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苹果想让你有被遗忘的权利,可开发者不会答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苹果想让你有被遗忘的权利,可开发者不会答应

最好的情况,或许是所有互联网厂商都放弃数据挖掘。

文|三易生活

上周末,#苹果要求APP必须有删除账号功能#这个话题,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这是因为苹果方面此前曾宣布,自2022年1月31日开始,可以创建账号的APP还必须允许用户从APP中删除账号,但日前其推迟了这一规则的生效时间,因为苹果方面认为提供此该功能比较复杂,开发者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据悉,苹果要求APP必须提供删除账号功能,其实是其在WWDC 2021上宣布强化隐私防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App Store审核指南5.1.1条款中的要求,即“说明用户可以如何撤销同意和/或请求删除用户数据”。而删除账号通常指的是删除权或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并且控制者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删除个人数据。

此前在2018年夏季,欧盟生效并启用了《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DPR)》在欧盟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被遗忘权,规定了被遗忘权的行使要件及限制条件。并且我国在去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也明确提到自然人可以撤销或删除在某平台的个人信息。然而即便如此,被遗忘权的行使在全球范围内其实都是一个难题。

去年12月中旬,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50款App账号注销及自动化推荐退订测评报告》中显示,在是否可以顺利注销APP账号方面,50款APP中有20款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占总排查比例的40%,其中嘀嗒出行、百合网、麦当劳、饿了么、腾讯视频、南方航空等知名APP则榜上有名。

目前,用户想要注销APP中的账号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几乎堪称是“宽进严出”。各类APP普遍存在未注明注销条件、条件设置不合理、流程设置不合理、需人工审核方可注销,但人工承诺时限过长等等问题。在注册账号时只需要手机号和验证码,但是注销却需要上交身份证,乃至上传用户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账号注销难度极大也几乎是当下诸多APP的常态。

此前就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中吐槽,不小心注册了某本地生活服务APP的众包平台,想要注销需要先与平台签订劳务合同成为骑手。并且还有玩家在某游戏AFK后想要注销账号,客服则要求玩家必须手抄账号注销确认函、并按手印,给了可谓是满满的仪式感。总的来说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那就是注册时恨不得全自动执行,但注销则恨不得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行。

事实上,用户的被遗忘权长期以来是被互联网厂商不约而同忽视的用户权利。而互联网厂商不希望用户注销自己的账号,不仅仅是因为账号数量本身就是衡量其实力的指标,例如在吸引投资人时,平台的用户规模往往就是核心指标,只要用户不注销账号,即便是删除了APP,也能成为“僵尸用户”继续为其估值添砖加瓦。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普及的当下,数据的价值已经被成倍地放大,用户在互联网厂商提供的服务中留下的痕迹,是极其有价值的资产。换句话来说,用户要注销账号几乎等同于要互联网厂商“割肉”,通常是个APP的运营者都不会心甘情愿。

那么为什么开发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用户产生的数据是属于自己、而不是用户呢,其中的关键则是历史因素所导致的结果。用户让渡部分权利来换取互联网厂商提供的服务,这是这一商业模型的主旋律,用户贡献自己的时间乃至金钱来妆点互联网厂商的报表,来让后者从一级/二级市场拿到投资者的钱,进行研发升级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用户与互联网厂商之间达成的契约。

另外一点,则是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就是谁将数据整理规格化、变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谁就能占有它。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则存在,其实与数据本身的特点也息息相关。数据往往是一数多权的,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数据的所有者不一定能产生价值、而使用者却能让每个主体都可以成为数据利用过程中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显而易见,用户基本是无法将自己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的,只有掌握足够多数据的互联网厂商,才能将海量的数据分门别类地整理成有价值的大数据。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资源的是开发者而不是用户,因此这也是互联网厂商心安理得的使用用户数据的支撑。当然,这些因素其实还相对不那么重要,因为真正麻烦的是在技术层面。

