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老年“调教”互联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老年“调教”互联网

“螳螂”捕蝉,“老将”在后?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被爸妈指导如何上网冲浪、乃至指出你太落后需要与时俱进是一种什么体验?硬糖君有深痛的领会。

第一次是,硬糖君的老妈分享完我们公号的稿子,语重心长地指导工作:现代人都玩抖音了,谁还看朋友圈啊。娱乐硬糖应该抓紧跟时代接轨,尝试做做短视频。对姆们图文自媒体的发展,看得相当透彻。

第二次是,年过六十的老爸突然对露营感兴趣,想要学点知识、买些装备,等开春就实践起来。然后,一个让人分外迷惑的行为出现了——

他既没搜索攻略指南,也没打开购物软件,只是频繁地在线上、线下聊到露营的话题。每次跟人聊起“露营”,老爸还会立马把方言切换成普通话。硬糖君实在没忍住,告诉他有兴趣是好事儿,可以先去知乎、小红书刷刷经验贴。

结果老爸淡定回应,不用那么麻烦,每天多念叨几遍“露营”,手机就会主动弹出相关信息。没多久,他的计划顺利进行,至少四款软件殷勤推送来露营内容。

无独有偶,硬糖君的好友也分享过类似事情:她的妈妈想看脱口秀,象征性地搜索了下徐志胜,“明天它就会给我推送视频”。据说,阿姨已经用这个方法,在购物软件买到过想要的红薯和置物架。

是不是有了超越认知的震惊!手机监听、智能算法这些常被群众讨伐的技术,竟然成了爸妈调教互联网的手段。

并非互联网原住民的中老年,遇到过年轻人的不耐烦,踩到过微商、假靳东的深坑。但这绝非他们的智识问题,只是经验不足。在五六年的斗智斗勇之后,中老年已然在社交媒体安营扎寨、别有洞天。

别靠近年轻人

三个月前,韩义生(化名)跟搭伙拍短视频的年轻人闹掰了。他想,要分就分得利索点,连夜爬起来把快手、抖音、微视的密码都改了,“费老鼻子劲了”。

一看无法登陆账号,团队里的人都气得不轻,追着在群里“教育”老韩。但老韩还没说话,他们内部反倒因策划、运营的问题,先爆发了一场甩锅撕逼战。群聊的最后一句话是:做得再差,那也比老头自己做好。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老韩“夺回”账号后,开始更勤快地创作,频率从一周两更变成基本日更。可涨粉速度却明显慢了,三个月全网粉丝仅多了五百。而此前,他光是抖音就已实现每月稳定涨粉近两千。

这倒没把老韩的心态压崩,他反倒为当时的果断暗自窃喜。脱离团队后,他终于可以放飞自我,在评论区狂怼大发议论的网友,把顶在嗓子眼的脏话全给倒了出来。

“谁也甭想破坏我的好心情。”老韩说这话时,硬气里带着几分轻松。不再把拍视频当成任务后,他总算找到了短视频的真乐趣。

这个拍视频的企划源于去年。老韩在健身房结识了五六个90后失业青年,编剧、摄影、策划……全是从眼下不景气的影视圈下岗的。闲着也是闲着,他们琢磨搞点副业。于是大家一合计,就做短视频!

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靠谱。更何况,眼前还有现成的网红潜力股——老韩。63岁的退休老大爷,曾在投行圈叱咤风云,健身、毒舌、时髦、帅气的鲜明标签,不红天理难容。

架不住孩子们的热情,老韩本来也觉得长日无聊,一口应下搭伙做号。他们拆解完田姥姥、汪奶奶、结巴老爹等对标账号,整理出几十条账号定位,最终决定要把老韩包装成不正经爷爷,就像美剧《破产姐妹》里的奥列格。

就这样,按照团队的选题策划,老韩从自己的日常里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反差的、符合年轻粉丝口味的形象。除健身露肉外,63岁的老韩还被安排和年轻美女拍“擦边”视频,不出所料,流量和辱骂一同涌来。

这两年活跃在短视频里的中老年,大多是网红机构造出的,工业味十足。久而久之,年轻朋友也有了一种偏见,认为短视频玩得好的中老年,就是炒作,就是想当网红。玩不好的呢,则会因拙劣的模仿和跟风,落到鄙视链的底层。

总之,短视频里稍有热度的中老年,都得接受外界的审视和怀疑。更别说,老韩拍摄的每条作品,“我要红”的意图呼之欲出。评论区惨不忍睹,他愤怒地想要回复点啥,却被团队以“别唱反调,容易翻车”为由,摁住了冲动的小手。

