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德时代的愤怒与恐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德时代的愤怒与恐惧

宁德时代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世界动力电池产业正风起云涌,火药味自然也越来越浓。

文|智驾网  长金

在创业板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近来风波不断。

在面临美国制裁的风波尚未平息,市值在3天内跌去2000亿市值之时,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的“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被媒体曝出,这此案件将于本月23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也就是在宁德时代的本部举行。

这起诉讼的起因,在于2018-2019年间,有9位宁德时代的技术人员在离职后分别加入了无锡天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保定亿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蜂巢能源的关联方。

据悉,这一案件已经分别于2021年5月、8月、12月开庭审理了3次,此次诉讼为第四次审理。

宁德时代作为原告方,认为9位员工分别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市场专员等要职,违反了与其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在竞业限制期未满时加入与宁德时代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因此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还做出过支持宁德时代向其中5位前员工分别索赔100万元违约金的判决。

随后,这9位员工还向宁德当地法院提起过上诉,但一审、二审均以败诉告终。

昨天(2月15日),智驾网(ID:zhinengqiche)向蜂巢能源询问相关事宜,官方给出的答复是:

“我们已经关注到媒体的报道,公司一直合法、合规经营。我们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开庭应诉,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判决。”

诉讼尚未开庭,更多的细节也没有公布,结果如何在目前看来并不重要,但此次事件的企业双方和他们的背景、现状却值得我们品味。

01、心腹大患:蜂巢能源

宁德时代是当前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冠军企业,其2021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2.6%,连续五年蝉联第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的累计产量为219.7GWh,装车量为154.5GWh。其中,宁德时代以80.51GWh的装车量位居榜首,市场占比高达52.1%。

而根据发展规划,宁德时代在2025年的产能目标将达到600GWh。

与宁德时代相比,蜂巢能源现有的体量就小得多了,其2021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仅为宁德时代体量的3%。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第二次创业”。

企业成立之初,魏建军就曾表示:

“蜂巢能源将作为独立的企业参与长城汽车和其他车企的电池供应,并获取更多社会资本入股,成长为独立的电池品牌,这也是完善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核心部件领域布局的一个环节。”

在短短5年之内,蜂巢能源目前已在全球拥有7个研发中心和8个电池基地,并落地了世界首款无钴电池,以及在安全性能方面具备创新技术的大禹电池、果冻电池。

2021年,虽然蜂巢能源1%的市场占有率看似不高,但其增速同比超过了430%,装车量进入国内前五、全球前十,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而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蜂巢能源在建产能297GWh,2025年的产能目标也是600GWh,与宁德时代相同。

蜂巢能源敢于提出4年内与行业龙头企业比肩的目标,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宁德时代将其视作竞争对手也并非小题大做。

从2021年2月开始,蜂巢能源已经连续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2月下旬蜂巢能源获得35亿元A轮融资,一个月后获得A+轮;7月,蜂巢能源获得102.8亿元的B轮融资;12月,B+轮融资完成;2022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亿元增资蜂巢能源,占比0.7%。

至此,蜂巢能源的估值达到了460亿元。

今天(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上饶市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此次开工的蜂巢能源上饶动力电池项目二期产能规划为20GWh,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SOP,至此,加上一期的4GWh,上饶基地总产能规划为24GWh。

蜂巢能源在跳跃式生长。

2022年1月,蜂巢能源科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原本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科创板申报。

而此时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诉讼,有可能会影响其IPO进程。

但从宁德时代的角度去看,国内相关企业迅速崛起,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谓每天都在增加。

除了蜂巢能源之外,宁德时代还与中创新航、塔菲尔新能源两家电池企业存在法律纠纷。

02、外患大于内忧

蜂巢能源会成长与宁德时代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吗?

今天看来,双方差距巨大,但蜂巢能源背靠长城汽车集团,极有可能迅速成长为与比亚迪类似的对手。

而当前车企主动投资、投入动力电池产业已是世界潮流。

而这起诉讼更大的目的在于警告业内疯狂的挖人大战。

但宁德时代面临的内患本质上属于正常竞争,更大的外忧来自于国门之外和颠覆性技术的出现。

这些来自国门之外的纷扰围绕着宁德时代的市值变化起伏,似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做空力量。以至于其不得不在2月13日发布声明:

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公司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谣言无是生非,毫无根据,性质恶劣,宁德时代已于2月12日向公安机关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2月14日宁德时代在股市实现反弹,上涨3.68%,报收508元/股;2月15日,宁德时代继续上涨3.74%,报收527元/股,重新回到500元门槛之内,今天延续了升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德时代作为当前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头号竞争对手所面临的困扰,所谓“高处不胜寒”,或许就是这种感受。

无论是高处不胜寒还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宁德时代今天所占据的行业地位不仅仅是在中国具备无人可撼动的影响力,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当世界汽车工业全面电动化已成历史大势,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产业,动力电池天然具有战略地位。

它的芯片的地位已不相上下。

在昨天晚上宁德时代发布的举行于2月14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以及财务总监郑舒亲自出面回答众多投资者的问题。

这些投资者涉及高瓴资本、鸿商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资本、富达基金、华平投资、中远海运、KKR、GIC、Capital Group等50多位投资者。

其中有投资者问:宁德时代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否用到美国的技术、材料或是设备?

宁德时代的回答是:

“电池生产过程中公司没有直接涉及,BMS上芯片部分源自美国,目前也在做国产化。”

这一回答变相回应了美国可以制裁宁德时代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宁德时代已经为此进行准备。

03、颠覆性技术正来到临界点

而近期动力电池领域一家名为Amprius的美国公司宣布,已经生产了第一批超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是目前可用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比目前最先进的特斯拉Model 3电池还有高出73%,体积却减少了37%,比特斯拉的18650电池更具有颠覆性。

据Amprius公司表示,这款电池能够实现如此高能量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其采用了硅纳米线技术。

其专有的Si-Nanowire阳极平台,它在短短六分钟内就实现了硅阳极锂离子电池的0%至80%的充电率。

这样的技术近几年来屡有报道,但它们真正具备颠覆性是其多久时间可以量产化和规模化。

正如屡屡跳票的4680电池和固态电池一样。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都在量产化前夜,临界点似近不远。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强国都在压重注于动力电池,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是大概率事件。

04、宁德时代回应市场焦虑

下面我们全文刊发宁德时代在2月15日晚间发布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这份调研纪要显示,该投资者关系活动于2月14日举行,宁德时代方面接待人包括: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以及财务总监郑舒。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此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方包括:高瓴资本、鸿商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资本、富达基金、华平投资、中远海运、KKR、GIC、Capital Group等50多位投资者。

以下为上述投资者调研交流内容:

1、公司对上游锂资源布局和控制情况?

答:公司通过长协、投资合作、回收利用、自行开采等方式保障锂资源供应。其中,回收方面,锂回收率已超90%,锂回收目前已在供应保障中起到一定作用;除了此前海外投资合作外,公司也在宜春等地投资锂资源,自行开采锂矿。

2、公司研发边界是什么,传统制造业是否已经到极限了,是否进一步做电控相关?未来是家电池公司还是有更高的想法?

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但制造业中的能量存储、能量转换也还有很大空间。作为科技创新公司,立足于人类新能源事业,与新能源相关、与创新科技相关的领域,公司均有可能涉足。

3、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否用到美国的技术、材料或是设备?

答:电池生产过程中公司没有直接涉及,BMS上芯片部分源自美国,目前也在做国产化。

4、CTC 方案里,公司要做一个集成方案给客户,会牵扯到客户底盘的设计制造的蛋糕,整车厂为什么会愿意?

答:公司打造 CTC 方案,目的是以更高性价比、更低电耗的产品来加速电动化替代,源于客户打造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力而提出的需求,通过公司与车企的专业化分工,将各自长处发挥极致以推出有竞争力产品。

5、普通理解烘干化成和检测是电池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烘干不同电池时差很大,是否能用内阻检测,控制烘干时长,来保证每个烘干时长最短?

答:工艺是为了实现设计性能,如可靠性、安全性等。涂布烘干工艺是为了将溶剂去除,留下空隙,而溶剂在挥发过程会导致粘结剂在极片内部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充电析锂。公司新技术可以解决该类问题,同时实现9分钟快充。结构设计完成后要实现对应的控制,真正做到可靠性、安全性强、成本低是有挑战的。

6、公司很多美国的客户,是否考虑要去美国建厂?是否有可能?