目前,主流APP基本都是Client/Server模式,客户端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服务端负责数据管理,而每次浏览、点击都是以日志形式在服务器端进行记录,是一行行的字符串,字符串的格式和记录的内容也因为不同的开发者而有所差异。即使是厂商拿着一份日志数据告诉用户,这就是你在我们平台产生的数据,许多人显然也难以辨别真伪。

除了许多人都做不到之外,其实苹果也不行,要求开发者在APP里提供删除账号的功能,或许也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诚然,得益于自身对于iOS生态的强大掌控力,苹果确实有权要求开发者遵守规则,并且这一点是国内安卓渠道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实现的,但问题是苹果只能确保APP提供了删除账号的功能,却无法保证开发者一定就删除了对应的用户数据。

但是苹果的这一决定,作为受益者的用户来说当然是要支持的,然而对这一新规的执行程度,业内人士却普遍较为悲观。2018年的欧盟启用的GDPR尽管确实给消费者提供了被遗忘权,但Meta、谷歌、亚马逊等被其罚了巨额罚款的企业,所提供的账号注销同样也备受诟病。虽然监管机构可以要求厂商打开数据库的大门来进行检查,可监管机构有限的人员在面对海量的企业时,则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

如今,苹果所面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即便其作为App Store的拥有者,要求开发者开放数据库也是不现实的,最起码可能叫得上名号的厂商都不太会答应。更何况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删除部分用户的账号还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厂商要确保删干净还需要费一番功夫。因此在监管难度大、且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下,换了谁是互联网厂商,估计也都会对删除账号设下重重的障碍。

当下的情况,就是在数据不值钱时、被遗忘权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如今数据有价值了,仅靠苹果一家的努力则很难解决问题的。苹果要当用户隐私保护的急先锋,但其他厂商可并不一定乐意,毕竟相当多企业都是建立在数字广告繁荣的基础之上,苹果不在意的东西、却可能是其他企业的命根子,最起码谷歌方面大概率是不会跟进的。

最好的情况,或许是所有互联网厂商都放弃数据挖掘,将生态重新回归大数据技术诞生之前,但想想也知道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4k
  • 临港集团获得苹果公司授权培训合作伙伴资质
  • 印尼据悉批准苹果公司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取消对iPhone 16的销售禁令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苹果想让你有被遗忘的权利,可开发者不会答应

最好的情况,或许是所有互联网厂商都放弃数据挖掘。

文|三易生活

上周末,#苹果要求APP必须有删除账号功能#这个话题,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这是因为苹果方面此前曾宣布,自2022年1月31日开始,可以创建账号的APP还必须允许用户从APP中删除账号,但日前其推迟了这一规则的生效时间,因为苹果方面认为提供此该功能比较复杂,开发者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据悉,苹果要求APP必须提供删除账号功能,其实是其在WWDC 2021上宣布强化隐私防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App Store审核指南5.1.1条款中的要求,即“说明用户可以如何撤销同意和/或请求删除用户数据”。而删除账号通常指的是删除权或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并且控制者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删除个人数据。

此前在2018年夏季,欧盟生效并启用了《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DPR)》在欧盟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被遗忘权,规定了被遗忘权的行使要件及限制条件。并且我国在去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也明确提到自然人可以撤销或删除在某平台的个人信息。然而即便如此,被遗忘权的行使在全球范围内其实都是一个难题。

去年12月中旬,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50款App账号注销及自动化推荐退订测评报告》中显示,在是否可以顺利注销APP账号方面,50款APP中有20款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占总排查比例的40%,其中嘀嗒出行、百合网、麦当劳、饿了么、腾讯视频、南方航空等知名APP则榜上有名。

目前,用户想要注销APP中的账号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几乎堪称是“宽进严出”。各类APP普遍存在未注明注销条件、条件设置不合理、流程设置不合理、需人工审核方可注销,但人工承诺时限过长等等问题。在注册账号时只需要手机号和验证码,但是注销却需要上交身份证,乃至上传用户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账号注销难度极大也几乎是当下诸多APP的常态。

