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圈容不下“小而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圈容不下“小而美”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们最好的结局了。

文|侃科技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最好的结局了」。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魅族,突然被一条传闻带上了热搜。

吉利自去年9月宣布成立高端手机项目后,一直进行着谋划。收购国产手机品牌魅族,是这家车企围绕「造机」传出的最新消息。

而媒体也陷入了两极分化,一面在分析吉利为什么买魅族,另一面则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有意思的是,如果魅族真的被收购,就意味着随着手机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在几个大厂手中,「小而美」的手机品牌将在未来几年内被彻底扫出市场。

「小而美」逐渐退圈

魅族之前,上一个被名正言顺「娶」走的手机品牌是黑鲨,买家是浓眉大眼的腾讯。正值元宇宙之风刮的响,外界也就给腾讯安了一个进军元宇宙的恰当理由。

别管元宇宙的风吹的有多响,真要实现《头号玩家》那样的效果还不知道要多少年。而腾讯买黑鲨的理由,或许就是后者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手机硬件标的。并且黑鲨一直都是以游戏手机为卖点,与腾讯的互娱业务能够立马结合。

这与吉利收购魅族的真实目的大同小异。

吉利去年9月公布的高端手机项目落子武汉,在一群汽车制造厂中间吉利为何要搞一个手机工厂?仅从产业链的角度就能看出,吉利所谓的高端手机项目更像是一个烟雾弹,吉利想要的更倾向于服务智能汽车的车机协同,也就是《财经天下》周刊报道的——吉利看中魅族的是Flyme OS设计开发团队以及一些与人机交互通信相关的知识产权。

无论是什么原因,资方不会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们它的目的,而是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公布,让外界产生无数的遐想。而在这些遐想里,却夹杂着「小而美」的无奈与落魄。

魅族最初是以比肩苹果出道的。从MP3到M8,以及如今Z世代都没听过的Mymobile操作系统。早些年的黄章在极客圈比雷军更发烧,耗时2年基于微软Windows CE 6.0开发Mymobile,运行于魅族M8手机上,实现手指触摸操作,拥有出色的用户体验,并集成通信、多媒体、网络浏览等功能。

要知道,M8的上市时间是2009年,iPhone 3G才发布不久,小米还未成立,那是真正意义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蛮荒时代,把魅族称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鼻祖并不为过。

但魅族也是在最开始就埋下了举棋不定的种子。

虽然M8打响了国产智能手机的第一枪,但因为Windows CE着实不是一款为移动设备而生的操作系统,尽管魅族为M8设计了优秀的交互界面,但也挡不住Android的时代浪潮。

于是在2年后的魅族M9上,Android 2.2应声上马。之后魅族就迎来了高光5年,到2016年魅族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2000万台,一度摆脱了「小而美」标签。

但这样的巅峰如果今天再让黄章做选择,恐怕会有不同的结果。2015年,拿了阿里5.9亿美元投资的魅族,开始以低价的魅蓝作为销量突破口。也有一种说法是,魅族与阿里签了对赌协议,手机销量是关键指标,为的是推广阿里的Yun OS系统。

无论哪种,2016年的魅族开始走「大而全」的机海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之前魅族每年的手机款式为7款,在2016年,魅族的款式一下暴增至14款,机海战略带来了短暂的红利,也带来了负面问题,比如手机设计不再精美被用户吐槽,手机质量也频频登上投诉平台。

但魅族从最开始就种下的举棋不定种子,也随之生根发芽。

最明显的案例是,魅族2015年主推性价比很高的魅蓝系列,但出人意料的是,魅蓝系列推出不到三年就在2017年被放弃,魅族宣布重新开始聚焦中高端市场,重回「小而美」战略,但是魅族此后再无实际动作。

直到2021年3月,魅族才推出一款旗舰机魅族18,售价高达4399元,但是市场已经被华为、小米、OV攻下,魅族的这款手机销量并不理想,2021年9月,魅族再次宣布进军低端机魅蓝系列,但是低端机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

「小而美」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自从锤子倒闭、美图卖给小米和一众互联网手机销声匿迹之后,市场不仅留给「小而美」的时间不多了,空间也不多了。

缺少了人口红利这一关键优势后,「小而美」受到大厂的「关照」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价格和营销不再是「小而美」的专长。大厂虽然执念高端市场,但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纷纷以成立子品牌的方式下探,红米、iQOO、realme,包括和华为分家前的荣耀,这些子品牌背靠大厂的资金和渠道,对「小而美」进行了一轮残酷的清洗。

另一方面,「小而美」试图以单点突破的思维也被大厂化解。譬如美图手机,以拍照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起初还能起效,但随着大厂将重点也放到拍照上,直接就被吊打了。而像黑鲨、红魔、联想等瞄准的游戏手机市场,同样也是被大厂化解。

大厂的策略向来是以中端产品去对标游戏手机的旗舰机型,譬如OPPO不仅有自己的游戏手机产品线,今年还让一加也发力游戏市场,以准旗舰(拍照+游戏)的双引擎去对标市场上单一引擎的游戏手机。

