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经典IP大起底1: 《画皮》故事改编哪家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经典IP大起底1: 《画皮》故事改编哪家强?

《画皮》作为经典IP,家喻户晓。如果被改编,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些新的故事、人物、情节。能否取得观众的喜欢,超越经典IP是关键。

虽然IP是近些年影视圈开口必谈的一个词,但是早在50年前,IP的运作就开始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影视行业兴起。自此,出现了一大批由古代小说、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其中,有些经典影视剧,成为80后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让原作成为改编生命力旺盛的经典IP。在这些作品中,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短片小说《画皮》改编而成的众多恐怖片,更是推陈出新,各有各的特点。

《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成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作为经典IP,它催生了多达10部影视剧。原著《画皮》是两千字的小说,内容是书生王生迷恋女鬼美貌丧命,妻子陈氏忍辱救夫的故事。原著的主旨是突出愚蠢的人分不清是非终被愚蠢所害,宣扬天道轮回、因果相报的社会伦理规律。其中,妻子陈氏忍辱救夫并不是故事的重点。

但是,在众多由《画皮》改编的影视剧中,故事主旨、重点、人设、剧情都通通被改,妻子救夫成为剧情重点。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有的影视剧也突出当代的热点话题,宣扬当代人的观念。

披着《画皮》之名将人设、剧情通通改

从1965年香港凤凰电影《画皮》开始,到《鬼叫春》、《中国民间故事之<画皮>》、《聊斋志异之<画皮>》、《古墓荒斋之<画皮>》、《画皮之阴阳法王》、《聊斋喜剧系列之<妖女画皮>》、《聊斋先生》、《聊斋之<画皮>》、《画皮》,大都以女鬼披人皮祸害社会为主要情节。为了适应影视剧戏剧冲突的需要,女鬼与术士的打斗成为剧情高潮。

与原著对比,封建男权社会下好色、愚蠢、懦弱的书生人设被改编成为不同的男性角色,有的忘恩负义,有的心狠手辣,还有的将书生人设改成蒲松龄。原著中女鬼冷酷无情、嗜血本性在影视剧中被改编成痴情女鬼、复仇女鬼、愚蠢女鬼等。

以1979年香港邵氏电影《鬼叫春》为例,编剧将《画皮》故事改编成为人鬼孽情穿越唐、清的故事。让影片剧情在原著的基础上更加离奇曲折、精彩、富有传奇色彩。唐朝时,女鬼诱惑王大将军,王将军将计就计,骗女鬼吃下饼,变成了一头牛。女鬼怀恨在心,千年之后,修炼幻化成人。此时,已是清朝。女鬼找到王将军转世之人——好色书生。女鬼以色诱惑,吃了书生的心,以抱冤仇。不过,书生妻子焦姣及时救下书生,女鬼被收伏。

电影保留了原著中书生好色遭祸害、幸得贤妻救护的元素,大胆改编,打破天道轮回主旨,突出人世无常。蒲松龄宣扬的天道轮回,已被人多次表达,电影再次解读,意义不大。这种有创意的改编,值得肯定。

紧跟社会热点  借古说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影视剧,只有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剧情,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也能激起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对于离我们时代久远的热门IP,影视改编如果以真实还原作品为目的,没有太多的意义。看电影、电视剧,还不如看原著。

这些由《画皮》IP改编的影视剧,大多都反映了当下社会现实,有的突出当下社会家庭关系变化、有的反映社会正义与邪恶的对决,还有的隐藏对法的看法。1994年电视剧《聊斋喜剧系列之<妖女画皮>》大胆借助书生、女鬼、道士故事,讨论了王法与私法的关系,讽刺了当时官场收受贿赂之像;借助道士与典史的斗争告知人们真正的法律是不能容忍贿赂的。

除了这种针砭时弊的改编,大多是改编还是借助书生、女鬼、原配之间三角关系解读当下社会小三介入、夫妻关系破灭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公众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编剧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不同人的看法。

2008年,大陆、香港合拍的《画皮》对社会三角恋关系进行现代解读。男人边远征战,偶遇小三,小三单方痴恋男人,原配留守家中。最后,三人迎来道德、伦理、正义的生死大战。细看下去,有些像为改革开放潮流走出来的成功男人发声。

