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黑客帝国4》的双重败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黑客帝国4》的双重败局

好莱坞的一记警钟。

文|毒眸 刘南豆

编辑|张颖

内地上映5天,《黑客帝国4》票房才刚过5000万,第三天的时候便让出了当日票房冠军的位置,豆瓣评分也仅有5.7。对于年前最后一部好莱坞大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神作”的续集而言,这样的成绩显然难称满意。

悲剧不止发生在国内。《黑客帝国4》海外上映首周全球票房也仅920万美元,IMDb评分同样为5.7分。在《黑客帝国》系列颇受欢迎的日本,《黑客帝国4》的首周成绩甚至远远不如18年前上映的第二部与第三部。

票房口碑双双滑坡,不仅是制作公司华纳兄弟的决策失误,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也在给整个好莱坞近几年的决策敲响警钟。一方面说明了经典IP重启不是“财富密码”,好莱坞需要找到“超级英雄”之外的商业片新思路;另一方面是发行方式的变革,作为华纳兄弟院网同步一周年实验的最后一部,《黑客帝国4》正在给它画上一个失败的句号。

“续作”不灵了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在电影中,角色亲口表达了对于华纳兄弟希望重启《黑客帝国》系列决策的困惑与无奈。电影末尾的彩蛋里,几名角色讨论该如何制作《黑客帝国4》时,干脆表示“现在宠物短视频这么火,还不如拍个《猫猫帝国》”。

这些影片中的吐槽也纷纷被外界解读为导演拉娜·沃卓斯基对该项目的排斥。据外媒报道,妹妹莉莉·沃卓斯基本来也在《黑客帝国4》的策划团队中,但后来中途退出了,只留下了姐姐一人执导。作为《黑客帝国》三部曲最初期的编剧和一直以来的导演,沃卓斯基姐妹在三部曲中描绘了一个环环相扣、相当完整的故事,本就没有给续集留下任何空间。

此番强行重启,剧情便只能如第一部一般,让主角尼奥重新从虚拟世界中再度苏醒一次。只不过,无论是武戏中该有的华丽特效和精彩打斗,还是文戏中该有的哲学探讨,第四部相较于第一部而言,不是机械复用,就是全面降级。

前作拉高的期待值,在这一部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符合观众的预期导致了差评情绪强烈。而《黑客帝国》系列本身也是粉丝属性较为浓厚的电影,如果不清楚前三部的世界观,将产生不小的观影门槛,所以吸纳新观众的能力也有限。

除了影片自身的原因之外,好莱坞经典IP拍续作也不是第一次哑火了。比如2021年的《007:无暇赴死》,全球票房7.74亿美元,前两部作品分别于2015年和2012年上映,最终票房分别为8.8亿和11.08亿,可以看出系列号召力在明显下降。

一方面,经典IP曾经的爆火,有其时代因素在其中,时过境迁之后未必能和同时代的影片打个平手。比如007,就是一个诞生于60年代的特工形象。“特工”这一概念在当时能够满足观众对于“英雄”的所有想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想象力的超能力或层出不穷的科技道具能给观众提供的刺激,已经不再是脱胎于现实背景的“特工”身份能够满足的了,超英电影开始成为主流。(点击阅读往期:007该退休了)

《黑客帝国》同样如此,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三部曲,立足的是人类刚刚踏入网络世界大门,对虚拟空间既向往又恐惧的社会心理。其描绘的“缸中之脑”世界、“红药丸”与“蓝药丸”的选择、“bullet time(子弹时间)”对特效的运用与想象,在当时看来都颇具冲击力。但如果是放到今天来看,这样的科幻设定已经在太多同类型的影片中被反复采用和讨论,特效技术也大有提升。因此,在2021年再见《黑客帝国》,如果只是将经典元素如走马灯一般呈现,哲学探讨也没有任何递进或结合新时代现实的流变,那么其“神作”的光环,自当褪下。

另一方面,古早IP的受众也年龄渐长,作为电影消费主力的年轻观众难为老情怀买单。据灯塔专业版想看数据显示,《黑客帝国4》3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2.7%,《007:无暇赴死》为48%,而《沙丘》仅为39.1%。

种种迹象表明,盲目地押宝老IP的票房号召力,为影史经典狗尾续貂,即便抛开声誉上的影响,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也未见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院网同步走向终结