一加也曾是「小而美」的代表品牌之一,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后逐渐将市场转移到国内,不疾不徐的发展。据刘作虎透露,2021年一加的出货量已经突破千万,当然这里面离不开OPPO的帮助,这也是一加能够脱离「小而美」走向更大市场的根基和保证了。

再有一个就是大厂对「小而美」的降维打击,也是最致命的打击。

手机厂商的自我造血能力来自于销量,或者说有利润保障的销量。2016年魅族2000万的销量中,很大一部分比重是出自低端机的魅蓝系列,利润相对较低。

大厂的做法是将利润薄的低端机让渡给子品牌,譬如小米和红米、华为和荣耀,一来保住了冲高端的品牌,二来也能保证销量。

虽然魅族的做法也是如此,但奈何魅族自己的高端产品卖不动,无法循环为子品牌输血。在股东天音披露的财报中,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魅族亏损达13亿人民币。

同时,魅族的渠道变化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2017年魅族开始陆续关闭线下门店,仅一年就关闭了500多家,到2019年魅族的线下门店每个省只剩下五六家。也就是在这期间,如今活跃在手机市场的其他品牌却在拓展线下渠道,如小米的门店数量两年时间从250家骤增到6000家。

亏损加上线下渠道缩窄,进一步加剧了魅族在产品层面的捉襟见肘。「魅族Pro 7惨剧」只是一个具象体现,更多的则是在外界看不到的产品研发层面。

小米的玩法大家都很熟悉了,通过价格战快速走量,然后通过规模效应逐渐获得话语权,以及供应链技术的首发,全面屏就是这样被小米推向市场的。包括现在的折叠屏,大厂有充足的资金能够确保产品研发走在市场前列,「小而美」则必须考虑研发成本和目标受众,最终致使其在产品上落后于其它品牌。

尾声

有一个相对普遍的市场规律是,很多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两家巨头公司,它们吃掉80%以上市场份额,老三的规模通常跟老大老二不在一个量级,比如波音和空客、可口和百事、Visa和Master。在智能手机这个行业,目前还看不到双寡头格局,但总有一天会看到。

无论是苹果与华为,还是三星与小米,从目前看「小而美」的出路和希望都非常渺茫了。仅从折叠屏产品来看,OPPO和荣耀已经赶上第二波,而受限于成本、受众和技术,魅族们是没有办法追这个趋势的。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们最好的结局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魅族

3.8k
  • 星纪魅族与阿里云宣布全面合作
  • 从手机眼镜到汽车,星纪魅族要跟华为小米抢市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圈容不下“小而美”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们最好的结局了。

文|侃科技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最好的结局了」。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魅族,突然被一条传闻带上了热搜。

吉利自去年9月宣布成立高端手机项目后,一直进行着谋划。收购国产手机品牌魅族,是这家车企围绕「造机」传出的最新消息。

而媒体也陷入了两极分化,一面在分析吉利为什么买魅族,另一面则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有意思的是,如果魅族真的被收购,就意味着随着手机市场份额不断集中在几个大厂手中,「小而美」的手机品牌将在未来几年内被彻底扫出市场。

「小而美」逐渐退圈

魅族之前,上一个被名正言顺「娶」走的手机品牌是黑鲨,买家是浓眉大眼的腾讯。正值元宇宙之风刮的响,外界也就给腾讯安了一个进军元宇宙的恰当理由。

别管元宇宙的风吹的有多响,真要实现《头号玩家》那样的效果还不知道要多少年。而腾讯买黑鲨的理由,或许就是后者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手机硬件标的。并且黑鲨一直都是以游戏手机为卖点,与腾讯的互娱业务能够立马结合。

这与吉利收购魅族的真实目的大同小异。

吉利去年9月公布的高端手机项目落子武汉,在一群汽车制造厂中间吉利为何要搞一个手机工厂?仅从产业链的角度就能看出,吉利所谓的高端手机项目更像是一个烟雾弹,吉利想要的更倾向于服务智能汽车的车机协同,也就是《财经天下》周刊报道的——吉利看中魅族的是Flyme OS设计开发团队以及一些与人机交互通信相关的知识产权。

无论是什么原因,资方不会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们它的目的,而是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公布,让外界产生无数的遐想。而在这些遐想里,却夹杂着「小而美」的无奈与落魄。

魅族最初是以比肩苹果出道的。从MP3到M8,以及如今Z世代都没听过的Mymobile操作系统。早些年的黄章在极客圈比雷军更发烧,耗时2年基于微软Windows CE 6.0开发Mymobile,运行于魅族M8手机上,实现手指触摸操作,拥有出色的用户体验,并集成通信、多媒体、网络浏览等功能。

要知道,M8的上市时间是2009年,iPhone 3G才发布不久,小米还未成立,那是真正意义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蛮荒时代,把魅族称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鼻祖并不为过。

