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龙塘山房—乡村振兴的美丽共生样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龙塘山房—乡村振兴的美丽共生样板

通过推动文旅产业与公益跨界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助力村庄建设发展。在龙塘山房项目的带动下,龙塘村已成功脱贫,村中经济已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2018年,融创中国携手雷山县政府、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结对帮扶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总投入2400万,其中龙塘山房总投入约1800万,通过推动文旅产业与公益跨界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助力村庄建设发展。在龙塘山房项目的带动下,龙塘村已成功脱贫,村中经济已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作为龙塘村扶贫重要成果之一, 由line+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团队进行规划、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总包设计,由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贵州分公司负责策划支持及运营落地的山顶精品酒店 龙塘山房,已于2020年10月19日正式揭牌亮相并交付给村集体试运营,后续由印主题旅居协助龙塘村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运营收益的大部分都通过村集体归全体村民所有,截止目前“龙塘山房”已经成为黔东南特色文旅产业的重要代表、度假名片,2021年3月5日正式启动运营以来,仅四个月就荣登黔东南四五星酒店间夜和ADR排行榜第一,抖音排名第二,成为黔东南打卡胜地和酒店业内趋之若鹜的热门话题,为龙塘村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2021年11月,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最高奖项获奖名单揭晓,“龙塘山房”于全球百余个国家、上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国际“MUSE设计奖”铂金大奖。

“MUSE设计奖”铂金大奖

结对帮扶龙塘村两年多,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成立扶贫专项小组,派驻驻村工作队,深入扶贫一线,为扶贫进程实施提供有力、专业的团队保障;并且项目通过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等方式,对龙塘开展综合立体、深入长期的帮扶,与村民共创共建城乡交融的美好生活方式。

懂得乡村才能振兴,视野决定乡野。

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是为了能让其更好的发展,发展才能实现对其真正的保护。我们希望在建造体系和建筑材料的更迭背景下,为苗寨民居做一个更新示范,寻求真实生活新需求与风貌协调的平衡。同时也希望借助外力的作用为龙塘挖掘文化、振兴工艺、引入产业、搭建平台,帮助其重新焕发内在活力。使其在外力撤出之后,依然能维持良好可持续的生存状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脱贫。 ——孟凡浩·gad·line+studio

龙塘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距离千户苗寨景区7公里,这里梯田茶林云雾缭绕,吊脚木楼依崖而落,淳朴的苗人世代居住于此,沿袭着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龙塘却因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空心化,而逐步走向衰落。

虽坐拥千户苗寨这一黔东南最大的4A级旅游资源,其周边的村庄却是被压制的,因此如何平衡和利用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如何通过建筑吸引城市的关注,如何用度假酒店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便成为该项目最大的挑战。

作为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中国建筑学会一等奖、Dezeen Awards最高奖、AIA Shanghai Design Awards、iF Design Award金奖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建筑奖项得主,刚过40岁的孟凡浩可能是中国最懂乡村的建筑师之一。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孟凡浩选取过往实践中的三个经典样板作品——东梓关乡村振兴实践、飞蔦集·松阳陈家铺和渔乡茶舍,组成诠释“乡愁与城市梦”的百余平米展陈空间,以当代中国视野下的现实场景与发展图景,分别从新型社区构建、存量建筑再利用、公共空间营造三个领域回应了“不同群体将如何生活在一起”的命题。建筑师同时扮演着三种角色:首先是完成业主委托要求的执行者,其次是为乡村带去全新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设计者,最后是为业主和乡村勾勒可行的营利模式、新的社会关系的策划者。

