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哈工大,走出一个硬核创业军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哈工大,走出一个硬核创业军团

一个个哈工大学子走出校园后,涌向各行各业,共同缔造了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年代。

文|投资界PEdaily 张继文

向来低调的哈工大,正在走出一支创业军团。

这是一则不起眼的融资消息——昨日(1月4日),工业柔性物流方案商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由博华资本领投、蔚来资本跟投,源码资本、奇绩创坛等老股东继续加投。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位于深圳的机器人公司,却与远在冰城的哈工大有着深厚渊源。

创办这家公司的,正是一位90后哈工大学霸。1991年出生的王永锟,2009年考入了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并确定了人生的方向——研制机器人。大学期间,他就加入了哈工大颇具盛名的“竞技机器人队”。研究生毕业后,他与伙伴一同南下,在深圳成立了斯坦德机器人。

当然,这只是哈工大系创业者的一个小小缩影。殊不知,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石金博、弓叶科技创始人及CEO莫卓亚、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博为医疗创始人靳海洋、Pico创始人周宏伟、时空道宇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王洋、银河航天董事长兼创始人徐鸣……从机器人到VR、商业航天,都活跃着一个个哈工大学子的身影。甚至有投资人专门盯着哈工大毕业生群体,“只要一创业就投”。

90后哈工大男生,刚刚又拿到了数亿元融资

这是一个90后理工科学霸的创业故事。

王永锟出生于1991年,自小学习成绩优异,高考那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了报考大学时,他被一则新闻打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竞技机器人队在日本夺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冠军。于是,王永锟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我当时报这个学校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进这个团队,成为像这批冠军队员一样厉害的人物。”王永锟曾袒露过内心想法。

2009年,王永锟如愿进入到哈工大,便一直为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而努力。但该机器人队只招收大四学生,他多次申请均被拒绝。即便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开始留意并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电子科技大赛。大三那年,王永锟终于加入机器人队,开始了进一步研究移动机器人技术。

此后,王永锟便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参加国内各项电子科技赛事,而这个团队便是斯坦德机器人的创始团队。2014年,王永锟在哈工大创业园正式开始创业之路。但由于机器人硬件供应商大多集中在深圳,王永锟带着团队成员南下,在深圳宝安区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

起初,王永锟团队把创业方向定位为“高端工业移动机器人”,开发“oasis自动驾驶”模块。但由于一些技术核心问题还未解决,做出来的产品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随后,王永锟主动调整了公司方向,只做“oasis自动驾驶车辆”一款产品。很快,斯坦德机器人在业内渐渐有了名气,华为、中兴、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纷纷找上门合作。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转眼到了2018年,斯坦德机器人因下游客户受到制裁,一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为此,王永锟不得不控制成本,退租了办公室,公司团队直接搬到工厂办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斯坦德机器人陆续推出了Oasis300C、AMR600、Gulf自动搬运叉车等移动机器人产品,并将自主研发的激光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柔性物流解决方案普及到了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推广到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一路走来,这个从哈工大走出来的学生团队受到了VC/PE青睐。成立8年,斯坦德机器人先后完成了5轮融资,深创投、松禾资本、合创资本、国科嘉和、博华资本、光速中国、源码资本、青橙资本、奇绩创坛、蔚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悄然入局。

堪称中国机器人黄埔军校,他们,都来自哈工大

放眼中国机器人圈,哈工大声名显赫,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创业者。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石金博,也毕业于哈工大。1982年,石金博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工厂大院,父亲是工厂工程师,母亲从事质检工作。她从小生活在工厂,不同于其他女生,她的玩具大多是钢筋焊条。耳濡目染下,石金博对机械工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后,石金博选择到哈工大深圳研究院读研,并结识了时任哈工大客座教授李泽湘。李泽湘被誉为中国隐形创业教父,早年曾经赴美留学,是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构学和制造科学的专家。拿到研究生学位后,她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师从李泽湘。

读博期间,石金博深受李泽湘教授的鼓舞,萌发了创业的念头。2011年,她与另外五个小伙伴,凑了近90万元,创立了工业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时至今日,李群自动化一跃成为国内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领军企业,身后出现了明势资本、红杉中国、赛富投资基金、天鹰资本、粤科金融等机构身影。

同样从哈工大走出来的创业者,还有弓叶科技创始人及CEO——莫卓亚。2006年,来自浙江绍兴的她进入到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攻读机电一体化专业。此后,莫卓亚便一直扎根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