答:公司与美国客户互动较多,既包括新势力,也包括传统车企,双方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但具体情况需考虑到工人培训、效率、工会等因素对品质与成本的影响。

7、公司未来发展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公司成长速度、组织能力与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是最大的挑战。基于极限制造体系的可复制性,公司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布局了10大生产基地,未来公司拟加强海外基地布局,完善包括境外员工培训等体系建设,也面临更多挑战。

8、公司怎么看待友商扩产,特别是国际化竞争。

答:友商扩产不意味着会增加竞争,有创新材料体系、结构体系的产品,才值得竞争。公司始终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与极限制造,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9、按测算,目前公司扩产的 ROE 或 ROIC 很高,长期来看 2025 年之后,高 ROE 或 ROIC 能持续保持吗?

答:ROE、ROIC 的提高也依赖于技术进步,极限制造高速产线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单线产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10、公司在供应链多数环节都有布局,有的是以入股形式参与,一些还没有入股。以后在没有入股但市占率很高的公司,公司是会参股还是会交给市场竞争?

答:公司看重长期真正合作的伙伴,不论市场好坏均能共克时艰,携手共赢,一起推进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11、储能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如何看待美国储能政策变化风险?

答:公司与美国储能客户有过探讨,客户希望本土化供应,需综合考虑动力电池产能、客户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再确定。

12、公司新的产品会考虑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如自己做氟化工,具体规划是怎样的?

答:新产品涉及的新供应链体系构建,针对技术含量高的材料,公司会先研发、生产打样,再技术授权给供应商,公司有责任把最好的技术应用在客户产品上。

13、近两年磷酸铁锂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通过这些电池也能做到新能源车产品 NEDC 续航 500-700 公里,是否公司很多行业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答:从资源角度,不同产品优势发挥有差异,公司在现有体系做出了超长寿命电池,来支撑商业模式创新。在新体系方面,公司开发的钠离子电池具备较好的低温性能,同时更高能量密度产品还将在新领域探索实现突破性应用,比如商用飞机等。

14、去年投资者交流讨论重点之一为高效低成本产品路线,与今天交流侧重点有较大差异,请问这一年公司的经营或是您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答:前期电动车推广需要高效低成本产品,但现在高端电动车也广受消费者欢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已成为趋势。为客户、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绕不开技术领先、运营卓越与优质服务。

15、公司如何看待最大的可及市场 10-20 万车市场里未来电池化学体系、封装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的形态演变,比如M3P、无钴等?

答:准确来说,电动化替代较难的是 8-12 万价位区间车型,以巧克力电池换电产品配套相应车型,可使新能源车(不含电池)首购成本低于燃油车,换电速度等于燃油车加油,解决性价比的问题。公司计划推出的新产品 M3P,准确来说不是磷酸锰铁锂,还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成本较三元下降,但仍然占据新能源车一定成本。我们认为,8-12万元区间车型终极解决方案是巧克力换电。

16、公司这几年出口业务很多,海外收入也暴涨,结合海运运费暴涨的情况,简单介绍下公司如何对出口路径和物流商进行选择?

答:公司在全球范围广泛选取合作伙伴,综合评价物流转仓、内陆运输等各方面因素,来降低综合成本。

17、公司电池回收三元关键金属回收率可达99.3%,能否介绍磷酸铁锂的回收情况。

答:三元回收成熟度高于磷酸铁锂回收的原因在于镍、钴金属价格高昂,近期因磷酸铁锂涨价,磷酸铁锂回收热度也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同时具有三元与铁锂废旧电池年回收处理技术及产能,未来产能还将持续扩大。除了正极外,公司布局了石墨与电解液回收,以提升产品经济性、减少产品碳排放。

18、当前,消费者对电池供应商关注度不那么明显,而是把续航里程与车企关联。公司是否打算从幕后走到台前,让消费者选择电池品牌?

答:公司从换电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消费者认识搭载公司电池的产品优势。

19、目前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33%,国内超50%。长期市占率目标维持什么水平?

答:公司的愿景是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客户服务深度与广度提升带来的市占率提升是结果体现也是努力方向。

20、锂短缺一时半会无法解决,资源开发需要周期,铜、铝也在涨价,在这期间公司怎么应对?公司虽然有一些长协供应,但整个产业承担了价格上升,是否担心销量问题?

