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净利润预降80%,“牙膏第一股”两面针,何时才能找到新方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净利润预降80%,“牙膏第一股”两面针,何时才能找到新方向?

主业不振、业绩低迷,迷失多年的两面针依旧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文|侃见财经

2022年1月28日,两面针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根据公告显示,2021年全年,两面针预计实现净利润为800万元到1200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减少4600万元到50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9.31%到86.21%,至于其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所导致。

作为曾经的国民重要牙膏品牌,两面针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根据数据显示,从1986年到2001年,两面针曾经连续15年稳居国内牙膏产销量第一,其市占率在最巅峰时期超过16%,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过,伴随着国外牙膏品牌进入中国,两面针开始遭遇瓶颈,主业低迷不振;而且选择的多元化之路更是让两面针越走越偏,在2006年到2019年,两面针甚至出现了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尴尬局面。

而从现在来看,虽然两面针在近几年又再次开始聚焦主业,但在国内牙膏市场格局已定的大背景下,两面针想要再次回到当年的地位,已经是难上加难。

曾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两面针的辉煌过去

说到“中药牙膏”,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云南白药。

不过,其实早在云南白药进军牙膏行业之前,有一个“中药牙膏”品牌早就已经是家喻户晓,其还创出了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的记录,这是如今云南白药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这款“中药牙膏”的名字就是两面针。

关于两面针的历史,最早还要回顾到80多年前的1941年。当时,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的私营肥皂厂因为经营不善决定合体,“柳州市日用化工厂”随之成立,主营产品包括牙膏、花露水、雪花膏、皮鞋油等多种日化产品,而这正是如今两面针的前身。

时间来到1978年,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之后,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成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开创了中药牙膏的先河,这比云南白药要早接近30年。

在当时还比较封闭的年代,外国的牙膏品牌并未开始进入中国,两面针牙膏因为效果出众,慢慢成为了“国民品牌”;不过,除了效果初中部之外,真正让两面针名声大噪的,还是要归功于当年“狂轰滥炸”的广告。

在那个年代,电视还算是稀有产品,商家们更喜欢在公交车上打广告,于是化工厂租下了许多公交车的广告版面,在上面打上了两面针的广告,伴着滚滚车轮,两面针三字传遍街头,其知名度也就这样慢慢打响。

1994年,伴随着化工厂的改组,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改组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华、黑妹并列三大国产品牌,在中国的牙膏市场占垄断地位;2001年,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而在此之前,两面针还创造了连续15年牙膏销量第一的记录。

2004年,两面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了A股市场上的“牙膏第一股”。不过,正当大家都以为两面针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继续做大做强的时候,两面针却出现了“出道即巅峰”的尴尬局面。

败走多元化,两面针跌落神坛

两面针的衰落,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的原因。

关于外部因素方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外国品牌的进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

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外国牙膏品牌就开始陆续进驻中国,抢占中国市场。1992年,外资日化巨头高露洁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两年中,联合利华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获得了品牌经营权和营销渠道;而到了3年后的1995年,另一位牙膏巨头佳洁士也进入中国,至此,国内牙膏行业开始进入“大混战”时代。

虽然当时的两面针仍然是国内牙膏行业的龙头,但因为外国品牌使用低价策略,在市场上大量推出2元一支的低价牙膏,两面针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随着外国牙膏品牌的更进一步,再加上国内众多牙膏品牌的崛起,两面针开始走上下坡路。

而内部因素方面,选择了多元化这个错误的经营策略,则是两面针衰落的关键原因。

2006年,由于国外牙膏品牌势头太猛,两面针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主业遭遇瓶颈的两面针开始推行多元化,企图通过这个方法实行公司过渡。

在2007年年报中,两面针就高调宣称:“公司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有效突破,已经形成‘出口贸易、房地产、实业及资本运营四大板块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不过,两面针的多元化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两面针参股的7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盈利的公司仅有2家;2008年,两面针控股及参股的8家公司中,亏损占6家,盈利的公司也仅有2家;2010~2012年,两面针9家控股公司中,亏损的有6家,盈利的公司则只有3家。

而因为投资的公司频频出现经营不顺的情况,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连续14年亏损,局面格外尴尬;而此前的牙膏主业也因为多元化被荒废,两面针就这样逐渐跌落神坛。

重回牙膏主业,两面针前景几何?

在看到多元化无果之后,近几年来,两面针又开始重回主业。

2019年11月,两面针开始剥离非牙膏关联业务。根据公告显示,其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持有房开公司80%股权、纸品公司84.62%股权以及对房开公司、纸品公司、纸业公司的债权,这意味着两面针剥离房地产业务、纸品业务,逐渐回归日化主业。

而从财报数据上看,根据2020年的年报显示,以经营产品来划分,两面针的主营产品分别为日化产品、药品、商业贸易以及其他,其中日化产品的主营收入为5.819亿,药品的主营收入为7940万,两项加起来占收入的比例超过了95%,其聚焦点再次回到了日化行业。

不过,虽然重新回到了主业,但现在的牙膏市场并非当年的市场,两面针在众多“强敌”面前,也早已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

而根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牙膏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黑人(20.6%)、云南白药(17.8%)、佳洁士(11.1%)、高露洁(9.8%)、冷酸灵(5.8%)、中华(5.6%)、舒客(4.8%)、纳爱斯(3.2%)、舒适达(2.6%)、六必治(1.4%),其中并未见到两面针的身影。而这也意味着,两面针的市场份额甚至不足1%。

从曾经的“牙膏第一股”到如今几乎绝迹,两面针因为多元化走上了衰落;虽然如今又再度重回日化主业,但如今的江湖已不是当年的江湖,两面针的前景并不乐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两面针

3.3k
  • 两面针(600249.SH):公司股东拟减持1650万股,减持比例为公司总股本的3%
  • 减持速报丨两面针(600249.SH)和君正集团(601216.SH)股东拟减持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净利润预降80%,“牙膏第一股”两面针,何时才能找到新方向?