此前就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中吐槽,不小心注册了某本地生活服务APP的众包平台,想要注销需要先与平台签订劳务合同成为骑手。并且还有玩家在某游戏AFK后想要注销账号,客服则要求玩家必须手抄账号注销确认函、并按手印,给了可谓是满满的仪式感。总的来说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那就是注册时恨不得全自动执行,但注销则恨不得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行。

事实上,用户的被遗忘权长期以来是被互联网厂商不约而同忽视的用户权利。而互联网厂商不希望用户注销自己的账号,不仅仅是因为账号数量本身就是衡量其实力的指标,例如在吸引投资人时,平台的用户规模往往就是核心指标,只要用户不注销账号,即便是删除了APP,也能成为“僵尸用户”继续为其估值添砖加瓦。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普及的当下,数据的价值已经被成倍地放大,用户在互联网厂商提供的服务中留下的痕迹,是极其有价值的资产。换句话来说,用户要注销账号几乎等同于要互联网厂商“割肉”,通常是个APP的运营者都不会心甘情愿。

那么为什么开发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用户产生的数据是属于自己、而不是用户呢,其中的关键则是历史因素所导致的结果。用户让渡部分权利来换取互联网厂商提供的服务,这是这一商业模型的主旋律,用户贡献自己的时间乃至金钱来妆点互联网厂商的报表,来让后者从一级/二级市场拿到投资者的钱,进行研发升级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用户与互联网厂商之间达成的契约。

另外一点,则是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就是谁将数据整理规格化、变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谁就能占有它。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则存在,其实与数据本身的特点也息息相关。数据往往是一数多权的,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数据的所有者不一定能产生价值、而使用者却能让每个主体都可以成为数据利用过程中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显而易见,用户基本是无法将自己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的,只有掌握足够多数据的互联网厂商,才能将海量的数据分门别类地整理成有价值的大数据。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资源的是开发者而不是用户,因此这也是互联网厂商心安理得的使用用户数据的支撑。当然,这些因素其实还相对不那么重要,因为真正麻烦的是在技术层面。

目前,主流APP基本都是Client/Server模式,客户端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服务端负责数据管理,而每次浏览、点击都是以日志形式在服务器端进行记录,是一行行的字符串,字符串的格式和记录的内容也因为不同的开发者而有所差异。即使是厂商拿着一份日志数据告诉用户,这就是你在我们平台产生的数据,许多人显然也难以辨别真伪。

除了许多人都做不到之外,其实苹果也不行,要求开发者在APP里提供删除账号的功能,或许也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诚然,得益于自身对于iOS生态的强大掌控力,苹果确实有权要求开发者遵守规则,并且这一点是国内安卓渠道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实现的,但问题是苹果只能确保APP提供了删除账号的功能,却无法保证开发者一定就删除了对应的用户数据。

但是苹果的这一决定,作为受益者的用户来说当然是要支持的,然而对这一新规的执行程度,业内人士却普遍较为悲观。2018年的欧盟启用的GDPR尽管确实给消费者提供了被遗忘权,但Meta、谷歌、亚马逊等被其罚了巨额罚款的企业,所提供的账号注销同样也备受诟病。虽然监管机构可以要求厂商打开数据库的大门来进行检查,可监管机构有限的人员在面对海量的企业时,则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

如今,苹果所面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即便其作为App Store的拥有者,要求开发者开放数据库也是不现实的,最起码可能叫得上名号的厂商都不太会答应。更何况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删除部分用户的账号还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厂商要确保删干净还需要费一番功夫。因此在监管难度大、且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下,换了谁是互联网厂商,估计也都会对删除账号设下重重的障碍。

当下的情况,就是在数据不值钱时、被遗忘权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如今数据有价值了,仅靠苹果一家的努力则很难解决问题的。苹果要当用户隐私保护的急先锋,但其他厂商可并不一定乐意,毕竟相当多企业都是建立在数字广告繁荣的基础之上,苹果不在意的东西、却可能是其他企业的命根子,最起码谷歌方面大概率是不会跟进的。

最好的情况,或许是所有互联网厂商都放弃数据挖掘,将生态重新回归大数据技术诞生之前,但想想也知道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