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邱书婉
来源 | 界面艺术
位于上海松江云堡未来市文创园区内的艺术百代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 “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因展览定位是面向上海320万师生的红色艺术课堂,受到来自教育界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从开馆之日起,就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专门前来观展学习。而在展览的入口处,一尊近一米五高的铜制大型雕塑,其手握成拳,脚手相连的造型,尤为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纪念处。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作品名字叫做《创造者》,而作者正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刘树勇教授。但他另外一个名字——老树,更为人知晓。2011年,刘树勇以“老树画画”为名开通微博,因日常分享的绘画小品独具魅力迅速走红网络,被很多年轻人喜欢。2016年,《新周刊》把“中国年度新锐艺术家”授予老树,颁奖词是“他的画中有山河故人,让人以梦为马,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有日常和牢骚,让人会心。他不是学院派,也不在意自己的画被归为新文人画还是段子画,他抛掉技法和规矩的局限,反而获得了自由表达的喜悦和平静。”
2011年,开通微博名为“老树画画”,2017年粉丝数已超过145万,至今粉丝量已256万,翻了近一倍。
刘树勇学中文出身,是南开大学叶嘉莹回国任教的第一届学生。过去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影像的语言形态与媒介传播。八十年代中期,致力于视觉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比较研究,做过六年的电影批评,写过很多“第五代电影”批评,言辞激烈。八十年代后期,集中以中国书法为研究个案,比较研究中国视觉艺术中的表现主义传统与西方抽象语言纯粹化的差异关系问题。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以摄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摄影的语言形态及分类原则,后转而关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及图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策划过大型的摄影展和摄影节,业界影响很大。
涉及领域如此广泛的老树,是在八十年代初开始自习绘画。隔了二十年后又拿起了画笔,直到2011年有了社交平台后,他才开始将自己日常自由创作的作品放在微博上做随性分享,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再后来顺其自然地集结成册,出了书。在一次媒体专访中,他说“画画于我更多的是自娱自乐,缓释日常的焦虑”“这一切都是随遇而安,并非刻意。”
而如今在艺术百代美术馆《奋斗》展览入口放置的这件作品,其风格与他“闲适随性”的画风迥然不同,说好的“躺平”,怎么转身就是“奋斗”了呢?而且还是从未涉猎过的雕塑,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吗?
其实背后有一段佳话。原来这件作品源于八十年代他所做的一份绘画手稿。几年前,艺术百代美术馆的创始人去老树家里交流拜访,无意间看到了这份手稿,被手脚相连的造型所吸引,感动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力量感,于是提出希望有一天可以把作品用特别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想法。老树欣然答应,表示很高兴三十年前的狂想作品如今终有归宿,并提出将全程指导手稿的成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期间经过好几轮的制作沟通,最终才有了现在这件呈现在展厅中的雕塑作品。
据老树介绍,当年手稿创作之时,正值改革开放,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社会在剧烈变化中正酝酿着一种力量。他感到身边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时值青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对所处时代有所感应,于是有了这个绘画想法:手脚相连寓意脚踏实地,同时也是一种向上力量的象征。
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创造性、想象力和审美力,也在于它能带给人无穷的精神力量。喜欢老树画作的人,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了自己,如找到知音一般,那是因为艺术家用心解读这个世界,自然容易共情。而这件《创造者》,正是老树在年轻时候对时代的一种自我解读,同样诚恳又自由。如今它从一张沉寂的手稿到被塑造成雕塑,出现在《奋斗》红色艺术主题展上,历经了三十多年,这是艺术家和藏家之间共同创作的一段佳话。同时,作品因见证了中国社会过去的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生动演绎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整个《奋斗》展最贴切的精神符号象征。
《奋斗》展作为一个红色主题艺术展,以视觉方式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展现一代代人如何传承奋斗精神,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展览方希望在观展结束之后,大家再次回望这件雕塑作品的时候,能感受到老树新作的另外一种风格,同时能在艺术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赓续奋斗精神,不负年华,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展期将持续到2022年3月31日。
艺术家介绍:
刘树勇,老树,1962年出生于山东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他先后致力于视觉语言及表现形态、影像传播、当代中国摄影观察与批评等研究领域,策划众多重要展览,著作数十种。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2日—2020年3月31日,10:00—18: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松江区王家厍路885弄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