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李科文
编辑 谢欣
2月25日消息,香港新增约1001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日新冠确诊首破一万例。
在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双重打击下,进行全民检测成为了香港战胜疫情重要手段。2月2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将在3月推行全民强制检测,市民须进行3次核酸检测。
林郑月娥表示,将在全香港设立数百个检测中心,按全香港市民的出生年份及身份证号码,分批每人共做三轮核酸检测,每轮检测量约700万人。此外,因疫情空置的学校也将被作为“全民检测”的检测点、隔离点与学生接种疫苗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也重申“动态清零”,与坚持“早发现”、“早隔离”、切断病毒传播链。林郑月娥称,到香港的包括采样人员、流动检测车、核酸技术人员、亦通过中央协助特区本地的检测承办商在三个体育馆增设实验室,都已陆续增加并启用以增加本地检测量。目前,香港的单日检测采样量已能达到至少100万次。
对于检测空档期时市民间的防控问题,林郑月娥此前介绍,全民检测采取预约制,会尽量减低在检测中心出现的排队情况。每位市民在检测完毕后,会领取到间隔期中需要的防疫物资——KN95或同级的口罩等,同时拿到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再每日进行自行做检测。
还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当前的疫情状况研判,实行全民检测后,阳性确诊病例数量有很多可能会迅速上升,对新增病例如何及时隔离安置仍需被重视。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截至2月22日还有约30000名确诊或初步确诊人士仍在家中尚待进入隔离设施或入院。
林郑月娥表示,将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建设更多的社区隔离设施,来接收检测结果呈阳性但是没有病症或病症非常轻微的人士。目前,约有5000个单位来自竹篙湾,由以前但检疫中心变成现在的社区隔离设施,还有1600个酒店房间已投入社区隔离使用。她估计到2月底内,隔离设施单位还会增加一倍以上,达12000个。后续,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分阶段接收公屋、酒店、码头等增加隔离单位。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传播性更强,香港特区政府过往引以为傲的区域性防疫经验不再奏效。过去一年半,香港一直采用新冠病毒污水监察系统寻找并控制疫情传播。这是由香港特区政府的环保署、渠务署和香港大学团队共同研发的辅助抗疫方式,以城市全覆盖与区域定点抽查结合,监测污水中新冠病毒含量,再对特定大厦进行“围封强检”找出社区中的隐性患者。
此前,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病毒传播爆发速度已超过香港特区政府的流调速度,从源头外溢的疫情在社区泛滥,还有一些受感染的小群组。
过年期间访亲聚集,外加香港民众对疫情疲劳疏忽,导致病毒传播更甚。虽然香港特区政府在2月8日发布至今为止“最严格”的社交距离规定,但已无法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社区中藏有很多隐性传播链,二月初,香港新冠阳性确诊比例为0.5%(1000人中有5名新冠阳性患者),但到近日,有些地区新冠阳性确诊比例达2%,甚至更严重的区域已接近8%。
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指出,香港大学研究发现,2月16日的确诊病例繁殖率是3.3,即一个病例可以衍生出3.3名病例,显示疫情仍很严重,蔓延趋势未停。
但是,全民检测推行后,香港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将继续升高。而其背后则凸显出香港医疗系统公私营资源分配失衡的弊病。2月23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发言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因疫情的最新发展,医管局会保持开放态度,与私营医院保持联络,探讨共同合作的方向以及香港合作项目的可能性,以期尽快落实有关项目。
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王乔峯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全民检测势在必行,但根据身份证号码分批检测这一部分值得商榷,应优先控制病毒传染链条,让此前大量新增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优先进行检测并及时划区域隔离。此外,医委会、医管局等医疗部门,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如开放线上问诊救助热线、安排隔离地点问诊等,调动私营医生协助公营医院缓解医护人手紧缺问题,“私营医生是想帮忙但使不上劲”。
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从以往疫情经验来看,最缺乏的就是重症监护医疗人员,香港本地医护人员面临巨大压力,香港特区政府可在紧急情况下考虑邀请内地重症监护医疗人员前往香港协助,缓解医护人手不足的压力。
目前, 多家国内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为香港全民检测提供协助。2月24日,凯普生物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承接了香港三分之一的核酸检测数,目前在港的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约6万人次,也已增派一个日检测能力5万管的气膜实验室。此外,公司也再做增配日检能力10万管的气膜实验室的准备。
2月23日,华大集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华大香港“火眼”实验室于2月15日零时正式投入使用,为香港增加每日10万单管的检测能力,若采用3合1混样检测模式,每天可处理30万个样本;若采用5合1混样检测模式,每天可处理50万个样本,有效提升了香港的检测能力。此外,华大基因在第一套气膜“火眼”建成后,增派了翼舱版“火眼”实验室和两套气膜“火眼”实验室。目前华大基因第二套和第三套气膜“火眼”实验室已经抵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