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对谈杜琪峰:据说赵薇也要打古天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对谈杜琪峰:据说赵薇也要打古天乐?

大部分人都是有错的,问题不在怎么处理,而在于你是否逃避。我们要给人一个希望:积极人生是重要的。总有一瞬间你是可以醒来的。

今天为大家带来我、朱尔典老师与杜琪峰对谈的第二部分。

这个访谈为“人间电影大炮”视频节目而作,主旨是对银河映像20周年的发展历程和美学风格做一个总结(点击阅读:和杜琪峰的深度访谈),但恰逢《三人行》推出,因此也涉及到不少影片幕后的创作思路。今天推送的部分,主要涉及正在热映的《三人行》,以及杜琪峰导演对未来银河映像发展、扶持青年导演等问题的观点。

我知道,所有的访谈信息,在这个时候推出多少都会有一些推动宣传的色彩。但我们讲真,最珍惜的,还是能够和传说中的影坛大佬们拥有难得的、平等交流的机会。

从4月份北影节,我两次和杜琪峰导演有将近三个小时的对话。昨天下午也应邀在国贸三期太平洋咖啡馆为影迷做了一个90分钟的银河映像艺术风格的讲演活动。通过这个过程,我也更加加深了对银河映像,以及杜sir的佩服和热爱。

杜琪峰对于未来有志于电影创作的青年影人的建议,更是颇有启发。

视频节目的文字主体部分,我们请节目制作方摘录了出来,并请猕猴桃妹子编辑了一下版式,便于大家阅读。但实际上,由于感情色彩的原因,仍然是现场视频更能直观地看到现场讨论的气氛,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大家可以跟随我们回归节目摄制现场,感受杜sir异常努力、又感人的普通话表达。

昨天《三人行》片方开玩笑告诉我说,杜sir这几个月折腾下来,国语又有了明显的精进。哈哈,那韦家辉、游乃海也得加油了啊!在上影节时见到游乃海,这位未来银河映像的掌舵者,还得靠制片人朱淑仪女士的“现场翻译”才能表情达意。

《三人行》现在有两个语言版本。国语版中,赵薇、钟汉良是原声,古仔是配音;而在粤语版中,钟汉良、古仔是原声,赵薇是配音。但你若想更好地了解三人在片中的关系处理,葛格建议你最好还是去看一看粤语版(虽然这也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原声版),在北京的芳草地卢米埃、百老汇电影中心应该都有这个版本的推出。

《三人行》作为银河映像20周年的纪念作品,在这个时候一经推出,虽然在内地上映两日来打破了杜sir的首周票房纪录,但也收到了一些批评者的质疑。而《树大招风》这两天资源又可以在互联网找到了。对于这两部“节骨眼儿”上出现的作品,我觉得很有必要结合起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但因今晚我与毕赣导演有一个“亲密约会”,所以留待下周专门撰文和大家进行交流。

杜琪峰退步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华语电影界高效、优质、通俗的代表,如果让我在当今华语影坛只挑一位导演推荐,那一定还是杜琪峰导演。

看他的片子多了,有时候更多地是为了触摸那种熟悉、令人激动不已的风格样式。而风格样式以及电影议题设置,仍然在《三人行》中非常彰显,这是电影在艺术价值判断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

杜琪峰导演在访谈中曾笑着又不解地问我:你说银河映像在内地有这么多粉丝,可为什么卖得不好?而《澳门风云》却有这么多人看?当时,我有些难以回答。但我现在想,能够喜爱银河映像的人,一定可以跟随着杜导演步履不停地一直走下去吧。不要不忘艺术创作的初心,人多人少又有何妨?(奇爱博士)

搭棚拍戏 容易控制

朱尔典:《三人行》跟《华丽上班族》用的是同一个棚吗?

