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开端》爆火,但“无限流”恐难成潮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端》爆火,但“无限流”恐难成潮流

对于更多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可能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图片来源:《开端》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无论最后两集算不算烂尾,《开端》都已成为2022年第一部现象级网剧。根据猫眼研究院,《开端》在腾讯视频的累积播放量为13.7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68.18亿。尽管大结局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仍然高达8.0。

《开端》改编自晋江文学上祈祷君的同名小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开端》普及开来的是“无限流”的概念。根据北大学者邵燕君对“无限流”的定义,它指向的是主角进入神秘的“轮回空间”,前往电影、游戏、动漫和小说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务,由此获得超凡力量,但却不得不在异世界永不停歇地冒险与轮回。

《开端》官方微博曾经对这部剧的类型做过界定,认为其属于广义上的“无限流”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无限流的基本框架,比如,它是在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时空内经历循环,并非是进入异世界等。但由于“无限流”拥有极大的可拓展空间,所以仍可将其纳入广义的“无限流”范畴。

《开端》由制作过《琅琊榜》《山海情》等口碑剧的正午阳光出品,“国剧门脸”踏入小众的“无限流”题材,这样的尝试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CEO孙忠怀曾在朋友圈表示:“相比其他爆款,《开端》的成功对于行业的意义大得多:首先,爆款可以不依靠擦边球、重口味、挑战审查底线;其次,爆款可以不依赖流量艺人;第三,爆款可以不依赖凑长集数;第四,爆款可以发生在无限流类科幻这种小众题材领域。”

但曾参与无限流作品版权交易的杨琼告诉界面记者,类似《开端》这样的片子很难再有第二部了。“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项目储备,可能有策划案,但是根本不会递到编剧那里。”在她看来,出品方正午阳光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最大的IP其实是他们的公司,因此有机会也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创新项目。

正午阳光迭代

正午阳光的核心主创都来自于山东影视。2011年导演孔笙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但直到2014年,侯鸿亮带着策划、宣发、制作等部门加入正午阳光,进行改组,之后正午阳光才成为一家独立制片公司。

山影擅长具有厚重感的历史正剧,代表作包括《闯关东》《战长沙》等。在脱离山影之后,正午阳光开始选择更年轻化、更多样化的剧集题材,自2015年开始,接连推出了《欢乐颂》、《伪装者》、《琅琊榜》等爆款。

也是在2015年,由侯鸿亮团队制作的《他来了请闭眼》成为国内第一部网台联动的电视剧。从《他来了,请闭眼》开始,正午阳光开始试水网剧市场。在多年前的采访中,侯鸿亮说道,“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挖掘一些适合于现在整个市场进程的东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而且它会带来一些类型化的出现。”《琅琊榜》就是正午阳光将类型化网文成功影视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正午阳光也是较早布局短剧的影视公司。去年被业内视为12集短剧的破局之年,不论是年初的网剧《唐人街探案》还是之后的迷雾剧场,悬疑题材都是短剧赛道的主要切口,而正午阳光则是罕见的以都市现实题材《我是余欢水》入局的玩家。侯鸿亮曾在采访中透露看好短剧,并提出基于项目商业化的考量,12集并非短剧的最佳体量,16至18集更为适宜。此次《开端》共15集,由《我是余欢水》的导演孙墨龙执导。

对于正午阳光团队而言,富有历史感的正剧一直是他们最具有优势的部分,同时他们又一直努力向年轻群体进行渗透。和《我是余欢水》相比,《开端》在短剧的形式基础上选择了更具类型化的表达。

图片来源:《我是余欢水》剧照

也许并不典型的案例

Zhttty的网文《无限恐怖》开创了国内的“无限流”类型,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这个项目曾到过杨琼手里,但她并没有把这个项目成功推荐给影视公司。“当时我看到过好多‘无限流’的项目,这些作品其实都挺好的,但当时平台不太喜欢这类强剧情的东西。我们知道的很多‘无限流’提案基本报上去就会被平台毙掉。”

事实上,难开发的不只是“无限流”。由于视频网站的数据表明,网大的观众以男性为主,网剧的观众以女性为主,所以视频网站会主推甜宠剧,其他类型的剧通过平台绿灯会的几率很低。“你看到的那些悬疑剧可能都是平台的一把手亲自抓的项目,比如说一些大IP,或者某个知名制片人起头做的项目,一般的悬疑项目都很难过会。”

在杨琼看来,这是一个悖论,平台不能因为满屏都是甜宠剧,就判断观众就是喜欢看甜宠剧。“这就像不能因为每天都给人喝三聚氰胺,就说人家喜欢三聚氰胺,而是你就没给人家喝过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两个从来没见过的类型,在我国的影视市场上就很容易成为爆款。”

另一个悖论在于,对于更多的中小影视公司而言,类似《开端》这种项目可能在立项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因为小公司没办法用数据证实自己能把没人做过的题材做好,但是正午阳光可以用团队的实力来背书,于是这类创新题材就变得只有头部公司能做,其他小公司只能做跟风的项目。

这种状况在视频网站急于收缩成本的当下也许会愈演愈烈。有消息称,在腾讯视频近期的内部项目决策会上,70余个项目仅通过两个。

由于《开端》的出品方只有正午阳光一家,杨琼推断这应该是正午光阳的版权剧而非平台的定制剧,“很有可能,平台也是看到最后成片了才决定买的,这更像是事后诸葛亮”。

侯鸿亮曾在采访中强调,正午阳光“一直在寻找的就是一种新鲜感,新鲜感会增加创作者的动力”。而尝鲜也意味着公司需要花大量的成本来试错。但遗憾的是,对于更多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可能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端》爆火,但“无限流”恐难成潮流

