸恰好与实体书相仿,而另外一派则吐槽小屏幕+大黑边的组合影响使用体验。争议持续多年,Kindle依然不为所动。

反观国内竞品,Kindle的固执成了他们的突破口。在传统阅读的小尺寸的基础上,掌阅、文石等品牌面向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推出了中、大尺寸的产品。而且,产品形态改变之后,国内品牌通过开放性的系统生态,扩大了电子阅读器的延伸空间,除了阅读,还可以提供智能办公等服务。

不进则退,有网友对依然停留在原点的Kindle给出评价,“如果Kindle再不努力,以后可能连国产阅读器的尾灯都看不到了。”

另一方面,Kindle或许没有做错什么,只是用户的阅读习惯被打得支离破碎,其主打的纯粹阅读难以实现,读书神器自然也就成了“泡面盖子”。

“读研时候买了Kindle,那时候空闲时间多,又懒得去图书馆,一个学期就能在Kindle上读十多本书”,作为已经拥有Kindle五年的老用户,Mark告诉熊出墨,“很怀念那段时间。”

毕业之后日渐忙碌,即便拿出Kindle,不一会就被微信、邮件给打断。“忙起来只想看手机,前两年地铁上还能碰见有人看Kindle,现在越来越少了。都是碎片化的浅阅读,哪来的纯粹阅读体验。”

更加灵活的在线阅读APP,成了时代变化中的一个替代方案。2021年世界读书日,蝉大师发布的《在线阅读APP大数据报告》显示,在线阅读市场持续性增长,2020年1月2021年3月,中国区App Store阅读类应用每月的下载总量都保持在2600万次以上的增长。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Mark并不认为Kindle的封闭系统、小尺寸等问题是不思进取,“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沉下心去阅读,不过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我了。”最终,他忍痛割爱,把Kindle挂在了闲鱼。

而闲鱼、转转等二手平台,其实恰是Kindle在中国的最大交易地。

2020年数据显示,闲鱼平台上Kindle的年度交易量超40万台,月均超3万台,而亚马逊官方披露Kindle的年销量约为90万台。其中,很多卖家的描述关键词都是“九成新”、“只是用过一两次”等字眼。

每卖出两台Kindle,就有一台会出现在二手平台,Kindle因此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无用’商品”。这也再次印证了前文的那组数据,大家读书的热情,不再需要Kindle来释放。

拳头产品式微,亚马逊败走中国或成定局

若真如传言所讲,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那么亚马逊败走中国的故事将很难再有反转。因为,经历过此前的节节败退,Kindle已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仅存的拳头产品。

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切进中国市场。起初,电商蛋糕尚未被完全分割,亚马逊在国内的战斗力尚可,市占率一度达到15.4%。然而,随着淘宝、京东、当当等平台强势崛起,亚马逊的市占率逐渐跌到了不足1%,名存实亡。

2019年,亚马逊正式宣布自营和第三方电商业务全部砍掉,在中国市场只保留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亚马逊云计算和Kindle等业务。

逐一来看:

海外购作为电商的一个垂直分支,相关平台的体量向来无法与主流电商平台同日而语。2020年,包括亚马逊海外购在内的中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额在5700亿元左右。作为对比,阿里巴巴GMV达到8.12万亿,是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14倍。

全球开店方面,从2021年5月开始,亚马逊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店,中国卖家就是主要被封对象,这对中国市场的全球开店业务无疑是沉重打击。

云业务方面,亚马逊的市占率也并不理想,根据IDC发布的报告,国内公有云市场里亚马逊排在第五,份额仅为7%。排在其前的是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电信等强有力的领先者。

所以说,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希望大多寄于Kindle之上。此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阅读中国区总经理艾伯儒也曾公开表态,中国已成为亚马逊全球第一大Kindle销售市场。

而根据前文的论述,与其他领域剧情走向一致,国内竞品从外部合而围之,Kindle作为国外品牌保持着对产品、理念的孤傲,进而诱发了“水土不服”。内部,Kindle又受供应链所困,无法保证充足的产品供应。

种种迹象表明,Kindle在华的问题,或许不是淘宝闭店、京东缺货来得这么表面。

实际上,在被推至热搜之前,Kindle、电纸书等贴吧论坛里小道消息就已经传开,“亚马逊中国员工核实,确认中国Kindle业务团队已经解散,KPW5是最后一款国行以后都只能买非国行版本”。新京报贝壳财经也在报道中提到,亚马逊中国内部多个独立信源透露,Kindle硬件团队已于去年11月被裁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品牌有“退出市场”之类的重大战略变动时,官方往往是最后才接到通知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Kindle与中国市场挥别,或许只差一个官宣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Kindle距离退出中国市场,只差一个官宣?

