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让人无法抗拒的西装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让人无法抗拒的西装杀

西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一种文化,西服有时代的特征,还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与追求。定做西服,不仅是在选择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只有优雅的人才懂。

西装是绅士的铠甲,挺括的衣领、精致的衣扣和袖扣、考究的剪裁、贴合的腰线和富有质感的面料,打造出一个男人稳重利落的气质。《王牌特工》里主角塔伦·艾格顿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身运动装的街头小子,穿上定制西装,一秒钟变身迷倒瑞典公主的魅力男主角。男主角鼓起的胸肌和臀线,轻易地撑起西装的款型,斯文中透露一股霸气,简直男人味爆棚。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男士在各种场合的日常衣装。 西服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

1690年 法国渔民装的改良

最早的西装据说是法国一个叫菲利普的贵族从渔民那里学来的。菲利普观察到渔民穿的衣服能让他们行动自如,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衣服样式,便于用力、也便于大口地喘气,可以不扣扣子,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菲利普回到巴黎后,立即找裁缝力图一起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服装来。不久,新的服装便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这就是最早的西装,它的样式与今天的西装很相似。

1848年 英国王室休息室专用的衣服

也有不同意见称,最早的西装源于英国王室的传统制服。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参加晚宴只能穿燕尾服,那身笔挺的燕尾服紧包着身体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于是,1848年前后,作为休息室专用的衣服,一种宽松的无尾茄克响应潮流的召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就是著名的“拉翁基·茄克”。这种茄克慢慢发展成为男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款样,就是现代的“西服”。

1904年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同样于清末诞生,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西装业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为主体的“奉帮”裁缝专门制作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1939年 美式西服

30年代的美国,当时正式西装己誉满全球,人们又创新出一种美式风格:窄腰、宽肩、肥袖笼,自然腰线提高几英寸,用非常宽的垫肩来加宽肩部,袖笼处留很多余量,使胸部活动自由。后来这种风格比英式显得更休闲一些的西装在欧洲被称为实用男装。

1982 英国田园式休闲西服

八十年,年代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这时候的西服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最为时髦,休闲西服从此流行起来。

对于20世纪以后的男性,特别是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男士来讲,他们摒弃了礼服和大衣,转而穿上了舒适的短款西装——那样子就像是刚刚从工作场合走来,休闲、轻松,谈论着民主与自由,却又满怀野心与行动力。

西装也不是随随便便穿都能显出气质,还要注意西装礼仪,人们常说:“西装七分在做,三分在穿”,那么,怎样穿西装才算得体呢?

配西装的衬衣颜色应与西服颜色协调,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衬衣配各种颜色的西服效果都不,正式场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鲜艳的格子或花色衬衣。

衬衣袖口应长出西服袖口1-2厘米。

穿西服在正式庄重场合必须打领带,其他场合不一定都要打领带。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必须系好,不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应解开。

西服纽扣有单排、双排之分,纽扣系法有讲究:双排扣西装应把扣子都扣好。

单排扣西装,一粒扣的,系上端庄,敞开潇洒。

两粒扣的,应该只系上面一粒扣,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

三粒扣的,系上面两粒或只系中间一粒都合规范要求。

口袋巾,又称袋巾,胸带巾,是一小块正方形的织物,折叠之后插入西装上衣胸部的衣袋,是男士正装西服必不可少的一件配饰。口袋巾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变化,但作为最经典的正规法则,口袋巾的正确搭配要领是:在搭配时,先从套装及正统衬衫中找出比重最重的颜色以确定搭配的领带,再以领带的颜色决定口袋巾的颜色。此为最基本安全的搭配方式,且白色为最正规、最经典的颜色。

领结(Bow Tie)一般是男士出席正式场合或晚宴时候才会采用的点缀性饰品。想要在人群中既低调又能展现个性,这时就该运用各种配件,而领结就是个很棒的选择。

袖扣是一种老式的衬衫扣具,只能配法式袖衬衫使用。袖口一定要选择材质优良、工艺精致的。在出席严肃的正式场合,如果穿着套装,袖扣颜色最好与手表的颜色相搭配,材质最好是高级金属,可以配以天然材料如石头、贝壳等。

西服己成为男人优雅的标志,定制西服成了很多绅士的选择。高级定制西装的制作工序往往是出乎意料地繁琐,让人等上数月甚至是一年都不足为奇,那些比钻石还要名贵和稀缺的面料,只有少之又少的精英人士才能有幸获得,并最终锦衣上身。曾经,成衣工业的兴起让数以万计的裁缝店关门大吉,但令人意外的是,高级定制如今不仅没有没落,它又重新找回了春天。裁缝这个古老的行当,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英国伦敦世界最早最顶级的裁缝街

