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鲁智高
商汤科技正式上市4天后,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创新奇智也重启赴港上市之路。
1月3日,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新奇智”)再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此前,该公司在2021年6月递交的招股书已于同年12月失效。
创新奇智主要为企业提供全栈式AI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Orion、ManuVision和MatrixVision三个独立开发的专有AI平台,服务对象包括终端用户及制造、金融、零售等行业的系统集成商。
具体而言,Orion平台用于训练三种算法模型,包括用于缺陷检测、物体定位、字符或代码识别及尺寸测量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模型,用于理解视频的边缘视频分析算法模型,以及用于智能预测及智能决策的结构化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这些算法模型可在三个AI平台间转移,图像处理算法模型被用于ManuVision平台,而视频处理算法模型被用于MatrixVision平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实际使用中,其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帮助客户优化业务或生产流程。比如:对于日流量超过2000辆车的大型加油站,全站汽车匹配及跟踪技术的车牌识别准确率为99.9%;AI螺丝品质检测机瑕疵检出率99%,测量精度0.02毫米,有效生产速度为每分钟250-300片,检测效率比人工检测高出8倍左右。
在数年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奇智的营收呈快速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的报告期内,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0.37亿元、2.29亿元、4.62亿元、5.53亿元。
支出方面,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0.5亿元、1.27亿元、1.95亿元、3.11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133.6%、55.4%、42.2%及56.3%;研发开支则分别为0.29亿元、1.13亿元、1.82亿元和1.77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77.1%、49.4%、39.3%及31.9%。同时,该公司预计,随着未来业务的增长,这两部分的开支也将继续增加。
为了应对开支扩大的风险,创新奇智决定进行针对性优化。对于一般行政管理开支,将采取提高招收的行政人员的门槛、精简组织架构、改进信息系统等措施;对于研发开支,则会采取制定年度研发项目规划、非关键研发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措施。
为了应对持续亏损带来的压力,该公司通过融资获得了25亿元左右,投资方包括成为资本、创新工场、中金甲子、华兴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等。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9月,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55亿元,创新工场、创新工场育成、创新工场合伙人汪华及陶宁,共持有该公司约30.01%的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团体。作为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还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创新奇智毛利率的波动情况也值得关注。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的报告期内,其毛利率分别为62.9%、31.3%、29.1%及30.9%。该公司解释称,2018年售出的产品主要为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从2019年开始,售出的产品主要为软件及硬件集成解决方案,加上为了扩大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的客户,采取了具有竞争力的定价,从而导致毛利率下降。
这样扩大客户的操作也好理解。毕竟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相比,成立于2018年2月的创新奇智还只是一个行业新兵。而实际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截至去年9月,其共拥有130名客户。从2018年到2020年,制造业客户由16名增加到93名,金融服务业客户由2名增加到18名。
由于议价能力较弱,该公司应收款项及票据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报告期内,对应的金额分别为0.16亿元、1.21亿元、1.9亿元和2.96亿元,周转天数分别为76天、115天、135天及137天。为了降低风险,该公司除了建立客户信用政策,实施经强化的信用期限审查及批准程序,还加强了对相关销售人员的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审核。
据市场有关人士分析,公司整体毛利率将于短期内稳步提高。这样判断的原因是,随著业务的增长,其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而对预期扩大的中小型客户群将享有更好的定价谈判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其将执行多元化产品组合的长期策略,纳入更多毛利率相对较高的软件解决方案。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1858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12.2%,预计2025年将达到10457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20.9%。其中,中国企业AI市场规模于2020年已达到约1394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约83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1%。
市场虽然庞大,但已有不少实力强劲的人工智能公司入局,典型玩家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在内的“AI四小龙”。其中,商汤科技已经在港交所上市,旷视科技和云从科技已经过审,处于上市注册阶段。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和云从科技在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4.46亿元、13.9亿元和7.55亿元。
此外,随着数据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对人工智能公司在数据的安全与合规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数据来源包括自研数据标记平台模拟的数据、客户或公司直接授权的现场收据收集、公开数据集的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训练其专有平台的AI算法模型。从2021年7月开始,其已经停止收集含有个人信息的数据,同时并没有掌握超过一百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该公司选择通过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来进行应对。截至去年9月,其已申请634项AI相关专利,成功注册了125项AI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关键在于,这些技术能否顺利转化为成果,并成功商业化落地。至于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