从读书神器到“泡面盖子”。

文|熊出墨请注意

如果不是被传退出中国市场,一大批网友可能还想不起来,抽屉里似乎躺着一台许久未充电的Kindle。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Kindle依然沉浸在“放假”的氛围当中。官方线上渠道京东自营旗舰店的产品大面积缺货,仅剩下一款“Kindle 青春版”在售,而该产品的上市时间可以追溯到2019年。

联系此前市面上的风言风语,以及双11前夕Kindle关停淘宝店的反常举动,网友纷纷化身列文虎克,并统一给出结论:Kindle正在撤退。

眼看成了全网热搜,亚马逊官方露面回应,轻描淡写的一句供应短缺问题而已,并不存在退出。

这颗定心丸是否足以稳定人心?相信各位自有定夺。而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大家对于Kindle在中国去留的深层担忧,其实并非源自此次的缺货风波。

回望电纸书市场,自Kindle一家独秀引爆市场以来,国内出现了大批跟进者,市场也随之悄然生变。时至今日,对手围攻之势日趋显现,Kindle“泡面盖子”的称号从调侃成为常态,那个属于Kindle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竞品围攻,Kindle已不是唯一选择

Kindle是一款神奇的产品,一有事情发生就引得全民关注,但平日里却被“遗忘”吃灰。

微博平台数据显示,#Kindle#话题本身阅读量经多年累积目前仅有1.9亿阅读,#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近两天的阅读量超过3.1亿。而在此次热搜之前,Kindle上一次喜提热搜好像还是2019年的售后风波,当时Kindle因为消费纠纷,被江苏消保委约谈。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近两年大家的读书热情降低了?

非也。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此外,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让越来越多用户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的26.8%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

很明显,大家读书热情稳增。环境利好之下表现这般,只能说明,消费者对于Kindle的热情在衰减。

增长的需求由谁来满足,国内竞品。

以两个月前的双11为例,Kindle因为闭店缺席天猫双11,文石、科大讯飞、掌阅、墨案、小米等国产品牌霸占了电子阅读器的销售榜单。京东平台,Kindle自营旗舰店虽然参与了大促,榜首却依然属于国内竞品。

有业内人士告诉熊出墨,“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Kindle首次在双11失利,被国内品牌给比了下去。”

这无疑给业界提了个醒,不知不觉之间,电纸书市场已经崛起了一大批国产品牌,除了双11上榜品牌之外,微信阅读、当当、京东等也都上线了自家的电子阅读器。国内跟进者对昔日王者Kindle的围攻之势,已不言而喻。

“用户的可选项实在太多,而且Kindle的长期缺货状态给国内品牌提供了反超的窗口期”,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亚马逊正式发布了新品Kindle Paperwhite 5,而发布之后产品供应一直难以保障,消费者需定好闹钟参与抢购。至今,京东自营店内该产品的评价区仅有2000+评论。

产品缺货,竞品追赶,这似乎为此次Kindle大面积缺货埋下了伏笔,也让大家对于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忧虑加重。

年度“无用”商品,Kindle真成“泡面盖子”了?

Kindle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发酵之后,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不能用Kindle盖泡面了!”

从读书神器到“泡面盖子”,虽是调侃,却映射着悲哀的现实。

一方面,Kindle产品在过去十多年里持续更新,可一些固有的问题却并没有听取消费者建议去改进。

比如产品尺寸方面,Kindle偏执地停留在小尺寸领域,青春版、经典版和尊享版三条产品线,尺寸分别为6英寸、6英寸和7英寸。唯一一款大屏产品,是其在2009年发布的Kindle DX,屏幕9.7英寸,早已停产。

有用户认为Kindle的小尺寸恰好与实体书相仿,而另外一派则吐槽小屏幕+大黑边的组合影响使用体验。争议持续多年,Kindle依然不为所动。

反观国内竞品,Kindle的固执成了他们的突破口。在传统阅读的小尺寸的基础上,掌阅、文石等品牌面向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推出了中、大尺寸的产品。而且,产品形态改变之后,国内品牌通过开放性的系统生态,扩大了电子阅读器的延伸空间,除了阅读,还可以提供智能办公等服务。

