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批90后凭实力攒钱,靠理财蒸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批90后凭实力攒钱,靠理财蒸发

资产就像水分,蒸发的无声无息。

文 | 略大参考 略大

编辑 | 秦安娜

2021年二手置物平台多抓鱼,年度图书第一名是《小狗钱钱》,一本写给小朋友的理财图书。它也占据了拼多多的年度图书第一名。

理财都要从娃娃抓起了。

毕竟,资产生钱,是过去十余年个人财富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

任泽平团队的一项数据显示:2009至2020年,国内财产性收入占比从2.5%提高至8.7%;劳动性收入占比从72.1%下降至55.7%。2020年财产性收入增长6.6%,远高于工资性收入的4.3%。

也就是说,房子、股票、租金等资产性收入增值的速度,快于通过劳动带来的收入增长。

可是,投资理财是个技术活,操作不当,钱没赚到,反而成了韭菜。所以,当前赚钱一族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和投出去就要亏钱之间的无奈现实。

01  卖房炒股的这一年,房价涨了,股票跌了

最近我心情不太美丽。因为年底计算了一下存款和家庭资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毫无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夫妻俩辛苦工作一整年,白干了。顺便说一句,我俩总收入在百万以上。

总资产毫无变化,自然是因为投资亏了。

这一年,我家做出的最重要的投资决策是卖房,一部分买了银行的基金定投,一部分投入股市。

卖房的决策现在看来是有些草率的。

那是我们在北京买的第一套房,小区很老,房子很小,还在6层,因为就在三环边上,位置不错,倒是不愁出租。

今年上半年,之前朋友介绍的租户因为买房退租了,我们开始研究:这套房子是留着还是卖掉。当时盛传房产税要来了(其实现在想来,跟我家关系应该也不大),加上北京房价很久没变化,我倾向于卖掉,把钱拿在手里做投资,如果时机成熟,还可以随时下手学区房。

当时我算得很简单,我们的房子市价在280-290万左右,房租每月5500元。就按280万计算,这笔钱我如果用来做投资,每月收益做到 0.2%,就可以与租金持平——银行活期储蓄的利息还有 0.3%,我投资水平再差,也不会比这少吧。

盲目自信之下,我说服家属,在稳定租金和更灵活的投资组合之间,选择了后者。

房子卖得很顺利,在链家上线一个礼拜就火速成交了。买房者人很和气,他看中我们的学区,总价砍了10万,直接全款付清。急于在投资领域大展身手的我们,也爽快答应了。

但房款到帐的第一个月,家属开始焦虑:账户里趴着几百万,他却找不到合适的理财项目。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刷短视频理财博主,研究靠谱渠道。

但一直也没有特别满意的解决方案,资金闲置到第三个月,家属坐不住了,买了一小部分银行的基金定投,大部分投向了股市。

我们重仓了两只股票:小米、国航。

然后,就成功被套了。小米买入价是26块,现在徘徊在18块。国航买入价是8块,最惨的时候跌到了6块。两支股票加起来,最惨的时候,赔了60多万。

我俩只能互相安慰:只要不卖,亏的都是数字。要坚持拿住,做时间的朋友。

期间,小米每次召开新品发布会或者宣布造车动态,我们都会密切关注,次日一早第一时间查看股价,结果也是见了鬼,每次一有动作,股价准跌。另一个同样重仓小米的朋友感慨:看来得把小米股票传给孙子辈了。

股市没捞到钱,我们试图寻找些心理安慰,以证明卖房炒股的决策没错。于是,下半年,我们偶尔还会登陆链家app,查看房价。

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家爽快卖掉的那套房子,现在同户型的市场价,相比卖出时已经涨了20万。家属把截图发给我的时候,我回给了他一张躺平的表情包。

预想中的学区房现在也没有影子。北京今年学区政策大变,我们打算再观望一年。不过,等待也有风险:一是购买力的变化,在全球大放水的环境下,今年400万能买下的东西,明年可能就需要500万了;一是资产保值的压力,毕竟,靠实力攒下的钱,也可能靠实力蒸发掉。

不过很多幸福感也是在比较之中产生的。比如,上周我跟朋友聊天,他的弟弟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CTO,手头的公司股票年初时还价值800万,到年底,跌得只剩下200万。“他本来想买房,年初看的是豪宅,最近看的都是刚需盘了”,在朋友的戏谑中,我突然觉得,自己的2020年,也还行。

02  我是格力股东,能感受到我头顶的绿色不?