不论网友喜爱还是憎恶,都正中团队其他人的下怀。“你说这帮年轻孩子,成天想啥呢。拍个视频,除了图钱、图流量,还图啥?”老韩到现在都难以理解。

充满冒犯的网络环境,将很多中老年拒之门外,但也筛选出了一批表达欲旺盛且极具适应力的选手。留下的人,包括老韩,慢慢变得“诚实”起来,不再向既有的规则妥协,也不再挣扎着迎合年轻趣味,而是分享起更加真实日常的自我。

各种角度地远离年轻人,松弛下来的中老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空间,从短视频走向了小红书、陌陌等社交新战场。他们虽未彻底摆脱两极化评价的尴尬,但正赢得更多包容和理解,甚至是追捧。

“还是做自己吧”

老韩觉得,他已经真正找到了在互联网世界的归属感。

当初决定做短视频时,团队说是抱着玩票心理,但实操起来那叫一丝不苟。编剧先写好本子,交给导演和摄影构思分镜,再找合适场地拍摄、剪辑成片。顺利的话,整个流程走完大概需要三天。这是周更两条的正常速度。

老韩需要做的则是,一字不差地背下每句台词,并在指定的镜头位置,做出排练过无数遍的动作,还得情绪自然。他有时候不经意做了小动作,或是改了点台词,团队必定会要求重新拍摄。为此,他和团队里的人闹过多次不愉快,也为后面拆伙埋下隐患。

一开始,初次当演员的老韩充满新鲜感,经常戏瘾发作,主动要求团队加快节奏。但很快,他就被没有表演自由、没有选题自由、没有评论自由,甚至没有特效自由等等,逼出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哪是我搞短视频,是短视频搞我。”

那段时间,“流量”“粉丝”“变现”简直是老韩耳畔的和尚念经。当刷短视频变成任务,原本沉迷快手、抖音的老韩烦透了打开这些软件。偶尔刷到同龄网友发出钓鱼、街拍、盘核桃等作品,他愈发坚定地认为:应该摆脱网红的套子,拍点自己真感兴趣的。

拆伙后,老韩独自拍摄的视频相当粗糙。健身、美女、退休精英的滤镜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三餐、河边钓鱼、广场打卡等生活化题材。

没人爱看如此寻常的内容,但老韩不在乎。自打用短视频记录日常,他对快手、抖音重新有了依赖,还跑去知乎、陌陌、小红书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社交广场”。

种种迹象表明,自带社交牛逼症的中老年网友,真变多了。他们最厉害的地方是以寻回自我的方式,不断拉拢曾经处于对立关系的年轻网友,甚至让他们为老一辈隔空撕了起来。

在小红书,常有阿姨大叔发布粗糙自拍照,正经文案都没配。而这些帖子底下一片欢乐和谐,有人解释“老人刚注册不会玩吧”,有人玩梗“奶奶:哎,咋发出去了啊”,更多人祝福“奶奶可爱,身体健康”。

这些评论被站内用户称作“小红薯的温暖”。他们还截取相关内容,再以“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分享出去,向新来的中老年主动示好,从而和其他平台的“喷子”“键盘侠”划清界限。

擅长网上冲浪的中老年,也往往会把产品当做“人”来相处。在他们眼里,每个APP都有自己的脾性和情绪,如老实、大方、刁钻,需要不同方式去磨合驯化。

所以,硬糖君的老爸把自带监听功能的软件视为“推销员”,等它收集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好友的老妈将主打兴趣算法的软件当“秘书”,让它看到搜索后自觉奉送链接;老韩将具有记录价值的软件当“好友”,在它陪伴下去感受人间烟火。

更有阿姨精辟总结:看人下菜碟,玩快手放开点,玩小红书随意点,玩抖音心大点。

圈子未成,依旧孤独

自我表达虽然得到初步满足,老韩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脱离群众的孤独。

人是群居动物,现实世界、网络世界都一样。可一直以来,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上相对沉默,他们走进产品和社区,可能会消费、会创作,但不像年轻群体那么热衷抱团取暖、摇旗呐喊,他们仍是沉默的大多数。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老韩的粉丝都以年轻网友居多。他们绝大多数是抱着好奇心理来窥视中老年生活的。年轻朋友的点赞、评论、打赏确实可以汇成暖流,可天然存在的代沟和差异,注定前者无法彻底消除后者的孤独。

