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次递表港交所,伯恩光学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次递表港交所,伯恩光学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伯恩依靠苹果的巨量订单,成为了玻璃面板龙头企业之一。

文|港股研究社

众所周知,苹果的智能手机配件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他们的旗舰机年年获得Display Mate的“A+”评价。这份优秀成绩的背后,是“果链”上数百家优质代工厂付出的血汗。

截至2021年,A股和港股中“苹果概念股”合计超过百只,总市值超37000亿元。尽管如此,苹果产业链的企业中,仍有少数企业尚未上市,其中就包括一向低调的伯恩光学。

早在去年7月底,伯恩光学就第一次提交了香港IPO申请,摩根大通、汇丰和中金公司是发行的联席保荐人,该申请目前已失效。大年初一,伯恩光学再次提交了申请,想要来一个开门红。

伯恩光学的“启航”

伯恩光学是由目前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杨建文夫妇创立,为港资私人企业。

它主要生产矿石玻璃面板、触摸屏幕、摄像头光学玻璃等,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及模组方案提供商,也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

根据其招股书,伯恩光学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创始人杨建文及其妻子林惠英女士共同设立的建惠信托,持有100%的股份。

现年68岁的杨建文,和他的妻子林惠英在2021年发布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中,以资产186亿美元(1450亿港元),排在李嘉诚、李兆基、郑家纯之后,位列第四。

据《经济之声》报道,杨建文先生1986年从香港到深圳,在横岗街道一家砖厂里搭了一个棚屋,为机械手表生产表面玻璃。

巧合的是,在80年代末期,同样是苹果玻璃屏幕供应商的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女士南下深圳,也在一家生产手表表面玻璃的工厂打工,这家工厂的老板正是杨建文的哥哥。

1992年,伯恩光学的前身富士光学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林惠英父亲“林伯”是富士光学的创始人。杨建文受到了林伯的赏识和帮助,并俘获了林惠英的芳心。

于是,2001年,杨建文在深圳市成立伯恩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为感谢林伯恩情,将公司取名为“伯恩”。

不久之后的2003年,周群飞在深圳成立了蓝思科技公司,两家渊源深厚的宿敌先后创立。

加入果链,冲击上市

最开始,伯恩光学主要经营业务是手表玻璃。

当时的手机屏幕都是塑胶材质,杨建文发现这种屏幕非常容易产生划痕。于是他决定生产玻璃手机屏幕,并在2004年就接到了摩托罗拉100万片玻璃屏幕的订单。

后来,摩托罗拉决定追加400万片的订单,无奈伯恩光学产能有限,只能吃下一半的份额。

于是,当时还在深圳的蓝思科技也接到了摩托罗拉的订单,两家公司的纠缠也从这一刻开始。

根据招股书,伯恩光学称自家是全球第一家提供手机玻璃盖板解决方案、第一家提供智能手机3D玻璃盖板解决方案的公司。

但蓝思科技也曾在招股书中说明,它是首次将3D玻璃应用到智能手机,首次将玻璃屏引入高端智能手机的企业。

2007年,伯恩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当时乔布斯提出“我想要玻璃屏幕”。在iPhone预定的上架时间还有一个月时间内,伯恩成功完成了这一要求,从而拿到了苹果的订单。

从此,伯恩依靠苹果的巨量订单,成为了玻璃面板龙头企业之一。

2008年,伯恩投资超过30多亿人民币兴建惠州工业园。2016年,伯恩的总产值已超过400亿,在深圳、惠州两地的总厂房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两地合计员工超过10万人,全球市占额超过60%。

2015年,蓝思科技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扩大产能,周群飞成为“中国女首富”。

三个月后,伯恩光学也决定上市,并称原因是“受蓝思科技成功上市的刺激”。但不巧的是,2016年苹果销量不佳,伯恩上市计划受阻。

2018年,苹果最新款iPhone销量又不及预期,伯恩传出裁员万人的消息。于是上市计划一直拖到了去年7月,疫情期间苹果业绩亮眼,伯恩因此受益,不想再错失良机。

相比起蓝思科技,伯恩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路坎坷。

依赖苹果,利弊两分

根据招股书,在过去的2019年到2021年三个财政年度,伯恩光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6.22亿、274.63亿、299.13亿,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44亿、18.50亿、31.60亿。

相比起三年合计近900亿的营收,65亿的净利润显然称不上亮眼。伯恩三个财年的净利率分别只有4.9%、6.7%、10.6%。

为什么伯恩净利润较低?

