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会买单家族企业“七欣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会买单家族企业“七欣天”?

火锅赛道再迎一位IPO。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作为历史悠久的美食符号,火锅一直以来都是中餐市场最受欢迎的外出就餐选择。

继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递表港交所后,海鲜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近日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招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港股火锅第三股”之争,正式在捞王与七欣天之间展开。那对于想要成为“火锅第三股”的七欣天,有何底气在资本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呢?其又凭借什么在高手如云的火锅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呢?

上市前“瓜分”现金

截至目前,上市的火锅连锁餐厅仅有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头部火锅企业在2021年均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股价大跌、大规模闭店、罢免董事等一众负面事件。

即便如此,火锅企业上市的兴趣也依然存在。2022年1月,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资料显示,公司拟将募资金额用于扩大餐厅网络;用于加强该公司的供应链能力,包括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央工厂以低温储备海鲜;用于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对于七欣天选择在此时上市的原因,有分析认为,在行业普遍经历危机的节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机会,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就是家族企业想借上市“谋生”。

透过股权结构《每日财报》发现,七欣天国际控股的股权基本被阮系家族绝对控制,其中创始人阮天书持股最多,比例为59.6%,此外其妻弟、兄弟、侄子、兄弟女婿等均持有公司股份,合计共持有七欣天约95.82%的股份。

或许是为了给上市铺路,七欣天在去年曾进行重组。2021年4月,它向包括阮氏家族在内的重组前股东支付了1.86亿元的对价,另外还派发2020年的年度股息约1.91亿元。自此之后,阮氏家族获得了超过3.4亿元的现金,而七欣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则会大幅下滑,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余额仅剩下2997万元,而且流动、速动双比率也进一步恶化。

换而言之,1.91亿元的分红有约1.83亿元都落在了实控人家族手中。而股东在上市前“瓜分”账上现金,再借募资扩张的操作,恐怕难免会引起投资者的疑虑,尤其是对于本就在管理上较为薄弱的家族企业。

护城河上的差距

早在2006年,阮天书就创立七欣天品牌,并在江苏江阴开设了第一家七欣天品蟹轩,凭借着海鲜和火锅“一锅两吃”的吃法,七欣天逐渐在市场中打开了知名度。

所谓“一锅两吃”,就是消费者点餐后先吃到一锅炒海鲜,吃完后会再加入汤底和配菜等变为火锅。主打的海鲜+火锅双重概念,成了七欣天最大的特色。

财报显示,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9月底,七欣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5亿元、14.26亿元、14.8亿元。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8115.7万元、1.72亿元、2.59亿元。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门店的快速扩张,2019年底,七欣天的门店数量为180家,2020年底增加为207家,而到2021年9月底,门店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56家。具体来看,七欣天在江苏拥有110个餐厅,而包括江苏在内的华东地区拥有235家餐厅,在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分别仅有3家和2家。

客观而言,相比已上市的海底捞、呷哺呷哺,七欣天的餐厅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进一步想,如果后续向内陆或是欠发达省份开拓,则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经营风险。

再者说,单凭“一锅两吃”并不能筑起媲美巨头的护城河。因为在餐饮企业挖空心思创新的当下,“一锅两吃”模式并不新鲜。比如猪肚鸡更是早已推广开来,呷哺呷哺旗下的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就推出了胡椒猪肚鸡锅底。

不能忽视的负债率

就当下而言,火锅市场整体处于关店、亏损局面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七欣天之所以还选择上市,还与火锅赛道的未来增势不无关系。

火锅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菜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餐饮市场最快速增长的赛道之一。有机构数据,火锅餐厅的收入由2016年的395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并预计以1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8501亿元。可以预见的是,即便餐饮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火锅餐饮依然会占据着中式餐饮的C位。

(图源:招股书)

但从财务角度上讲,即便七欣天的业绩增长、运营数据都不错,基本符合餐饮企业的成长逻辑,但依然不能忽视高昂的负债率。

《每日财报》发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4%,77.0%、70.2%,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76倍、0.84倍、0.67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2倍、0.72倍、0.40倍,均不及1倍。

此外,七欣天的餐厅翻台率与同行相比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2021年前三季度,其翻台率为2.2次/天,而同期海底捞、呷哺呷哺副牌“凑凑”、捞王的翻台率分别为3.0次/天、2.7次/天和2.1次/天。总体来看,七欣天的翻台率仅仅略高于同为垂直品类火锅的捞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垂直品类火锅的局限性。

如今再来回顾2021年风起云涌的餐饮上市热潮,如茶饮界的奈雪的茶、火锅界的捞王、快餐界的老娘舅、卤味界的紫燕百味鸡、再加上此前披露招股书的绿茶餐厅等都在二级市场大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对于2021年已上市的餐饮企业,有的上市后风光无限,有的则黯然离场,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七欣天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收场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会买单家族企业“七欣天”?