看了中国基金报的报道——2021年A股股民人均赚5万元,我沉默了,真是抱歉,又给A股拖后腿了。

2021年3月末,我买了广发的低碳ETF基金,投资标的是债券和低碳概念股。操盘的基金经理不算有名气,但是资料上写的重仓股里有宁德时代。我掐指一算,买不起宁德时代,就买点相关的基金吧,而且是首发基金,还是全国第一只碳中和概念股。

我就估摸着,风险不太大。资本市场虽然割韭菜,但是基本不割头茬韭菜,这太没格局了。只要跑得快,应该不会赔。

事实上,我也确实跑得快。入手37天后,我就卖了。等于买了个“月抛基金”。卖出的原因主要是慢,太慢,涨的太慢了。买了它,打开炒股软件都没什么惊喜,一天就百十来块上下浮动,不刺激。

另外,我也想把钱拢一拢,买只好股票,别总东买一只,西买一只。最后,我选中了格力——2021年的白马熊股之王。

那是2021年的5月26日,一个并不特别的日子。我在地铁上,低头盯着股票软件,不知道哪一根筋“突然开窍”,我把基金全部卖了,入手了格力。

日后我跟朋友说的版本是“本来就寻思股价低于55元就入手”,仿佛我是等了很久,终于等到相应价位才出手。但似乎这是为了宽慰自己而硬找的理由,因为第一次买入的时候,格力股价是55.75元,并没低于55元。(历史交易不会说谎)

很快格力股价跌到55元以下,后来50元也守不住了,40块钱也突破了,最后35块钱也不到了。

整个下跌的过程,我一直在加仓,刚开始特别勤奋的加仓,股价跌一块钱,就加2手,用“抢着买”来形容也不过分,生怕股价上涨,就买不到便宜的股票了。后来是每跌5元,加5手,再后来是每跌5元加2手。等格力终于跌到全年低点34.1元的时候,我也加不动了,没钱了。

格力占我全年仓位的64%,最多的时候浮亏28%,每天打开炒股软件再也不无聊了,天天有亏损,每天亏损增加2000多。我一度感慨要是不卖基金买格力,还能赚近一万块。虽然基金不能赚大钱,可也亏的有限,哪像格力,无底洞啊。

持仓跌幅在10%之内的时候,我还偶尔骂骂董明珠:格力做芯片不是2018年的宣传点嘛,怎么现在还说?董明珠的自媒体,风格如此浮夸,通篇都是“格力吹”的马屁文,不顺应时代。

浮亏突破20%之后,骂都不骂了,就随董姐吧,她想做啥就做啥。等到格力通过拍卖收购银隆的时候,股价触到最低点,我也懒得分析,懒得反对了,就按董姐想的做吧,随她任性吧。

倦了。

套久了,人就麻木了,甚至还萌生了阿Q精神。一位朋友跟我说,“格力的渠道优势没有了,它不拥抱新模式。看看美的和海尔,在直播间卖的多凶,跟超头部主播捆绑多紧密。”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他不了解格力。董姐对控价多么的看中,不然当年跟苏宁、国美打什么呢,直接按渠道定的价格卖呗。董姐是不可能允许,经销商通过低价售卖格力产品,来涨自己人气的。当年的线下渠道是这样,如今线上渠道也是这样。

骂久了,就产生感情了。我对格力就是这样,别人不信它转型新能源,我信。别人不信格力能做储能,我信,格力工厂有个智能小屋,2018年的时候就搭建了家用发电和储能的模型。别人不信格力还有渠道优势,我相信董姐能找到替代方法。

我信,我得信,我买了十几万的股票呢,不信咋整。

格力今年大跌,主要是外资抛售,尤其是高盛卖的欢,二季度割肉离场。知道这则消息,我出离愤怒,内心的OS:高盛,你搞偷袭,你玩不起,你个小辣鸡,你没有实力。(请自行脑补抖音神曲)

不过,买了格力之后,对我个人形象的树立,起到了加强作用。以前我炒股不行,但是朋友们不能明确感知到,我炒股是有多不行。自从被格力套了之后,朋友们深刻的感知到我的亏损。