一、业务高度集中

首先,分析一下伯恩的业务构成。

从业务模式来看,伯恩光学为智能手机盖板、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盖板、汽车显示屏及流行智能装备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了矿石玻璃面板、触摸屏幕、摄像头光学玻璃、手机金属外壳等,种类看上去不少。

但是,伯恩光学的收入主要来自智能手机盖板解决方案、可穿戴设备盖板解决方案以及平板电脑盖板解决方案。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半年里,三项业务分别占公司收入的67.9%、9.8%和7.3%,合计占比高达85%,其中智能手机盖板又占了绝对大头。

简而言之,伯恩的收入依赖手机屏幕业务,这项业务利润率低是导致伯恩整体利润率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二、面对大客户缺少议价能力

再来分析一下主要业务利润率为何偏低。

招股书显示,伯恩光学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小米、联想、Vertu及传音控股等。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光学的收入主要依赖前五大客户。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83.9%、83.8%及82.7%的收入,尤其是第一大客户苹果,采购额占比高达40%、42.8%、56%。

也就是说,伯恩的收入有一半来自苹果,而苹果供应链企业净利率普遍不高。下图是国内部分上市苹果供应商的净利率:

根据最新财报,苹果的净利率超过25%,光列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没有直观感受。

对比一下,小米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代表之一,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小米净利率仅为3.7%。

跨行业比较一下,我们都知道奢侈品利润率不低,比如LVMH去年净利率为19.77%。该行业平均为20.06%,这意味着苹果利润率超过了大部分奢侈品企业。

苹果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就是通过巨量订单带来强大议价能力,将大部分利润赚走。

而作为苹果的供应商,伯恩等企业不得不被动接受苹果的条件,以数量换利润。

按照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划分,苹果将研发、设计、产权握在手中,品牌、渠道从不假手于人。作为供应商,伯恩只处于底部,参与附加值低的组装、制造。

而这一部分业务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自然,伯恩也就没有什么议价能力了。

三、同行无差异化,竞争激烈

最后,前文提到了伯恩光学与蓝思科技的纠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到2020年,在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及模组方案行业里,伯恩光学占市场份额的17.6%,蓝思科技占17.2%,并没有明显差距。

根据招股书,伯恩光学的业务有四部分,分别是智能手机盖板、可穿戴设备盖板、平板电脑盖板和其他业务。

蓝思科技的业务也分为四部分,中小尺寸防护玻璃(手机)、大尺寸防护玻璃(平板电脑)、新材料及其他产品、其他业务。

两家公司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极为相似,这意味着在一个高度成熟、门槛低的行业,他们的竞争十分激烈。

从营收来看,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三年营收累计889.98亿港元。2018到2020年,蓝思科技三年营收累计949.14亿元。(当前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大约为0.8165)

从利润来看,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净利润三年累计65.54亿港元。蓝思科技2018到2020年净利润三年累计79.85亿元。

无论营收还是利润,伯恩光学都低于蓝思科技。

而研发支出方面,伯恩光学三年累计约51亿港元,蓝思科技三年累计约45.6亿人民币,两家没有拉开差距。

同时,2021财年,伯恩光学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82.7%的收入,苹果占56%。2020年,蓝思科技前五大客户采购额占比总收入达到79.29%,苹果占54.97%。

两家公司目前都依赖少数几个大客户,在技术领域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如果客户订单调整,他们随时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

这种压力真实存在,比如失去苹果订单的欧菲光,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1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业绩预计最高亏损达27亿元。

此外,招股书显示,半导体供应链中断以及全球芯片供给紧缺,可能会对伯恩光学的整体业务发展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摆脱苹果依赖症,寻找新机遇

港股研究社认为,尽管面临种种难题,伯恩光学正在积极追求改变。

从2019财年到2021财年,伯恩在营收不变甚至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由15.44亿增长到了31.60亿,净利率实现了翻倍。

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伯恩此次上市的目的中看出一部分。根据招股书,伯恩表示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汽车相关业务,加强智能制造以及偿还借贷等。

作为一家老牌玻璃面板厂商,伯恩目前主要业务模式仍然是用组织加工能力、劳动红利换取利润,营收仍然离不开苹果。但从这次上市融资可以看出来伯恩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科技实力,并尝试寻找新的业务增量。

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国产手机都在加大科研投入,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伯恩可以依靠自身传统业务优势,尝试增加中小客户订单,摆脱对苹果的重度依赖。

比如,增加一些产能给小米等品牌。雷军称小米“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不管结果如何,小米大概率会扩大生产,有机会创造更多手机面板订单。

同时,紧随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可以继续享受时代的红利。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上升期,以及元宇宙火热将刺激VR\AR\MR设备市场,这些变化都可能为伯恩光学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9k
  • 中国App Store去年创收3.8万亿,需要交“苹果税”的只有5%
  • 苹果中国App Store每周访客量达1.5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次递表港交所,伯恩光学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伯恩依靠苹果的巨量订单,成为了玻璃面板龙头企业之一。

