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情下的口罩生活,演绎出了哪些心理剧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下的口罩生活,演绎出了哪些心理剧场?

戴口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心理变化呢?

文|脑极体

新冠疫情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年,疫情带给人们许多生活的影响与变化,最明显的是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的转变。现在许多人家里都备着消毒液、免洗酒精洗手液等,进门首先酒精消毒、洗手等常规操作来一遍,而外出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口罩、戴口罩。

甚至是到了不戴口罩无法出门的地步,一方面是各种公共场所防疫的要求,需要健康码与口罩的双重加持,另一方面是近两年的戴口罩习惯。经过新冠疫情的大环境影响,从之前的抗拒到现在无口罩不能出门,戴口罩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深究下,戴口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心理变化呢?

社恐人的强效安慰剂

长期戴口罩的“后遗症”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无口罩没法出门了,口罩不仅是防控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我们心理安慰的防线。对很多人来说,戴上口罩之后感觉自己像是罩上了安全的毯子。口罩下的脸有没有洗,有没有化妆,口罩下面的表情是何模样,都不用管理。

口罩也成为社恐人的心理安慰剂,可以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戴上口罩不用考虑怎么社交,也不用害怕他人的打量,遇到半熟不熟的人不用一副笑脸相迎,可以假装不认识,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社交不用硬挤表情。社恐人从此告别了局促不安与笨拙的形态,口罩带给了社恐人绝对的安全感。

在办公室,口罩也让社畜工作感受更加自由。戴上口罩可以减少与同事领导搭话交谈的几率,可以拥有整块的时间。在办公室也不用“绷着”工作,口罩下的快乐与窘迫都更加私密与自由。

除了安慰剂外,口罩也成为帅与美的滤镜。不仅能遮掉脸上的痘痘与瑕疵,遮住的半张脸也会提升整个感官层面感受到的颜值。颜值变高了的感受来源于一种称为“空想性错视”的心理。我们的大脑非常神奇,当看到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物会下意识找规律,感知为有关联的图像,脑补出完整的图像。

这也意味着当看到戴着口罩的人,大脑会自动补充视觉没捕捉到的脸部轮廓,并且美化为更理想的轮廓方向。不论口罩下的脸型是什么,大脑都能被脑补成小v脸、鹅蛋脸。戴上墨镜变得好看也是同样的心理,口罩美人和墨镜美人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无论是对社交距离的控制,还是对颜值的提升,口罩都成为大多数人出门的依赖。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默认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对别人健康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保护。虽然好处多多,但口罩也会造成一些麻烦事物的出现。

猜猜我是谁?

戴着口罩进行社交活动的话,对于有些人来说,也会增加新的社交挑战——认脸困难。科学家还专门做了对比试验来验证戴口罩对认脸的影响。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为此设计了三组实验,来确认戴口罩到底对认脸有多大的影响,还和戴墨镜的效果做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辨认熟悉的面孔,比如众所周知的名人,还是辨认完全陌生的面孔,戴口罩都会加大难度。参与者在判断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两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个人时,准确度会降低。研究人员也发现,口罩的影响和墨镜是一样的。

在实际生活中,认脸困难的话,在需要社交的场合下会容易发生尴尬的情形。认错人,说错话会让人尴尬的脚趾能抠出个三室一厅出来。对于经常见面的熟人认脸还好,不经常打交道的人,这种体验真的会折煞社恐人。社恐也会因为这类情境更加瑟缩在安全区内,没有突破的机会,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另类的阻碍。

认出口罩下的人脸不仅考验人的眼力也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认错了的瞬间,双方口罩下的表情不知道会经历什么精彩的变化,反正结局也是一场心理过山车的活动。

认脸困难可能会给心理带来海啸般的体验,在大的环境层面,大量的口罩也会给环保带来负担。据今年11月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称,从新冠疫情出现至今年8月,全球共产生约920万吨与新冠相关的塑料垃圾,其中约2.8万吨塑料垃圾,包括手套和口罩含有的塑料垃圾直接进入了海洋。

根据研究给出的模型预测,大部分塑料垃圾碎片会从海洋表面转移到海滩和海底。3年后,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这部分垃圾约有70%会冲到海滩上。剩下的垃圾将在海洋中堆积,有可能在太平洋东北部和印度洋东南部形成聚集,而被冲进北极圈的塑料将进入死循环,极有可能在2025年形成一个环极点塑料聚集区。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暂时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口罩作为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价值的重要物资,如何进行合适的处理也成为新的课题。戴口罩的同时还得心系环保大业。

总体而言,戴口罩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变化和体验。从疫情初期,我们找各种理由拒绝戴口罩,什么脸大口罩遮不住;戴上口罩气息不畅憋得慌,皮肤敏感的容易爆“痘痘”。找各种理由吐槽戴口罩的困难,再到出门选择戴口罩成为必然。不戴口罩出门甚至像裸奔一样难受,我们的心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停顿两秒想想,大家伙是不是在戴口罩的心态上都发生过这种颠覆的变化?习惯与认知的改变逐渐影响了我们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但这种习惯的改变总归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今年除疫情外的传染病症与流感之类的,都少了许多,这也归功于口罩的防护作用。

习惯了口罩的存在之后,估计疫情完全消失后,口罩也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焊在我们脸上,不容易摘掉。健康的卫生习惯也会和口罩一起相伴我们左右,虽然是通过疫情这个沉重的课题做到了这些,但有积极的习惯变化总归是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下的口罩生活,演绎出了哪些心理剧场?