而且,我格力股东的身份公开之后,朋友们向我推荐股票积极了许多,可能是可怜我,本就不富裕,又雪上加霜。另外,荐股也少了心理负担,她都买格力了,还有什么承受不住的。

股市里辛苦耕耘一整年,年终浮亏超5万。跌的最猛的时候,手上5只股票,全是绿的,最少的跌幅都超过8%。但那又如何,钱嘛,数字而已。

03  买在最高点的房子,现在装修又要涨价了

辛苦了一年,我打工赚得钱还是没是能对冲掉在房地产上的损失。

这一年,我在老家买的期房从购入时的133万变成了102万,缩水31万,比我当年的薪资包还多1万。这还是链家上给出的参考价格,如果这个时候选择转手卖出的话,实际成交价格只会更低。

当初买这套房是为了强制储蓄+投资地铁房,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场蒙着眼睛的冲动消费。

2019年年初,我刚刚辞掉自己中学教师的工作,准备加入“北漂”的行列。久闻“北京赚钱北京花”,本着担心自己去北京后,被消费主义洗脑,我决定先给自己在太原买了套房子,每个月还的贷款,就算是攒钱了。

2019年1月,我几经对比后,我看中了融创的一套房子。

当时,销售当时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自己也在这个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因为楼盘开售的同时,地铁3号线也即将开工,将来自住交通便利,出手也不是难事儿,而且融创这样大开发商的房子,一定是会保值的。

可能是觉得一个融创不够,销售紧接着补充,咱们旁边就是恒大和其他几家的楼盘,大开发商们都看好的地方,能差到哪里去。

好家伙,我要是能提前知道恒大今年的惨状,就会知道迷信“权威”这件事儿多么不靠谱了。

但当时我沉浸在即将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兴奋中。

白天,我在售楼处和销售完成了互换微信的动作,承诺保持联系。临走前,销售送我上车的时侯,还送了我一大袋土豆。

晚上回家,我一边蒸土豆,一边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盘算钱。我看上的那套房子,首付38万,我卡里有5万,剩下的部分由我妈负责补齐,之后每月的贷款我来还,一切都很顺滑。

第二周,我又去了趟售楼中心,打算最终决定下要不要签合同。看我犹豫,销售一边再次搬出融创大品牌的光环,一边和我唠家常。她告诉我,她的贷款也刚刚办下来,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看着销售真诚的目光,我从兜里亮出了银行卡,定金我带来了刷吧。

交完钱回家,我坐在出租车上,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销售自己也在小区买了套房?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像推销的话术啊。

话术就话术呗,反正我总是要买房的,我很快就自洽了。

“我觉得房子就算不涨也不会跌,早买早放心。”回家路上,我还煞有介事地和司机分享买房心得。

结果2020年,原本就低迷的太原楼市开始了进一步下跌,我买的那套房子从每平米12000变成了11000。“好歹是个省会,总不会一直掉下去吧?”当我妈打电话把房价下跌的事情告诉正在北京打工的我的时候,我嘴里说没事儿,心里慌得一匹了。

其实,在买房前就有人从不同角度劝我别买。

有人从价格上分析,太原房子涨过好几轮了,这个时候下手容易买到高点上。

我视而不见,还找了许多理由:

这才哪到哪啊,过去的房价不是已经不是说明了,涨价是一个必然了吗,至于某些城市的房产泡沫?那是他们旅游城市炒房过度,太原一个工业城市,没问题。何况不是说中国的未来在下沉市场吗?

还有人从数据上分析:“我感觉就冲山西每年人才流失的情况,太原的房子也涨不动啊,你要不要再想想?”

“我又不是炒房,我就买一套。再说我们太原还是省会,房价再掉能掉到哪里去?”我继续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我又觉得太原不那么下沉了。

等房价真正开始跌了,我终于想起自己要看看新闻了,开始天天关注房地产信息。

在我关注了一年后,喜提了坚挺十多年的房地产,集体腹泻的消息,而我的房子房子每平米的价格变成了90670元。

在跌破10000块的那天,我百度了下地铁三号线的情况。得到的消息是:原本2017年就要开工的地铁3号线,2021年12月仍未开工。

我当年买房的时候,是不会用百度百科吗?我在心里问自己。

最后算下来,我100多平的房子,大概缩水了31万,这是我银行卡里从未拥有过的数字。

刚买房的时候,我还想着要不要提前还贷,现在每个月15号,我收到银行把月供从我工资卡里划走的短信时,都双眼冒火。

“你房子什么时候装修啊,听说装修要涨价了?”2021年12月的某一天,同事知道我的房子元旦交付的时候,在办公室里问我“是吗,我还没看?等我过年回家再说吧。”我心里话:装修涨得那点钱,还能比我房子缩水的钱更多吗。