步入社会后,莫卓亚组建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天机机器人”,主要打造小型六轴机器人明星产品。2018年,她再度创办了弓叶科技,打造了一款人工智能固废分选机器人。2021年,该公司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亿元级融资。其中,天使轮由华创资本独家投资,Pre-A轮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

还有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也是一位哈工大学霸。1992年,冷晓琨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13岁起开始接触机器人,高中时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后被保送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本科期间,他加入哈工大奥林匹克机器人创新基地,曾斩获国内、国家多个大奖,而后保送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中心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2016年,冷晓琨与哈工大师兄弟一同创办了乐聚机器人。成立不久,该公司便拿到了来自松禾资本的1000万天使投资。此后几年,松禾资本、深创投、腾讯投资、洪泰基金等机构成为了乐聚机器人的投资方。

医疗机器人,则是哈工大学子创业的另一片热土。比如配药机器人博为医疗的创始人靳海洋曾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博士,该团队的董事兼总工程师张朋,也是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曾负责探月工程月球车原型机机械部分研发,从事医疗机器人开发6年。

上海一家VC机构的投资人直言:“哈工大在国内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前列,很多学生的项目都是投资机构关注对象。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实验室有人创业,便会带动更多人出来。目前,我们已经投资了一对哈工大师兄弟。”悄然间,哈工大学霸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机器人创业军团。

从元宇宙到星辰大海,为何总是哈工大?

机器人只是冰山一角。越来越多哈工大学子活跃在硬科技,被VC/PE争抢。

数月前,VR圈最轰动的投资事件是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公司Pico。后者创始人周宏伟也是毕业于哈工大,曾在歌尔股份工作近十年,负责硬件研发。一次工作机会,他接触到了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并意识到这个行业未来前景无限,便离开了老东家歌尔股份。2015年,周宏伟创立了Pico,专注研发VR一体机。

成立6年,Pico至少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发乾和、广发信德、青岛巨峰科创、基石资本、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建银国际、建银苏州科创基金等。有趣的是,Pico与周宏伟老东家歌尔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歌尔声学不仅是Pico战略供应商,也是Pico母公司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26.61%。今年8月,Pico发出全员信称,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但未透露交易金额,但有报道称这一笔收购达到几十亿元的量级。

而在代表着太空文明的商业航天领域,同样看到哈工大学子的身影。2014年,毕业于哈工大的王洋,预判到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时机,毅然放弃了体制内工作,创立了中国首家商业卫星公司——时空道宇。2021年9月,时空道宇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发射服务合同。根据合同,时空道宇将采购多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全球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的组网。

还有另一位哈工大校友徐鸣也在追逐了他的太空梦。2018年,徐鸣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猎豹移动总裁职务。此后不久,徐鸣的履历便悄悄挂在商业卫星公司“银河航天”的官网上。据悉,该公司致力于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小卫星,打造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网络。

1978年出生的徐鸣,曾就读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并在2002年取得了哈工大机械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徐鸣却选择进入互联网领域,与傅盛创立猎豹移动。“我在哈工大读书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航天,当时我喜欢的是软件,这也是后来联合创办猎豹移动的原因。2011年,公司业务转型和商业落地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恰好一部关于哈勃望远镜的纪录片无意中闯进了我的生活,这是我最初与航天接触的过程。”徐鸣曾回忆。

自2018年成立以来,银河航天相继完成6轮融资,IDG资本、五源资本、顺为资本、源码资本、高榕资本、经纬创投、中金资本、君联资本、高瓴创投等一线VC/PE进入。2020年11月,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

放眼中国创投圈,为何那么多哈工大创始人涌现出来?

这要从哈工大说起。坐落于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以铁路建筑和电气机械工程起家。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在五十年代,哈工大就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

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目前,哈工大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虽然地处非一线城市,但哈工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非常高,甚至被称为“东北小清华”。尤其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哈工大的实力不容小觑。这是中国第一所建立航空学院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独立研发小型卫星的大学,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都有哈工大的身影;1985年机器人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1986年哈工大就成立了自己的机器研究所,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就是诞生于哈工大。

百年建校历史中,哈工大培育出无数的人才。2020年,《科技日报》曾高度评价哈工大:迄今为止,哈工大为祖国培养了30余万优秀人才,他们一生孜孜探索,投身在祖国的科研事业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哈工大人身上。时代的灰尘,也掩盖不住这一份光辉。如今,一批又一批哈工大学子走出校园后,涌向各行各业,共同缔造了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年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哈工大,走出一个硬核创业军团

