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我们都热爱那些拥有大规模破坏场景的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我们都热爱那些拥有大规模破坏场景的电影?

20年前《独立日》上映后成为了当年的美国票房冠军,而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就像片中的巨型太空船一样,从此笼罩着好莱坞。

外星人入侵地球 图片来源:二十世纪福克斯

《独立日2:卷土重来》即将引爆,伦敦大多数地标性建筑将在片中被毁灭,而20年前,第一部《独立日》的公映,则是彻底改变了夏日大片的特性。

“他们都喜欢地标性建筑。” 杰夫•戈德布拉姆(Jeff Goldblum)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预告片中说道。考虑到两秒后伦敦就被大量涌入的外星碎片掩埋,戈德布拉姆的这句评价并不算最委婉的,不过,也许他认为伦敦过于频繁地遭到破坏。

仅在今年一年,《X战警:天启》中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摧毁了伦敦塔桥,《伦敦陷落》中,伦敦遭受重创,在《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中,乔纳森•普雷西(Jonathan Pryce)把轨道卫星上的金属棒丢向威斯敏斯特。

伦敦不是唯一一个遭此毒手的城市,而且国家地标的破坏在电影院经常发生,观众们被这种场景吓到并感到害怕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什么时候大规模破坏成为了大片的日常?为了找到这种令人遗憾的开端的源头,就该看看20年前上映的第一部《独立日》。

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和美国制片人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仅花费三周合写了《独立日》,这部电影中,贪婪的地外生物乘着四分之一个月球大小的母舰,飞向地球,未经发现。母舰吐出几个飞碟,每个约24.14千米宽,盘旋在主要的人口中心区,就像《旧约》中的雨云,然后被激光束(或其他的东西)分开。这就是暑期大片变得像世纪末日并且不再有趣的时候。

《独立日》收获1996年最高票房,可以说,它的影响力就像那些巨型太空船,从此笼罩着好莱坞。

《独立日》白宫爆炸的经典场景,使用了一个1.52米高的石膏模型

这部电影的关键镜头是白宫的毁灭。此后,这一镜头被效仿和恶搞,现在看来这无伤大雅,但当时,艾默里奇和德夫林为了让福克斯的领导们同意这一镜头做了许多努力。就在那时候的几个月前,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在俄克拉荷马的联邦大楼投放炸药,领导们担心白宫爆炸的场景与此事过于雷同,引发不满。

另一方面,艾默里奇和德夫林知道这个镜头放进预告片视觉效果非常好,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安排好了,领导们感到害怕也来不及了。当时使用的技术在现在看来似乎离奇又传统,他们制作了一个精细的白宫石膏模型,约4.57米宽,1.52米高,然后引爆,有六台摄像机滚动拍摄。他们把这一段壮观的镜头迅速送到福克斯,然后领导们的反对就被忘记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财物损失。就在白宫烧着烈火之时,帝国大厦变成了手持的罗马烟火筒,整个地球的所有城市都蒸发了。20年后,这些画面仍然可怕。

《独立日》结合了CGI技术和现场特效,所以看到真实的汽车、卡车被掀翻,真实的滚滚汽油烧毁了一路流过的一切事物,还是令人震惊。但是,如果观众不喜欢这些镜头,角色们反倒更轻松。“曾经一度有传言说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都被摧毁,悲伤?绝望?痛苦?猜测这对职业体育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角色们就点点头,赶到下一个场景了。”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在《芝加哥太阳时报》的评论中写道。

《X战警:天启》中的迈克尔·法斯宾德

实际上,艾伯特说得还是挺仁慈的。角色们不光是点点头,还说俏皮话,甚至都不等破坏结束。他们会在杀戮之中抖一两个包袱。当大火向哈维•非斯特恩(Harvey Fierstein)袭来,他嘀咕道:“妈的。”这会让我们嘲笑他即将牺牲。

《X战警:天启》中你也能听到这种言语。别在意成千上百个法斯宾德(没错,就是万磁王)杀害的无辜之人,他把我们的地标建筑变为金属废品,这个人们认为的好人很快就原谅并忘记了自己的残忍杀戮。有关全球毁灭和选择性失忆的大批电影都是《独立日》所带来的。

对于1996年看过电影的观众而言,这种浩劫-喜剧语气的形式显然不是正确的,《独立日》缺乏先前大片的那种单纯趣味。当然,在以前的电影中也有大楼倒塌:艾默里奇和德夫林致敬欧文•艾伦(Irwin Allen)的《摩天大楼失火记》。但是自从艾伦70年代早期的鼎盛时期以来,我们的暑期大制作娱乐就变得更轻松、更古怪。