文|港股研究社

众所周知,苹果的智能手机配件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他们的旗舰机年年获得Display Mate的“A+”评价。这份优秀成绩的背后,是“果链”上数百家优质代工厂付出的血汗。

截至2021年,A股和港股中“苹果概念股”合计超过百只,总市值超37000亿元。尽管如此,苹果产业链的企业中,仍有少数企业尚未上市,其中就包括一向低调的伯恩光学。

早在去年7月底,伯恩光学就第一次提交了香港IPO申请,摩根大通、汇丰和中金公司是发行的联席保荐人,该申请目前已失效。大年初一,伯恩光学再次提交了申请,想要来一个开门红。

伯恩光学的“启航”

伯恩光学是由目前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杨建文夫妇创立,为港资私人企业。

它主要生产矿石玻璃面板、触摸屏幕、摄像头光学玻璃等,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及模组方案提供商,也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

根据其招股书,伯恩光学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创始人杨建文及其妻子林惠英女士共同设立的建惠信托,持有100%的股份。

现年68岁的杨建文,和他的妻子林惠英在2021年发布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中,以资产186亿美元(1450亿港元),排在李嘉诚、李兆基、郑家纯之后,位列第四。

据《经济之声》报道,杨建文先生1986年从香港到深圳,在横岗街道一家砖厂里搭了一个棚屋,为机械手表生产表面玻璃。

巧合的是,在80年代末期,同样是苹果玻璃屏幕供应商的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女士南下深圳,也在一家生产手表表面玻璃的工厂打工,这家工厂的老板正是杨建文的哥哥。

1992年,伯恩光学的前身富士光学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林惠英父亲“林伯”是富士光学的创始人。杨建文受到了林伯的赏识和帮助,并俘获了林惠英的芳心。

于是,2001年,杨建文在深圳市成立伯恩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为感谢林伯恩情,将公司取名为“伯恩”。

不久之后的2003年,周群飞在深圳成立了蓝思科技公司,两家渊源深厚的宿敌先后创立。

加入果链,冲击上市

最开始,伯恩光学主要经营业务是手表玻璃。

当时的手机屏幕都是塑胶材质,杨建文发现这种屏幕非常容易产生划痕。于是他决定生产玻璃手机屏幕,并在2004年就接到了摩托罗拉100万片玻璃屏幕的订单。

后来,摩托罗拉决定追加400万片的订单,无奈伯恩光学产能有限,只能吃下一半的份额。

于是,当时还在深圳的蓝思科技也接到了摩托罗拉的订单,两家公司的纠缠也从这一刻开始。

根据招股书,伯恩光学称自家是全球第一家提供手机玻璃盖板解决方案、第一家提供智能手机3D玻璃盖板解决方案的公司。

但蓝思科技也曾在招股书中说明,它是首次将3D玻璃应用到智能手机,首次将玻璃屏引入高端智能手机的企业。

2007年,伯恩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当时乔布斯提出“我想要玻璃屏幕”。在iPhone预定的上架时间还有一个月时间内,伯恩成功完成了这一要求,从而拿到了苹果的订单。

从此,伯恩依靠苹果的巨量订单,成为了玻璃面板龙头企业之一。

2008年,伯恩投资超过30多亿人民币兴建惠州工业园。2016年,伯恩的总产值已超过400亿,在深圳、惠州两地的总厂房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两地合计员工超过10万人,全球市占额超过60%。

2015年,蓝思科技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扩大产能,周群飞成为“中国女首富”。

三个月后,伯恩光学也决定上市,并称原因是“受蓝思科技成功上市的刺激”。但不巧的是,2016年苹果销量不佳,伯恩上市计划受阻。

2018年,苹果最新款iPhone销量又不及预期,伯恩传出裁员万人的消息。于是上市计划一直拖到了去年7月,疫情期间苹果业绩亮眼,伯恩因此受益,不想再错失良机。

相比起蓝思科技,伯恩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路坎坷。

依赖苹果,利弊两分

根据招股书,在过去的2019年到2021年三个财政年度,伯恩光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6.22亿、274.63亿、299.13亿,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44亿、18.50亿、31.60亿。

相比起三年合计近900亿的营收,65亿的净利润显然称不上亮眼。伯恩三个财年的净利率分别只有4.9%、6.7%、10.6%。

为什么伯恩净利润较低?