不进则退,有网友对依然停留在原点的Kindle给出评价,“如果Kindle再不努力,以后可能连国产阅读器的尾灯都看不到了。”

另一方面,Kindle或许没有做错什么,只是用户的阅读习惯被打得支离破碎,其主打的纯粹阅读难以实现,读书神器自然也就成了“泡面盖子”。

“读研时候买了Kindle,那时候空闲时间多,又懒得去图书馆,一个学期就能在Kindle上读十多本书”,作为已经拥有Kindle五年的老用户,Mark告诉熊出墨,“很怀念那段时间。”

毕业之后日渐忙碌,即便拿出Kindle,不一会就被微信、邮件给打断。“忙起来只想看手机,前两年地铁上还能碰见有人看Kindle,现在越来越少了。都是碎片化的浅阅读,哪来的纯粹阅读体验。”

更加灵活的在线阅读APP,成了时代变化中的一个替代方案。2021年世界读书日,蝉大师发布的《在线阅读APP大数据报告》显示,在线阅读市场持续性增长,2020年1月2021年3月,中国区App Store阅读类应用每月的下载总量都保持在2600万次以上的增长。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Mark并不认为Kindle的封闭系统、小尺寸等问题是不思进取,“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沉下心去阅读,不过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我了。”最终,他忍痛割爱,把Kindle挂在了闲鱼。

而闲鱼、转转等二手平台,其实恰是Kindle在中国的最大交易地。

2020年数据显示,闲鱼平台上Kindle的年度交易量超40万台,月均超3万台,而亚马逊官方披露Kindle的年销量约为90万台。其中,很多卖家的描述关键词都是“九成新”、“只是用过一两次”等字眼。

每卖出两台Kindle,就有一台会出现在二手平台,Kindle因此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无用’商品”。这也再次印证了前文的那组数据,大家读书的热情,不再需要Kindle来释放。

拳头产品式微,亚马逊败走中国或成定局

若真如传言所讲,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那么亚马逊败走中国的故事将很难再有反转。因为,经历过此前的节节败退,Kindle已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仅存的拳头产品。

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切进中国市场。起初,电商蛋糕尚未被完全分割,亚马逊在国内的战斗力尚可,市占率一度达到15.4%。然而,随着淘宝、京东、当当等平台强势崛起,亚马逊的市占率逐渐跌到了不足1%,名存实亡。

2019年,亚马逊正式宣布自营和第三方电商业务全部砍掉,在中国市场只保留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亚马逊云计算和Kindle等业务。

逐一来看:

海外购作为电商的一个垂直分支,相关平台的体量向来无法与主流电商平台同日而语。2020年,包括亚马逊海外购在内的中国跨境电商进口总额在5700亿元左右。作为对比,阿里巴巴GMV达到8.12万亿,是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14倍。

全球开店方面,从2021年5月开始,亚马逊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店,中国卖家就是主要被封对象,这对中国市场的全球开店业务无疑是沉重打击。

云业务方面,亚马逊的市占率也并不理想,根据IDC发布的报告,国内公有云市场里亚马逊排在第五,份额仅为7%。排在其前的是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电信等强有力的领先者。

所以说,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希望大多寄于Kindle之上。此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阅读中国区总经理艾伯儒也曾公开表态,中国已成为亚马逊全球第一大Kindle销售市场。

而根据前文的论述,与其他领域剧情走向一致,国内竞品从外部合而围之,Kindle作为国外品牌保持着对产品、理念的孤傲,进而诱发了“水土不服”。内部,Kindle又受供应链所困,无法保证充足的产品供应。

种种迹象表明,Kindle在华的问题,或许不是淘宝闭店、京东缺货来得这么表面。

实际上,在被推至热搜之前,Kindle、电纸书等贴吧论坛里小道消息就已经传开,“亚马逊中国员工核实,确认中国Kindle业务团队已经解散,KPW5是最后一款国行以后都只能买非国行版本”。新京报贝壳财经也在报道中提到,亚马逊中国内部多个独立信源透露,Kindle硬件团队已于去年11月被裁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品牌有“退出市场”之类的重大战略变动时,官方往往是最后才接到通知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Kindle与中国市场挥别,或许只差一个官宣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