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德东:把周播剧做成悬疑领域的“样板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德东:把周播剧做成悬疑领域的“样板戏”

一部悬疑片,无非从悬念开始,最后揭开谜底。单从恐怖角度讲,从悬念到谜底之间,如果是一条直线,最失败。反之,越绕越成功。

作者:小木匠

若没有大恨大爱,作品就是木乃伊。

——周德东

中国悬疑小说教父,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女友》《格言》《青年文摘》杂志社主编,网络最受欢迎作家,Canon相机代言人,舞台剧编剧,中国十大散文家,主持人……这只是周德东履历的三分之一。曾在锡林郭勒戈壁草原放过羊,生活里写作、吉他、游泳、健身、旅行、照顾女儿。此前,在上海电影节新派系新闻发布会上,他正式宣布加盟唐丽君的新派系。此次,编剧帮专访周德东,他幽默风趣的表示了对影视行业的见解,并独辟蹊径的分享了恐怖和悬疑的区别。

▲作家、编剧周德东

一、从互不了解到惺惺相惜

致力于中国悬疑剧的有口皆碑

编剧帮 您在2012年12月发微博称,“我发现我微博里留言的女读者越来越多,男读者越来越少,我是不是该反醒一下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这是否构成您与影视公司合作的良好前提?

周德东:1,我的粉丝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虽然无具体数据,但我感觉女性占80%以上。为什么呢?

从心理角度说,女人更善感,更细腻,更容易接受暗示,而成功的恐怖和悬疑小说都是残缺的,需要阅读者用想象力来填充。因此,她们天生是恐怖和悬疑小说的受众。

从生理角度说,女人相对弱小,她们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了解危险,熟悉恐惧,那甚至是一种生存演习。

另外我再吐露一下,据我所知,我的读者都是美女。美女在生活中被娇宠,她们并不需要某种虚幻的慰藉,只需要刺激——我真幸运。

2,不仅仅是娱乐,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是一切产业的主要消费者(除了老年保健品和尿不湿)。不过,影视公司和我合作可不是看中了我的女粉丝,而是我好不好!女粉丝只是我的拉拉队(笑)。你可能猜到了,接下来我就要炫耀我的智慧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涉足影视圈,现在既然来了,我必须做出几部样板戏,要不然会毁掉我在文字领域的金字招牌。中国有一些悬疑剧真的有点烂了,有口皆“悲”,我深知要扳回这一局需竭尽全力,好吧,体重120斤的周德东拼了。

编剧帮 现在很多具有网感的影视作品多是年轻的影视公司制作出品的,而您也正式宣布加盟新派系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为什么会选择与唐丽君合作?

周德东:最神奇的是——我几乎没看过唐丽君的作品,第一次我们见面聊时,她也几乎没看过我的作品,但是我们惺惺相惜。

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和数据,那是笨人结交的前提。智慧的人只用智慧判定对方的智慧。

影视圈的合作往往唯利是图,忽聚忽散,而我们的合作将是坚固的持久的。三年前,我俩第一次见面就聊了6个钟头,车都被停车场给锁了。我敬重她的国际化思维,做事的宏大格局,对市场的精准洞察,暴强的营销能力,吓人的工作能量,对观众心理号脉一般的把握,对女性情感自视一般的了解,还有她对改变中国影视现状的梦想。

她对我怎么看我不知道,我曾经暗地里猜测她是不是喜欢上我了。

▲新派系的编剧团队

编剧帮 您与新派系最近将合作联手推出《禁区左转90度》《十二星座微江湖》两个项目,方便说一下具体的合作模式吗?此次合作是否给您带来了新的挑战?

周德东:1,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并且永远是个作家。

我不会负责具体的制作和销售,我的工作身份依然是个创作者,负责新派系有关悬疑+喜剧+情感类甚至+科幻+探险的电视周播剧及电影项目,在未来,我将带领一些创作者完成剧本,并以艺术总监的身份介入拍摄直至后期。

2,对于我,智慧上没什么挑战,剑都磨了11年了。唯一的挑战是我需要学会跟人打交道,比如跟唐丽君,跟导演,跟编剧,跟演员,还有新派系那个我一见钟情的员工小马……我闲云野鹤惯了,与这个世界隔绝太久,必须重新衔接。

二、与受众同龄

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编剧帮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大论坛上,看到了很多数据和图表,比如对受众年龄、性别等很多方面的分析和调研,可以说目前影视产业以年轻化为主,您怎么看待年轻受众对于内容题材、类型的需求,如何和他们互动?