恐怖镜头承担高潮转折的作用

《画皮》系列影视剧一直都打着恐怖名义,不过近些年又朝着玄幻的方向走。就那些称之为恐怖的《画皮》影视剧来看,恐怖承担了剧情高潮转折的作用。

让人感觉最为恐怖的是书生发现女鬼撕下人皮的那一幕。到了这儿,书生发现真相,剧情转到如何收伏女鬼。发现女鬼、斗法女鬼,是全剧情的高潮。怪异与打斗,是影视剧吸引人的重点。所以,那些《画皮》改编剧,会在高潮剧情之前铺垫很多。

综观来看,中国拍的《画皮》影视剧,多数不能称得上吓死人级别的恐怖片。全剧当中,女鬼大部分时间都是变成人形出现,只有一小段时间会变成鬼。这样的画面效果,不容易产生持久的恐怖效果。而且,这些影视剧针砭时弊的意图太过明显,目的盖过了恐怖效果。

恐怖电影的最高境界是偶然性引发的毁灭性结果。但是很多编剧在改编时都不愿放弃主角被复活这一情节。没有偶然性死亡的威胁,都不能称得上剧情恐怖片,只能说是镜头恐怖片。

经典IP也是可以超越的

《画皮》作为经典IP,家喻户晓。如果被改编,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些新的故事、人物、情节。能否取得观众的喜欢,超越经典IP是关键。

原著《画皮》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反映的是那时的社会思想,表达那时文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而我们经历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进入互联网时代。与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不同,我们迎来了中西方文化融合。那么,在改编经典IP《画皮》时,完全可以加入此时的社会矛盾、现象、文化,或者完全按照当代影视思路改编作品,打乱情节,超越原著作品的思想高度,打造更高层次的审美。这样,经典IP也能够转化成为成功的影视作品。

从2012年上映的《画皮2》来看,IP《画皮》还有继续改编的空间。《画皮2》一如以往,继续延续三角恋剧情。书生、女鬼、原配之间的情感戏已经被大家解读多次,但是以女鬼为主的鬼片寥寥无几。所以,未来不管是从鬼片入手,还是从文化大格局出发,都可以打造出超越《画皮》IP的大制作影片。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经典IP大起底1: 《画皮》故事改编哪家强?

《画皮》作为经典IP,家喻户晓。如果被改编,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些新的故事、人物、情节。能否取得观众的喜欢,超越经典IP是关键。

虽然IP是近些年影视圈开口必谈的一个词,但是早在50年前,IP的运作就开始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影视行业兴起。自此,出现了一大批由古代小说、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其中,有些经典影视剧,成为80后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让原作成为改编生命力旺盛的经典IP。在这些作品中,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短片小说《画皮》改编而成的众多恐怖片,更是推陈出新,各有各的特点。

《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成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作为经典IP,它催生了多达10部影视剧。原著《画皮》是两千字的小说,内容是书生王生迷恋女鬼美貌丧命,妻子陈氏忍辱救夫的故事。原著的主旨是突出愚蠢的人分不清是非终被愚蠢所害,宣扬天道轮回、因果相报的社会伦理规律。其中,妻子陈氏忍辱救夫并不是故事的重点。

但是,在众多由《画皮》改编的影视剧中,故事主旨、重点、人设、剧情都通通被改,妻子救夫成为剧情重点。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有的影视剧也突出当代的热点话题,宣扬当代人的观念。

披着《画皮》之名将人设、剧情通通改

从1965年香港凤凰电影《画皮》开始,到《鬼叫春》、《中国民间故事之<画皮>》、《聊斋志异之<画皮>》、《古墓荒斋之<画皮>》、《画皮之阴阳法王》、《聊斋喜剧系列之<妖女画皮>》、《聊斋先生》、《聊斋之<画皮>》、《画皮》,大都以女鬼披人皮祸害社会为主要情节。为了适应影视剧戏剧冲突的需要,女鬼与术士的打斗成为剧情高潮。

与原著对比,封建男权社会下好色、愚蠢、懦弱的书生人设被改编成为不同的男性角色,有的忘恩负义,有的心狠手辣,还有的将书生人设改成蒲松龄。原著中女鬼冷酷无情、嗜血本性在影视剧中被改编成痴情女鬼、复仇女鬼、愚蠢女鬼等。