杜琪峰:棚是同一个,但是景整个改成了医院。当时我是刚好能够邀请赵薇、钟汉良个古天乐同时拍,所以才写的这个剧本。当初就像在一个场景里完成这部戏,有想过火车站或警察局,后来决定是医院。电影完全就是在这个棚里拍的。它有一些背景还是要做一些细节,因为棚里面也搭了这个医院的进口,比如台阶外面的。

朱尔典:有的电影多少会拍一两个街上行人来来回回、高楼大厦什么的。

杜琪峰:完全没有,只能在医院电视的新闻报道里看到其他景,但不是演员现场去演的。

朱尔典:把这些外景全部拿掉是出于什么考虑?

杜琪峰:就是要逼自己去想到底该怎么搞。

朱尔典:要给自己立个规矩,尽量在这个里头腾挪周转是吗?

杜琪峰:对。

奇爱博士:《华丽上班族》是不是为《三人行》搞的空间大棚拍的实验?

杜琪峰:没有这种想法,只是我喜欢在棚里拍,因为容易我控制。假如有太多外景,天气有时候会影响,还有很多不同的环境,都会对自己的创作产生影响。所以选择在棚里面,我感觉自己容易集中力量。

奇爱博士:我们研究电影的,有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过度阐释。

杜琪峰:没关系。

朱尔典:为什么选择在医院,而不是您刚说的火车站获是警察局?

杜琪峰:是我自己的原因。在香港,比较难找医院去拍电影,他们很忙的,根本没可能给你进去拍,而且太多人的话,卫生问题也没法保障,另外你又没法找一个真的景或比较接近的景,尤其是手术室,通常来讲是不允许拍电影的,所以我们一直都拍不好医院戏,都是马马虎虎就算了。所以我想把手术室的场景实实在在放到医院里,当时就买了仪器做这个景。因为这个景还有很多地方要活动,整个镜头可以走来走去,所以就花很多时间在设计这个景。

我们用的器材是开颅专用的,能从电影里看到完整的开颅场景:剃头发、开头皮、开头骨,然后是还有一个脑膜,把这个脑膜扒出来后,再去修理里边的东西,这些都很专业。平常没办法做到的。

这个电影我只希望能够给自己挑战。器材一直找了差不多两三个月才买齐,然后在香港我请了一个开脑的专家来指点赵薇。他整个过程做给赵薇看,他开一次,然后她做一次,慢慢告诉她每个步骤要怎样做。这个部分我们差不多拍了两个多月,还是只有其中一场戏。当时剪出来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但这只是其中一场戏,所以又剪辑成现在电影里的样子——我要的其实还是个过程。但是也希望我们能做一些自己以前没办法做的东西。我不了解中国大陆是不是,医院是很难给你去拍电影的。

《三人行》是为长镜头才拍的吗?

朱尔典:在《三人行》里,我们看到了《大事件》之后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感觉执行上比当你的《大事件》还要难。

杜琪峰:我一直在做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开拍两个月前,我让演员去做系统训练。开拍的时候,前两个礼拜不管,第三和第四个礼拜我开始要求他们做慢动作,我在旁边看着,中慢、小慢这样子,我都。要他们从这个学。实际上这个原因,开始的时候大家不明白,其实电影业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有个长镜头:做布景的时候这里要开,能搬走的。这个搭柱要推走的,这个搭台要推走的,这个上面的这个顶要拉高拉低的,就是这样的。

朱尔典:您一开始就想要拍这么一个长镜头是吗?

杜琪峰:我拍电影很多时候都有一个栏板,栏板像一个管弦乐队。它一定是这样子的,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当管弦乐队整个都用、所有的音乐都出来的时候,这个力量很强。一般来讲就是开头的时候有远一点的声音、近一点的声音,属于比较慢、比较浪漫的。但是它总有一个很澎湃的情况出现。我一直在做电影的想法,都是跟这些音乐的编写的感觉。不管怎么样,剧本最后一定要走入这个位置——这是开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因为它有一个结构,如果结构有问题会倒的,它结构稳定了以后才放这个布景跟推的东西。你的机器有30多尺,你要搞空间给它走。下面有一些又是吊很多钢丝的。中间有些人翻腾的。慢的最麻烦,打一个翻多容易啊,慢了整个都得打慢了,旁边要人拉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在旁边。所以几个动作是一样的,整个片花都是那些,有很多东西要搞的。所以你没有最早的一个设计,这个要拍的时候就很麻烦。

朱尔典:那说得严重点:《三人行》整部戏是为这个长镜头拍的吗?

