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推出32条支持企业“硬核”措施:浦东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推出32条支持企业“硬核”措施:浦东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整体来看,此次推出的措施具有对标一流、数字赋能、包容审慎三大特点。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记者 | 杨舒鸿吉

2022年1月13日,界面新闻获悉,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5.0版”,聚焦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治理数字化扩展应用场景和包容审慎的市场竞争监管规则,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更多“一站式”标杆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32条“硬”措施聚焦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着力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改革、着力畅通市场主体变更退出渠道、着力提供高质量便捷化政务服务、着力实施高水平服务型市场监管、保障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措施落实。整体来看,此次推出的措施具有对标一流、数字赋能、包容审慎三大特点。

注册难、证照申请复杂、退出不易曾是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

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方面,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由市场主体自主申报、登记机关形式审查的行政确认模式。市场监管部门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予以确认并当场登记。由实施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待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大门”。

该制度属全国首创。

“2020年,我们就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临港新片区探索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公司登记效率大幅度提高。”筹建中的上海上电熠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朱言表示,“现在我们作出信用承诺,市场监管部门对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等方面的审查就可以大幅简化,很快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免于多次往返奔波。”

今年,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还将增加更多实在的便利。

《若干措施》提出,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实施5大类9个品种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发放许可证前不再进行现场核查。企业从原先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取得许可资质开展经营活动,现在直接“当场办结”。辖区监管部门在发放许可证后30个工作日内对食品生产主体实施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企业撤销食品生产许可。

此次,上海市场部门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健全本市“双告知”工作制度,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双告知”目录,积极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推送给其他政府部门共享应用。

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方面,记者注意到,上海对市场主体注销改革进行了深化。

上海在浦东新区探索实施承诺制注销,对已被强制除名的经法定程序予以强制注销,将简易注销公告期从20日缩短至10日,拓宽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向市场供给更多企业名称、住所等资源。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陈怡向记者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公司下属挂靠、托管的“壳体”企业有100余家,这些企业如果按照以往的注销程序,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其进行资产审计,并进行公告后,才能进行注销。极端条件下,可能一家企业的注销需要1年时间。这些“壳体”企业如果继续维持存续状态,一方面会给集团公司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其他法律风险。”

上海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局长陈学军表示,新政出台后,对于一些可能公司法人已经无法找到的情况,相关企业进行实施承诺制注销即可。

依据这项政策,上海浦东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仅花费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注销了下属的2家全民所有制的“壳体”公司。

陈学军说,条件具备时,该政策有望在全市推广。

记者还从32条政策中注意到,为营造包容审慎的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制定实施“免罚”“免强”清单,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

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原则上满1年可提请修复信用,满3年自动移出名单。上海将建立行政处罚信息梯度性信用修复制度,按照被处罚情节轻重分别设置6个月、1年不等的最短信用修复期,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

截至目前,上海已经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6739户。这些企业后续将与其他企业一样,可参与招投标,并可申请银行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共有市场主体突破318万,其中,企业267.2万,比上年增长10.8%,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数107.4户,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日均新设企业更是多达2174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推出32条支持企业“硬核”措施:浦东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整体来看,此次推出的措施具有对标一流、数字赋能、包容审慎三大特点。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记者 | 杨舒鸿吉

2022年1月13日,界面新闻获悉,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5.0版”,聚焦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治理数字化扩展应用场景和包容审慎的市场竞争监管规则,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更多“一站式”标杆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32条“硬”措施聚焦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着力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改革、着力畅通市场主体变更退出渠道、着力提供高质量便捷化政务服务、着力实施高水平服务型市场监管、保障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措施落实。整体来看,此次推出的措施具有对标一流、数字赋能、包容审慎三大特点。

注册难、证照申请复杂、退出不易曾是企业遇到的普遍“难题”。

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方面,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由市场主体自主申报、登记机关形式审查的行政确认模式。市场监管部门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予以确认并当场登记。由实施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待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大门”。

该制度属全国首创。

“2020年,我们就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临港新片区探索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公司登记效率大幅度提高。”筹建中的上海上电熠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朱言表示,“现在我们作出信用承诺,市场监管部门对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等方面的审查就可以大幅简化,很快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免于多次往返奔波。”

今年,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还将增加更多实在的便利。

《若干措施》提出,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实施5大类9个品种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发放许可证前不再进行现场核查。企业从原先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取得许可资质开展经营活动,现在直接“当场办结”。辖区监管部门在发放许可证后30个工作日内对食品生产主体实施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企业撤销食品生产许可。

此次,上海市场部门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健全本市“双告知”工作制度,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双告知”目录,积极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推送给其他政府部门共享应用。

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方面,记者注意到,上海对市场主体注销改革进行了深化。

上海在浦东新区探索实施承诺制注销,对已被强制除名的经法定程序予以强制注销,将简易注销公告期从20日缩短至10日,拓宽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向市场供给更多企业名称、住所等资源。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陈怡向记者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公司下属挂靠、托管的“壳体”企业有100余家,这些企业如果按照以往的注销程序,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其进行资产审计,并进行公告后,才能进行注销。极端条件下,可能一家企业的注销需要1年时间。这些“壳体”企业如果继续维持存续状态,一方面会给集团公司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其他法律风险。”

上海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局长陈学军表示,新政出台后,对于一些可能公司法人已经无法找到的情况,相关企业进行实施承诺制注销即可。

依据这项政策,上海浦东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仅花费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注销了下属的2家全民所有制的“壳体”公司。

陈学军说,条件具备时,该政策有望在全市推广。

记者还从32条政策中注意到,为营造包容审慎的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制定实施“免罚”“免强”清单,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

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原则上满1年可提请修复信用,满3年自动移出名单。上海将建立行政处罚信息梯度性信用修复制度,按照被处罚情节轻重分别设置6个月、1年不等的最短信用修复期,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

截至目前,上海已经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6739户。这些企业后续将与其他企业一样,可参与招投标,并可申请银行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共有市场主体突破318万,其中,企业267.2万,比上年增长10.8%,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数107.4户,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日均新设企业更是多达2174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