续作不符合预期,自然是影响票房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更重大的问题或许在于,院网同步的发行模式,仍然会带来一个直接结果:许多观众无需踏入影院便可在网络上通过正版或盗版的途径观看新片。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2020年12月5日,华纳兄弟宣布了一个让全好莱坞震惊的消息:其在2021年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都将同步登陆HBO max。尽管院网同步的尝试在好莱坞并非仅此一家,但华纳兄弟的魄力着实独此一份。

院网同步的开启与疫情直接相关。在华纳兄弟宣布这一计划时,北美尚有60%的影院处于歇业状态,如原计划上院线,票房势必大打折扣。同时,流媒体面对北美疫情,却迎来了增长的红利期。Netflix 在2020年 Q1、Q2 共增长了2600万用户,Disney+推出一年就收获了超过8000万用户。

彼时华纳传媒旗下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才上线半年,而时任华纳传媒CEO的约翰·斯坦基对它的期待却是“打造一个真正的 Netflix 竞争对手”。但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推出5个月后,HBO Max用户量仅860万,其中只有约360万是新注册用户,其余大部分都是 HBO 的原有用户。因此,投入重磅内容来吸引订户,对华纳传媒来说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原因是,流媒体看起来更像未来,而疫情只是促进转变到来的催化剂。新一代用户对流媒体观看视频内容的习惯更强烈,且海外用户一直以来都有对流媒体付费的意愿基础。以《黑寡妇》为例,该片的订阅费用是29.99美元,而美国电影院的平均票价在9美元上下。这与国内的情况完全相反,国内的流媒体电影票价大多维持在人民币6元一部,与电影院动辄几十元的票价相比十分低廉,但收入却远不及院线。这也是国内院转网尝试更为缓慢的关键因素。

但这一年的实验过去,种种次生危机纷纷浮现,昭示着院网同步的形式似乎仍有些不合时宜。

首先是对于从业者的不尊重,进而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在华纳兄弟宣布院网同步消息后,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当即炮轰:“一些顶尖的制作人和电影明星前一晚还以为自己在为最伟大的电影公司工作,醒来后却发现他们正在为最差的流媒体服务工作。”

在好莱坞电影制作过程中,与演员、导演等工种签订的劳动协议,时常有以影片票房、DVD和衍生品等收入为依据,来进行收益分配的条款。因此,当制作公司临时将发行方式转为院网同步,而非在影片立项时做好准备,那么势必将造成这些人员的收入缩水。比如华纳兄弟的首个院网同步实验品《神奇女侠1984》,导演派蒂·杰金斯与女主角盖尔·加朵,均要求华纳兄弟对艺人的损失“做出表示”。一番谈判后,两人分别获得1000万美元作为赔偿。

谈得拢是好事,谈不拢就要对簿公堂。《黑寡妇》主演斯嘉丽·约翰逊就因影片同步上线Disney+,而将迪士尼告上法庭。据报道,《黑寡妇》的院网同步,给斯嘉丽·约翰逊带来的损失预计超过5000万美元。尽管在三个月后双方最终达成了庭外和解,但据Deadline报道,此次协议总价值可能超过4000万美元,且《黑寡妇》被非法播放的次数已超过2000万次。

侵犯到的利益方不止导演、演员,院线更是重点。《寻龙传说》院网同步发行的同时,迪士尼也没有给院线票房分成以更多的倾斜。据Deadline报道,《寻龙传说》在北美本土遭到多家院线“抵制”,包括美国排名第3位的Cinemark和加拿大的Harkins和Cineplex等,均没有向迪士尼预定《寻龙传说》,以抗议片方严苛的分成条款。

这表明,发行方式的变迁,勾连着产业上下游各方的核心利益,而制片公司似乎仅以自家的战略转型为考量,与产业中的合作伙伴沟通并不充分,长此以往,必将埋下隐患。

而更直接的失败体现在票房收益上,好莱坞采用院网同步的影片与保留院线窗口期的影片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票房差异,明示了这场实验的结果。于北美同期上映的《失控玩家》与《狗狗巡逻队》烂番茄新鲜度分别为82%和84%,口碑伯仲之间。但因《狗狗巡逻队》采用院网同步发行,《失控玩家》则保留了45天的窗口期,因此前者上映首日票房仍不敌上映一周的后者。与一众院网同步发行的大制作影片相比,《失控玩家》的票房次周跌幅也远低于其他,展示出了窗口期的重要性。