正式基于这样的国际视野结合团队多年乡建经验,通过契合城市生活方式和脱胎于苗寨审美的客房以及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的专业化运营,打造黔东南、贵州乃至全国旅游圈内的高端度假民宿目的地标杆,龙塘山房从旅游型乡建模式突破,设计策略和新近完成的作品山东泰安九女峰·故乡的云一样,在景观视野最佳之处置入具有传播力的视觉标志物,制造自发传播“爆点”,吸引旅游“流量”,形成下一步价值外延的基础;最后通过持续有效的运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尊重历史,拥抱未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自然生长的村落和最终面向城市人群的高端度假需求之间,龙塘山房的建筑姿态需要是独特的。它既需要满足某种对自然和乡野的想象,亦需要保证当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基本需求,同时还需要在众多类似的度假产品中,打造属于其自身的吸睛点。由此,新的建筑一方面向千年传承生长的苗寨民居学习,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一种与其截然不同的姿态。“龙塘山房”和传统吊脚楼一样,生长于山脊上,在化解地势高差的同时形成高低错落、互不干扰视线的客房聚落。选址与古村风貌保护区相隔却又相互遥望,仿佛是苗寨的过去与未来的遥相呼应。

总建筑面积为1650平方米平方米,由8幢单体客房及餐厅、悬崖文化空间、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客房的形制由传统的苗族吊脚楼演变而来,设计师将建筑底层架空,脱离山体,在满足通风防潮需要的同时将客房设备隐藏其下,整体建筑如同一条卧龙悬浮在山林坡顶,远观若隐若现,近观与山融为一体。每栋客房入口在建筑与山体交合处,利用地形形成巧妙的上下立体关系。近45度的山体斜坡上,将玻璃、金属板等当代材料与毛石、小青瓦、木材等在地材料相混合利用,以脱离基底的建筑体量与融入山林的材料质感,将建筑结构的“重”消解。设计基于在地条件,以现代的建造手法转译出传统吊脚楼依山就势的特点。

“龙塘山房”的民宿公区则突破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试图营造精致纯净的现代感与自然山野之间的对话。建筑根据山体的高差自然分成两个“L”形体量,上下连接,相互咬合,上部探向远山,下部内敛于半坡,依据山形山势生成流动的边界,嵌入山体与森林,以抽象的形式对话传统的龙塘苗寨。

外来引领+返乡加入+村民共生三步曲,新龙塘,新故乡。

如今,龙塘苗寨正重拾乡村活力,实现了从“生活”到“生产”的全面进步。两年多来,业主方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及资源,通过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等手段,在保护村庄民族文化及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扶贫不返贫”的长效发展机制。龙塘乡村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借助建筑为媒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龙塘在投入运营后,更是进一步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逐步致富,从当年的贫困村转变成为如今的示范村。

再配合周边的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景区,形成观光游览目的地带,共同构建起龙塘苗寨度假区的供需链条;最后则借助旅游产业的规模化为村民和村落带来经济收益的提升。经济收益的提升一方面来自龙塘山房运营贡献给村集体的分红,另一方面也来自新兴旅游业为当地村民带来的工作机会。事实上,在龙塘山房开始运营后,已有若干当地村民选择回到村子,在此工作。其中龙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文远园被龙塘山房感召返乡加入成为本地1号员工,而当龙塘山房满足了高端度假需求之时,同时还衍生了相对而言更为价廉物美的“配套体验”的需求。诸如“蓝染苗绣体验”“摘茶制茶体验”“稻田捉鱼体验”等。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似乎可以用统计学中的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模型来形容。在龙塘苗寨,该模型被转化为了主要经济支撑点作为头部(head)带动尾部(tail)附属经济成长的模式,更具体地说,即是通过乡村旅游度假空间创造的价值交换引入城市资本,在后者的带动和影响下,实现乡村人员回流,发展本地民宿餐饮养殖等附属业态,打造村企政的进一步合作,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

