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个月蒸发792亿,泰格医药遭遇滑铁卢,医药巨头正在被抛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个月蒸发792亿,泰格医药遭遇滑铁卢,医药巨头正在被抛弃?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虽然短期泰格医药的股价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恐怕还未到底。

图片来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侃见财经

伴随着近期股价大幅回调,千亿CRO巨头泰格医药正逐渐跌落神坛。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自2021年7月1日创出了209.41元的历史最高点后,泰格医药股价便开始持续走低;而截至2022年1月4日收盘,泰格医药股价报收118.54元,较高点已经跌去了43.39%,市值更是在短短5个月蒸发了792亿。

作为行业巨头之一,近年来泰格医药可谓备受大资金的追捧,高瓴资本更是曾经名列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而在行业景气度高涨叠加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泰格医药股价也是一路走高,从2017年最低的15元左右开始计算,一直到2021年7月最高的209.41元,其股价在4年时间里大涨接近13倍,涨幅十分惊人。

不过,如今泰格医药已是风光不再,除了跌跌不休的股价之外,近期泰格医药还遭到了机构、股东的大幅减持,再加上行业新政带来的不确定性、业绩背后的不确定性,这个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香饽饽”,现在已经变得“人人敬而远之”。

CRO行业“拓荒者”,泰格医药的传奇历史

在介绍泰格医药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CRO”。

众所周知,要研发一款创新药是需要花费大力气的。从一款新药品的提出到最终上市,一般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成本以及超过十年的研究时间;而许多的药企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会将研发中的一些环节外包给企业,由此逐渐衍生出了CXO行业。

在CXO行业之中,又会分为CRO(合同研究组织)、CMO(合同生产组织)、CDMO(合同生产研究组织)、CSO(合同销售组织)等多个类型,而泰格医药则是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说起泰格医药,那就不得不提到公司背后的“传奇夫妻”——曹晓春和叶小平,而泰格医药故事的开始便要从曹晓春说起。

曹晓春出生于1969年,浙江人。据媒体报道,曹晓春自幼家境比较富裕,父亲是浙江某地分管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曹晓春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商业贸易,而这也为后来泰格医药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1992年,曹晓春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或许是自幼接触商业的原因,曹晓春没有选择去当医生,而是到了药企从事研发工作,一边攻读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硕士学位一边负责做药物临床试验,也是在这期间,曹晓春认识了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叶小平。

刚开始时,曹晓春只是将叶小平当成老师来看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曹晓春发现了CRO背后的机会——当时国内几乎还没有专门从事CRO的公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于是曹晓春找到了叶小平,在简单沟通之后,两人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从事这一类工作,泰格咨询有限公司因此成立,而这也正是如今千亿药企泰格医药的前身。

不过,在泰格咨询成立之后,叶小平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公司的业务,公司主要还是由曹晓春进行管理;到了2004年,泰格咨询接到了一个临床试验的大项目,需要组建全国性专业研究团队,于是叶小平决定辞职,带着10万资金与曹晓春正式注册成立了泰格医药,两人正式宣布进军CRO行业。

在泰格医药成立之后,曹晓春和叶小平格外有默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叶小平担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主管公司经营;曹晓春则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和董秘,负责公司管理与对外交流,最终两人也结为了夫妻,成为行业中的一个传奇。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作为CRO行业“拓荒者”的泰格医药越做越大,并在2012年成功上市;到2020年时,泰格医药已经成为CRO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年营收更是达到了31.92亿元。

泰格医药跌下神坛

近年来,随着国内CRO行业不断发展,作为CRO龙头的泰格医药也备受资金追捧。

从股价上看,自2017年开始,泰格医药的股价便不断上涨,从最低的15元左右一路上涨到了2021年最高的209.41元,短短4年时间涨幅高达13倍。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只“长牛股”,近期股价却出现了大幅的回调,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股价跌幅达到了43.39%,市值更蒸发了792亿。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泰格医药股价大幅下挫?这背后,和7月份的新政有关。

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文件的内容较多,以下几点是重点:

第一,药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患者的需求: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成为普遍共识;

第二,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

第三,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新政对于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首先,在新政的指导下,医药研发一定要以解决患者需求为根本目的,这无疑对CRO行业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许多药企很可能会因此而削减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在新政推出之后,以后申报临床试验要在现有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那个去比对,对于研发的速度和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CRO的生意显然越发难做。

随着新政的持续发酵,近年来股价持续大涨、估值不断拉高的泰格医药泡沫也随之破灭。

机构、股东减持不断,泰格医药前景如何?

在新政的影响下,近期泰格医药也惨遭大资金的疯狂减持。

从股东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已经有三位股东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高瓴资本,其在2021年上半年才刚刚进场,但到了三季度时就已经退出了十大股东。

此外,从机构持仓来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机构持仓的家数共有324家,累计持股市值为484.01亿元,相较于半年报时的857家持仓机构、601.49亿持仓市值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很明显,无论是机构还是投行,短期内都已经不看好泰格医药的前景。

其实,对于CRO行业而言,虽然不少机构仍然抱有希望,认为行业前景依旧乐观;但从目前来看,即便没有新政的影响,从2000年起步至今,整个行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不少企业的体量已经从刚开始的十几亿变成了如今的千亿甚至数千亿,未来发展的速度必然将逐步下降,而作为行业龙头的泰格医药也将步入成熟期。

而从财报上看,虽然泰格医药业绩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其有一半的利润都来自于投资收益,这背后已经说明一点:目前的泰格医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业绩更多是靠外部投资来推动。

由此来看,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虽然短期泰格医药的股价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恐怕还未到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泰格医药