中老年或许可以短暂地游走、或活跃在各大社交产品,但最终还是会因无法共鸣、缺乏归属感而退出。

老韩已经生出微妙的疏离感。每条作品的评论他都会反复翻到底好几遍,只为找找志同道合的人。遗憾的是,网友只会说“退休真爽”“老头会玩”,压根没人在意老韩去哪儿钓鱼、盘的什么核桃、喝的啥茶……

他告诉硬糖君,那种感觉就像不小心扎进年轻队伍,你跟人家叨叨家长里短,期待对方有所回应。孩子们冲你淡淡一笑,说了声“牛逼啊”。

找到圈子,既是社交需求,也是在个人主义时代对集体生活的渴望。中老年用户想要消解与互联网的割裂感,真正做到在线上生活,就必定要经过这条道路。 老韩尝试着跳出短视频,去更多平台发现同好,寻找专属中老年的圈子。幸运的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远不止他。眼下,中老年用户的声音已在各大社交软件、社区响起,且有慢慢交汇形成圈层文化的苗头。

这种现象最先出现在陌陌、贴吧等老牌产品里。很好理解,这些存在十年以上的产品,最早那批用户也已迈进而立、不惑之年,势必比年轻化产品对中老年更友好、更包容。

陌陌推出过小组功能,自上而下地引导用户发展兴趣社交。硬糖君留意到,美文、垂钓、文玩、情感等偏熟龄的小组,成员较多、热度颇高。老韩也在此顺利找到了同城热爱垂钓的网友,约过一起钓鱼。

同样,快手、抖音、小红书里,中老年在垂钓、文玩、摄影等品类的消费也较多。中老年用户在细分领域存在明显偏好,也就具有形成圈层文化的优渥土壤。重点是,永远在追逐更年轻的产品们能否停停脚步,捎上中老年这个孤独却庞大的队伍。 陌陌小组的入口隐藏极深,目前似乎没有针对性运营的意思。而抖音、小红书等产品,看似在加强对熟龄群体的服务,但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没有实质性突破。至于小红书的“老红书”,也不知走到哪一步了。

在玩转快手、沉迷抖音、试水小红书后,硬糖君的老妈春节期间还学着注册了豆瓣、微博和知乎。看来,没有困难可以阻挡,有志中老年去互联网抢地盘的决心。

或许,做到咱爸妈这个程度,才叫真正的忠实用户。希望这个道理,永远在追逐小年轻的产品经理,可以早点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老年“调教”互联网

“螳螂”捕蝉,“老将”在后?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被爸妈指导如何上网冲浪、乃至指出你太落后需要与时俱进是一种什么体验?硬糖君有深痛的领会。

第一次是,硬糖君的老妈分享完我们公号的稿子,语重心长地指导工作:现代人都玩抖音了,谁还看朋友圈啊。娱乐硬糖应该抓紧跟时代接轨,尝试做做短视频。对姆们图文自媒体的发展,看得相当透彻。

第二次是,年过六十的老爸突然对露营感兴趣,想要学点知识、买些装备,等开春就实践起来。然后,一个让人分外迷惑的行为出现了——

他既没搜索攻略指南,也没打开购物软件,只是频繁地在线上、线下聊到露营的话题。每次跟人聊起“露营”,老爸还会立马把方言切换成普通话。硬糖君实在没忍住,告诉他有兴趣是好事儿,可以先去知乎、小红书刷刷经验贴。

结果老爸淡定回应,不用那么麻烦,每天多念叨几遍“露营”,手机就会主动弹出相关信息。没多久,他的计划顺利进行,至少四款软件殷勤推送来露营内容。

无独有偶,硬糖君的好友也分享过类似事情:她的妈妈想看脱口秀,象征性地搜索了下徐志胜,“明天它就会给我推送视频”。据说,阿姨已经用这个方法,在购物软件买到过想要的红薯和置物架。

是不是有了超越认知的震惊!手机监听、智能算法这些常被群众讨伐的技术,竟然成了爸妈调教互联网的手段。

并非互联网原住民的中老年,遇到过年轻人的不耐烦,踩到过微商、假靳东的深坑。但这绝非他们的智识问题,只是经验不足。在五六年的斗智斗勇之后,中老年已然在社交媒体安营扎寨、别有洞天。

别靠近年轻人

三个月前,韩义生(化名)跟搭伙拍短视频的年轻人闹掰了。他想,要分就分得利索点,连夜爬起来把快手、抖音、微视的密码都改了,“费老鼻子劲了”。

一看无法登陆账号,团队里的人都气得不轻,追着在群里“教育”老韩。但老韩还没说话,他们内部反倒因策划、运营的问题,先爆发了一场甩锅撕逼战。群聊的最后一句话是:做得再差,那也比老头自己做好。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老韩“夺回”账号后,开始更勤快地创作,频率从一周两更变成基本日更。可涨粉速度却明显慢了,三个月全网粉丝仅多了五百。而此前,他光是抖音就已实现每月稳定涨粉近两千。