答:碳酸锂等原材料短期成本上升后对公司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冲;铜、铝可通过新技术大幅减少使用量。换电模式可以让消费者实现首购成本低于燃油车,同时享受电动化、智能化及换电便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宁德时代

8.5k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官宣赴港二次上市 亿纬锂能成为特斯拉第六家电池供应商
  • 锂电产业链周记 | 宁德时代联合体斥资超70亿开发南美锂资源 恩捷股份获亿纬锂能锂电隔膜大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德时代的愤怒与恐惧

宁德时代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世界动力电池产业正风起云涌,火药味自然也越来越浓。

文|智驾网  长金

在创业板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近来风波不断。

在面临美国制裁的风波尚未平息,市值在3天内跌去2000亿市值之时,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的“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被媒体曝出,这此案件将于本月23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也就是在宁德时代的本部举行。

这起诉讼的起因,在于2018-2019年间,有9位宁德时代的技术人员在离职后分别加入了无锡天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保定亿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蜂巢能源的关联方。

据悉,这一案件已经分别于2021年5月、8月、12月开庭审理了3次,此次诉讼为第四次审理。

宁德时代作为原告方,认为9位员工分别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市场专员等要职,违反了与其签订的《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在竞业限制期未满时加入与宁德时代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因此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还做出过支持宁德时代向其中5位前员工分别索赔100万元违约金的判决。

随后,这9位员工还向宁德当地法院提起过上诉,但一审、二审均以败诉告终。

昨天(2月15日),智驾网(ID:zhinengqiche)向蜂巢能源询问相关事宜,官方给出的答复是:

“我们已经关注到媒体的报道,公司一直合法、合规经营。我们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开庭应诉,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判决。”

诉讼尚未开庭,更多的细节也没有公布,结果如何在目前看来并不重要,但此次事件的企业双方和他们的背景、现状却值得我们品味。

01、心腹大患:蜂巢能源

宁德时代是当前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冠军企业,其2021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2.6%,连续五年蝉联第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的累计产量为219.7GWh,装车量为154.5GWh。其中,宁德时代以80.51GWh的装车量位居榜首,市场占比高达52.1%。

而根据发展规划,宁德时代在2025年的产能目标将达到600GWh。

与宁德时代相比,蜂巢能源现有的体量就小得多了,其2021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仅为宁德时代体量的3%。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第二次创业”。

企业成立之初,魏建军就曾表示:

“蜂巢能源将作为独立的企业参与长城汽车和其他车企的电池供应,并获取更多社会资本入股,成长为独立的电池品牌,这也是完善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核心部件领域布局的一个环节。”

在短短5年之内,蜂巢能源目前已在全球拥有7个研发中心和8个电池基地,并落地了世界首款无钴电池,以及在安全性能方面具备创新技术的大禹电池、果冻电池。

2021年,虽然蜂巢能源1%的市场占有率看似不高,但其增速同比超过了430%,装车量进入国内前五、全球前十,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而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蜂巢能源在建产能297GWh,2025年的产能目标也是600GWh,与宁德时代相同。

蜂巢能源敢于提出4年内与行业龙头企业比肩的目标,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宁德时代将其视作竞争对手也并非小题大做。

从2021年2月开始,蜂巢能源已经连续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2月下旬蜂巢能源获得35亿元A轮融资,一个月后获得A+轮;7月,蜂巢能源获得102.8亿元的B轮融资;12月,B+轮融资完成;2022年1月17日,海亮股份以3.22亿元增资蜂巢能源,占比0.7%。

至此,蜂巢能源的估值达到了460亿元。

今天(2月16日),蜂巢能源上饶基地二期2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上饶市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此次开工的蜂巢能源上饶动力电池项目二期产能规划为20GWh,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SOP,至此,加上一期的4GWh,上饶基地总产能规划为24GWh。

蜂巢能源在跳跃式生长。

2022年1月,蜂巢能源科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原本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科创板申报。

而此时宁德时代对蜂巢能源提起诉讼,有可能会影响其IPO进程。

但从宁德时代的角度去看,国内相关企业迅速崛起,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谓每天都在增加。

除了蜂巢能源之外,宁德时代还与中创新航、塔菲尔新能源两家电池企业存在法律纠纷。

02、外患大于内忧

蜂巢能源会成长与宁德时代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吗?