戴口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心理变化呢?

文|脑极体

新冠疫情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年,疫情带给人们许多生活的影响与变化,最明显的是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的转变。现在许多人家里都备着消毒液、免洗酒精洗手液等,进门首先酒精消毒、洗手等常规操作来一遍,而外出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口罩、戴口罩。

甚至是到了不戴口罩无法出门的地步,一方面是各种公共场所防疫的要求,需要健康码与口罩的双重加持,另一方面是近两年的戴口罩习惯。经过新冠疫情的大环境影响,从之前的抗拒到现在无口罩不能出门,戴口罩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深究下,戴口罩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心理变化呢?

社恐人的强效安慰剂

长期戴口罩的“后遗症”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无口罩没法出门了,口罩不仅是防控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我们心理安慰的防线。对很多人来说,戴上口罩之后感觉自己像是罩上了安全的毯子。口罩下的脸有没有洗,有没有化妆,口罩下面的表情是何模样,都不用管理。

口罩也成为社恐人的心理安慰剂,可以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戴上口罩不用考虑怎么社交,也不用害怕他人的打量,遇到半熟不熟的人不用一副笑脸相迎,可以假装不认识,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社交不用硬挤表情。社恐人从此告别了局促不安与笨拙的形态,口罩带给了社恐人绝对的安全感。

在办公室,口罩也让社畜工作感受更加自由。戴上口罩可以减少与同事领导搭话交谈的几率,可以拥有整块的时间。在办公室也不用“绷着”工作,口罩下的快乐与窘迫都更加私密与自由。

除了安慰剂外,口罩也成为帅与美的滤镜。不仅能遮掉脸上的痘痘与瑕疵,遮住的半张脸也会提升整个感官层面感受到的颜值。颜值变高了的感受来源于一种称为“空想性错视”的心理。我们的大脑非常神奇,当看到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物会下意识找规律,感知为有关联的图像,脑补出完整的图像。

这也意味着当看到戴着口罩的人,大脑会自动补充视觉没捕捉到的脸部轮廓,并且美化为更理想的轮廓方向。不论口罩下的脸型是什么,大脑都能被脑补成小v脸、鹅蛋脸。戴上墨镜变得好看也是同样的心理,口罩美人和墨镜美人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无论是对社交距离的控制,还是对颜值的提升,口罩都成为大多数人出门的依赖。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默认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对别人健康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保护。虽然好处多多,但口罩也会造成一些麻烦事物的出现。

猜猜我是谁?

戴着口罩进行社交活动的话,对于有些人来说,也会增加新的社交挑战——认脸困难。科学家还专门做了对比试验来验证戴口罩对认脸的影响。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为此设计了三组实验,来确认戴口罩到底对认脸有多大的影响,还和戴墨镜的效果做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辨认熟悉的面孔,比如众所周知的名人,还是辨认完全陌生的面孔,戴口罩都会加大难度。参与者在判断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两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个人时,准确度会降低。研究人员也发现,口罩的影响和墨镜是一样的。

在实际生活中,认脸困难的话,在需要社交的场合下会容易发生尴尬的情形。认错人,说错话会让人尴尬的脚趾能抠出个三室一厅出来。对于经常见面的熟人认脸还好,不经常打交道的人,这种体验真的会折煞社恐人。社恐也会因为这类情境更加瑟缩在安全区内,没有突破的机会,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另类的阻碍。

认出口罩下的人脸不仅考验人的眼力也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认错了的瞬间,双方口罩下的表情不知道会经历什么精彩的变化,反正结局也是一场心理过山车的活动。

认脸困难可能会给心理带来海啸般的体验,在大的环境层面,大量的口罩也会给环保带来负担。据今年11月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称,从新冠疫情出现至今年8月,全球共产生约920万吨与新冠相关的塑料垃圾,其中约2.8万吨塑料垃圾,包括手套和口罩含有的塑料垃圾直接进入了海洋。

根据研究给出的模型预测,大部分塑料垃圾碎片会从海洋表面转移到海滩和海底。3年后,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这部分垃圾约有70%会冲到海滩上。剩下的垃圾将在海洋中堆积,有可能在太平洋东北部和印度洋东南部形成聚集,而被冲进北极圈的塑料将进入死循环,极有可能在2025年形成一个环极点塑料聚集区。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暂时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口罩作为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价值的重要物资,如何进行合适的处理也成为新的课题。戴口罩的同时还得心系环保大业。

总体而言,戴口罩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变化和体验。从疫情初期,我们找各种理由拒绝戴口罩,什么脸大口罩遮不住;戴上口罩气息不畅憋得慌,皮肤敏感的容易爆“痘痘”。找各种理由吐槽戴口罩的困难,再到出门选择戴口罩成为必然。不戴口罩出门甚至像裸奔一样难受,我们的心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停顿两秒想想,大家伙是不是在戴口罩的心态上都发生过这种颠覆的变化?习惯与认知的改变逐渐影响了我们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但这种习惯的改变总归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今年除疫情外的传染病症与流感之类的,都少了许多,这也归功于口罩的防护作用。

习惯了口罩的存在之后,估计疫情完全消失后,口罩也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焊在我们脸上,不容易摘掉。健康的卫生习惯也会和口罩一起相伴我们左右,虽然是通过疫情这个沉重的课题做到了这些,但有积极的习惯变化总归是好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