亏得多了,格局就大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批90后凭实力攒钱,靠理财蒸发

资产就像水分,蒸发的无声无息。

文 | 略大参考 略大

编辑 | 秦安娜

2021年二手置物平台多抓鱼,年度图书第一名是《小狗钱钱》,一本写给小朋友的理财图书。它也占据了拼多多的年度图书第一名。

理财都要从娃娃抓起了。

毕竟,资产生钱,是过去十余年个人财富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

任泽平团队的一项数据显示:2009至2020年,国内财产性收入占比从2.5%提高至8.7%;劳动性收入占比从72.1%下降至55.7%。2020年财产性收入增长6.6%,远高于工资性收入的4.3%。

也就是说,房子、股票、租金等资产性收入增值的速度,快于通过劳动带来的收入增长。

可是,投资理财是个技术活,操作不当,钱没赚到,反而成了韭菜。所以,当前赚钱一族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和投出去就要亏钱之间的无奈现实。

01  卖房炒股的这一年,房价涨了,股票跌了

最近我心情不太美丽。因为年底计算了一下存款和家庭资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毫无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夫妻俩辛苦工作一整年,白干了。顺便说一句,我俩总收入在百万以上。

总资产毫无变化,自然是因为投资亏了。

这一年,我家做出的最重要的投资决策是卖房,一部分买了银行的基金定投,一部分投入股市。

卖房的决策现在看来是有些草率的。

那是我们在北京买的第一套房,小区很老,房子很小,还在6层,因为就在三环边上,位置不错,倒是不愁出租。

今年上半年,之前朋友介绍的租户因为买房退租了,我们开始研究:这套房子是留着还是卖掉。当时盛传房产税要来了(其实现在想来,跟我家关系应该也不大),加上北京房价很久没变化,我倾向于卖掉,把钱拿在手里做投资,如果时机成熟,还可以随时下手学区房。

当时我算得很简单,我们的房子市价在280-290万左右,房租每月5500元。就按280万计算,这笔钱我如果用来做投资,每月收益做到 0.2%,就可以与租金持平——银行活期储蓄的利息还有 0.3%,我投资水平再差,也不会比这少吧。

盲目自信之下,我说服家属,在稳定租金和更灵活的投资组合之间,选择了后者。

房子卖得很顺利,在链家上线一个礼拜就火速成交了。买房者人很和气,他看中我们的学区,总价砍了10万,直接全款付清。急于在投资领域大展身手的我们,也爽快答应了。

但房款到帐的第一个月,家属开始焦虑:账户里趴着几百万,他却找不到合适的理财项目。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刷短视频理财博主,研究靠谱渠道。

但一直也没有特别满意的解决方案,资金闲置到第三个月,家属坐不住了,买了一小部分银行的基金定投,大部分投向了股市。

我们重仓了两只股票:小米、国航。

然后,就成功被套了。小米买入价是26块,现在徘徊在18块。国航买入价是8块,最惨的时候跌到了6块。两支股票加起来,最惨的时候,赔了60多万。

我俩只能互相安慰:只要不卖,亏的都是数字。要坚持拿住,做时间的朋友。

期间,小米每次召开新品发布会或者宣布造车动态,我们都会密切关注,次日一早第一时间查看股价,结果也是见了鬼,每次一有动作,股价准跌。另一个同样重仓小米的朋友感慨:看来得把小米股票传给孙子辈了。

股市没捞到钱,我们试图寻找些心理安慰,以证明卖房炒股的决策没错。于是,下半年,我们偶尔还会登陆链家app,查看房价。

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家爽快卖掉的那套房子,现在同户型的市场价,相比卖出时已经涨了20万。家属把截图发给我的时候,我回给了他一张躺平的表情包。

预想中的学区房现在也没有影子。北京今年学区政策大变,我们打算再观望一年。不过,等待也有风险:一是购买力的变化,在全球大放水的环境下,今年400万能买下的东西,明年可能就需要500万了;一是资产保值的压力,毕竟,靠实力攒下的钱,也可能靠实力蒸发掉。

不过很多幸福感也是在比较之中产生的。比如,上周我跟朋友聊天,他的弟弟是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CTO,手头的公司股票年初时还价值800万,到年底,跌得只剩下200万。“他本来想买房,年初看的是豪宅,最近看的都是刚需盘了”,在朋友的戏谑中,我突然觉得,自己的2020年,也还行。

02  我是格力股东,能感受到我头顶的绿色不?