今天看来,双方差距巨大,但蜂巢能源背靠长城汽车集团,极有可能迅速成长为与比亚迪类似的对手。

而当前车企主动投资、投入动力电池产业已是世界潮流。

而这起诉讼更大的目的在于警告业内疯狂的挖人大战。

但宁德时代面临的内患本质上属于正常竞争,更大的外忧来自于国门之外和颠覆性技术的出现。

这些来自国门之外的纷扰围绕着宁德时代的市值变化起伏,似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做空力量。以至于其不得不在2月13日发布声明:

近期网络平台相继出现关于公司被美国制裁、被剔除创业板权重指数、与特斯拉谈崩等一系列恶意谣言,引发市场误解曲解,影响企业声誉,谣言无是生非,毫无根据,性质恶劣,宁德时代已于2月12日向公安机关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2月14日宁德时代在股市实现反弹,上涨3.68%,报收508元/股;2月15日,宁德时代继续上涨3.74%,报收527元/股,重新回到500元门槛之内,今天延续了升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德时代作为当前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头号竞争对手所面临的困扰,所谓“高处不胜寒”,或许就是这种感受。

无论是高处不胜寒还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宁德时代今天所占据的行业地位不仅仅是在中国具备无人可撼动的影响力,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当世界汽车工业全面电动化已成历史大势,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产业,动力电池天然具有战略地位。

它的芯片的地位已不相上下。

在昨天晚上宁德时代发布的举行于2月14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以及财务总监郑舒亲自出面回答众多投资者的问题。

这些投资者涉及高瓴资本、鸿商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资本、富达基金、华平投资、中远海运、KKR、GIC、Capital Group等50多位投资者。

其中有投资者问:宁德时代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否用到美国的技术、材料或是设备?

宁德时代的回答是:

“电池生产过程中公司没有直接涉及,BMS上芯片部分源自美国,目前也在做国产化。”

这一回答变相回应了美国可以制裁宁德时代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宁德时代已经为此进行准备。

03、颠覆性技术正来到临界点

而近期动力电池领域一家名为Amprius的美国公司宣布,已经生产了第一批超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是目前可用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比目前最先进的特斯拉Model 3电池还有高出73%,体积却减少了37%,比特斯拉的18650电池更具有颠覆性。

据Amprius公司表示,这款电池能够实现如此高能量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其采用了硅纳米线技术。

其专有的Si-Nanowire阳极平台,它在短短六分钟内就实现了硅阳极锂离子电池的0%至80%的充电率。

这样的技术近几年来屡有报道,但它们真正具备颠覆性是其多久时间可以量产化和规模化。

正如屡屡跳票的4680电池和固态电池一样。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术都在量产化前夜,临界点似近不远。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强国都在压重注于动力电池,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是大概率事件。

04、宁德时代回应市场焦虑

下面我们全文刊发宁德时代在2月15日晚间发布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这份调研纪要显示,该投资者关系活动于2月14日举行,宁德时代方面接待人包括: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以及财务总监郑舒。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此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方包括:高瓴资本、鸿商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资本、富达基金、华平投资、中远海运、KKR、GIC、Capital Group等50多位投资者。

以下为上述投资者调研交流内容:

1、公司对上游锂资源布局和控制情况?

答:公司通过长协、投资合作、回收利用、自行开采等方式保障锂资源供应。其中,回收方面,锂回收率已超90%,锂回收目前已在供应保障中起到一定作用;除了此前海外投资合作外,公司也在宜春等地投资锂资源,自行开采锂矿。

2、公司研发边界是什么,传统制造业是否已经到极限了,是否进一步做电控相关?未来是家电池公司还是有更高的想法?

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但制造业中的能量存储、能量转换也还有很大空间。作为科技创新公司,立足于人类新能源事业,与新能源相关、与创新科技相关的领域,公司均有可能涉足。

3、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否用到美国的技术、材料或是设备?

答:电池生产过程中公司没有直接涉及,BMS上芯片部分源自美国,目前也在做国产化。

4、CTC 方案里,公司要做一个集成方案给客户,会牵扯到客户底盘的设计制造的蛋糕,整车厂为什么会愿意?

答:公司打造 CTC 方案,目的是以更高性价比、更低电耗的产品来加速电动化替代,源于客户打造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力而提出的需求,通过公司与车企的专业化分工,将各自长处发挥极致以推出有竞争力产品。

5、普通理解烘干化成和检测是电池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烘干不同电池时差很大,是否能用内阻检测,控制烘干时长,来保证每个烘干时长最短?

答:工艺是为了实现设计性能,如可靠性、安全性等。涂布烘干工艺是为了将溶剂去除,留下空隙,而溶剂在挥发过程会导致粘结剂在极片内部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充电析锂。公司新技术可以解决该类问题,同时实现9分钟快充。结构设计完成后要实现对应的控制,真正做到可靠性、安全性强、成本低是有挑战的。

6、公司很多美国的客户,是否考虑要去美国建厂?是否有可能?