对于更多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可能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图片来源:《开端》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无论最后两集算不算烂尾,《开端》都已成为2022年第一部现象级网剧。根据猫眼研究院,《开端》在腾讯视频的累积播放量为13.7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68.18亿。尽管大结局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仍然高达8.0。

《开端》改编自晋江文学上祈祷君的同名小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开端》普及开来的是“无限流”的概念。根据北大学者邵燕君对“无限流”的定义,它指向的是主角进入神秘的“轮回空间”,前往电影、游戏、动漫和小说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务,由此获得超凡力量,但却不得不在异世界永不停歇地冒险与轮回。

《开端》官方微博曾经对这部剧的类型做过界定,认为其属于广义上的“无限流”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无限流的基本框架,比如,它是在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时空内经历循环,并非是进入异世界等。但由于“无限流”拥有极大的可拓展空间,所以仍可将其纳入广义的“无限流”范畴。

《开端》由制作过《琅琊榜》《山海情》等口碑剧的正午阳光出品,“国剧门脸”踏入小众的“无限流”题材,这样的尝试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CEO孙忠怀曾在朋友圈表示:“相比其他爆款,《开端》的成功对于行业的意义大得多:首先,爆款可以不依靠擦边球、重口味、挑战审查底线;其次,爆款可以不依赖流量艺人;第三,爆款可以不依赖凑长集数;第四,爆款可以发生在无限流类科幻这种小众题材领域。”

但曾参与无限流作品版权交易的杨琼告诉界面记者,类似《开端》这样的片子很难再有第二部了。“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项目储备,可能有策划案,但是根本不会递到编剧那里。”在她看来,出品方正午阳光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最大的IP其实是他们的公司,因此有机会也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创新项目。

正午阳光迭代

正午阳光的核心主创都来自于山东影视。2011年导演孔笙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但直到2014年,侯鸿亮带着策划、宣发、制作等部门加入正午阳光,进行改组,之后正午阳光才成为一家独立制片公司。

山影擅长具有厚重感的历史正剧,代表作包括《闯关东》《战长沙》等。在脱离山影之后,正午阳光开始选择更年轻化、更多样化的剧集题材,自2015年开始,接连推出了《欢乐颂》、《伪装者》、《琅琊榜》等爆款。

也是在2015年,由侯鸿亮团队制作的《他来了请闭眼》成为国内第一部网台联动的电视剧。从《他来了,请闭眼》开始,正午阳光开始试水网剧市场。在多年前的采访中,侯鸿亮说道,“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挖掘一些适合于现在整个市场进程的东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而且它会带来一些类型化的出现。”《琅琊榜》就是正午阳光将类型化网文成功影视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正午阳光也是较早布局短剧的影视公司。去年被业内视为12集短剧的破局之年,不论是年初的网剧《唐人街探案》还是之后的迷雾剧场,悬疑题材都是短剧赛道的主要切口,而正午阳光则是罕见的以都市现实题材《我是余欢水》入局的玩家。侯鸿亮曾在采访中透露看好短剧,并提出基于项目商业化的考量,12集并非短剧的最佳体量,16至18集更为适宜。此次《开端》共15集,由《我是余欢水》的导演孙墨龙执导。

对于正午阳光团队而言,富有历史感的正剧一直是他们最具有优势的部分,同时他们又一直努力向年轻群体进行渗透。和《我是余欢水》相比,《开端》在短剧的形式基础上选择了更具类型化的表达。

图片来源:《我是余欢水》剧照

也许并不典型的案例

Zhttty的网文《无限恐怖》开创了国内的“无限流”类型,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这个项目曾到过杨琼手里,但她并没有把这个项目成功推荐给影视公司。“当时我看到过好多‘无限流’的项目,这些作品其实都挺好的,但当时平台不太喜欢这类强剧情的东西。我们知道的很多‘无限流’提案基本报上去就会被平台毙掉。”

事实上,难开发的不只是“无限流”。由于视频网站的数据表明,网大的观众以男性为主,网剧的观众以女性为主,所以视频网站会主推甜宠剧,其他类型的剧通过平台绿灯会的几率很低。“你看到的那些悬疑剧可能都是平台的一把手亲自抓的项目,比如说一些大IP,或者某个知名制片人起头做的项目,一般的悬疑项目都很难过会。”

在杨琼看来,这是一个悖论,平台不能因为满屏都是甜宠剧,就判断观众就是喜欢看甜宠剧。“这就像不能因为每天都给人喝三聚氰胺,就说人家喜欢三聚氰胺,而是你就没给人家喝过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两个从来没见过的类型,在我国的影视市场上就很容易成为爆款。”

另一个悖论在于,对于更多的中小影视公司而言,类似《开端》这种项目可能在立项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因为小公司没办法用数据证实自己能把没人做过的题材做好,但是正午阳光可以用团队的实力来背书,于是这类创新题材就变得只有头部公司能做,其他小公司只能做跟风的项目。

这种状况在视频网站急于收缩成本的当下也许会愈演愈烈。有消息称,在腾讯视频近期的内部项目决策会上,70余个项目仅通过两个。

由于《开端》的出品方只有正午阳光一家,杨琼推断这应该是正午光阳的版权剧而非平台的定制剧,“很有可能,平台也是看到最后成片了才决定买的,这更像是事后诸葛亮”。

侯鸿亮曾在采访中强调,正午阳光“一直在寻找的就是一种新鲜感,新鲜感会增加创作者的动力”。而尝鲜也意味着公司需要花大量的成本来试错。但遗憾的是,对于更多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可能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