看了中国基金报的报道——2021年A股股民人均赚5万元,我沉默了,真是抱歉,又给A股拖后腿了。

2021年3月末,我买了广发的低碳ETF基金,投资标的是债券和低碳概念股。操盘的基金经理不算有名气,但是资料上写的重仓股里有宁德时代。我掐指一算,买不起宁德时代,就买点相关的基金吧,而且是首发基金,还是全国第一只碳中和概念股。

我就估摸着,风险不太大。资本市场虽然割韭菜,但是基本不割头茬韭菜,这太没格局了。只要跑得快,应该不会赔。

事实上,我也确实跑得快。入手37天后,我就卖了。等于买了个“月抛基金”。卖出的原因主要是慢,太慢,涨的太慢了。买了它,打开炒股软件都没什么惊喜,一天就百十来块上下浮动,不刺激。

另外,我也想把钱拢一拢,买只好股票,别总东买一只,西买一只。最后,我选中了格力——2021年的白马熊股之王。

那是2021年的5月26日,一个并不特别的日子。我在地铁上,低头盯着股票软件,不知道哪一根筋“突然开窍”,我把基金全部卖了,入手了格力。

日后我跟朋友说的版本是“本来就寻思股价低于55元就入手”,仿佛我是等了很久,终于等到相应价位才出手。但似乎这是为了宽慰自己而硬找的理由,因为第一次买入的时候,格力股价是55.75元,并没低于55元。(历史交易不会说谎)

很快格力股价跌到55元以下,后来50元也守不住了,40块钱也突破了,最后35块钱也不到了。

整个下跌的过程,我一直在加仓,刚开始特别勤奋的加仓,股价跌一块钱,就加2手,用“抢着买”来形容也不过分,生怕股价上涨,就买不到便宜的股票了。后来是每跌5元,加5手,再后来是每跌5元加2手。等格力终于跌到全年低点34.1元的时候,我也加不动了,没钱了。

格力占我全年仓位的64%,最多的时候浮亏28%,每天打开炒股软件再也不无聊了,天天有亏损,每天亏损增加2000多。我一度感慨要是不卖基金买格力,还能赚近一万块。虽然基金不能赚大钱,可也亏的有限,哪像格力,无底洞啊。

持仓跌幅在10%之内的时候,我还偶尔骂骂董明珠:格力做芯片不是2018年的宣传点嘛,怎么现在还说?董明珠的自媒体,风格如此浮夸,通篇都是“格力吹”的马屁文,不顺应时代。

浮亏突破20%之后,骂都不骂了,就随董姐吧,她想做啥就做啥。等到格力通过拍卖收购银隆的时候,股价触到最低点,我也懒得分析,懒得反对了,就按董姐想的做吧,随她任性吧。

倦了。

套久了,人就麻木了,甚至还萌生了阿Q精神。一位朋友跟我说,“格力的渠道优势没有了,它不拥抱新模式。看看美的和海尔,在直播间卖的多凶,跟超头部主播捆绑多紧密。”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他不了解格力。董姐对控价多么的看中,不然当年跟苏宁、国美打什么呢,直接按渠道定的价格卖呗。董姐是不可能允许,经销商通过低价售卖格力产品,来涨自己人气的。当年的线下渠道是这样,如今线上渠道也是这样。

骂久了,就产生感情了。我对格力就是这样,别人不信它转型新能源,我信。别人不信格力能做储能,我信,格力工厂有个智能小屋,2018年的时候就搭建了家用发电和储能的模型。别人不信格力还有渠道优势,我相信董姐能找到替代方法。

我信,我得信,我买了十几万的股票呢,不信咋整。

格力今年大跌,主要是外资抛售,尤其是高盛卖的欢,二季度割肉离场。知道这则消息,我出离愤怒,内心的OS:高盛,你搞偷袭,你玩不起,你个小辣鸡,你没有实力。(请自行脑补抖音神曲)

不过,买了格力之后,对我个人形象的树立,起到了加强作用。以前我炒股不行,但是朋友们不能明确感知到,我炒股是有多不行。自从被格力套了之后,朋友们深刻的感知到我的亏损。