同时,流媒体同步上线总归难以避免盗版泛滥的问题。由于全球疫情情况不一,如今影片想要实现全球同步上映比从前困难许多,这就导致了上映时间靠后地区的观众,能提前在网络上观看到高清盗版资源,严重影响影片在北美之外的收益。毕竟,院线有时差,网络可没时差。IMAX的首席执行官里奇·盖尔方德就曾在2020年底表示:“院网同步的方式,通常会导致盗版横行,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票房收入,而这里的电影院已经急剧复苏。”

牺牲了票房收益之后,电影对于流媒体用户增长体现出的贡献亦有限。华纳传媒CEO杰森·基拉尔在采访中表示,过去一年,华纳传媒新增了1300万付费用户,主要增长点仍来自剧集内容。相比之下,Disney+去年10月的付费用户数为1.1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00万,增速远超HBO max,但其主要增长点来自海外市场的开辟以及伴随而来的低廉会费,印度市场的Disney+付费用户每月支付费用不到1美元。

临时宣布加上窗口期的《尚气与十环传奇》,接连创下高额票房成绩,让迪士尼宣布2021年余下新片都将不会再采取院网同步的发行模式。《黑客帝国4》也是华纳兄弟17部院网同步影片片单的最后一部。在找到电影与流媒体真正的契合点之前,这场轰轰荡荡的“变革”暂时是变不动了。

如全美影院业主协会所言,“最重要的答案是,院网同步发行是疫情流行时期的产物,它也将被遗留在历史之中。”

但即便院网同步暂时终结,针对院网关系的新探索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层出不穷。

比如上周,迪士尼宣布取消其旗下皮克斯工作室的新作《青春变形记》的院线发行计划,而是直接登陆迪士尼旗下流媒体Disney+。华纳兄弟也对2022年的发行策略做出了调整:大部分电影将首先在影院上映,45天后在HBO Max上映,但明年会专门为HBO Max制作10部电影。这意味着,好莱坞之后可能会更多地在院线与流媒体之间进行二选一。

二选一的好处是,避免院线发行的电影收益受到流媒体的影响,但什么样的电影该上流媒体、什么样的电影该上院线,从迪士尼的仓促决定来看,似乎表明还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出现。

失去好莱坞的这一年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直观的感受是,这一年的好莱坞大片怎么了?

纵观2021年,相较于往年而言,值得称道的好莱坞大片缺席,这也是降低观众观影热情的原因之一。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自2020年疫情以来,引进片票房骤降84%。尽管2021年内地影市总票房回升,但引进片票房占比却仍维持在20%左右,相较于疫情前38%左右的占比,下滑十分显著。

这其中当然有来自好莱坞自身的问题。传统的好莱坞六大,盈利能力每况愈下。据《名利场》杂志报道,2007——2011年间,好莱坞除迪士尼外的五大电影公司总体利润下降了70%,电影公司的总利润占据其母公司利润的不到10%。

盈利能力受限,投资决策也就更加“稳健”,于是老IP续集成为首选。在2021北美本土影市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有16部是IP系列电影或续集电影,为近6年来新高。

“稳健”带来的是重复与单一。在北大教授戴锦华看来:“好莱坞不仅仅意味着大制作的类型片,而且曾是情节剧为主体的中等预算、中等制作规模的影片,这类电影在走向衰退和消失。”

而头部大制作类型片所代表的“爆米花电影”的魅力,近年来也被以迪士尼为主的“超级英雄宇宙”叙事所垄断。比如近期的《蜘蛛侠:英雄无归》,“三蛛同框”的概念让它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好莱坞年度票房冠军。

那么,无法加入宇宙的原创“爆米花电影”,吸引力便相对而言更弱了。于是,“炒冷饭”便比拍原创IP来得更为实际。尤其是,在疫情阴影下,电影制片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影院能获得的票房收入也更不确定,制片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利润考验。

但诸如《黑客帝国4》等老IP重启的失败,也说明了表面上看起来的“稳健”,未必真的还能奏效了。《黑客帝国4》的失败,不再只是作为单部影片的失败,也不只是整个系列的画蛇添足或一种发行模式的句点,更是一声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好莱坞敲响的警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黑客帝国4》的双重败局