一个个哈工大学子走出校园后,涌向各行各业,共同缔造了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年代。

文|投资界PEdaily 张继文

向来低调的哈工大,正在走出一支创业军团。

这是一则不起眼的融资消息——昨日(1月4日),工业柔性物流方案商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由博华资本领投、蔚来资本跟投,源码资本、奇绩创坛等老股东继续加投。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位于深圳的机器人公司,却与远在冰城的哈工大有着深厚渊源。

创办这家公司的,正是一位90后哈工大学霸。1991年出生的王永锟,2009年考入了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并确定了人生的方向——研制机器人。大学期间,他就加入了哈工大颇具盛名的“竞技机器人队”。研究生毕业后,他与伙伴一同南下,在深圳成立了斯坦德机器人。

当然,这只是哈工大系创业者的一个小小缩影。殊不知,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石金博、弓叶科技创始人及CEO莫卓亚、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博为医疗创始人靳海洋、Pico创始人周宏伟、时空道宇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王洋、银河航天董事长兼创始人徐鸣……从机器人到VR、商业航天,都活跃着一个个哈工大学子的身影。甚至有投资人专门盯着哈工大毕业生群体,“只要一创业就投”。

90后哈工大男生,刚刚又拿到了数亿元融资

这是一个90后理工科学霸的创业故事。

王永锟出生于1991年,自小学习成绩优异,高考那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了报考大学时,他被一则新闻打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竞技机器人队在日本夺得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冠军。于是,王永锟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我当时报这个学校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进这个团队,成为像这批冠军队员一样厉害的人物。”王永锟曾袒露过内心想法。

2009年,王永锟如愿进入到哈工大,便一直为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而努力。但该机器人队只招收大四学生,他多次申请均被拒绝。即便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开始留意并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电子科技大赛。大三那年,王永锟终于加入机器人队,开始了进一步研究移动机器人技术。

此后,王永锟便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参加国内各项电子科技赛事,而这个团队便是斯坦德机器人的创始团队。2014年,王永锟在哈工大创业园正式开始创业之路。但由于机器人硬件供应商大多集中在深圳,王永锟带着团队成员南下,在深圳宝安区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

起初,王永锟团队把创业方向定位为“高端工业移动机器人”,开发“oasis自动驾驶”模块。但由于一些技术核心问题还未解决,做出来的产品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随后,王永锟主动调整了公司方向,只做“oasis自动驾驶车辆”一款产品。很快,斯坦德机器人在业内渐渐有了名气,华为、中兴、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纷纷找上门合作。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转眼到了2018年,斯坦德机器人因下游客户受到制裁,一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为此,王永锟不得不控制成本,退租了办公室,公司团队直接搬到工厂办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斯坦德机器人陆续推出了Oasis300C、AMR600、Gulf自动搬运叉车等移动机器人产品,并将自主研发的激光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柔性物流解决方案普及到了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推广到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一路走来,这个从哈工大走出来的学生团队受到了VC/PE青睐。成立8年,斯坦德机器人先后完成了5轮融资,深创投、松禾资本、合创资本、国科嘉和、博华资本、光速中国、源码资本、青橙资本、奇绩创坛、蔚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悄然入局。

堪称中国机器人黄埔军校,他们,都来自哈工大

放眼中国机器人圈,哈工大声名显赫,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创业者。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石金博,也毕业于哈工大。1982年,石金博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工厂大院,父亲是工厂工程师,母亲从事质检工作。她从小生活在工厂,不同于其他女生,她的玩具大多是钢筋焊条。耳濡目染下,石金博对机械工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后,石金博选择到哈工大深圳研究院读研,并结识了时任哈工大客座教授李泽湘。李泽湘被誉为中国隐形创业教父,早年曾经赴美留学,是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构学和制造科学的专家。拿到研究生学位后,她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师从李泽湘。

读博期间,石金博深受李泽湘教授的鼓舞,萌发了创业的念头。2011年,她与另外五个小伙伴,凑了近90万元,创立了工业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时至今日,李群自动化一跃成为国内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领军企业,身后出现了明势资本、红杉中国、赛富投资基金、天鹰资本、粤科金融等机构身影。

同样从哈工大走出来的创业者,还有弓叶科技创始人及CEO——莫卓亚。2006年,来自浙江绍兴的她进入到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攻读机电一体化专业。此后,莫卓亚便一直扎根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