以1979年香港邵氏电影《鬼叫春》为例,编剧将《画皮》故事改编成为人鬼孽情穿越唐、清的故事。让影片剧情在原著的基础上更加离奇曲折、精彩、富有传奇色彩。唐朝时,女鬼诱惑王大将军,王将军将计就计,骗女鬼吃下饼,变成了一头牛。女鬼怀恨在心,千年之后,修炼幻化成人。此时,已是清朝。女鬼找到王将军转世之人——好色书生。女鬼以色诱惑,吃了书生的心,以抱冤仇。不过,书生妻子焦姣及时救下书生,女鬼被收伏。

电影保留了原著中书生好色遭祸害、幸得贤妻救护的元素,大胆改编,打破天道轮回主旨,突出人世无常。蒲松龄宣扬的天道轮回,已被人多次表达,电影再次解读,意义不大。这种有创意的改编,值得肯定。

紧跟社会热点  借古说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影视剧,只有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剧情,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也能激起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对于离我们时代久远的热门IP,影视改编如果以真实还原作品为目的,没有太多的意义。看电影、电视剧,还不如看原著。

这些由《画皮》IP改编的影视剧,大多都反映了当下社会现实,有的突出当下社会家庭关系变化、有的反映社会正义与邪恶的对决,还有的隐藏对法的看法。1994年电视剧《聊斋喜剧系列之<妖女画皮>》大胆借助书生、女鬼、道士故事,讨论了王法与私法的关系,讽刺了当时官场收受贿赂之像;借助道士与典史的斗争告知人们真正的法律是不能容忍贿赂的。

除了这种针砭时弊的改编,大多是改编还是借助书生、女鬼、原配之间三角关系解读当下社会小三介入、夫妻关系破灭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公众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编剧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不同人的看法。

2008年,大陆、香港合拍的《画皮》对社会三角恋关系进行现代解读。男人边远征战,偶遇小三,小三单方痴恋男人,原配留守家中。最后,三人迎来道德、伦理、正义的生死大战。细看下去,有些像为改革开放潮流走出来的成功男人发声。

恐怖镜头承担高潮转折的作用

《画皮》系列影视剧一直都打着恐怖名义,不过近些年又朝着玄幻的方向走。就那些称之为恐怖的《画皮》影视剧来看,恐怖承担了剧情高潮转折的作用。

让人感觉最为恐怖的是书生发现女鬼撕下人皮的那一幕。到了这儿,书生发现真相,剧情转到如何收伏女鬼。发现女鬼、斗法女鬼,是全剧情的高潮。怪异与打斗,是影视剧吸引人的重点。所以,那些《画皮》改编剧,会在高潮剧情之前铺垫很多。

综观来看,中国拍的《画皮》影视剧,多数不能称得上吓死人级别的恐怖片。全剧当中,女鬼大部分时间都是变成人形出现,只有一小段时间会变成鬼。这样的画面效果,不容易产生持久的恐怖效果。而且,这些影视剧针砭时弊的意图太过明显,目的盖过了恐怖效果。

恐怖电影的最高境界是偶然性引发的毁灭性结果。但是很多编剧在改编时都不愿放弃主角被复活这一情节。没有偶然性死亡的威胁,都不能称得上剧情恐怖片,只能说是镜头恐怖片。

经典IP也是可以超越的

《画皮》作为经典IP,家喻户晓。如果被改编,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些新的故事、人物、情节。能否取得观众的喜欢,超越经典IP是关键。

原著《画皮》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反映的是那时的社会思想,表达那时文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而我们经历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进入互联网时代。与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不同,我们迎来了中西方文化融合。那么,在改编经典IP《画皮》时,完全可以加入此时的社会矛盾、现象、文化,或者完全按照当代影视思路改编作品,打乱情节,超越原著作品的思想高度,打造更高层次的审美。这样,经典IP也能够转化成为成功的影视作品。

从2012年上映的《画皮2》来看,IP《画皮》还有继续改编的空间。《画皮2》一如以往,继续延续三角恋剧情。书生、女鬼、原配之间的情感戏已经被大家解读多次,但是以女鬼为主的鬼片寥寥无几。所以,未来不管是从鬼片入手,还是从文化大格局出发,都可以打造出超越《画皮》IP的大制作影片。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