全都是邋遢的学术界穷鬼,无法得到神秘神像的倒霉考古学家,还有想要回到未来的滑板少年。连詹姆斯•邦德都能拯救世界,也没有城市被毁灭,《星球大战》中的种族灭绝发生在遥远的外太空:没人请我们看奥德兰老百姓死于死星。

《独立日》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致敬1970年代经典灾难片,如《摩天大楼失火记》。

艾默里奇十分热爱这些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经典电影。他1955年生于斯图加特,在辛德芬根附近长大,1977年前往慕尼黑的电影电视学院就读,直到看到《星球大战》后,他才决定要学习导演课程。

汤姆•肖恩的《大片》一书引用他说的话:“对我来说,德国电影枯燥无趣,好莱坞的一切都很酷。”然后,他被戏称为“辛德芬根的小斯皮尔伯格”。他制作《独立日》时,目标观众是“喜欢《星球大战》、喜欢斯皮尔伯格电影以及希望这些电影重现的人”。

他由衷地欣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他们的魔力迷惑着他。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和《第三类接触》中,人们骑着单车穿着T恤,这是斯皮尔伯格儿时的美国郊区,而艾默里奇的《独立日》中,美国是他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斯皮尔伯格以平凡人、有缺点的人的视角看外星人,而艾默里奇让我们看到比尔·普尔曼(Bill Pullman)饰演的美国总统,曾参与海湾战争,加上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叼着雪茄的战斗机飞行员和他的女友(薇薇卡·福克斯,Vivica Fox饰演),极其渴望“修理修理外星人”。喜欢《星球大战》和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观众对此都没有好印象。

外星人还是挺友好、挺可爱的。斯皮尔伯格1982年的《E.T.外星人》。

这部电影巨大的发行范围也令人感到奇怪,艾默里奇和德夫林下一部合作电影是1998年的《哥斯拉》,其宣传口号是“大小很重要”。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比电影更有趣,哥斯拉巨大的脚踩碎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霸王龙骨架。传递的信息是:《侏罗纪公园》不过如此。斯皮尔伯格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不是做得更好,而是做得更大。

《哥斯拉》上映之前,人们早已感受到《独立日》产生的影响。维基百科称赞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泰坦尼克号》拯救了灾难片,但《独立日》在前一年就已上映。1998年票房冠军和票房第六的《世界末日》《天地大冲撞》效仿的是哪一部电影毫无疑问。

突然间,大片们就不再欢乐,变得高傲而且军事化。毁灭级的大事件发生,配乐使用军用鼓乐,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总统严肃地说:“愿上帝宽恕我们所有人。”克莱斯勒大厦、埃菲尔铁塔和大本钟相继倒下,城市被原子弹(《惊天核网》)、超级英雄(《钢铁侠》,《复仇者联盟》)、巨型机器人(《变形金刚》)和异次元蜥蜴(《科洛弗档案》,《环太平洋》)夷为平地。

因为好莱坞缺乏想象力,或者是因为我们对于气候变化与恐怖主义的焦虑,又或是因为CGI技术让世界末日的景象更加容易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所以《独立日》的影响如此深远,甚至影响到了斯皮尔伯格。在《第三类接触》中,2005年发生世界大战,他一贯的乐观被世界末日的噩梦替代。外星人的确修理了他。

这部电影的影响能不能超越电影界,进入现实,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当2001年世贸组织被袭击,人们常说双子塔的坍塌可能是源于一部好莱坞电影,一部特定的好莱坞电影。设计《独立日》白宫爆炸镜头的烟火专家Joe Viskocil说他感觉自己要负部分责任。“我把工作做得这么好,我感到有点内疚,”他说道,“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得太好,就会有人想到:‘嘿,让我们开飞机撞白宫吧。’”但是好莱坞没有其他任何人表现出这样的懊悔。包括艾默里奇在内的导演们仍然若无其事地撞倒纽约的地标。

许多电影的灵感都源于《独立日》,最令人失望的是:如果你现在重新看一遍《独立日》,它仍然比那些电影更好。这部电影情节紧凑,跌宕起伏,胜利依靠的是计划、合作与自我牺牲。它并非改编自系列漫画或是青少年小说,也没有设定好要拍续集。电影中有黑人英雄、犹太英雄,也有同性恋角色,还有足够多的女性,通过了贝克德尔(Bechdel)测验。按照如今的标准,这部大片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进步性——细思极恐。1996年,《独立日》就像是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现在看来似乎没那么糟糕,那么如今的电影又要说些什么呢?愿上帝宽恕我们所有人。

(翻译:郭怡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我们都热爱那些拥有大规模破坏场景的电影?