步入社会后,莫卓亚组建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天机机器人”,主要打造小型六轴机器人明星产品。2018年,她再度创办了弓叶科技,打造了一款人工智能固废分选机器人。2021年,该公司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亿元级融资。其中,天使轮由华创资本独家投资,Pre-A轮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

还有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也是一位哈工大学霸。1992年,冷晓琨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13岁起开始接触机器人,高中时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后被保送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本科期间,他加入哈工大奥林匹克机器人创新基地,曾斩获国内、国家多个大奖,而后保送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中心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2016年,冷晓琨与哈工大师兄弟一同创办了乐聚机器人。成立不久,该公司便拿到了来自松禾资本的1000万天使投资。此后几年,松禾资本、深创投、腾讯投资、洪泰基金等机构成为了乐聚机器人的投资方。

医疗机器人,则是哈工大学子创业的另一片热土。比如配药机器人博为医疗的创始人靳海洋曾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博士,该团队的董事兼总工程师张朋,也是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曾负责探月工程月球车原型机机械部分研发,从事医疗机器人开发6年。

上海一家VC机构的投资人直言:“哈工大在国内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前列,很多学生的项目都是投资机构关注对象。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实验室有人创业,便会带动更多人出来。目前,我们已经投资了一对哈工大师兄弟。”悄然间,哈工大学霸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机器人创业军团。

从元宇宙到星辰大海,为何总是哈工大?

机器人只是冰山一角。越来越多哈工大学子活跃在硬科技,被VC/PE争抢。

数月前,VR圈最轰动的投资事件是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公司Pico。后者创始人周宏伟也是毕业于哈工大,曾在歌尔股份工作近十年,负责硬件研发。一次工作机会,他接触到了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并意识到这个行业未来前景无限,便离开了老东家歌尔股份。2015年,周宏伟创立了Pico,专注研发VR一体机。

成立6年,Pico至少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发乾和、广发信德、青岛巨峰科创、基石资本、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建银国际、建银苏州科创基金等。有趣的是,Pico与周宏伟老东家歌尔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歌尔声学不仅是Pico战略供应商,也是Pico母公司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26.61%。今年8月,Pico发出全员信称,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但未透露交易金额,但有报道称这一笔收购达到几十亿元的量级。

而在代表着太空文明的商业航天领域,同样看到哈工大学子的身影。2014年,毕业于哈工大的王洋,预判到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时机,毅然放弃了体制内工作,创立了中国首家商业卫星公司——时空道宇。2021年9月,时空道宇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发射服务合同。根据合同,时空道宇将采购多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全球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的组网。

还有另一位哈工大校友徐鸣也在追逐了他的太空梦。2018年,徐鸣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猎豹移动总裁职务。此后不久,徐鸣的履历便悄悄挂在商业卫星公司“银河航天”的官网上。据悉,该公司致力于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小卫星,打造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网络。

1978年出生的徐鸣,曾就读于哈工大机械工程专业,并在2002年取得了哈工大机械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徐鸣却选择进入互联网领域,与傅盛创立猎豹移动。“我在哈工大读书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航天,当时我喜欢的是软件,这也是后来联合创办猎豹移动的原因。2011年,公司业务转型和商业落地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恰好一部关于哈勃望远镜的纪录片无意中闯进了我的生活,这是我最初与航天接触的过程。”徐鸣曾回忆。

自2018年成立以来,银河航天相继完成6轮融资,IDG资本、五源资本、顺为资本、源码资本、高榕资本、经纬创投、中金资本、君联资本、高瓴创投等一线VC/PE进入。2020年11月,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

放眼中国创投圈,为何那么多哈工大创始人涌现出来?

这要从哈工大说起。坐落于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以铁路建筑和电气机械工程起家。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在五十年代,哈工大就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

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目前,哈工大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虽然地处非一线城市,但哈工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非常高,甚至被称为“东北小清华”。尤其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哈工大的实力不容小觑。这是中国第一所建立航空学院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独立研发小型卫星的大学,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都有哈工大的身影;1985年机器人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1986年哈工大就成立了自己的机器研究所,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就是诞生于哈工大。

百年建校历史中,哈工大培育出无数的人才。2020年,《科技日报》曾高度评价哈工大:迄今为止,哈工大为祖国培养了30余万优秀人才,他们一生孜孜探索,投身在祖国的科研事业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哈工大人身上。时代的灰尘,也掩盖不住这一份光辉。如今,一批又一批哈工大学子走出校园后,涌向各行各业,共同缔造了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年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