而且,我格力股东的身份公开之后,朋友们向我推荐股票积极了许多,可能是可怜我,本就不富裕,又雪上加霜。另外,荐股也少了心理负担,她都买格力了,还有什么承受不住的。

股市里辛苦耕耘一整年,年终浮亏超5万。跌的最猛的时候,手上5只股票,全是绿的,最少的跌幅都超过8%。但那又如何,钱嘛,数字而已。

03  买在最高点的房子,现在装修又要涨价了

辛苦了一年,我打工赚得钱还是没是能对冲掉在房地产上的损失。

这一年,我在老家买的期房从购入时的133万变成了102万,缩水31万,比我当年的薪资包还多1万。这还是链家上给出的参考价格,如果这个时候选择转手卖出的话,实际成交价格只会更低。

当初买这套房是为了强制储蓄+投资地铁房,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场蒙着眼睛的冲动消费。

2019年年初,我刚刚辞掉自己中学教师的工作,准备加入“北漂”的行列。久闻“北京赚钱北京花”,本着担心自己去北京后,被消费主义洗脑,我决定先给自己在太原买了套房子,每个月还的贷款,就算是攒钱了。

2019年1月,我几经对比后,我看中了融创的一套房子。

当时,销售当时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自己也在这个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因为楼盘开售的同时,地铁3号线也即将开工,将来自住交通便利,出手也不是难事儿,而且融创这样大开发商的房子,一定是会保值的。

可能是觉得一个融创不够,销售紧接着补充,咱们旁边就是恒大和其他几家的楼盘,大开发商们都看好的地方,能差到哪里去。

好家伙,我要是能提前知道恒大今年的惨状,就会知道迷信“权威”这件事儿多么不靠谱了。

但当时我沉浸在即将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兴奋中。

白天,我在售楼处和销售完成了互换微信的动作,承诺保持联系。临走前,销售送我上车的时侯,还送了我一大袋土豆。

晚上回家,我一边蒸土豆,一边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盘算钱。我看上的那套房子,首付38万,我卡里有5万,剩下的部分由我妈负责补齐,之后每月的贷款我来还,一切都很顺滑。

第二周,我又去了趟售楼中心,打算最终决定下要不要签合同。看我犹豫,销售一边再次搬出融创大品牌的光环,一边和我唠家常。她告诉我,她的贷款也刚刚办下来,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看着销售真诚的目光,我从兜里亮出了银行卡,定金我带来了刷吧。

交完钱回家,我坐在出租车上,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销售自己也在小区买了套房?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像推销的话术啊。

话术就话术呗,反正我总是要买房的,我很快就自洽了。

“我觉得房子就算不涨也不会跌,早买早放心。”回家路上,我还煞有介事地和司机分享买房心得。

结果2020年,原本就低迷的太原楼市开始了进一步下跌,我买的那套房子从每平米12000变成了11000。“好歹是个省会,总不会一直掉下去吧?”当我妈打电话把房价下跌的事情告诉正在北京打工的我的时候,我嘴里说没事儿,心里慌得一匹了。

其实,在买房前就有人从不同角度劝我别买。

有人从价格上分析,太原房子涨过好几轮了,这个时候下手容易买到高点上。

我视而不见,还找了许多理由:

这才哪到哪啊,过去的房价不是已经不是说明了,涨价是一个必然了吗,至于某些城市的房产泡沫?那是他们旅游城市炒房过度,太原一个工业城市,没问题。何况不是说中国的未来在下沉市场吗?

还有人从数据上分析:“我感觉就冲山西每年人才流失的情况,太原的房子也涨不动啊,你要不要再想想?”

“我又不是炒房,我就买一套。再说我们太原还是省会,房价再掉能掉到哪里去?”我继续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我又觉得太原不那么下沉了。

等房价真正开始跌了,我终于想起自己要看看新闻了,开始天天关注房地产信息。

在我关注了一年后,喜提了坚挺十多年的房地产,集体腹泻的消息,而我的房子房子每平米的价格变成了90670元。

在跌破10000块的那天,我百度了下地铁三号线的情况。得到的消息是:原本2017年就要开工的地铁3号线,2021年12月仍未开工。

我当年买房的时候,是不会用百度百科吗?我在心里问自己。

最后算下来,我100多平的房子,大概缩水了31万,这是我银行卡里从未拥有过的数字。

刚买房的时候,我还想着要不要提前还贷,现在每个月15号,我收到银行把月供从我工资卡里划走的短信时,都双眼冒火。

“你房子什么时候装修啊,听说装修要涨价了?”2021年12月的某一天,同事知道我的房子元旦交付的时候,在办公室里问我“是吗,我还没看?等我过年回家再说吧。”我心里话:装修涨得那点钱,还能比我房子缩水的钱更多吗。

亏得多了,格局就大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