主业不振、业绩低迷,迷失多年的两面针依旧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文|侃见财经

2022年1月28日,两面针发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根据公告显示,2021年全年,两面针预计实现净利润为800万元到1200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减少4600万元到50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9.31%到86.21%,至于其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所导致。

作为曾经的国民重要牙膏品牌,两面针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根据数据显示,从1986年到2001年,两面针曾经连续15年稳居国内牙膏产销量第一,其市占率在最巅峰时期超过16%,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过,伴随着国外牙膏品牌进入中国,两面针开始遭遇瓶颈,主业低迷不振;而且选择的多元化之路更是让两面针越走越偏,在2006年到2019年,两面针甚至出现了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尴尬局面。

而从现在来看,虽然两面针在近几年又再次开始聚焦主业,但在国内牙膏市场格局已定的大背景下,两面针想要再次回到当年的地位,已经是难上加难。

曾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两面针的辉煌过去

说到“中药牙膏”,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云南白药。

不过,其实早在云南白药进军牙膏行业之前,有一个“中药牙膏”品牌早就已经是家喻户晓,其还创出了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的记录,这是如今云南白药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这款“中药牙膏”的名字就是两面针。

关于两面针的历史,最早还要回顾到80多年前的1941年。当时,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的私营肥皂厂因为经营不善决定合体,“柳州市日用化工厂”随之成立,主营产品包括牙膏、花露水、雪花膏、皮鞋油等多种日化产品,而这正是如今两面针的前身。

时间来到1978年,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之后,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成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开创了中药牙膏的先河,这比云南白药要早接近30年。

在当时还比较封闭的年代,外国的牙膏品牌并未开始进入中国,两面针牙膏因为效果出众,慢慢成为了“国民品牌”;不过,除了效果初中部之外,真正让两面针名声大噪的,还是要归功于当年“狂轰滥炸”的广告。

在那个年代,电视还算是稀有产品,商家们更喜欢在公交车上打广告,于是化工厂租下了许多公交车的广告版面,在上面打上了两面针的广告,伴着滚滚车轮,两面针三字传遍街头,其知名度也就这样慢慢打响。

1994年,伴随着化工厂的改组,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改组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华、黑妹并列三大国产品牌,在中国的牙膏市场占垄断地位;2001年,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而在此之前,两面针还创造了连续15年牙膏销量第一的记录。

2004年,两面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了A股市场上的“牙膏第一股”。不过,正当大家都以为两面针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继续做大做强的时候,两面针却出现了“出道即巅峰”的尴尬局面。

败走多元化,两面针跌落神坛

两面针的衰落,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的原因。

关于外部因素方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外国品牌的进入,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

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外国牙膏品牌就开始陆续进驻中国,抢占中国市场。1992年,外资日化巨头高露洁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两年中,联合利华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获得了品牌经营权和营销渠道;而到了3年后的1995年,另一位牙膏巨头佳洁士也进入中国,至此,国内牙膏行业开始进入“大混战”时代。

虽然当时的两面针仍然是国内牙膏行业的龙头,但因为外国品牌使用低价策略,在市场上大量推出2元一支的低价牙膏,两面针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随着外国牙膏品牌的更进一步,再加上国内众多牙膏品牌的崛起,两面针开始走上下坡路。

而内部因素方面,选择了多元化这个错误的经营策略,则是两面针衰落的关键原因。

2006年,由于国外牙膏品牌势头太猛,两面针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主业遭遇瓶颈的两面针开始推行多元化,企图通过这个方法实行公司过渡。

在2007年年报中,两面针就高调宣称:“公司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有效突破,已经形成‘出口贸易、房地产、实业及资本运营四大板块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不过,两面针的多元化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两面针参股的7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盈利的公司仅有2家;2008年,两面针控股及参股的8家公司中,亏损占6家,盈利的公司也仅有2家;2010~2012年,两面针9家控股公司中,亏损的有6家,盈利的公司则只有3家。

而因为投资的公司频频出现经营不顺的情况,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连续14年亏损,局面格外尴尬;而此前的牙膏主业也因为多元化被荒废,两面针就这样逐渐跌落神坛。

重回牙膏主业,两面针前景几何?

在看到多元化无果之后,近几年来,两面针又开始重回主业。

2019年11月,两面针开始剥离非牙膏关联业务。根据公告显示,其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持有房开公司80%股权、纸品公司84.62%股权以及对房开公司、纸品公司、纸业公司的债权,这意味着两面针剥离房地产业务、纸品业务,逐渐回归日化主业。

而从财报数据上看,根据2020年的年报显示,以经营产品来划分,两面针的主营产品分别为日化产品、药品、商业贸易以及其他,其中日化产品的主营收入为5.819亿,药品的主营收入为7940万,两项加起来占收入的比例超过了95%,其聚焦点再次回到了日化行业。

不过,虽然重新回到了主业,但现在的牙膏市场并非当年的市场,两面针在众多“强敌”面前,也早已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

而根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牙膏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黑人(20.6%)、云南白药(17.8%)、佳洁士(11.1%)、高露洁(9.8%)、冷酸灵(5.8%)、中华(5.6%)、舒客(4.8%)、纳爱斯(3.2%)、舒适达(2.6%)、六必治(1.4%),其中并未见到两面针的身影。而这也意味着,两面针的市场份额甚至不足1%。

从曾经的“牙膏第一股”到如今几乎绝迹,两面针因为多元化走上了衰落;虽然如今又再度重回日化主业,但如今的江湖已不是当年的江湖,两面针的前景并不乐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