18 世纪 60 年代,世界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以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英国成了“世界工厂”。至 19 世纪初,位于英国伦敦西闹市区的萨维尔街(Savile Row)逐渐聚集并培养了世界一些最顶尖的裁缝师,人们把这条街称为裁缝街“英国裁缝街”。人们常说巴黎时装是“女装之后”,而萨维尔街的定制男装绝对可以称为“男装之王”了。《王牌特工》中Kingsman裁缝店的原型,就来自萨维尔街上的顶级男装定制店。

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几乎量过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每一个王室成员、贵族的身材尺码,身着一套萨维尔街的定制西装是世界各国权贵、富商、明星的身份象征。只有地处在萨维尔街及附近街道的54家店的其中之一的店或企业,才可以称自己为“英国萨维尔街的裁缝店”。 这里的裁缝追求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也要把西装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专业报纸《裁缝师》对萨维尔街的评价就是:高贵的现代感。

萨维尔街是定制西装的发源地,全定制(bespoke)是萨维尔街定制的精髓所在,也是让他们二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在这里,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按照100多年前的老规矩办事。即便是20年没有光顾的客人,只要来个电话,裁缝就可以从头顶上挂着的一长排牛皮纸版样中取下他的那一套——仿佛他把自己旧日的影子留了下来。这里出产合身、漂亮、结实、耐用的男装,你可以像100年前的男人们一样,穿着它骑马、打猎、旅行、上战场,但你也许不干这些。一套精良的手工定制西装会合适得像长在身上,能穿十几年。

机器生产一件成衣只需不到一个小时,而萨维尔街的定制服装平均需要52个小时的手工,中间还要经过3次试穿,从下单到交货起码3个月。这还是客人在伦敦的情况下,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在萨维尔顶级裁缝访美时定制的衣服要等一年。每件萨维尔出品的全定制西装, 95% 用手工完成。二件套西装大约1700 英镑起,三件套2200英镑起。

经典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打磨出来的,想在萨维尔街站住脚,首先要做3~5年学徒,成为高级裁缝需整整10年,比拿到医生资格的时间还要长。而要成为大师级人物,则需要一生的时间。我们崇敬的已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在其少年时期也曾在萨维尔街当过学徒,他成名后的高超剪裁技术和对面料的创新开发,也与早期这段学徒经历有关。萨维尔街上创立于1803年的Davies &Son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店里做外套的工人只做外套,不做裤子也不做马甲。他受到的是做外套的训练。裤子工匠也是如此。做三件套,要用到的人员有导购、裁衣工、外套工、裤子工、马甲工,最后是熨衣工。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

萨维尔街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Dege &Skinner成立于1865年。在很多与皇室有关的重要场合,都能找到出自Dege &Skinner 的定制制服,上至英女王60周年庆典、王子大婚典礼,下至白金汉宫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都不例外。2009年,Dege &Skinner为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量身定制了皇家骑兵团制服,如今两位王子身着该制服的油画正挂在英国国家肖像馆内。

位于萨维尔街10号的Dege &Skinner,简单的红、蓝两色Logo、木质的玻璃橱窗内陈设着简约款男士西服套装、橱窗顶部的三个英国皇室认证的标志,体现着这家店低调中不可忽视的成就。

Dege &Skinner是萨维尔街上的“一站式裁缝店”,从选材定款、到量体裁衣、再到加工缝制,全都是在这一间面积并不算大的店内完成。公关负责人Cass Stainton说:“可能Dege &Skinner被大家所知是因为军装定制,但其实我们的衬衫和西服定制同样受顾客欢迎。”

中国上海借鉴英国而发展起来的红帮裁缝

早期上海滩上的裁缝,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制作洋服,一类制作传统中式服装。前一类裁缝,也被叫作“红帮裁缝”。为什么叫“红帮”?一说是因为上海当时被西方列强分割,早期的荷兰殖民者顶着一头红发,中国人就以“红毛”来代指洋人,帮洋人做衣服的裁缝,或者做西式服装的裁缝,就被叫做“红帮裁缝”了。第二种说法是红帮裁缝大多来自宁波的鄞州、奉化一带,上海人就称这些人为“奉帮裁缝”,因为吴语“奉”、“红”同音,因此最后演变为“红帮裁缝”。 英国伦敦萨维尔街的服装文化是中国红帮服装文化的主要源头。

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红帮裁缝不仅在服装裁制工艺上借鉴学习了西方的技艺,同时结合中国人自己的生存环境、审美传统加以本土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西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一种文化,西服有时代的特征,还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与追求。定做西服,不仅是在选择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只有优雅的人才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让人无法抗拒的西装杀