答:公司与美国客户互动较多,既包括新势力,也包括传统车企,双方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但具体情况需考虑到工人培训、效率、工会等因素对品质与成本的影响。

7、公司未来发展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公司成长速度、组织能力与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是最大的挑战。基于极限制造体系的可复制性,公司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布局了10大生产基地,未来公司拟加强海外基地布局,完善包括境外员工培训等体系建设,也面临更多挑战。

8、公司怎么看待友商扩产,特别是国际化竞争。

答:友商扩产不意味着会增加竞争,有创新材料体系、结构体系的产品,才值得竞争。公司始终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与极限制造,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9、按测算,目前公司扩产的 ROE 或 ROIC 很高,长期来看 2025 年之后,高 ROE 或 ROIC 能持续保持吗?

答:ROE、ROIC 的提高也依赖于技术进步,极限制造高速产线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单线产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10、公司在供应链多数环节都有布局,有的是以入股形式参与,一些还没有入股。以后在没有入股但市占率很高的公司,公司是会参股还是会交给市场竞争?

答:公司看重长期真正合作的伙伴,不论市场好坏均能共克时艰,携手共赢,一起推进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11、储能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如何看待美国储能政策变化风险?

答:公司与美国储能客户有过探讨,客户希望本土化供应,需综合考虑动力电池产能、客户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再确定。

12、公司新的产品会考虑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如自己做氟化工,具体规划是怎样的?

答:新产品涉及的新供应链体系构建,针对技术含量高的材料,公司会先研发、生产打样,再技术授权给供应商,公司有责任把最好的技术应用在客户产品上。

13、近两年磷酸铁锂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通过这些电池也能做到新能源车产品 NEDC 续航 500-700 公里,是否公司很多行业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答:从资源角度,不同产品优势发挥有差异,公司在现有体系做出了超长寿命电池,来支撑商业模式创新。在新体系方面,公司开发的钠离子电池具备较好的低温性能,同时更高能量密度产品还将在新领域探索实现突破性应用,比如商用飞机等。

14、去年投资者交流讨论重点之一为高效低成本产品路线,与今天交流侧重点有较大差异,请问这一年公司的经营或是您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答:前期电动车推广需要高效低成本产品,但现在高端电动车也广受消费者欢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已成为趋势。为客户、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绕不开技术领先、运营卓越与优质服务。

15、公司如何看待最大的可及市场 10-20 万车市场里未来电池化学体系、封装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的形态演变,比如M3P、无钴等?

答:准确来说,电动化替代较难的是 8-12 万价位区间车型,以巧克力电池换电产品配套相应车型,可使新能源车(不含电池)首购成本低于燃油车,换电速度等于燃油车加油,解决性价比的问题。公司计划推出的新产品 M3P,准确来说不是磷酸锰铁锂,还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成本较三元下降,但仍然占据新能源车一定成本。我们认为,8-12万元区间车型终极解决方案是巧克力换电。

16、公司这几年出口业务很多,海外收入也暴涨,结合海运运费暴涨的情况,简单介绍下公司如何对出口路径和物流商进行选择?

答:公司在全球范围广泛选取合作伙伴,综合评价物流转仓、内陆运输等各方面因素,来降低综合成本。

17、公司电池回收三元关键金属回收率可达99.3%,能否介绍磷酸铁锂的回收情况。

答:三元回收成熟度高于磷酸铁锂回收的原因在于镍、钴金属价格高昂,近期因磷酸铁锂涨价,磷酸铁锂回收热度也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同时具有三元与铁锂废旧电池年回收处理技术及产能,未来产能还将持续扩大。除了正极外,公司布局了石墨与电解液回收,以提升产品经济性、减少产品碳排放。

18、当前,消费者对电池供应商关注度不那么明显,而是把续航里程与车企关联。公司是否打算从幕后走到台前,让消费者选择电池品牌?

答:公司从换电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消费者认识搭载公司电池的产品优势。

19、目前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33%,国内超50%。长期市占率目标维持什么水平?

答:公司的愿景是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客户服务深度与广度提升带来的市占率提升是结果体现也是努力方向。

20、锂短缺一时半会无法解决,资源开发需要周期,铜、铝也在涨价,在这期间公司怎么应对?公司虽然有一些长协供应,但整个产业承担了价格上升,是否担心销量问题?

答:碳酸锂等原材料短期成本上升后对公司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冲;铜、铝可通过新技术大幅减少使用量。换电模式可以让消费者实现首购成本低于燃油车,同时享受电动化、智能化及换电便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