“网红建筑”无疑是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热度不断攀升的建筑现象。事实上,由孟凡浩设计的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项目正因其在网络上获得的惊人流量,而使得建筑师孟凡浩获得不少关注,甚至成为了龙塘山房等后续项目的契机。建筑成为激活乡村的触发剂,结合扎实的运营更是带来后续长久的内发实力,如今打开小红书APP或抖音微信搜索“龙塘山房”“龙塘苗寨”等关键词,便有数百篇相关的旅游住宿攻略配合白色空间打卡照片视频涌至眼前。明亮的新建筑在山景云海的衬托下极度凸显。精心修饰的图像往往能够在商业运营和媒体宣传中获得成功,这就意味着为了将建筑推到传播逻辑中运转就需要制造一种“奇观化”的场景,白色、曲线、照明都在帮助建筑完成图像生产和资本吸纳。网络传播吸引了来自贵州、西南,甚至京浙沪更大范围内的游客。也让村民们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参与的活跃度。

以运营思维振兴乡村,专业是第一生产力,时间是唯一答案。

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是问题的关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产业运营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除了在全国拥有十几家自持及托管品牌民宿酒店,以及连锁餐饮品牌鲜牛记之外,龙塘山房的策划及运营方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是全国最早以产业角色深耕黔东南的运营团队之一,集团创始人韩永坤和他的合伙人于浩联合贵州本地合伙人共同组建青于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集资产管理、产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截止于2020年,已经打造完成一个种植基地,自有板蓝根种植基地20000亩,育苗基地280亩, 2021年育苗达1.34亿株,覆盖榕江县14个乡镇,是当地六大扶贫产业之一,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村寨8个、贫困户1915户、孵化成立合作社3个;一个生产和体验基地,22000平方米全世界最大型古法制靛基地,包含年10000亩南板蓝叶提取加工处理量的生产中心、蓝染体验基地同时可容纳200人对蓝染进行全产业链体验和研学;一个蓝染主题非遗文创中心:700年古州老街上300年历史的古建筑,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湖会馆改造成为“蓝染“主题非遗文创中心;一个蓝染扶贫车间:800㎡蓝染扶贫车间,贵州省首批非遗工坊,贵州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示范点,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示范点;带动移民安置区125名建卡立档案贫困户劳动妇女就业,培训技能辐射村寨500人以上,共培育和带动了五个乡村合作社、两个传统印染布坊。打造了一个行业交流的文化论坛:“智慧锦绣蓝染之艺“论坛(2020/09/25——09/30),跨越两岸贵州省首次规格最高专业性最强的蓝染学术与文化交流论坛;一个非遗产业联盟:黔东南蓝染产业联盟;落地一个线下“蓝染”品牌:有染非遗生活美学馆,成功打造一片叶子两条路线的三产融合农文旅产业链。

通过成功的在地运营,蓝染文化已经输出到整个黔东南乃至全世界,黔东南州已经拥有六个千匠百艺扶贫车间,并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摩洛哥中国文化文创展,蓝染文创产品获得多个国内外重要奖项。与国内精酿啤酒品牌牛啤堂的第一款蓝色啤酒惊艳了海南国际文创周,位于桂林和成都的蓝染文化主题精品酒店也将于明年初开业。

2021年5月17日,于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以联合承办身份成功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首届“文化新空间”中国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并于会上成功启动中国文化新空间产业联盟和文化新空间产业基金,发挥金融资本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凝聚政府、社会、村庄、运营商各方力量。“文化赋能,运营托底,利益共享,在地共生”成为新时代下新的使命。

可以说,印主题旅居正是依托“全域视野和资源+在地化”的运营模式,通过精心打造极致乡村旅游目的地度假产品,通过陪伴式指导乡村发展(OTA线上运营由成都印主题酒店管理团队负责执行,开从开业前到开业后对村民员工不间断培训,协助开设和培训文创工坊运营等),推动了项目地区的乡村文旅全产业全地域升级发展。

2021年,仅旅游产业就给龙塘带来了近三百万元收入。“龙塘山房”即使开业以来一直受疫情影响,经过试运营调整后,正式运营半年,“龙塘山房”纯利润达132万元,其中70%将由村合作社分给村民。