2.3k
  • 港股医药股持续走强,泰格医药涨超14%
  • 港股医疗股持续走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超4%,艾美疫苗涨超44%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个月蒸发792亿,泰格医药遭遇滑铁卢,医药巨头正在被抛弃?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虽然短期泰格医药的股价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恐怕还未到底。

图片来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侃见财经

伴随着近期股价大幅回调,千亿CRO巨头泰格医药正逐渐跌落神坛。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自2021年7月1日创出了209.41元的历史最高点后,泰格医药股价便开始持续走低;而截至2022年1月4日收盘,泰格医药股价报收118.54元,较高点已经跌去了43.39%,市值更是在短短5个月蒸发了792亿。

作为行业巨头之一,近年来泰格医药可谓备受大资金的追捧,高瓴资本更是曾经名列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而在行业景气度高涨叠加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泰格医药股价也是一路走高,从2017年最低的15元左右开始计算,一直到2021年7月最高的209.41元,其股价在4年时间里大涨接近13倍,涨幅十分惊人。

不过,如今泰格医药已是风光不再,除了跌跌不休的股价之外,近期泰格医药还遭到了机构、股东的大幅减持,再加上行业新政带来的不确定性、业绩背后的不确定性,这个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香饽饽”,现在已经变得“人人敬而远之”。

CRO行业“拓荒者”,泰格医药的传奇历史

在介绍泰格医药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CRO”。

众所周知,要研发一款创新药是需要花费大力气的。从一款新药品的提出到最终上市,一般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成本以及超过十年的研究时间;而许多的药企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会将研发中的一些环节外包给企业,由此逐渐衍生出了CXO行业。

在CXO行业之中,又会分为CRO(合同研究组织)、CMO(合同生产组织)、CDMO(合同生产研究组织)、CSO(合同销售组织)等多个类型,而泰格医药则是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

说起泰格医药,那就不得不提到公司背后的“传奇夫妻”——曹晓春和叶小平,而泰格医药故事的开始便要从曹晓春说起。

曹晓春出生于1969年,浙江人。据媒体报道,曹晓春自幼家境比较富裕,父亲是浙江某地分管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曹晓春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商业贸易,而这也为后来泰格医药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1992年,曹晓春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或许是自幼接触商业的原因,曹晓春没有选择去当医生,而是到了药企从事研发工作,一边攻读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硕士学位一边负责做药物临床试验,也是在这期间,曹晓春认识了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叶小平。

刚开始时,曹晓春只是将叶小平当成老师来看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曹晓春发现了CRO背后的机会——当时国内几乎还没有专门从事CRO的公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于是曹晓春找到了叶小平,在简单沟通之后,两人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从事这一类工作,泰格咨询有限公司因此成立,而这也正是如今千亿药企泰格医药的前身。

不过,在泰格咨询成立之后,叶小平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公司的业务,公司主要还是由曹晓春进行管理;到了2004年,泰格咨询接到了一个临床试验的大项目,需要组建全国性专业研究团队,于是叶小平决定辞职,带着10万资金与曹晓春正式注册成立了泰格医药,两人正式宣布进军CRO行业。

在泰格医药成立之后,曹晓春和叶小平格外有默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叶小平担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主管公司经营;曹晓春则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和董秘,负责公司管理与对外交流,最终两人也结为了夫妻,成为行业中的一个传奇。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作为CRO行业“拓荒者”的泰格医药越做越大,并在2012年成功上市;到2020年时,泰格医药已经成为CRO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年营收更是达到了31.92亿元。

泰格医药跌下神坛

近年来,随着国内CRO行业不断发展,作为CRO龙头的泰格医药也备受资金追捧。

从股价上看,自2017年开始,泰格医药的股价便不断上涨,从最低的15元左右一路上涨到了2021年最高的209.41元,短短4年时间涨幅高达13倍。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只“长牛股”,近期股价却出现了大幅的回调,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股价跌幅达到了43.39%,市值更蒸发了792亿。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泰格医药股价大幅下挫?这背后,和7月份的新政有关。

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文件的内容较多,以下几点是重点:

第一,药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患者的需求: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成为普遍共识;

第二,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

第三,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新政对于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首先,在新政的指导下,医药研发一定要以解决患者需求为根本目的,这无疑对CRO行业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许多药企很可能会因此而削减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在新政推出之后,以后申报临床试验要在现有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优的那个去比对,对于研发的速度和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CRO的生意显然越发难做。

随着新政的持续发酵,近年来股价持续大涨、估值不断拉高的泰格医药泡沫也随之破灭。

机构、股东减持不断,泰格医药前景如何?

在新政的影响下,近期泰格医药也惨遭大资金的疯狂减持。

从股东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已经有三位股东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高瓴资本,其在2021年上半年才刚刚进场,但到了三季度时就已经退出了十大股东。

此外,从机构持仓来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机构持仓的家数共有324家,累计持股市值为484.01亿元,相较于半年报时的857家持仓机构、601.49亿持仓市值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很明显,无论是机构还是投行,短期内都已经不看好泰格医药的前景。

其实,对于CRO行业而言,虽然不少机构仍然抱有希望,认为行业前景依旧乐观;但从目前来看,即便没有新政的影响,从2000年起步至今,整个行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不少企业的体量已经从刚开始的十几亿变成了如今的千亿甚至数千亿,未来发展的速度必然将逐步下降,而作为行业龙头的泰格医药也将步入成熟期。

而从财报上看,虽然泰格医药业绩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其有一半的利润都来自于投资收益,这背后已经说明一点:目前的泰格医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业绩更多是靠外部投资来推动。

由此来看,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虽然短期泰格医药的股价已经大幅调整,但目前恐怕还未到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