周德东:1,其实我很反感什么市场调查,什么数据图表。它只能说明你年纪大了,落伍了,怯了,眼花缭乱了,看不懂了,慌了,于是你赶紧去摸摸新一代的脉,然后揣摩着对方的喜好去制造东西。放心,这种东西一定是违和的,扭捏的,不诚恳的,难看的。

一个孩子会天天琢磨现在的孩子都在想什么吗?不好意思,我从来都是我读者的同龄人,而且他们一直信服我。

影视剧再商业,它也是艺术,艺术一定是自信的,坚定的,特立独行的,这是命根子。不要探究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是什么,你就是给他们创造潮流的人,包括服装、语式和观念。

我曾主编《格言》杂志,定位高中生,我从零创刊,从文章到美术,从不曾为了孩子而“孩子”,却受到追捧,月发行达到百万册。我并非说丝毫不了解市场和观众就可以胡整,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引领者,社会大势自然装在心里,那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一个灵魂工作者对民生社稷、大众心理的深刻洞察。不然我们引领谁?卖烧饼去算了。

张嘴市场调查,闭嘴数据图表,总让我看到一个追着大众屁股奔跑的滑稽背影。

编剧帮 除《禁区左转90度》之外,您的《十二星座微江湖》也是古代武侠悬疑喜剧,两个故事的落点都是情感,从女性视角出发,是否可以通过女性读者来带动女性观众?

周德东:实际上,情感是任何一种文艺作品的血液,包括纪录片,风光片,音乐片。

若没有大恨大爱,作品就是木乃伊。

你说的情感应该指男情女爱,是的,我的上述两部作品,确实放大了虐人的爱恨纠葛。小时候我写过几十部爱情故事,虽然是小情小爱,多数很做作,很矫情,毕竟是我重要的练笔。不过,做剧的时候,我依然需要女性情感高手唐丽君的点拨和调节。

一个人永远超越不了性别。我没想过通过谁带动谁,但这两部剧一定会像毒品一样令女性观众上瘾。

编剧帮 您在新派系项目分享发布会上表示,要做中国真正周播剧,“把这个周播剧做成悬疑领域题材的样板戏”。您觉得周播剧的优势在哪?在审查、创作、成本等方面会有哪些难度?

周德东:周播剧在国内很难实现,主要是制度,但是现在似乎这个时代来了。创作之外的难题我不负责,交给公司。我只负责创作部分。

对于周播剧来说,每个观众都是审查员,不受欢迎你就收起摄像机,灰溜溜“杀青”;

每个观众也都是参与者,甚至由他们来左右人物命运和剧情走向。这才是真正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不过大众的意见只是风向,绝不是航标灯,一个航海家必须考虑风向,因此,中途我可能顺着风向九弯十八转,但目的不会改变。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坚持的东西。

三、悬疑有一个结尾,恐怖没有逻辑

以喜剧解构悬疑,以悬疑哄抬喜剧

编剧帮 国产悬疑片的做作、不聪明、情节不连贯、逻辑不完整饱受广大恐怖迷诟病,您作为中国悬疑小说教父,您觉得国产悬疑片为什么不恐怖?成功的悬疑片,应该讲求细节恐怖还是情节恐怖?

周德东:1,一些国产悬疑片的导演可能始终不知道,制造恐怖的窍门只有一个——暗示。

这门功课多简单,就两个字,我教过几个导演,但他们就是学不会,急得我捶胸顿足。某次,我曾对一个导演说:“你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如果必须压缩成一句话,你这么说——怎么不恐怖你就怎么演!”要是听懂了这句话,悬疑片至少提高一个级别。

一部悬疑片,无非从悬念开始,最后揭开谜底。单从恐怖角度讲,从悬念到谜底之间,如果是一条直线,最失败。反之,越绕越成功。

2,细节和情节的问题比较幼稚。失败的悬疑片,恰恰在千方百计地拼细节,造一万个恐怖细节,依然是一堆垃圾。牛逼的悬疑片靠的是步步逼近的情节,无法偏移的故事走向,迈向唯一的谜底和结尾。它是浑然天成的。

我一直说,经典的电影,尤其是经典的悬疑电影,只有一个结尾。而糟糕的悬疑电影却可以有无数个结尾。

编剧帮 您创作了 600多个长长短短的恐怖故事,您觉得悬疑和恐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是如何保持持久的创作力的?