火锅赛道再迎一位IPO。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作为历史悠久的美食符号,火锅一直以来都是中餐市场最受欢迎的外出就餐选择。

继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递表港交所后,海鲜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近日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招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港股火锅第三股”之争,正式在捞王与七欣天之间展开。那对于想要成为“火锅第三股”的七欣天,有何底气在资本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呢?其又凭借什么在高手如云的火锅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呢?

上市前“瓜分”现金

截至目前,上市的火锅连锁餐厅仅有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头部火锅企业在2021年均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股价大跌、大规模闭店、罢免董事等一众负面事件。

即便如此,火锅企业上市的兴趣也依然存在。2022年1月,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资料显示,公司拟将募资金额用于扩大餐厅网络;用于加强该公司的供应链能力,包括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央工厂以低温储备海鲜;用于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对于七欣天选择在此时上市的原因,有分析认为,在行业普遍经历危机的节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机会,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就是家族企业想借上市“谋生”。

透过股权结构《每日财报》发现,七欣天国际控股的股权基本被阮系家族绝对控制,其中创始人阮天书持股最多,比例为59.6%,此外其妻弟、兄弟、侄子、兄弟女婿等均持有公司股份,合计共持有七欣天约95.82%的股份。

或许是为了给上市铺路,七欣天在去年曾进行重组。2021年4月,它向包括阮氏家族在内的重组前股东支付了1.86亿元的对价,另外还派发2020年的年度股息约1.91亿元。自此之后,阮氏家族获得了超过3.4亿元的现金,而七欣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则会大幅下滑,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余额仅剩下2997万元,而且流动、速动双比率也进一步恶化。

换而言之,1.91亿元的分红有约1.83亿元都落在了实控人家族手中。而股东在上市前“瓜分”账上现金,再借募资扩张的操作,恐怕难免会引起投资者的疑虑,尤其是对于本就在管理上较为薄弱的家族企业。

护城河上的差距

早在2006年,阮天书就创立七欣天品牌,并在江苏江阴开设了第一家七欣天品蟹轩,凭借着海鲜和火锅“一锅两吃”的吃法,七欣天逐渐在市场中打开了知名度。

所谓“一锅两吃”,就是消费者点餐后先吃到一锅炒海鲜,吃完后会再加入汤底和配菜等变为火锅。主打的海鲜+火锅双重概念,成了七欣天最大的特色。

财报显示,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9月底,七欣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85亿元、14.26亿元、14.8亿元。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8115.7万元、1.72亿元、2.59亿元。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门店的快速扩张,2019年底,七欣天的门店数量为180家,2020年底增加为207家,而到2021年9月底,门店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56家。具体来看,七欣天在江苏拥有110个餐厅,而包括江苏在内的华东地区拥有235家餐厅,在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分别仅有3家和2家。

客观而言,相比已上市的海底捞、呷哺呷哺,七欣天的餐厅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进一步想,如果后续向内陆或是欠发达省份开拓,则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经营风险。

再者说,单凭“一锅两吃”并不能筑起媲美巨头的护城河。因为在餐饮企业挖空心思创新的当下,“一锅两吃”模式并不新鲜。比如猪肚鸡更是早已推广开来,呷哺呷哺旗下的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就推出了胡椒猪肚鸡锅底。

不能忽视的负债率

就当下而言,火锅市场整体处于关店、亏损局面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七欣天之所以还选择上市,还与火锅赛道的未来增势不无关系。

火锅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菜式,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餐饮市场最快速增长的赛道之一。有机构数据,火锅餐厅的收入由2016年的395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并预计以1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8501亿元。可以预见的是,即便餐饮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火锅餐饮依然会占据着中式餐饮的C位。

(图源:招股书)

但从财务角度上讲,即便七欣天的业绩增长、运营数据都不错,基本符合餐饮企业的成长逻辑,但依然不能忽视高昂的负债率。

《每日财报》发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4%,77.0%、70.2%,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76倍、0.84倍、0.67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2倍、0.72倍、0.40倍,均不及1倍。

此外,七欣天的餐厅翻台率与同行相比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2021年前三季度,其翻台率为2.2次/天,而同期海底捞、呷哺呷哺副牌“凑凑”、捞王的翻台率分别为3.0次/天、2.7次/天和2.1次/天。总体来看,七欣天的翻台率仅仅略高于同为垂直品类火锅的捞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垂直品类火锅的局限性。

如今再来回顾2021年风起云涌的餐饮上市热潮,如茶饮界的奈雪的茶、火锅界的捞王、快餐界的老娘舅、卤味界的紫燕百味鸡、再加上此前披露招股书的绿茶餐厅等都在二级市场大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对于2021年已上市的餐饮企业,有的上市后风光无限,有的则黯然离场,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七欣天又会取得怎样的结果收场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