20年前《独立日》上映后成为了当年的美国票房冠军,而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就像片中的巨型太空船一样,从此笼罩着好莱坞。

外星人入侵地球 图片来源:二十世纪福克斯

《独立日2:卷土重来》即将引爆,伦敦大多数地标性建筑将在片中被毁灭,而20年前,第一部《独立日》的公映,则是彻底改变了夏日大片的特性。

“他们都喜欢地标性建筑。” 杰夫•戈德布拉姆(Jeff Goldblum)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预告片中说道。考虑到两秒后伦敦就被大量涌入的外星碎片掩埋,戈德布拉姆的这句评价并不算最委婉的,不过,也许他认为伦敦过于频繁地遭到破坏。

仅在今年一年,《X战警:天启》中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摧毁了伦敦塔桥,《伦敦陷落》中,伦敦遭受重创,在《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中,乔纳森•普雷西(Jonathan Pryce)把轨道卫星上的金属棒丢向威斯敏斯特。

伦敦不是唯一一个遭此毒手的城市,而且国家地标的破坏在电影院经常发生,观众们被这种场景吓到并感到害怕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什么时候大规模破坏成为了大片的日常?为了找到这种令人遗憾的开端的源头,就该看看20年前上映的第一部《独立日》。

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和美国制片人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仅花费三周合写了《独立日》,这部电影中,贪婪的地外生物乘着四分之一个月球大小的母舰,飞向地球,未经发现。母舰吐出几个飞碟,每个约24.14千米宽,盘旋在主要的人口中心区,就像《旧约》中的雨云,然后被激光束(或其他的东西)分开。这就是暑期大片变得像世纪末日并且不再有趣的时候。

《独立日》收获1996年最高票房,可以说,它的影响力就像那些巨型太空船,从此笼罩着好莱坞。

《独立日》白宫爆炸的经典场景,使用了一个1.52米高的石膏模型

这部电影的关键镜头是白宫的毁灭。此后,这一镜头被效仿和恶搞,现在看来这无伤大雅,但当时,艾默里奇和德夫林为了让福克斯的领导们同意这一镜头做了许多努力。就在那时候的几个月前,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在俄克拉荷马的联邦大楼投放炸药,领导们担心白宫爆炸的场景与此事过于雷同,引发不满。

另一方面,艾默里奇和德夫林知道这个镜头放进预告片视觉效果非常好,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安排好了,领导们感到害怕也来不及了。当时使用的技术在现在看来似乎离奇又传统,他们制作了一个精细的白宫石膏模型,约4.57米宽,1.52米高,然后引爆,有六台摄像机滚动拍摄。他们把这一段壮观的镜头迅速送到福克斯,然后领导们的反对就被忘记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财物损失。就在白宫烧着烈火之时,帝国大厦变成了手持的罗马烟火筒,整个地球的所有城市都蒸发了。20年后,这些画面仍然可怕。

《独立日》结合了CGI技术和现场特效,所以看到真实的汽车、卡车被掀翻,真实的滚滚汽油烧毁了一路流过的一切事物,还是令人震惊。但是,如果观众不喜欢这些镜头,角色们反倒更轻松。“曾经一度有传言说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都被摧毁,悲伤?绝望?痛苦?猜测这对职业体育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角色们就点点头,赶到下一个场景了。”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在《芝加哥太阳时报》的评论中写道。

《X战警:天启》中的迈克尔·法斯宾德

实际上,艾伯特说得还是挺仁慈的。角色们不光是点点头,还说俏皮话,甚至都不等破坏结束。他们会在杀戮之中抖一两个包袱。当大火向哈维•非斯特恩(Harvey Fierstein)袭来,他嘀咕道:“妈的。”这会让我们嘲笑他即将牺牲。

《X战警:天启》中你也能听到这种言语。别在意成千上百个法斯宾德(没错,就是万磁王)杀害的无辜之人,他把我们的地标建筑变为金属废品,这个人们认为的好人很快就原谅并忘记了自己的残忍杀戮。有关全球毁灭和选择性失忆的大批电影都是《独立日》所带来的。

对于1996年看过电影的观众而言,这种浩劫-喜剧语气的形式显然不是正确的,《独立日》缺乏先前大片的那种单纯趣味。当然,在以前的电影中也有大楼倒塌:艾默里奇和德夫林致敬欧文•艾伦(Irwin Allen)的《摩天大楼失火记》。但是自从艾伦70年代早期的鼎盛时期以来,我们的暑期大制作娱乐就变得更轻松、更古怪。

