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朴光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院研究员)
2022年3月9日,韩国将举行第20届总统选举,共有4位主要候选人参加此次大选的最终角逐。随着大选日期日益临近,代表不同党派和阵营的各候选人的游说及政策公约宣传活动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从目前韩国内的选情、舆情动向及民调支持率等综合情况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在4位主要候选人当中,代表进步阵营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和代表保守阵营的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两者进行最终“对决”的可能性很大。结合当前的韩国选举形势及选民意向来看,较前几届总统选举,此次大选呈现出了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选情不明朗,结局难预测。自2021年下半年大选日程正式启动以来,代表进步阵营的候选人李在明和代表保守阵营的候选人尹锡悦,便形成了明显的“两强”格局,而且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和影响力不分上下,一直保持着差不多的水平。今年1月间,虽有中间偏保守的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的“异军突起”,支持率一度达到十几个百分点,但与李在明和尹锡悦的支持率(30-40%之间)相比,仍逊一大筹。由于“两强”候选人的支持率一直咬得比较紧,到目前为止,大选选情依然不明朗,仍处于胶着状态,最后结局也很难预测。
第二,“负面攻击”成为“两强”候选人的主要竞争手段。在以往的韩国大选中,候选人之间也不乏“负面攻击”的案例,但像这次一样基本上毫无底线地攻击对方“短处”、拿对方家人“丑闻”持续做文章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以至于一些媒体将此次大选描述为“比丑大选”和“最令人厌恶的大选”。至今,尹锡悦团队仍然死死咬住李在明的大庄洞土地开发事件不放,而李在明团队则一直拿尹锡悦妻子履历造假、“7小时录音门”、岳母骗保被刑拘等丑闻说事儿。看来,不到选举最终结束,双方之间的“负面攻击”还会持续下去。
第三,政策公约不明确,形式大于内容,得不到广大选民的支持。韩国民众普遍反映,李在明和尹锡悦在政策公约宣传及公开电视辩论等活动中提出的有关韩国国民经济、民计民生、国政运营、内政外交等方面的政策主张和改革措施,不明确、不精准,缺乏系统性,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把握和反映韩国社会及民众所处的内外环境和现实诉求,而且很多措施不切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追求短期效果和立竿见影的意图明显。有韩国学者分析认为,李在明和尹锡悦的政策公约之所以得不到广大选民的支持,主要是因为两位候选人缺乏宏观层面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了解和把握韩国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及民众诉求不全面、不深入,以及在研究和制定政策公约方面投入精力少等。
第四,20-30岁年轻人和中间派选民成为“两强”候选人争夺的重点人群。由于李在明和尹锡悦各自代表执政的进步阵营和在野的保守阵营,所以他们在各自的阵营中都有比较稳固的支持群体。例如,李在明在进步倾向集中的40-50岁年龄层中占有优势,尹锡悦在保守倾向明显的60岁以上年龄层中占有较大优势。而韩国大多数20-30岁年轻人和大约占选民三分之一左右的中间派选民,并无明确的进步或保守倾向,他们只是更多地关注候选人及下届政府能否提出明确有效的政策主张并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在韩国选民中,这一群体被称为“摇摆层”。根据韩国多家民调查机构的调查预测,谁能够获得“摇摆层”的支持,谁的获选几率就更大。所以,李在明和尹锡悦都将20-30岁年轻人和中间派选民作为重点人群,并展开了一系列游说攻势。
第五,影响大选最终结局的变数依然存在。从韩国目前的选举形势来看,影响大选最终结果的变数依然存在。那就是在野的国民力量党和国民之党能否合力推出单一候选人。一旦出现候选人单一化,其代表无论是尹锡悦还是安哲秀,由于保守阵营的集中和在野势力的合并聚集,以及候选人单一化带来的支持群体的叠加效应,其胜选率要大于李在明。对此,韩国多家民调机构已进行了相关预测和推论。如此以来,韩国大选的走向和结局就会发生重大改变。虽然安哲秀于2月20日收回了与尹锡悦可以进行有条件的候选人单一化的提议,但到最后关头,二人经过某种协商最终达成候选人单一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可谓是当前影响韩国大选最终结果的最大变数。
距离大选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谁能最终入主青瓦台,现在还很难预料。如果李在明当选,因为其政策主张与现任文在寅政府大体相似又同属进步阵营和同一政党,下届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及走向不会有太大的调整与变化,但如果是尹锡悦当选,由于是在野党实现了所谓的“政权交替”,为否定或彰显与文在寅政府的不同,下届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将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如此一来,韩国政治自不必说,包括朝韩关系在内的半岛局势又将迎来不可预知的新挑战与新局面。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