好莱坞的一记警钟。

文|毒眸 刘南豆

编辑|张颖

内地上映5天,《黑客帝国4》票房才刚过5000万,第三天的时候便让出了当日票房冠军的位置,豆瓣评分也仅有5.7。对于年前最后一部好莱坞大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神作”的续集而言,这样的成绩显然难称满意。

悲剧不止发生在国内。《黑客帝国4》海外上映首周全球票房也仅920万美元,IMDb评分同样为5.7分。在《黑客帝国》系列颇受欢迎的日本,《黑客帝国4》的首周成绩甚至远远不如18年前上映的第二部与第三部。

票房口碑双双滑坡,不仅是制作公司华纳兄弟的决策失误,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也在给整个好莱坞近几年的决策敲响警钟。一方面说明了经典IP重启不是“财富密码”,好莱坞需要找到“超级英雄”之外的商业片新思路;另一方面是发行方式的变革,作为华纳兄弟院网同步一周年实验的最后一部,《黑客帝国4》正在给它画上一个失败的句号。

“续作”不灵了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在电影中,角色亲口表达了对于华纳兄弟希望重启《黑客帝国》系列决策的困惑与无奈。电影末尾的彩蛋里,几名角色讨论该如何制作《黑客帝国4》时,干脆表示“现在宠物短视频这么火,还不如拍个《猫猫帝国》”。

这些影片中的吐槽也纷纷被外界解读为导演拉娜·沃卓斯基对该项目的排斥。据外媒报道,妹妹莉莉·沃卓斯基本来也在《黑客帝国4》的策划团队中,但后来中途退出了,只留下了姐姐一人执导。作为《黑客帝国》三部曲最初期的编剧和一直以来的导演,沃卓斯基姐妹在三部曲中描绘了一个环环相扣、相当完整的故事,本就没有给续集留下任何空间。

此番强行重启,剧情便只能如第一部一般,让主角尼奥重新从虚拟世界中再度苏醒一次。只不过,无论是武戏中该有的华丽特效和精彩打斗,还是文戏中该有的哲学探讨,第四部相较于第一部而言,不是机械复用,就是全面降级。

前作拉高的期待值,在这一部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符合观众的预期导致了差评情绪强烈。而《黑客帝国》系列本身也是粉丝属性较为浓厚的电影,如果不清楚前三部的世界观,将产生不小的观影门槛,所以吸纳新观众的能力也有限。

除了影片自身的原因之外,好莱坞经典IP拍续作也不是第一次哑火了。比如2021年的《007:无暇赴死》,全球票房7.74亿美元,前两部作品分别于2015年和2012年上映,最终票房分别为8.8亿和11.08亿,可以看出系列号召力在明显下降。

一方面,经典IP曾经的爆火,有其时代因素在其中,时过境迁之后未必能和同时代的影片打个平手。比如007,就是一个诞生于60年代的特工形象。“特工”这一概念在当时能够满足观众对于“英雄”的所有想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想象力的超能力或层出不穷的科技道具能给观众提供的刺激,已经不再是脱胎于现实背景的“特工”身份能够满足的了,超英电影开始成为主流。(点击阅读往期:007该退休了)

《黑客帝国》同样如此,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三部曲,立足的是人类刚刚踏入网络世界大门,对虚拟空间既向往又恐惧的社会心理。其描绘的“缸中之脑”世界、“红药丸”与“蓝药丸”的选择、“bullet time(子弹时间)”对特效的运用与想象,在当时看来都颇具冲击力。但如果是放到今天来看,这样的科幻设定已经在太多同类型的影片中被反复采用和讨论,特效技术也大有提升。因此,在2021年再见《黑客帝国》,如果只是将经典元素如走马灯一般呈现,哲学探讨也没有任何递进或结合新时代现实的流变,那么其“神作”的光环,自当褪下。

另一方面,古早IP的受众也年龄渐长,作为电影消费主力的年轻观众难为老情怀买单。据灯塔专业版想看数据显示,《黑客帝国4》3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2.7%,《007:无暇赴死》为48%,而《沙丘》仅为39.1%。

种种迹象表明,盲目地押宝老IP的票房号召力,为影史经典狗尾续貂,即便抛开声誉上的影响,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也未见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院网同步走向终结