杜琪峰:不是的。我是希望电影有个主题:大部分人都是有错的,问题不在怎么处理,而在于你是否逃避。你越是逃避就越麻烦,它会滚。我们要给人一个希望:积极人生是重要的。总有一瞬间你是可以醒来的。我们要等这个时刻的到来,而这一刻必须在电影最后,为了它才必须要搞一个长镜头。

朱尔典:这个镜头拍了多久?

杜琪峰:拍了很长很长时间。它固然要排练的。因为你不能,现在叫你自己做慢镜头,你要懂得利用你身体的平衡,才能产生这个慢动作,你必须要有这个时间。这个时间花了很长,但是不影响拍摄——剧组里面没工作做的演员,我就让他们去做这个。

朱尔典:其实就像舞台跳舞一样的。

杜琪峰:没错,完全是这样子。指导员指导,他们有信号的:他说中慢、快慢、再慢这样的。他是打一个鼓的。所有人很慢的时候,他打鼓,就变成中慢了。现在每一个人在这个景也是这样子的:先是个人的动作训练,然后再一组一组这样。我拍的时候,他们全都在这个组里面,拍了三天,人先排一段一段地排,镜头是一段一段地取。这个排的头5分钟或头1分钟叫停,看有什么东西要改良的就去改良,然后重头再来一次。因为是慢动作,我们要把要1分钟变成2分钟,2分钟变成3分钟或是4分钟,就这样一段一段的。所以拍了三天整个配合才好。

朱尔典:最后拍了几条?

杜琪峰:成功的好像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电影里这个。

朱尔典:那这是第几个呢?

杜琪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吧,算是很顺利的。当时我真以为自己要死了:那天古仔(古天乐)是5点的分级,当时两点了还没有定下来那个镜头。但有时候是天注定,最后一条一次过,我是比较满意的。

据说赵薇也要打古天乐?

朱尔典:《三人行》里钟汉良的设计,算是个黑帮分子吗?

杜琪峰:他是个悍匪。

朱尔典:赵薇在《三人行》里的转变是最清晰的:从最开始的不苟言笑、“把音乐关掉”,到最后的“再来点音乐”。您是想通过这么一个女医生,寓意人不能一错再错的状态吗?

杜琪峰:赵薇是整个电影的主线,我的表达都放在了她这个角色上面。她对自己这么高要求的人,没想到自己会犯错,因为她一旦错了就会产生后边警察和贼的问题。假如她很理智,就有可能没事。她不是坏人的,而是一个从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样的人最精英,而且处事很冷静——这是一直的传统,香港人是这样子的。

朱尔典:为什么选赵薇来演这个医生?是因为设定了一个内地来的角色吗?

杜琪峰:当然有这个原因了。我希望不用,但是没办法。我们都是讲故事的,哪管这个要求怎么样,而且之所以要这样,也是香港的现状——现在很多在香港的人,就是六七十年代很多游泳去香港的人,今天都是很发财,都是成功得不得了的。我爸爸都是偷去香港。

现在的转变都是跟以前差不多,但是好一点,他们是申请过来念书。你现在去大学很多都是内地生。我当时问赵薇能不能演这个戏——我就是猜一猜,我觉得她可能不演,因为我说我没有剧本。她第一顿饭约我去的时候,她很欣赏我,就爽快地答应去演了——没剧本她都没关系。所以很幸运,能跟她合作的时候,我很高兴。

朱尔典:在现场没有剧本,她会懵掉吗?