周德东:1,感谢你用放大镜对准了一个很细微的差异。很多导演根本就没有弄清其中的不同。老实说,我进入影视行业之后,存在一个转型:从恐怖到悬疑。

悬疑故事是理性的,严密的,层层剥茧,直到水落石出。

恐怖故事是感性的,甚至是没有逻辑的,天马行空大想象,近似噩梦。

2, 第二个问题:我不是说了吗,我的粉丝都是美女……,想着她们爱看我的作品,动力就来了。

编剧帮 在新派系项目分享发布会上,您称,“实际上写喜剧是我的强项。”您觉得喜剧应该是什么样?当下有很多影视作品和喜剧相融合,叫好也叫座,那么悬疑和喜剧在结合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

周德东:1,我们被一个白痴逗笑了,会觉得自己很白痴;而我们被一种智慧逗笑了,会觉得自己很智慧。

一部好的喜剧,会让每个受众都感觉自己很智慧。

2,悬疑和喜剧好像不兼容,一个是压力,一个是浮力。我要做个尝试。我会以喜剧的形式去解构悬疑,以悬疑的形式去哄抬喜剧。估计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算了。

编剧帮 《女友》《格言》《青年文摘》杂志社主编,网络最受欢迎作家,Canon相机代言人,舞台剧编剧,中国十大散文家,主持人等等,这些不同的经历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您把编剧作为一种职业还是爱好?

周德东:1,我干过更多职业,以上提到的差不多只是三分之一,比如我还在锡林郭勒戈壁草原放过羊呢。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比如当下——拍戏。我甚至还会在我个人的影视作品中客串角色。体验对一个作家多重要,不言自明。

2,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从编剧角度说我是个外行。我要向你们学习。我和唐丽君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一个有效模式——写作小说之前,我会咨询她的意见,比如人物设定,情节点,压力线,整体故事走向……等等。

因此,小说本身已经具备了部分戏剧感和画面感。这会让编剧阶段省去很多力气。前面说了,我是个作家,我只是要把自己的小说变成画面,编剧是我实现这一心愿的必要工序。

3,啰嗦一句:好久没接受过采访了,哎呀妈呀,我发现我还挺能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德东:把周播剧做成悬疑领域的“样板戏”

一部悬疑片,无非从悬念开始,最后揭开谜底。单从恐怖角度讲,从悬念到谜底之间,如果是一条直线,最失败。反之,越绕越成功。

作者:小木匠

若没有大恨大爱,作品就是木乃伊。

——周德东

中国悬疑小说教父,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女友》《格言》《青年文摘》杂志社主编,网络最受欢迎作家,Canon相机代言人,舞台剧编剧,中国十大散文家,主持人……这只是周德东履历的三分之一。曾在锡林郭勒戈壁草原放过羊,生活里写作、吉他、游泳、健身、旅行、照顾女儿。此前,在上海电影节新派系新闻发布会上,他正式宣布加盟唐丽君的新派系。此次,编剧帮专访周德东,他幽默风趣的表示了对影视行业的见解,并独辟蹊径的分享了恐怖和悬疑的区别。

▲作家、编剧周德东

一、从互不了解到惺惺相惜

致力于中国悬疑剧的有口皆碑

编剧帮 您在2012年12月发微博称,“我发现我微博里留言的女读者越来越多,男读者越来越少,我是不是该反醒一下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这是否构成您与影视公司合作的良好前提?

周德东:1,我的粉丝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虽然无具体数据,但我感觉女性占80%以上。为什么呢?

从心理角度说,女人更善感,更细腻,更容易接受暗示,而成功的恐怖和悬疑小说都是残缺的,需要阅读者用想象力来填充。因此,她们天生是恐怖和悬疑小说的受众。

从生理角度说,女人相对弱小,她们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了解危险,熟悉恐惧,那甚至是一种生存演习。

另外我再吐露一下,据我所知,我的读者都是美女。美女在生活中被娇宠,她们并不需要某种虚幻的慰藉,只需要刺激——我真幸运。

2,不仅仅是娱乐,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是一切产业的主要消费者(除了老年保健品和尿不湿)。不过,影视公司和我合作可不是看中了我的女粉丝,而是我好不好!女粉丝只是我的拉拉队(笑)。你可能猜到了,接下来我就要炫耀我的智慧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涉足影视圈,现在既然来了,我必须做出几部样板戏,要不然会毁掉我在文字领域的金字招牌。中国有一些悬疑剧真的有点烂了,有口皆“悲”,我深知要扳回这一局需竭尽全力,好吧,体重120斤的周德东拼了。

编剧帮 现在很多具有网感的影视作品多是年轻的影视公司制作出品的,而您也正式宣布加盟新派系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为什么会选择与唐丽君合作?