续作不符合预期,自然是影响票房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更重大的问题或许在于,院网同步的发行模式,仍然会带来一个直接结果:许多观众无需踏入影院便可在网络上通过正版或盗版的途径观看新片。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2020年12月5日,华纳兄弟宣布了一个让全好莱坞震惊的消息:其在2021年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都将同步登陆HBO max。尽管院网同步的尝试在好莱坞并非仅此一家,但华纳兄弟的魄力着实独此一份。

院网同步的开启与疫情直接相关。在华纳兄弟宣布这一计划时,北美尚有60%的影院处于歇业状态,如原计划上院线,票房势必大打折扣。同时,流媒体面对北美疫情,却迎来了增长的红利期。Netflix 在2020年 Q1、Q2 共增长了2600万用户,Disney+推出一年就收获了超过8000万用户。

彼时华纳传媒旗下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才上线半年,而时任华纳传媒CEO的约翰·斯坦基对它的期待却是“打造一个真正的 Netflix 竞争对手”。但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推出5个月后,HBO Max用户量仅860万,其中只有约360万是新注册用户,其余大部分都是 HBO 的原有用户。因此,投入重磅内容来吸引订户,对华纳传媒来说势在必行。

更重要的原因是,流媒体看起来更像未来,而疫情只是促进转变到来的催化剂。新一代用户对流媒体观看视频内容的习惯更强烈,且海外用户一直以来都有对流媒体付费的意愿基础。以《黑寡妇》为例,该片的订阅费用是29.99美元,而美国电影院的平均票价在9美元上下。这与国内的情况完全相反,国内的流媒体电影票价大多维持在人民币6元一部,与电影院动辄几十元的票价相比十分低廉,但收入却远不及院线。这也是国内院转网尝试更为缓慢的关键因素。

但这一年的实验过去,种种次生危机纷纷浮现,昭示着院网同步的形式似乎仍有些不合时宜。

首先是对于从业者的不尊重,进而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在华纳兄弟宣布院网同步消息后,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当即炮轰:“一些顶尖的制作人和电影明星前一晚还以为自己在为最伟大的电影公司工作,醒来后却发现他们正在为最差的流媒体服务工作。”

在好莱坞电影制作过程中,与演员、导演等工种签订的劳动协议,时常有以影片票房、DVD和衍生品等收入为依据,来进行收益分配的条款。因此,当制作公司临时将发行方式转为院网同步,而非在影片立项时做好准备,那么势必将造成这些人员的收入缩水。比如华纳兄弟的首个院网同步实验品《神奇女侠1984》,导演派蒂·杰金斯与女主角盖尔·加朵,均要求华纳兄弟对艺人的损失“做出表示”。一番谈判后,两人分别获得1000万美元作为赔偿。

谈得拢是好事,谈不拢就要对簿公堂。《黑寡妇》主演斯嘉丽·约翰逊就因影片同步上线Disney+,而将迪士尼告上法庭。据报道,《黑寡妇》的院网同步,给斯嘉丽·约翰逊带来的损失预计超过5000万美元。尽管在三个月后双方最终达成了庭外和解,但据Deadline报道,此次协议总价值可能超过4000万美元,且《黑寡妇》被非法播放的次数已超过2000万次。

侵犯到的利益方不止导演、演员,院线更是重点。《寻龙传说》院网同步发行的同时,迪士尼也没有给院线票房分成以更多的倾斜。据Deadline报道,《寻龙传说》在北美本土遭到多家院线“抵制”,包括美国排名第3位的Cinemark和加拿大的Harkins和Cineplex等,均没有向迪士尼预定《寻龙传说》,以抗议片方严苛的分成条款。

这表明,发行方式的变迁,勾连着产业上下游各方的核心利益,而制片公司似乎仅以自家的战略转型为考量,与产业中的合作伙伴沟通并不充分,长此以往,必将埋下隐患。

而更直接的失败体现在票房收益上,好莱坞采用院网同步的影片与保留院线窗口期的影片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票房差异,明示了这场实验的结果。于北美同期上映的《失控玩家》与《狗狗巡逻队》烂番茄新鲜度分别为82%和84%,口碑伯仲之间。但因《狗狗巡逻队》采用院网同步发行,《失控玩家》则保留了45天的窗口期,因此前者上映首日票房仍不敌上映一周的后者。与一众院网同步发行的大制作影片相比,《失控玩家》的票房次周跌幅也远低于其他,展示出了窗口期的重要性。