这倒没把老韩的心态压崩,他反倒为当时的果断暗自窃喜。脱离团队后,他终于可以放飞自我,在评论区狂怼大发议论的网友,把顶在嗓子眼的脏话全给倒了出来。

“谁也甭想破坏我的好心情。”老韩说这话时,硬气里带着几分轻松。不再把拍视频当成任务后,他总算找到了短视频的真乐趣。

这个拍视频的企划源于去年。老韩在健身房结识了五六个90后失业青年,编剧、摄影、策划……全是从眼下不景气的影视圈下岗的。闲着也是闲着,他们琢磨搞点副业。于是大家一合计,就做短视频!

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靠谱。更何况,眼前还有现成的网红潜力股——老韩。63岁的退休老大爷,曾在投行圈叱咤风云,健身、毒舌、时髦、帅气的鲜明标签,不红天理难容。

架不住孩子们的热情,老韩本来也觉得长日无聊,一口应下搭伙做号。他们拆解完田姥姥、汪奶奶、结巴老爹等对标账号,整理出几十条账号定位,最终决定要把老韩包装成不正经爷爷,就像美剧《破产姐妹》里的奥列格。

就这样,按照团队的选题策划,老韩从自己的日常里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反差的、符合年轻粉丝口味的形象。除健身露肉外,63岁的老韩还被安排和年轻美女拍“擦边”视频,不出所料,流量和辱骂一同涌来。

这两年活跃在短视频里的中老年,大多是网红机构造出的,工业味十足。久而久之,年轻朋友也有了一种偏见,认为短视频玩得好的中老年,就是炒作,就是想当网红。玩不好的呢,则会因拙劣的模仿和跟风,落到鄙视链的底层。

总之,短视频里稍有热度的中老年,都得接受外界的审视和怀疑。更别说,老韩拍摄的每条作品,“我要红”的意图呼之欲出。评论区惨不忍睹,他愤怒地想要回复点啥,却被团队以“别唱反调,容易翻车”为由,摁住了冲动的小手。

不论网友喜爱还是憎恶,都正中团队其他人的下怀。“你说这帮年轻孩子,成天想啥呢。拍个视频,除了图钱、图流量,还图啥?”老韩到现在都难以理解。

充满冒犯的网络环境,将很多中老年拒之门外,但也筛选出了一批表达欲旺盛且极具适应力的选手。留下的人,包括老韩,慢慢变得“诚实”起来,不再向既有的规则妥协,也不再挣扎着迎合年轻趣味,而是分享起更加真实日常的自我。

各种角度地远离年轻人,松弛下来的中老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空间,从短视频走向了小红书、陌陌等社交新战场。他们虽未彻底摆脱两极化评价的尴尬,但正赢得更多包容和理解,甚至是追捧。

“还是做自己吧”

老韩觉得,他已经真正找到了在互联网世界的归属感。

当初决定做短视频时,团队说是抱着玩票心理,但实操起来那叫一丝不苟。编剧先写好本子,交给导演和摄影构思分镜,再找合适场地拍摄、剪辑成片。顺利的话,整个流程走完大概需要三天。这是周更两条的正常速度。

老韩需要做的则是,一字不差地背下每句台词,并在指定的镜头位置,做出排练过无数遍的动作,还得情绪自然。他有时候不经意做了小动作,或是改了点台词,团队必定会要求重新拍摄。为此,他和团队里的人闹过多次不愉快,也为后面拆伙埋下隐患。

一开始,初次当演员的老韩充满新鲜感,经常戏瘾发作,主动要求团队加快节奏。但很快,他就被没有表演自由、没有选题自由、没有评论自由,甚至没有特效自由等等,逼出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哪是我搞短视频,是短视频搞我。”

那段时间,“流量”“粉丝”“变现”简直是老韩耳畔的和尚念经。当刷短视频变成任务,原本沉迷快手、抖音的老韩烦透了打开这些软件。偶尔刷到同龄网友发出钓鱼、街拍、盘核桃等作品,他愈发坚定地认为:应该摆脱网红的套子,拍点自己真感兴趣的。

拆伙后,老韩独自拍摄的视频相当粗糙。健身、美女、退休精英的滤镜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三餐、河边钓鱼、广场打卡等生活化题材。