周德东:最神奇的是——我几乎没看过唐丽君的作品,第一次我们见面聊时,她也几乎没看过我的作品,但是我们惺惺相惜。

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和数据,那是笨人结交的前提。智慧的人只用智慧判定对方的智慧。

影视圈的合作往往唯利是图,忽聚忽散,而我们的合作将是坚固的持久的。三年前,我俩第一次见面就聊了6个钟头,车都被停车场给锁了。我敬重她的国际化思维,做事的宏大格局,对市场的精准洞察,暴强的营销能力,吓人的工作能量,对观众心理号脉一般的把握,对女性情感自视一般的了解,还有她对改变中国影视现状的梦想。

她对我怎么看我不知道,我曾经暗地里猜测她是不是喜欢上我了。

▲新派系的编剧团队

编剧帮 您与新派系最近将合作联手推出《禁区左转90度》《十二星座微江湖》两个项目,方便说一下具体的合作模式吗?此次合作是否给您带来了新的挑战?

周德东:1,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并且永远是个作家。

我不会负责具体的制作和销售,我的工作身份依然是个创作者,负责新派系有关悬疑+喜剧+情感类甚至+科幻+探险的电视周播剧及电影项目,在未来,我将带领一些创作者完成剧本,并以艺术总监的身份介入拍摄直至后期。

2,对于我,智慧上没什么挑战,剑都磨了11年了。唯一的挑战是我需要学会跟人打交道,比如跟唐丽君,跟导演,跟编剧,跟演员,还有新派系那个我一见钟情的员工小马……我闲云野鹤惯了,与这个世界隔绝太久,必须重新衔接。

二、与受众同龄

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编剧帮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大论坛上,看到了很多数据和图表,比如对受众年龄、性别等很多方面的分析和调研,可以说目前影视产业以年轻化为主,您怎么看待年轻受众对于内容题材、类型的需求,如何和他们互动?

周德东:1,其实我很反感什么市场调查,什么数据图表。它只能说明你年纪大了,落伍了,怯了,眼花缭乱了,看不懂了,慌了,于是你赶紧去摸摸新一代的脉,然后揣摩着对方的喜好去制造东西。放心,这种东西一定是违和的,扭捏的,不诚恳的,难看的。

一个孩子会天天琢磨现在的孩子都在想什么吗?不好意思,我从来都是我读者的同龄人,而且他们一直信服我。

影视剧再商业,它也是艺术,艺术一定是自信的,坚定的,特立独行的,这是命根子。不要探究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是什么,你就是给他们创造潮流的人,包括服装、语式和观念。

我曾主编《格言》杂志,定位高中生,我从零创刊,从文章到美术,从不曾为了孩子而“孩子”,却受到追捧,月发行达到百万册。我并非说丝毫不了解市场和观众就可以胡整,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引领者,社会大势自然装在心里,那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一个灵魂工作者对民生社稷、大众心理的深刻洞察。不然我们引领谁?卖烧饼去算了。

张嘴市场调查,闭嘴数据图表,总让我看到一个追着大众屁股奔跑的滑稽背影。

编剧帮 除《禁区左转90度》之外,您的《十二星座微江湖》也是古代武侠悬疑喜剧,两个故事的落点都是情感,从女性视角出发,是否可以通过女性读者来带动女性观众?

周德东:实际上,情感是任何一种文艺作品的血液,包括纪录片,风光片,音乐片。

若没有大恨大爱,作品就是木乃伊。

你说的情感应该指男情女爱,是的,我的上述两部作品,确实放大了虐人的爱恨纠葛。小时候我写过几十部爱情故事,虽然是小情小爱,多数很做作,很矫情,毕竟是我重要的练笔。不过,做剧的时候,我依然需要女性情感高手唐丽君的点拨和调节。

一个人永远超越不了性别。我没想过通过谁带动谁,但这两部剧一定会像毒品一样令女性观众上瘾。

编剧帮 您在新派系项目分享发布会上表示,要做中国真正周播剧,“把这个周播剧做成悬疑领域题材的样板戏”。您觉得周播剧的优势在哪?在审查、创作、成本等方面会有哪些难度?