西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一种文化,西服有时代的特征,还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与追求。定做西服,不仅是在选择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只有优雅的人才懂。

西装是绅士的铠甲,挺括的衣领、精致的衣扣和袖扣、考究的剪裁、贴合的腰线和富有质感的面料,打造出一个男人稳重利落的气质。《王牌特工》里主角塔伦·艾格顿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身运动装的街头小子,穿上定制西装,一秒钟变身迷倒瑞典公主的魅力男主角。男主角鼓起的胸肌和臀线,轻易地撑起西装的款型,斯文中透露一股霸气,简直男人味爆棚。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男士在各种场合的日常衣装。 西服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

1690年 法国渔民装的改良

最早的西装据说是法国一个叫菲利普的贵族从渔民那里学来的。菲利普观察到渔民穿的衣服能让他们行动自如,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衣服是敞领、少扣子的。这种衣服样式,便于用力、也便于大口地喘气,可以不扣扣子,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开。菲利普回到巴黎后,立即找裁缝力图一起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服装来。不久,新的服装便问世了。它与渔夫的服装相似,敞领,少扣,但又比渔夫的衣服挺括,能保持传统服装的庄重。这就是最早的西装,它的样式与今天的西装很相似。

1848年 英国王室休息室专用的衣服

也有不同意见称,最早的西装源于英国王室的传统制服。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参加晚宴只能穿燕尾服,那身笔挺的燕尾服紧包着身体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于是,1848年前后,作为休息室专用的衣服,一种宽松的无尾茄克响应潮流的召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就是著名的“拉翁基·茄克”。这种茄克慢慢发展成为男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款样,就是现代的“西服”。

1904年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同样于清末诞生,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西装业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为主体的“奉帮”裁缝专门制作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1939年 美式西服

30年代的美国,当时正式西装己誉满全球,人们又创新出一种美式风格:窄腰、宽肩、肥袖笼,自然腰线提高几英寸,用非常宽的垫肩来加宽肩部,袖笼处留很多余量,使胸部活动自由。后来这种风格比英式显得更休闲一些的西装在欧洲被称为实用男装。

1982 英国田园式休闲西服

八十年,年代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这时候的西服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最为时髦,休闲西服从此流行起来。

对于20世纪以后的男性,特别是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男士来讲,他们摒弃了礼服和大衣,转而穿上了舒适的短款西装——那样子就像是刚刚从工作场合走来,休闲、轻松,谈论着民主与自由,却又满怀野心与行动力。

西装也不是随随便便穿都能显出气质,还要注意西装礼仪,人们常说:“西装七分在做,三分在穿”,那么,怎样穿西装才算得体呢?

配西装的衬衣颜色应与西服颜色协调,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衬衣配各种颜色的西服效果都不,正式场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鲜艳的格子或花色衬衣。

衬衣袖口应长出西服袖口1-2厘米。

穿西服在正式庄重场合必须打领带,其他场合不一定都要打领带。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必须系好,不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应解开。

西服纽扣有单排、双排之分,纽扣系法有讲究:双排扣西装应把扣子都扣好。

单排扣西装,一粒扣的,系上端庄,敞开潇洒。

两粒扣的,应该只系上面一粒扣,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

三粒扣的,系上面两粒或只系中间一粒都合规范要求。

口袋巾,又称袋巾,胸带巾,是一小块正方形的织物,折叠之后插入西装上衣胸部的衣袋,是男士正装西服必不可少的一件配饰。口袋巾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变化,但作为最经典的正规法则,口袋巾的正确搭配要领是:在搭配时,先从套装及正统衬衫中找出比重最重的颜色以确定搭配的领带,再以领带的颜色决定口袋巾的颜色。此为最基本安全的搭配方式,且白色为最正规、最经典的颜色。

领结(Bow Tie)一般是男士出席正式场合或晚宴时候才会采用的点缀性饰品。想要在人群中既低调又能展现个性,这时就该运用各种配件,而领结就是个很棒的选择。

袖扣是一种老式的衬衫扣具,只能配法式袖衬衫使用。袖口一定要选择材质优良、工艺精致的。在出席严肃的正式场合,如果穿着套装,袖扣颜色最好与手表的颜色相搭配,材质最好是高级金属,可以配以天然材料如石头、贝壳等。

西服己成为男人优雅的标志,定制西服成了很多绅士的选择。高级定制西装的制作工序往往是出乎意料地繁琐,让人等上数月甚至是一年都不足为奇,那些比钻石还要名贵和稀缺的面料,只有少之又少的精英人士才能有幸获得,并最终锦衣上身。曾经,成衣工业的兴起让数以万计的裁缝店关门大吉,但令人意外的是,高级定制如今不仅没有没落,它又重新找回了春天。裁缝这个古老的行当,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英国伦敦世界最早最顶级的裁缝街