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改变一方水土。

作为一个目前仅有16间客房的精品酒店。能够呈现今天各方“共赢”的结果,毫无疑问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加运气的综合因素,但作为整个村庄里的“外来锦上添花者”,单纯依靠住宿业态运营的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如果说过去的成功是基于村企合作、各施所长、保底收益、增量分成、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这样的合作理念,未来产业运营将不断加深对与农民农村共生互融的在地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让农民做村庄的主人。村集体和农民永远是乡村发展的主体,运营商也永远被需要,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业态,持续强化龙塘山房IP的引流作用,打造黔东南原乡产业集群。酒店只是一个切入口,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升级更需要凝聚政府、社会、村庄、运营商各方力量。

从人口流动和空间集聚的角度来看,在城乡互动和融合发展的过程,城市化离不开乡村人的融入,乡村建设也离不开城市人对乡村的向往。从出资者到建筑师再到运营方的身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单一的、单向的问题解决者,而是主动的、复合的、多向的组织引导者并与特定社会语境和政策相结合,整合上下游资源,架构一整套从规划策划到建设运营传播的项目运作流程,以策划再设计推动开发范式的创新。在地理与经济的限定条件中解决直观需求,为乡村“造血”,使其在现代新型生活方式的转型中自我更新,有序发展。

完整项目信息项目名称:贵州龙塘精准扶贫设计实践项目地点: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

公益方:融创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规划建筑设计:gad · line+ studio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孟凡浩设计团队:梁曦、朱明松、张罕奇、涂单、石尚流、代圣轩(建筑);金鑫、章镇东、李崇昊(室内);李上阳、金剑波、陈晓蓉、张文杰(景观)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新建1650平方米,改造750平方米)设计时间:2018年8月—2019年8月建造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结构机电设计: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任光勇、李根、唐旭超(结构);吴文坚、李翔(水);崔大梁、钟田力(暖);陆柏庆、曹俊(电气)

业主:龙塘村委合作社运营:印主题旅居创想有限公司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1/20 17:3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龙塘山房—乡村振兴的美丽共生样板

通过推动文旅产业与公益跨界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助力村庄建设发展。在龙塘山房项目的带动下,龙塘村已成功脱贫,村中经济已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2018年,融创中国携手雷山县政府、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结对帮扶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总投入2400万,其中龙塘山房总投入约1800万,通过推动文旅产业与公益跨界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助力村庄建设发展。在龙塘山房项目的带动下,龙塘村已成功脱贫,村中经济已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作为龙塘村扶贫重要成果之一, 由line+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团队进行规划、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总包设计,由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贵州分公司负责策划支持及运营落地的山顶精品酒店 龙塘山房,已于2020年10月19日正式揭牌亮相并交付给村集体试运营,后续由印主题旅居协助龙塘村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运营收益的大部分都通过村集体归全体村民所有,截止目前“龙塘山房”已经成为黔东南特色文旅产业的重要代表、度假名片,2021年3月5日正式启动运营以来,仅四个月就荣登黔东南四五星酒店间夜和ADR排行榜第一,抖音排名第二,成为黔东南打卡胜地和酒店业内趋之若鹜的热门话题,为龙塘村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2021年11月,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最高奖项获奖名单揭晓,“龙塘山房”于全球百余个国家、上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国际“MUSE设计奖”铂金大奖。

“MUSE设计奖”铂金大奖

结对帮扶龙塘村两年多,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成立扶贫专项小组,派驻驻村工作队,深入扶贫一线,为扶贫进程实施提供有力、专业的团队保障;并且项目通过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等方式,对龙塘开展综合立体、深入长期的帮扶,与村民共创共建城乡交融的美好生活方式。

懂得乡村才能振兴,视野决定乡野。

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是为了能让其更好的发展,发展才能实现对其真正的保护。我们希望在建造体系和建筑材料的更迭背景下,为苗寨民居做一个更新示范,寻求真实生活新需求与风貌协调的平衡。同时也希望借助外力的作用为龙塘挖掘文化、振兴工艺、引入产业、搭建平台,帮助其重新焕发内在活力。使其在外力撤出之后,依然能维持良好可持续的生存状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脱贫。 ——孟凡浩·gad·line+studio