全都是邋遢的学术界穷鬼,无法得到神秘神像的倒霉考古学家,还有想要回到未来的滑板少年。连詹姆斯•邦德都能拯救世界,也没有城市被毁灭,《星球大战》中的种族灭绝发生在遥远的外太空:没人请我们看奥德兰老百姓死于死星。

《独立日》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致敬1970年代经典灾难片,如《摩天大楼失火记》。

艾默里奇十分热爱这些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经典电影。他1955年生于斯图加特,在辛德芬根附近长大,1977年前往慕尼黑的电影电视学院就读,直到看到《星球大战》后,他才决定要学习导演课程。

汤姆•肖恩的《大片》一书引用他说的话:“对我来说,德国电影枯燥无趣,好莱坞的一切都很酷。”然后,他被戏称为“辛德芬根的小斯皮尔伯格”。他制作《独立日》时,目标观众是“喜欢《星球大战》、喜欢斯皮尔伯格电影以及希望这些电影重现的人”。

他由衷地欣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他们的魔力迷惑着他。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和《第三类接触》中,人们骑着单车穿着T恤,这是斯皮尔伯格儿时的美国郊区,而艾默里奇的《独立日》中,美国是他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斯皮尔伯格以平凡人、有缺点的人的视角看外星人,而艾默里奇让我们看到比尔·普尔曼(Bill Pullman)饰演的美国总统,曾参与海湾战争,加上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叼着雪茄的战斗机飞行员和他的女友(薇薇卡·福克斯,Vivica Fox饰演),极其渴望“修理修理外星人”。喜欢《星球大战》和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观众对此都没有好印象。

外星人还是挺友好、挺可爱的。斯皮尔伯格1982年的《E.T.外星人》。

这部电影巨大的发行范围也令人感到奇怪,艾默里奇和德夫林下一部合作电影是1998年的《哥斯拉》,其宣传口号是“大小很重要”。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比电影更有趣,哥斯拉巨大的脚踩碎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霸王龙骨架。传递的信息是:《侏罗纪公园》不过如此。斯皮尔伯格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不是做得更好,而是做得更大。

《哥斯拉》上映之前,人们早已感受到《独立日》产生的影响。维基百科称赞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泰坦尼克号》拯救了灾难片,但《独立日》在前一年就已上映。1998年票房冠军和票房第六的《世界末日》《天地大冲撞》效仿的是哪一部电影毫无疑问。

突然间,大片们就不再欢乐,变得高傲而且军事化。毁灭级的大事件发生,配乐使用军用鼓乐,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总统严肃地说:“愿上帝宽恕我们所有人。”克莱斯勒大厦、埃菲尔铁塔和大本钟相继倒下,城市被原子弹(《惊天核网》)、超级英雄(《钢铁侠》,《复仇者联盟》)、巨型机器人(《变形金刚》)和异次元蜥蜴(《科洛弗档案》,《环太平洋》)夷为平地。

因为好莱坞缺乏想象力,或者是因为我们对于气候变化与恐怖主义的焦虑,又或是因为CGI技术让世界末日的景象更加容易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所以《独立日》的影响如此深远,甚至影响到了斯皮尔伯格。在《第三类接触》中,2005年发生世界大战,他一贯的乐观被世界末日的噩梦替代。外星人的确修理了他。

这部电影的影响能不能超越电影界,进入现实,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当2001年世贸组织被袭击,人们常说双子塔的坍塌可能是源于一部好莱坞电影,一部特定的好莱坞电影。设计《独立日》白宫爆炸镜头的烟火专家Joe Viskocil说他感觉自己要负部分责任。“我把工作做得这么好,我感到有点内疚,”他说道,“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是因为我的工作做得太好,就会有人想到:‘嘿,让我们开飞机撞白宫吧。’”但是好莱坞没有其他任何人表现出这样的懊悔。包括艾默里奇在内的导演们仍然若无其事地撞倒纽约的地标。

许多电影的灵感都源于《独立日》,最令人失望的是:如果你现在重新看一遍《独立日》,它仍然比那些电影更好。这部电影情节紧凑,跌宕起伏,胜利依靠的是计划、合作与自我牺牲。它并非改编自系列漫画或是青少年小说,也没有设定好要拍续集。电影中有黑人英雄、犹太英雄,也有同性恋角色,还有足够多的女性,通过了贝克德尔(Bechdel)测验。按照如今的标准,这部大片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进步性——细思极恐。1996年,《独立日》就像是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现在看来似乎没那么糟糕,那么如今的电影又要说些什么呢?愿上帝宽恕我们所有人。

(翻译:郭怡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