同时,流媒体同步上线总归难以避免盗版泛滥的问题。由于全球疫情情况不一,如今影片想要实现全球同步上映比从前困难许多,这就导致了上映时间靠后地区的观众,能提前在网络上观看到高清盗版资源,严重影响影片在北美之外的收益。毕竟,院线有时差,网络可没时差。IMAX的首席执行官里奇·盖尔方德就曾在2020年底表示:“院网同步的方式,通常会导致盗版横行,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票房收入,而这里的电影院已经急剧复苏。”

牺牲了票房收益之后,电影对于流媒体用户增长体现出的贡献亦有限。华纳传媒CEO杰森·基拉尔在采访中表示,过去一年,华纳传媒新增了1300万付费用户,主要增长点仍来自剧集内容。相比之下,Disney+去年10月的付费用户数为1.1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00万,增速远超HBO max,但其主要增长点来自海外市场的开辟以及伴随而来的低廉会费,印度市场的Disney+付费用户每月支付费用不到1美元。

临时宣布加上窗口期的《尚气与十环传奇》,接连创下高额票房成绩,让迪士尼宣布2021年余下新片都将不会再采取院网同步的发行模式。《黑客帝国4》也是华纳兄弟17部院网同步影片片单的最后一部。在找到电影与流媒体真正的契合点之前,这场轰轰荡荡的“变革”暂时是变不动了。

如全美影院业主协会所言,“最重要的答案是,院网同步发行是疫情流行时期的产物,它也将被遗留在历史之中。”

但即便院网同步暂时终结,针对院网关系的新探索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层出不穷。

比如上周,迪士尼宣布取消其旗下皮克斯工作室的新作《青春变形记》的院线发行计划,而是直接登陆迪士尼旗下流媒体Disney+。华纳兄弟也对2022年的发行策略做出了调整:大部分电影将首先在影院上映,45天后在HBO Max上映,但明年会专门为HBO Max制作10部电影。这意味着,好莱坞之后可能会更多地在院线与流媒体之间进行二选一。

二选一的好处是,避免院线发行的电影收益受到流媒体的影响,但什么样的电影该上流媒体、什么样的电影该上院线,从迪士尼的仓促决定来看,似乎表明还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出现。

失去好莱坞的这一年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更直观的感受是,这一年的好莱坞大片怎么了?

纵观2021年,相较于往年而言,值得称道的好莱坞大片缺席,这也是降低观众观影热情的原因之一。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自2020年疫情以来,引进片票房骤降84%。尽管2021年内地影市总票房回升,但引进片票房占比却仍维持在20%左右,相较于疫情前38%左右的占比,下滑十分显著。

这其中当然有来自好莱坞自身的问题。传统的好莱坞六大,盈利能力每况愈下。据《名利场》杂志报道,2007——2011年间,好莱坞除迪士尼外的五大电影公司总体利润下降了70%,电影公司的总利润占据其母公司利润的不到10%。

盈利能力受限,投资决策也就更加“稳健”,于是老IP续集成为首选。在2021北美本土影市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有16部是IP系列电影或续集电影,为近6年来新高。

“稳健”带来的是重复与单一。在北大教授戴锦华看来:“好莱坞不仅仅意味着大制作的类型片,而且曾是情节剧为主体的中等预算、中等制作规模的影片,这类电影在走向衰退和消失。”

而头部大制作类型片所代表的“爆米花电影”的魅力,近年来也被以迪士尼为主的“超级英雄宇宙”叙事所垄断。比如近期的《蜘蛛侠:英雄无归》,“三蛛同框”的概念让它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好莱坞年度票房冠军。

那么,无法加入宇宙的原创“爆米花电影”,吸引力便相对而言更弱了。于是,“炒冷饭”便比拍原创IP来得更为实际。尤其是,在疫情阴影下,电影制片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影院能获得的票房收入也更不确定,制片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利润考验。

但诸如《黑客帝国4》等老IP重启的失败,也说明了表面上看起来的“稳健”,未必真的还能奏效了。《黑客帝国4》的失败,不再只是作为单部影片的失败,也不只是整个系列的画蛇添足或一种发行模式的句点,更是一声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好莱坞敲响的警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