18 世纪 60 年代,世界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以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英国成了“世界工厂”。至 19 世纪初,位于英国伦敦西闹市区的萨维尔街(Savile Row)逐渐聚集并培养了世界一些最顶尖的裁缝师,人们把这条街称为裁缝街“英国裁缝街”。人们常说巴黎时装是“女装之后”,而萨维尔街的定制男装绝对可以称为“男装之王”了。《王牌特工》中Kingsman裁缝店的原型,就来自萨维尔街上的顶级男装定制店。

萨维尔街的裁缝们几乎量过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每一个王室成员、贵族的身材尺码,身着一套萨维尔街的定制西装是世界各国权贵、富商、明星的身份象征。只有地处在萨维尔街及附近街道的54家店的其中之一的店或企业,才可以称自己为“英国萨维尔街的裁缝店”。 这里的裁缝追求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也要把西装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专业报纸《裁缝师》对萨维尔街的评价就是:高贵的现代感。

萨维尔街是定制西装的发源地,全定制(bespoke)是萨维尔街定制的精髓所在,也是让他们二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在这里,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按照100多年前的老规矩办事。即便是20年没有光顾的客人,只要来个电话,裁缝就可以从头顶上挂着的一长排牛皮纸版样中取下他的那一套——仿佛他把自己旧日的影子留了下来。这里出产合身、漂亮、结实、耐用的男装,你可以像100年前的男人们一样,穿着它骑马、打猎、旅行、上战场,但你也许不干这些。一套精良的手工定制西装会合适得像长在身上,能穿十几年。

机器生产一件成衣只需不到一个小时,而萨维尔街的定制服装平均需要52个小时的手工,中间还要经过3次试穿,从下单到交货起码3个月。这还是客人在伦敦的情况下,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在萨维尔顶级裁缝访美时定制的衣服要等一年。每件萨维尔出品的全定制西装, 95% 用手工完成。二件套西装大约1700 英镑起,三件套2200英镑起。

经典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打磨出来的,想在萨维尔街站住脚,首先要做3~5年学徒,成为高级裁缝需整整10年,比拿到医生资格的时间还要长。而要成为大师级人物,则需要一生的时间。我们崇敬的已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在其少年时期也曾在萨维尔街当过学徒,他成名后的高超剪裁技术和对面料的创新开发,也与早期这段学徒经历有关。萨维尔街上创立于1803年的Davies &Son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店里做外套的工人只做外套,不做裤子也不做马甲。他受到的是做外套的训练。裤子工匠也是如此。做三件套,要用到的人员有导购、裁衣工、外套工、裤子工、马甲工,最后是熨衣工。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

萨维尔街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Dege &Skinner成立于1865年。在很多与皇室有关的重要场合,都能找到出自Dege &Skinner 的定制制服,上至英女王60周年庆典、王子大婚典礼,下至白金汉宫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都不例外。2009年,Dege &Skinner为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量身定制了皇家骑兵团制服,如今两位王子身着该制服的油画正挂在英国国家肖像馆内。

位于萨维尔街10号的Dege &Skinner,简单的红、蓝两色Logo、木质的玻璃橱窗内陈设着简约款男士西服套装、橱窗顶部的三个英国皇室认证的标志,体现着这家店低调中不可忽视的成就。

Dege &Skinner是萨维尔街上的“一站式裁缝店”,从选材定款、到量体裁衣、再到加工缝制,全都是在这一间面积并不算大的店内完成。公关负责人Cass Stainton说:“可能Dege &Skinner被大家所知是因为军装定制,但其实我们的衬衫和西服定制同样受顾客欢迎。”

中国上海借鉴英国而发展起来的红帮裁缝

早期上海滩上的裁缝,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制作洋服,一类制作传统中式服装。前一类裁缝,也被叫作“红帮裁缝”。为什么叫“红帮”?一说是因为上海当时被西方列强分割,早期的荷兰殖民者顶着一头红发,中国人就以“红毛”来代指洋人,帮洋人做衣服的裁缝,或者做西式服装的裁缝,就被叫做“红帮裁缝”了。第二种说法是红帮裁缝大多来自宁波的鄞州、奉化一带,上海人就称这些人为“奉帮裁缝”,因为吴语“奉”、“红”同音,因此最后演变为“红帮裁缝”。 英国伦敦萨维尔街的服装文化是中国红帮服装文化的主要源头。

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红帮裁缝不仅在服装裁制工艺上借鉴学习了西方的技艺,同时结合中国人自己的生存环境、审美传统加以本土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西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一种文化,西服有时代的特征,还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情感与追求。定做西服,不仅是在选择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只有优雅的人才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