一、业务高度集中

首先,分析一下伯恩的业务构成。

从业务模式来看,伯恩光学为智能手机盖板、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盖板、汽车显示屏及流行智能装备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了矿石玻璃面板、触摸屏幕、摄像头光学玻璃、手机金属外壳等,种类看上去不少。

但是,伯恩光学的收入主要来自智能手机盖板解决方案、可穿戴设备盖板解决方案以及平板电脑盖板解决方案。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半年里,三项业务分别占公司收入的67.9%、9.8%和7.3%,合计占比高达85%,其中智能手机盖板又占了绝对大头。

简而言之,伯恩的收入依赖手机屏幕业务,这项业务利润率低是导致伯恩整体利润率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二、面对大客户缺少议价能力

再来分析一下主要业务利润率为何偏低。

招股书显示,伯恩光学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小米、联想、Vertu及传音控股等。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光学的收入主要依赖前五大客户。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83.9%、83.8%及82.7%的收入,尤其是第一大客户苹果,采购额占比高达40%、42.8%、56%。

也就是说,伯恩的收入有一半来自苹果,而苹果供应链企业净利率普遍不高。下图是国内部分上市苹果供应商的净利率:

根据最新财报,苹果的净利率超过25%,光列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没有直观感受。

对比一下,小米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代表之一,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小米净利率仅为3.7%。

跨行业比较一下,我们都知道奢侈品利润率不低,比如LVMH去年净利率为19.77%。该行业平均为20.06%,这意味着苹果利润率超过了大部分奢侈品企业。

苹果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就是通过巨量订单带来强大议价能力,将大部分利润赚走。

而作为苹果的供应商,伯恩等企业不得不被动接受苹果的条件,以数量换利润。

按照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划分,苹果将研发、设计、产权握在手中,品牌、渠道从不假手于人。作为供应商,伯恩只处于底部,参与附加值低的组装、制造。

而这一部分业务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自然,伯恩也就没有什么议价能力了。

三、同行无差异化,竞争激烈

最后,前文提到了伯恩光学与蓝思科技的纠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到2020年,在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及模组方案行业里,伯恩光学占市场份额的17.6%,蓝思科技占17.2%,并没有明显差距。

根据招股书,伯恩光学的业务有四部分,分别是智能手机盖板、可穿戴设备盖板、平板电脑盖板和其他业务。

蓝思科技的业务也分为四部分,中小尺寸防护玻璃(手机)、大尺寸防护玻璃(平板电脑)、新材料及其他产品、其他业务。

两家公司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极为相似,这意味着在一个高度成熟、门槛低的行业,他们的竞争十分激烈。

从营收来看,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三年营收累计889.98亿港元。2018到2020年,蓝思科技三年营收累计949.14亿元。(当前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大约为0.8165)

从利润来看,2019到2021财年,伯恩光学净利润三年累计65.54亿港元。蓝思科技2018到2020年净利润三年累计79.85亿元。

无论营收还是利润,伯恩光学都低于蓝思科技。

而研发支出方面,伯恩光学三年累计约51亿港元,蓝思科技三年累计约45.6亿人民币,两家没有拉开差距。

同时,2021财年,伯恩光学前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82.7%的收入,苹果占56%。2020年,蓝思科技前五大客户采购额占比总收入达到79.29%,苹果占54.97%。

两家公司目前都依赖少数几个大客户,在技术领域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如果客户订单调整,他们随时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

这种压力真实存在,比如失去苹果订单的欧菲光,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1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业绩预计最高亏损达27亿元。

此外,招股书显示,半导体供应链中断以及全球芯片供给紧缺,可能会对伯恩光学的整体业务发展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摆脱苹果依赖症,寻找新机遇

港股研究社认为,尽管面临种种难题,伯恩光学正在积极追求改变。

从2019财年到2021财年,伯恩在营收不变甚至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由15.44亿增长到了31.60亿,净利率实现了翻倍。

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伯恩此次上市的目的中看出一部分。根据招股书,伯恩表示融资主要用于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汽车相关业务,加强智能制造以及偿还借贷等。

作为一家老牌玻璃面板厂商,伯恩目前主要业务模式仍然是用组织加工能力、劳动红利换取利润,营收仍然离不开苹果。但从这次上市融资可以看出来伯恩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科技实力,并尝试寻找新的业务增量。

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国产手机都在加大科研投入,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伯恩可以依靠自身传统业务优势,尝试增加中小客户订单,摆脱对苹果的重度依赖。

比如,增加一些产能给小米等品牌。雷军称小米“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不管结果如何,小米大概率会扩大生产,有机会创造更多手机面板订单。

同时,紧随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可以继续享受时代的红利。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上升期,以及元宇宙火热将刺激VR\AR\MR设备市场,这些变化都可能为伯恩光学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