没人爱看如此寻常的内容,但老韩不在乎。自打用短视频记录日常,他对快手、抖音重新有了依赖,还跑去知乎、陌陌、小红书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社交广场”。

种种迹象表明,自带社交牛逼症的中老年网友,真变多了。他们最厉害的地方是以寻回自我的方式,不断拉拢曾经处于对立关系的年轻网友,甚至让他们为老一辈隔空撕了起来。

在小红书,常有阿姨大叔发布粗糙自拍照,正经文案都没配。而这些帖子底下一片欢乐和谐,有人解释“老人刚注册不会玩吧”,有人玩梗“奶奶:哎,咋发出去了啊”,更多人祝福“奶奶可爱,身体健康”。

这些评论被站内用户称作“小红薯的温暖”。他们还截取相关内容,再以“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分享出去,向新来的中老年主动示好,从而和其他平台的“喷子”“键盘侠”划清界限。

擅长网上冲浪的中老年,也往往会把产品当做“人”来相处。在他们眼里,每个APP都有自己的脾性和情绪,如老实、大方、刁钻,需要不同方式去磨合驯化。

所以,硬糖君的老爸把自带监听功能的软件视为“推销员”,等它收集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好友的老妈将主打兴趣算法的软件当“秘书”,让它看到搜索后自觉奉送链接;老韩将具有记录价值的软件当“好友”,在它陪伴下去感受人间烟火。

更有阿姨精辟总结:看人下菜碟,玩快手放开点,玩小红书随意点,玩抖音心大点。

圈子未成,依旧孤独

自我表达虽然得到初步满足,老韩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脱离群众的孤独。

人是群居动物,现实世界、网络世界都一样。可一直以来,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上相对沉默,他们走进产品和社区,可能会消费、会创作,但不像年轻群体那么热衷抱团取暖、摇旗呐喊,他们仍是沉默的大多数。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老韩的粉丝都以年轻网友居多。他们绝大多数是抱着好奇心理来窥视中老年生活的。年轻朋友的点赞、评论、打赏确实可以汇成暖流,可天然存在的代沟和差异,注定前者无法彻底消除后者的孤独。

中老年或许可以短暂地游走、或活跃在各大社交产品,但最终还是会因无法共鸣、缺乏归属感而退出。

老韩已经生出微妙的疏离感。每条作品的评论他都会反复翻到底好几遍,只为找找志同道合的人。遗憾的是,网友只会说“退休真爽”“老头会玩”,压根没人在意老韩去哪儿钓鱼、盘的什么核桃、喝的啥茶……

他告诉硬糖君,那种感觉就像不小心扎进年轻队伍,你跟人家叨叨家长里短,期待对方有所回应。孩子们冲你淡淡一笑,说了声“牛逼啊”。

找到圈子,既是社交需求,也是在个人主义时代对集体生活的渴望。中老年用户想要消解与互联网的割裂感,真正做到在线上生活,就必定要经过这条道路。 老韩尝试着跳出短视频,去更多平台发现同好,寻找专属中老年的圈子。幸运的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远不止他。眼下,中老年用户的声音已在各大社交软件、社区响起,且有慢慢交汇形成圈层文化的苗头。

这种现象最先出现在陌陌、贴吧等老牌产品里。很好理解,这些存在十年以上的产品,最早那批用户也已迈进而立、不惑之年,势必比年轻化产品对中老年更友好、更包容。

陌陌推出过小组功能,自上而下地引导用户发展兴趣社交。硬糖君留意到,美文、垂钓、文玩、情感等偏熟龄的小组,成员较多、热度颇高。老韩也在此顺利找到了同城热爱垂钓的网友,约过一起钓鱼。

同样,快手、抖音、小红书里,中老年在垂钓、文玩、摄影等品类的消费也较多。中老年用户在细分领域存在明显偏好,也就具有形成圈层文化的优渥土壤。重点是,永远在追逐更年轻的产品们能否停停脚步,捎上中老年这个孤独却庞大的队伍。 陌陌小组的入口隐藏极深,目前似乎没有针对性运营的意思。而抖音、小红书等产品,看似在加强对熟龄群体的服务,但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没有实质性突破。至于小红书的“老红书”,也不知走到哪一步了。

在玩转快手、沉迷抖音、试水小红书后,硬糖君的老妈春节期间还学着注册了豆瓣、微博和知乎。看来,没有困难可以阻挡,有志中老年去互联网抢地盘的决心。

或许,做到咱爸妈这个程度,才叫真正的忠实用户。希望这个道理,永远在追逐小年轻的产品经理,可以早点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