龙塘村位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县,距离千户苗寨景区7公里,这里梯田茶林云雾缭绕,吊脚木楼依崖而落,淳朴的苗人世代居住于此,沿袭着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龙塘却因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空心化,而逐步走向衰落。

虽坐拥千户苗寨这一黔东南最大的4A级旅游资源,其周边的村庄却是被压制的,因此如何平衡和利用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如何通过建筑吸引城市的关注,如何用度假酒店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便成为该项目最大的挑战。

作为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中国建筑学会一等奖、Dezeen Awards最高奖、AIA Shanghai Design Awards、iF Design Award金奖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建筑奖项得主,刚过40岁的孟凡浩可能是中国最懂乡村的建筑师之一。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孟凡浩选取过往实践中的三个经典样板作品——东梓关乡村振兴实践、飞蔦集·松阳陈家铺和渔乡茶舍,组成诠释“乡愁与城市梦”的百余平米展陈空间,以当代中国视野下的现实场景与发展图景,分别从新型社区构建、存量建筑再利用、公共空间营造三个领域回应了“不同群体将如何生活在一起”的命题。建筑师同时扮演着三种角色:首先是完成业主委托要求的执行者,其次是为乡村带去全新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设计者,最后是为业主和乡村勾勒可行的营利模式、新的社会关系的策划者。

正式基于这样的国际视野结合团队多年乡建经验,通过契合城市生活方式和脱胎于苗寨审美的客房以及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的专业化运营,打造黔东南、贵州乃至全国旅游圈内的高端度假民宿目的地标杆,龙塘山房从旅游型乡建模式突破,设计策略和新近完成的作品山东泰安九女峰·故乡的云一样,在景观视野最佳之处置入具有传播力的视觉标志物,制造自发传播“爆点”,吸引旅游“流量”,形成下一步价值外延的基础;最后通过持续有效的运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尊重历史,拥抱未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自然生长的村落和最终面向城市人群的高端度假需求之间,龙塘山房的建筑姿态需要是独特的。它既需要满足某种对自然和乡野的想象,亦需要保证当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基本需求,同时还需要在众多类似的度假产品中,打造属于其自身的吸睛点。由此,新的建筑一方面向千年传承生长的苗寨民居学习,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一种与其截然不同的姿态。“龙塘山房”和传统吊脚楼一样,生长于山脊上,在化解地势高差的同时形成高低错落、互不干扰视线的客房聚落。选址与古村风貌保护区相隔却又相互遥望,仿佛是苗寨的过去与未来的遥相呼应。

总建筑面积为1650平方米平方米,由8幢单体客房及餐厅、悬崖文化空间、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客房的形制由传统的苗族吊脚楼演变而来,设计师将建筑底层架空,脱离山体,在满足通风防潮需要的同时将客房设备隐藏其下,整体建筑如同一条卧龙悬浮在山林坡顶,远观若隐若现,近观与山融为一体。每栋客房入口在建筑与山体交合处,利用地形形成巧妙的上下立体关系。近45度的山体斜坡上,将玻璃、金属板等当代材料与毛石、小青瓦、木材等在地材料相混合利用,以脱离基底的建筑体量与融入山林的材料质感,将建筑结构的“重”消解。设计基于在地条件,以现代的建造手法转译出传统吊脚楼依山就势的特点。

“龙塘山房”的民宿公区则突破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试图营造精致纯净的现代感与自然山野之间的对话。建筑根据山体的高差自然分成两个“L”形体量,上下连接,相互咬合,上部探向远山,下部内敛于半坡,依据山形山势生成流动的边界,嵌入山体与森林,以抽象的形式对话传统的龙塘苗寨。