但魅族也是在最开始就埋下了举棋不定的种子。

虽然M8打响了国产智能手机的第一枪,但因为Windows CE着实不是一款为移动设备而生的操作系统,尽管魅族为M8设计了优秀的交互界面,但也挡不住Android的时代浪潮。

于是在2年后的魅族M9上,Android 2.2应声上马。之后魅族就迎来了高光5年,到2016年魅族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2000万台,一度摆脱了「小而美」标签。

但这样的巅峰如果今天再让黄章做选择,恐怕会有不同的结果。2015年,拿了阿里5.9亿美元投资的魅族,开始以低价的魅蓝作为销量突破口。也有一种说法是,魅族与阿里签了对赌协议,手机销量是关键指标,为的是推广阿里的Yun OS系统。

无论哪种,2016年的魅族开始走「大而全」的机海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之前魅族每年的手机款式为7款,在2016年,魅族的款式一下暴增至14款,机海战略带来了短暂的红利,也带来了负面问题,比如手机设计不再精美被用户吐槽,手机质量也频频登上投诉平台。

但魅族从最开始就种下的举棋不定种子,也随之生根发芽。

最明显的案例是,魅族2015年主推性价比很高的魅蓝系列,但出人意料的是,魅蓝系列推出不到三年就在2017年被放弃,魅族宣布重新开始聚焦中高端市场,重回「小而美」战略,但是魅族此后再无实际动作。

直到2021年3月,魅族才推出一款旗舰机魅族18,售价高达4399元,但是市场已经被华为、小米、OV攻下,魅族的这款手机销量并不理想,2021年9月,魅族再次宣布进军低端机魅蓝系列,但是低端机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

「小而美」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自从锤子倒闭、美图卖给小米和一众互联网手机销声匿迹之后,市场不仅留给「小而美」的时间不多了,空间也不多了。

缺少了人口红利这一关键优势后,「小而美」受到大厂的「关照」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价格和营销不再是「小而美」的专长。大厂虽然执念高端市场,但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纷纷以成立子品牌的方式下探,红米、iQOO、realme,包括和华为分家前的荣耀,这些子品牌背靠大厂的资金和渠道,对「小而美」进行了一轮残酷的清洗。

另一方面,「小而美」试图以单点突破的思维也被大厂化解。譬如美图手机,以拍照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起初还能起效,但随着大厂将重点也放到拍照上,直接就被吊打了。而像黑鲨、红魔、联想等瞄准的游戏手机市场,同样也是被大厂化解。

大厂的策略向来是以中端产品去对标游戏手机的旗舰机型,譬如OPPO不仅有自己的游戏手机产品线,今年还让一加也发力游戏市场,以准旗舰(拍照+游戏)的双引擎去对标市场上单一引擎的游戏手机。

一加也曾是「小而美」的代表品牌之一,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后逐渐将市场转移到国内,不疾不徐的发展。据刘作虎透露,2021年一加的出货量已经突破千万,当然这里面离不开OPPO的帮助,这也是一加能够脱离「小而美」走向更大市场的根基和保证了。

再有一个就是大厂对「小而美」的降维打击,也是最致命的打击。

手机厂商的自我造血能力来自于销量,或者说有利润保障的销量。2016年魅族2000万的销量中,很大一部分比重是出自低端机的魅蓝系列,利润相对较低。

大厂的做法是将利润薄的低端机让渡给子品牌,譬如小米和红米、华为和荣耀,一来保住了冲高端的品牌,二来也能保证销量。

虽然魅族的做法也是如此,但奈何魅族自己的高端产品卖不动,无法循环为子品牌输血。在股东天音披露的财报中,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魅族亏损达13亿人民币。

同时,魅族的渠道变化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2017年魅族开始陆续关闭线下门店,仅一年就关闭了500多家,到2019年魅族的线下门店每个省只剩下五六家。也就是在这期间,如今活跃在手机市场的其他品牌却在拓展线下渠道,如小米的门店数量两年时间从250家骤增到6000家。

亏损加上线下渠道缩窄,进一步加剧了魅族在产品层面的捉襟见肘。「魅族Pro 7惨剧」只是一个具象体现,更多的则是在外界看不到的产品研发层面。

小米的玩法大家都很熟悉了,通过价格战快速走量,然后通过规模效应逐渐获得话语权,以及供应链技术的首发,全面屏就是这样被小米推向市场的。包括现在的折叠屏,大厂有充足的资金能够确保产品研发走在市场前列,「小而美」则必须考虑研发成本和目标受众,最终致使其在产品上落后于其它品牌。

尾声

有一个相对普遍的市场规律是,很多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两家巨头公司,它们吃掉80%以上市场份额,老三的规模通常跟老大老二不在一个量级,比如波音和空客、可口和百事、Visa和Master。在智能手机这个行业,目前还看不到双寡头格局,但总有一天会看到。

无论是苹果与华为,还是三星与小米,从目前看「小而美」的出路和希望都非常渺茫了。仅从折叠屏产品来看,OPPO和荣耀已经赶上第二波,而受限于成本、受众和技术,魅族们是没有办法追这个趋势的。

「被收购或许是魅族们最好的结局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