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黄月
电视剧《开端》2022开年即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剧中主人公一次次从公交车上惊醒,一次次地尝试制止公交车爆炸,拯救无辜生命,又一次次失败,他们一次次地向警察解释,一次次被质疑,再一次次陷入循环中。
这种多次回到过去、重复某一时间段人生的影视剧设定并不少见,从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土拨鼠之日》到2011年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源代码》,主人公都因为种种原因陷入类似的循环往复之中,既包含着某种逃不出去的折磨,又有着可以重回过去、做出改变的机会。
01 土拨鼠日环
《开端》的主角用“循环”一词解释自己的经历,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又是公交车,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路线,本身就是一个常见的循环意象。《开端》剧中人物也提到了《夏日大作战》《穿越时空的少女》《你的名字》等日本动漫,其中《穿越时空的少女》是日本小说家筒井康隆1967年的一部小说,故事包含了自愿进入时间循环的情节,曾被多次改编,在2006年动画电影上映之前基本不为西方世界知晓。
时间循环的设定其实挺常见。《开端》属于时间循环的一个明确类型,即“土拨鼠日环”。这一名称来源于1993年的美国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虽然该影片并非使用此种设定的第一部作品,却在流行文化中确立起了一种时间循环的套路。
在《土拨鼠之日》中,气象播报员菲尔来到宾夕法尼亚一个小镇上报道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却被永远地困在了2月2日,也就是土拨鼠之日这一天。“土拨鼠日环”的特征在于,角色陷入时间循环的情节,注定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天),直到某些事情得到纠正。在《开端》里,这个需要纠正的事情就是公交车爆炸。
“土拨鼠日环”设定的另一方面在于“抗涟漪效应记忆”,这意味着通常只有一个角色或一组角色的大脑不受重置的影响,可以保留每一次循环的记忆——只有他们能够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其他人只能记住新一轮循环中的现实。在电视剧《开端》里,主角等人早在车辆爆炸之前就开始报警,并说出了相当详细的内情,引发了各方面的怀疑。没等警官自我介绍,主人公就叫出了他的名字,甚至说出了他右手无力等特点,更令当事人大吃一惊。可以说,主角通过在多次循环的屡次失败中获取经验,把“后见之明”转化为在当下这个循环里的“先见之明”。他们一方面拥有大量的信息储备,在观众看来有着因信息差获得的碾压式快感,另一方面也倍感孤独,没有人知道他们重复了多少次这一天的生活,困在其中无法逃脱。我们在《土拨鼠之日》里看见菲尔孤单无助,在《开端》里见证共同进入循环的男女主角感情迅速升温、相依为命,都源于“抗涟漪效应记忆”的设定。
陷入时间循环之人究竟如何才能从中逃脱呢?《土拨鼠之日》里的菲尔发现,就连他自杀都无法终止循环,于是开始进行各种人生尝试,比如抢劫运钞车、偷走土拨鼠、掌握冰雕艺术、利用循环的时间学琴知道可以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程度,并不断耍花招向一位女士求爱却屡被识破。直到他开始丰富自己,帮助他人,并真正地获得了这位女士的青睐,时间循环才最终得以打破。在土拨鼠日环的设定中,角色从连续的循环中学习,由此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环境和周围的人物。菲尔在循环中度过了多少天?按照英国《独立报》作者Christopher Hooton的统计,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其中37天,但实际需要的时间可能在30年(本剧导演、编剧哈罗德·雷米斯的估计)到一万年(根据佛教教义灵魂进化到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时间)之间。
02 推理和游戏
至于主人公为什么会进入时间循环,《土拨鼠之日》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想要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让这一设定能够自圆其说,那么故事常常会往科幻方向发展。电影《源代码》给出的答案是“科学”——科学家利用特殊仪器,柯尔特可以反复“穿越”到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每次都只能回到爆炸发生前的8分钟。
由于“土拨鼠日环”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叙述变得如同一个互动谜题,使得这一设定尤为适合推理作品。西泽保彦《死了七次的男人》就是这样的设定,因为“我”可以循环九次,而外公在这九次里反反复复死了七次,所以“我”必须找到让外公活下来的方法。在国产推理作品中,张小猫的《逆时侦查组》也采用了类似的设定——主角拥有能够不定期重复经历五次同一天的逆时能力,他依靠这种能力一次次回到案发之前进行侦查,屡屡破获重案,在他人眼里如有神助。这些做法也可以被纳入“新本格”之中。经典推理小说的逻辑已经用了超过百年,用时间循环这类来自科幻、奇幻作品的特殊逻辑,替换或更新传统套路,也为推理小说注入了新的生机。
如果说本格派推理追求的是逻辑的极致,社会派推理的重点当然是阐述社会议题。从《开端》里我们看到,随着循环一次次发生,各个次要角色的身份也被一一解锁,他们有着自己的经历背景、处于特定的社会阶层、与某些社会事件挂钩,这个科幻推理故事由此具备了更多的社会派元素。除了次要角色的身份以外,一次次进入循环的男主角自身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开始反思自己崇尚的暴力美学是否有害于社会。
也别忘了,《开端》男主角的身份是一位游戏架构师!“土拨鼠日环”不仅出现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和游戏的关联也是极其密切的。从角色的角度来说,任何可存档的游戏都能被视为玩家手动激活的“土拨鼠日环”,毕竟他们必须一遍遍地重复,在相同的剧情里学习探索,直到做了正确的事情才得以通关。无怪乎《开端》的主角总是把进入循环的经历和游戏进行比较。
03 时间的哲学
“土拨鼠日环”看似是在利用时间进行游戏,背后其实是不同的时间观念在发挥作用。
世界上的许多文化中都有时间循环的痕迹——佛教里有轮回之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一些中国思想家认为宇宙是循环的生命体,死亡意味着重生,这也体现为四季的循环;古代的西方人也从星星的周期运动里体悟到了类似的规律。
而基督徒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历史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发展,这被称为teleos(终极目标)。到了现代工业社会,钟表的时间以统一的标准——1小时为60分钟——作为切割,可以精准计算,时间被认为是均质的、不可逆的。或许可以推测,故宫之所以设有专门的钟表馆,也与钟表进入中国、公元纪年被采用,中国人传统的时间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有关。
尼采最著名的思想之一是永恒轮回,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永恒轮回的问题是“最繁重的思想”,也许是“思想的思想”。尼采拒绝时间的线性概念,他认为人死后不会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实际上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生活;我们在过去无数次地体验过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在未来也将经历无数次。
这种理念听起来好像会将我们带入一种虚无,就像当代社会打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工作,看着套路重复的肥皂剧,听着套路重复的网络神曲,有过很多等待和希望,但是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尼采这里,永恒轮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与期待来世拯救的基督徒相反,尼采不认为有比此世更重要的时间与世界。他提倡恢复古代的时间观念,由于时间循环重复,所以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痛苦、每一个快乐、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叹息和每一个难以言喻的小事或大事”都必须以同样的顺序返回自身,那么我们必须想好自己是否渴望这件事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这意味着,即便是瞬间也无比重要,也就是说,此生的生命就是一切。
参考资料: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英] 彼得·沃森 著 胡翠娥 译 译林出版社 2018
《世界哲学简史》[美] 罗伯特·C·所罗门 著 梅岚 译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Christopher Hooton: Groundhog Day is 25 years old but fittingly eternal
Time Travel in Popular Media: Essays on Film, Television, Literature and Video Gamesby Matthew Jones (Editor), Joan Ormrod (Editor)McFarland & Company (March 13, 20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