杜琪峰:一两天以后,她已经很准确地了解了:原来合作方法这样子的。她每天化好妆,通告时间到了,她就化好妆坐在旁边。我在这里看这个监视器,她拍完了也坐在这里,电影拍了三个多月,她都是这样:哪也不去哪,就是坐在你旁边。

朱尔典:她可能也在偷偷地学导演技巧了。

杜琪峰:她都不用学的。她就是很有专业的,而且其他人都不敢走——她都坐在这边了,谁敢走啊。所以一叫她,她就马上来了,她不麻烦的。我们晚上去吃饭,她都一个人去。现在很多演员,我们不晓得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演员变得不像演员,你跟这个演员讲话,他旁边有4、5个人围着。他们都不懂电影讲什么,我跟他怎么说。这就奇怪了,以前我们习惯演员跟导演两个讲戏,吃饭都是这样的。我们在香港多年来都是自己去的。周润发三部电影,他都是自己去。现在奇怪得不得了。他们为了拍电影还是为了什么目的。所以一看见赵薇开心得不得了。她自己搞定,你不要担心,只要讲几点,一切就OK了。

朱尔典:据说赵薇被古天乐打了耳光后,又加了一场戏让她打回去是吗?这是赵薇提的还是您提的?

杜琪峰:游乃海提出来的,现场加的,因为要平衡嘛。当拍完这一场戏的时候,我们俩的感觉都是应该再打回他。不知道怎么样,一定要她打会他——拍完才决定是要这样做的。

杜琪峰:我拍片从来没有剧本

奇爱博士:在银河映像20周年这个节点拍《三人行》,您是事先就有了完整的思路呢,还是跟以前一样一边拍一边写?

杜琪峰:没改变,都一样,一边拍、一边写,开始的时候我有一个要讲的概念,但细节还是一边拍一边写,所以工作人员常常就在边上等。十多年来我拍片都没有剧本,我习惯一边拍一边写,很多时候演员都放弃问我剧本了,都是到现场就知道了。

奇爱博士:从之前到这次《三人行》,您都是这么拍过来的?

杜琪峰:我们一年可能两部、三部电影都有。所以中间有一些电影是我很喜欢的,通常一想到有问题没得到解决,我就会停下来,拍另外一部电影,有空想好了又再拍。《PTU》是拍了两三年,《文雀》都有两三年了。然后《夺命金》也是差不多超过了两三年。但中间我都在拍其他电影。《三人行》这次相对还比较集中,它就是在三个多月里面一直在拍。因为没办法,那个布景,你一放久了它的价钱就贵,所以逼得比较快。

杜琪峰:不是我控制欲强,而是我执着

奇爱博士:您觉得自己是不是个权力欲比较强的导演?

杜琪峰:不是权力的问题,是我可能比较执着。我可能一直都觉得电影就是一个梦,从剧本到影像。对工业来讲,能当导演,其实也是一个梦。我很多时候花很多时间才成为一个导演,我不允许其他人犯错的。我们是专业的,只有懂得做电影的人,才能进这个工业,无论是灯光师还是道具,还是摄影师。有时候他们没有想清楚,或是进行的不好的时候,我会很容易生气——我不是为了结果怎么样,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从开始都没有好好地去执行自己应该做的责任,那时间长了,电影业就慢慢地没有专业的名词出现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很紧张我自己,很担心演员演的好的时候结果镜头不好——大家不是没拍过电影,为什么还出现这个问题?我常常相信演员的第一条是最好的,后边你讲再多都没用。我在现场通常不骂人,骂人也是因为他们不专业。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要执着、要专业。

奇爱博士:感觉银河映像的电影,都被您的作者风格固定化了,有过求变的想法吗?

杜琪峰:你问我到底是不是银河映像的电影都是一个风格,我当然希望不是的。有可能有一些剧本上面,写的时候我去写,还是韦家辉去写,还是游乃海去写,都好像是很接近的。可能我们的思想是差不多的。当然我希望我们公司其他人愿意去拍他的戏,有他自己的风格,好像今年,有3个“新浪潮”(杜琪峰主持的旨在挖掘青年导演的活动)导演出来拍《树大招风》,这部电影也是,我们很希望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但后来大家就说是银河映像的——我也没有办法。

杜琪峰:并不知道自己电影的颜色

奇爱博士:银河映像的电影调性比较一致,多以蓝黑色为主题,如果跟类型结合的话,比较像早期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概念。您会参考当年这些电影的技法吗?

