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去年全国共实施232次汽车召回,所涉及车辆共有873万辆,比去年增长29%。截止去年年底,我国共完成9130万辆汽车召回。
与2019年召回214批次和2020年召回190批次相比,2021年的召回批次总体较多。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产品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缺陷的过程。随着国内车企的觉悟提升和汽车产品复杂度提升,这几年召回事件日益频繁,这也是召回成为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为保障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各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的汽车召回相对前几年相对较少,原因是世界范围的批次问题得以改善。”
另外经统计,去年召回的223批次中,进口车企128次,合资品牌企业57次,自主品牌企业也有38家。
其中,丰田和奔驰等外资企业召回较多。从召回部件结构层面来说,超过8成的召回车辆存在电气系统和发动机缺陷。从召回原因来看,制造工艺不达标的占到总召回数量的15%,剩下的全部是设计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召回车辆出现三大新趋势:
一是召回的新能源车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关于新能源动力方面的,诸如电池、电机、充电装置等的召回逐步增多。品牌主要集中在宝马、大众、奔驰和保时捷这几款德系品牌。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缺陷的召回,涉及车辆总数为11.6万辆;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总实施229次针对新能源汽车缺陷的召回,涉及车辆总数198万辆。
二是由于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了《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以及近一段时间我国陆续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我国机动车排放召回也开始步入正轨。截至2021年底,针对部分车型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还原剂储液箱、三元催化反应器、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重点排放零部件的召回,共涉及车辆144万辆。
三是软件性召回也在增多。尤其是因OTA发起的召回出现了10起,涉及车辆292万辆——虽然召回次数不多,但覆盖面极广,所涉车辆占到了去年召回数量的三分之一。所幸如今,企业通过远程升级OTA方式对已销售车辆某些功能或性能进行改进、优化,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大部分OTA召回在3个月完成90%,汽车召回完成率显著提高。
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王琰表示:“目前全球市场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保持在15%左右,预测2025年市场渗透率超过75%以上,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
未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加大技术研判和缺陷调查力度,预判并解决重大安全风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表示,将积极推动车辆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基于远程升级技术的汽车产品召回实施要求》等关键标准研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OTA大数据云平台和相应测试分析能力建设,为监管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和平台基础,共同促进汽车新技术新产品高质量发展和安全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