外来引领+返乡加入+村民共生三步曲,新龙塘,新故乡。

如今,龙塘苗寨正重拾乡村活力,实现了从“生活”到“生产”的全面进步。两年多来,业主方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及资源,通过文旅切入、产业带动、文化激活、教育帮扶等手段,在保护村庄民族文化及传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扶贫不返贫”的长效发展机制。龙塘乡村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借助建筑为媒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龙塘在投入运营后,更是进一步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逐步致富,从当年的贫困村转变成为如今的示范村。

再配合周边的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景区,形成观光游览目的地带,共同构建起龙塘苗寨度假区的供需链条;最后则借助旅游产业的规模化为村民和村落带来经济收益的提升。经济收益的提升一方面来自龙塘山房运营贡献给村集体的分红,另一方面也来自新兴旅游业为当地村民带来的工作机会。事实上,在龙塘山房开始运营后,已有若干当地村民选择回到村子,在此工作。其中龙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文远园被龙塘山房感召返乡加入成为本地1号员工,而当龙塘山房满足了高端度假需求之时,同时还衍生了相对而言更为价廉物美的“配套体验”的需求。诸如“蓝染苗绣体验”“摘茶制茶体验”“稻田捉鱼体验”等。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似乎可以用统计学中的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模型来形容。在龙塘苗寨,该模型被转化为了主要经济支撑点作为头部(head)带动尾部(tail)附属经济成长的模式,更具体地说,即是通过乡村旅游度假空间创造的价值交换引入城市资本,在后者的带动和影响下,实现乡村人员回流,发展本地民宿餐饮养殖等附属业态,打造村企政的进一步合作,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

“网红建筑”无疑是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热度不断攀升的建筑现象。事实上,由孟凡浩设计的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项目正因其在网络上获得的惊人流量,而使得建筑师孟凡浩获得不少关注,甚至成为了龙塘山房等后续项目的契机。建筑成为激活乡村的触发剂,结合扎实的运营更是带来后续长久的内发实力,如今打开小红书APP或抖音微信搜索“龙塘山房”“龙塘苗寨”等关键词,便有数百篇相关的旅游住宿攻略配合白色空间打卡照片视频涌至眼前。明亮的新建筑在山景云海的衬托下极度凸显。精心修饰的图像往往能够在商业运营和媒体宣传中获得成功,这就意味着为了将建筑推到传播逻辑中运转就需要制造一种“奇观化”的场景,白色、曲线、照明都在帮助建筑完成图像生产和资本吸纳。网络传播吸引了来自贵州、西南,甚至京浙沪更大范围内的游客。也让村民们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参与的活跃度。

以运营思维振兴乡村,专业是第一生产力,时间是唯一答案。

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是问题的关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产业运营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除了在全国拥有十几家自持及托管品牌民宿酒店,以及连锁餐饮品牌鲜牛记之外,龙塘山房的策划及运营方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是全国最早以产业角色深耕黔东南的运营团队之一,集团创始人韩永坤和他的合伙人于浩联合贵州本地合伙人共同组建青于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集资产管理、产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截止于2020年,已经打造完成一个种植基地,自有板蓝根种植基地20000亩,育苗基地280亩, 2021年育苗达1.34亿株,覆盖榕江县14个乡镇,是当地六大扶贫产业之一,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村寨8个、贫困户1915户、孵化成立合作社3个;一个生产和体验基地,22000平方米全世界最大型古法制靛基地,包含年10000亩南板蓝叶提取加工处理量的生产中心、蓝染体验基地同时可容纳200人对蓝染进行全产业链体验和研学;一个蓝染主题非遗文创中心:700年古州老街上300年历史的古建筑,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湖会馆改造成为“蓝染“主题非遗文创中心;一个蓝染扶贫车间:800㎡蓝染扶贫车间,贵州省首批非遗工坊,贵州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示范点,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示范点;带动移民安置区125名建卡立档案贫困户劳动妇女就业,培训技能辐射村寨500人以上,共培育和带动了五个乡村合作社、两个传统印染布坊。打造了一个行业交流的文化论坛:“智慧锦绣蓝染之艺“论坛(2020/09/25——09/30),跨越两岸贵州省首次规格最高专业性最强的蓝染学术与文化交流论坛;一个非遗产业联盟:黔东南蓝染产业联盟;落地一个线下“蓝染”品牌:有染非遗生活美学馆,成功打造一片叶子两条路线的三产融合农文旅产业链。