周德东:周播剧在国内很难实现,主要是制度,但是现在似乎这个时代来了。创作之外的难题我不负责,交给公司。我只负责创作部分。

对于周播剧来说,每个观众都是审查员,不受欢迎你就收起摄像机,灰溜溜“杀青”;

每个观众也都是参与者,甚至由他们来左右人物命运和剧情走向。这才是真正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不过大众的意见只是风向,绝不是航标灯,一个航海家必须考虑风向,因此,中途我可能顺着风向九弯十八转,但目的不会改变。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坚持的东西。

三、悬疑有一个结尾,恐怖没有逻辑

以喜剧解构悬疑,以悬疑哄抬喜剧

编剧帮 国产悬疑片的做作、不聪明、情节不连贯、逻辑不完整饱受广大恐怖迷诟病,您作为中国悬疑小说教父,您觉得国产悬疑片为什么不恐怖?成功的悬疑片,应该讲求细节恐怖还是情节恐怖?

周德东:1,一些国产悬疑片的导演可能始终不知道,制造恐怖的窍门只有一个——暗示。

这门功课多简单,就两个字,我教过几个导演,但他们就是学不会,急得我捶胸顿足。某次,我曾对一个导演说:“你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如果必须压缩成一句话,你这么说——怎么不恐怖你就怎么演!”要是听懂了这句话,悬疑片至少提高一个级别。

一部悬疑片,无非从悬念开始,最后揭开谜底。单从恐怖角度讲,从悬念到谜底之间,如果是一条直线,最失败。反之,越绕越成功。

2,细节和情节的问题比较幼稚。失败的悬疑片,恰恰在千方百计地拼细节,造一万个恐怖细节,依然是一堆垃圾。牛逼的悬疑片靠的是步步逼近的情节,无法偏移的故事走向,迈向唯一的谜底和结尾。它是浑然天成的。

我一直说,经典的电影,尤其是经典的悬疑电影,只有一个结尾。而糟糕的悬疑电影却可以有无数个结尾。

编剧帮 您创作了 600多个长长短短的恐怖故事,您觉得悬疑和恐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是如何保持持久的创作力的?

周德东:1,感谢你用放大镜对准了一个很细微的差异。很多导演根本就没有弄清其中的不同。老实说,我进入影视行业之后,存在一个转型:从恐怖到悬疑。

悬疑故事是理性的,严密的,层层剥茧,直到水落石出。

恐怖故事是感性的,甚至是没有逻辑的,天马行空大想象,近似噩梦。

2, 第二个问题:我不是说了吗,我的粉丝都是美女……,想着她们爱看我的作品,动力就来了。

编剧帮 在新派系项目分享发布会上,您称,“实际上写喜剧是我的强项。”您觉得喜剧应该是什么样?当下有很多影视作品和喜剧相融合,叫好也叫座,那么悬疑和喜剧在结合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

周德东:1,我们被一个白痴逗笑了,会觉得自己很白痴;而我们被一种智慧逗笑了,会觉得自己很智慧。

一部好的喜剧,会让每个受众都感觉自己很智慧。

2,悬疑和喜剧好像不兼容,一个是压力,一个是浮力。我要做个尝试。我会以喜剧的形式去解构悬疑,以悬疑的形式去哄抬喜剧。估计这句话很多人听不懂,算了。

编剧帮 《女友》《格言》《青年文摘》杂志社主编,网络最受欢迎作家,Canon相机代言人,舞台剧编剧,中国十大散文家,主持人等等,这些不同的经历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您把编剧作为一种职业还是爱好?

周德东:1,我干过更多职业,以上提到的差不多只是三分之一,比如我还在锡林郭勒戈壁草原放过羊呢。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比如当下——拍戏。我甚至还会在我个人的影视作品中客串角色。体验对一个作家多重要,不言自明。

2,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从编剧角度说我是个外行。我要向你们学习。我和唐丽君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一个有效模式——写作小说之前,我会咨询她的意见,比如人物设定,情节点,压力线,整体故事走向……等等。

因此,小说本身已经具备了部分戏剧感和画面感。这会让编剧阶段省去很多力气。前面说了,我是个作家,我只是要把自己的小说变成画面,编剧是我实现这一心愿的必要工序。

3,啰嗦一句:好久没接受过采访了,哎呀妈呀,我发现我还挺能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