通过成功的在地运营,蓝染文化已经输出到整个黔东南乃至全世界,黔东南州已经拥有六个千匠百艺扶贫车间,并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摩洛哥中国文化文创展,蓝染文创产品获得多个国内外重要奖项。与国内精酿啤酒品牌牛啤堂的第一款蓝色啤酒惊艳了海南国际文创周,位于桂林和成都的蓝染文化主题精品酒店也将于明年初开业。

2021年5月17日,于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印主题旅居创想集团以联合承办身份成功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首届“文化新空间”中国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并于会上成功启动中国文化新空间产业联盟和文化新空间产业基金,发挥金融资本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凝聚政府、社会、村庄、运营商各方力量。“文化赋能,运营托底,利益共享,在地共生”成为新时代下新的使命。

可以说,印主题旅居正是依托“全域视野和资源+在地化”的运营模式,通过精心打造极致乡村旅游目的地度假产品,通过陪伴式指导乡村发展(OTA线上运营由成都印主题酒店管理团队负责执行,开从开业前到开业后对村民员工不间断培训,协助开设和培训文创工坊运营等),推动了项目地区的乡村文旅全产业全地域升级发展。

2021年,仅旅游产业就给龙塘带来了近三百万元收入。“龙塘山房”即使开业以来一直受疫情影响,经过试运营调整后,正式运营半年,“龙塘山房”纯利润达132万元,其中70%将由村合作社分给村民。

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改变一方水土。

作为一个目前仅有16间客房的精品酒店。能够呈现今天各方“共赢”的结果,毫无疑问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加运气的综合因素,但作为整个村庄里的“外来锦上添花者”,单纯依靠住宿业态运营的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如果说过去的成功是基于村企合作、各施所长、保底收益、增量分成、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这样的合作理念,未来产业运营将不断加深对与农民农村共生互融的在地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让农民做村庄的主人。村集体和农民永远是乡村发展的主体,运营商也永远被需要,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业态,持续强化龙塘山房IP的引流作用,打造黔东南原乡产业集群。酒店只是一个切入口,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升级更需要凝聚政府、社会、村庄、运营商各方力量。

从人口流动和空间集聚的角度来看,在城乡互动和融合发展的过程,城市化离不开乡村人的融入,乡村建设也离不开城市人对乡村的向往。从出资者到建筑师再到运营方的身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单一的、单向的问题解决者,而是主动的、复合的、多向的组织引导者并与特定社会语境和政策相结合,整合上下游资源,架构一整套从规划策划到建设运营传播的项目运作流程,以策划再设计推动开发范式的创新。在地理与经济的限定条件中解决直观需求,为乡村“造血”,使其在现代新型生活方式的转型中自我更新,有序发展。

完整项目信息项目名称:贵州龙塘精准扶贫设计实践项目地点: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

公益方:融创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规划建筑设计:gad · line+ studio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孟凡浩设计团队:梁曦、朱明松、张罕奇、涂单、石尚流、代圣轩(建筑);金鑫、章镇东、李崇昊(室内);李上阳、金剑波、陈晓蓉、张文杰(景观)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新建1650平方米,改造750平方米)设计时间:2018年8月—2019年8月建造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结构机电设计: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任光勇、李根、唐旭超(结构);吴文坚、李翔(水);崔大梁、钟田力(暖);陆柏庆、曹俊(电气)

业主:龙塘村委合作社运营:印主题旅居创想有限公司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1/20 17:3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