杜琪峰:我记得我去欧洲影展的时候,他们说我对电影是刚才你说的“黑色电影”:所有的东西都是黑黑的,人都是在一个挣扎忧郁中是不见天日的。当时我说我不懂的,你们讲我才晓得我的电影是什么样子。至于说外国电影有没有影响?一定有。但是我不懂,可能看过在脑子里有记忆,然后才做出来,但是理论上人家其实有一个专业名词,你可能念过书的人很早明白这个。但是我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学过电影,所以并不知道大家说的黑色电影是什么。

年轻人要有passion、vision和mission

奇爱博士:如果做电影导演的话,需要大量地去观看经典电影吗?

杜琪峰:需要。我感觉是多看电影,多看经典一点的,它一定有东西告诉你的。但这个不是用来拍电影的。这是用来坚持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的。要拍电影、要做好一个导演,其实从生活里面很重要,生活里面的人的感受、人的感情,或者是一个地方的感情,可能一个火车站,一个bus站,一个自行车站,都给你一些情感在里面,看当时你曾经出现过什么东西。所以作为一个导演最重要,就是抓人跟场景去试。我感觉多看书也比较好。

奇爱博士:杜导能从您的角度,给现在年轻导演一些建议或忠告吗?

杜琪峰:很简单的。我用三个词。第一个是要有passion,热情。第二个是vision,视点。第三个你要mission,就是你去执行。这三个东西都是很重要的,你有passion没用的,你执行都不好。你有执行,有passion,但是你没有视点。你要影响,看完电影能影响人家的,哪怕一点点你就成功了。我讲的这三点很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对谈杜琪峰:据说赵薇也要打古天乐?

大部分人都是有错的,问题不在怎么处理,而在于你是否逃避。我们要给人一个希望:积极人生是重要的。总有一瞬间你是可以醒来的。

今天为大家带来我、朱尔典老师与杜琪峰对谈的第二部分。

这个访谈为“人间电影大炮”视频节目而作,主旨是对银河映像20周年的发展历程和美学风格做一个总结(点击阅读:和杜琪峰的深度访谈),但恰逢《三人行》推出,因此也涉及到不少影片幕后的创作思路。今天推送的部分,主要涉及正在热映的《三人行》,以及杜琪峰导演对未来银河映像发展、扶持青年导演等问题的观点。

我知道,所有的访谈信息,在这个时候推出多少都会有一些推动宣传的色彩。但我们讲真,最珍惜的,还是能够和传说中的影坛大佬们拥有难得的、平等交流的机会。

从4月份北影节,我两次和杜琪峰导演有将近三个小时的对话。昨天下午也应邀在国贸三期太平洋咖啡馆为影迷做了一个90分钟的银河映像艺术风格的讲演活动。通过这个过程,我也更加加深了对银河映像,以及杜sir的佩服和热爱。

杜琪峰对于未来有志于电影创作的青年影人的建议,更是颇有启发。

视频节目的文字主体部分,我们请节目制作方摘录了出来,并请猕猴桃妹子编辑了一下版式,便于大家阅读。但实际上,由于感情色彩的原因,仍然是现场视频更能直观地看到现场讨论的气氛,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大家可以跟随我们回归节目摄制现场,感受杜sir异常努力、又感人的普通话表达。

昨天《三人行》片方开玩笑告诉我说,杜sir这几个月折腾下来,国语又有了明显的精进。哈哈,那韦家辉、游乃海也得加油了啊!在上影节时见到游乃海,这位未来银河映像的掌舵者,还得靠制片人朱淑仪女士的“现场翻译”才能表情达意。

《三人行》现在有两个语言版本。国语版中,赵薇、钟汉良是原声,古仔是配音;而在粤语版中,钟汉良、古仔是原声,赵薇是配音。但你若想更好地了解三人在片中的关系处理,葛格建议你最好还是去看一看粤语版(虽然这也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原声版),在北京的芳草地卢米埃、百老汇电影中心应该都有这个版本的推出。

《三人行》作为银河映像20周年的纪念作品,在这个时候一经推出,虽然在内地上映两日来打破了杜sir的首周票房纪录,但也收到了一些批评者的质疑。而《树大招风》这两天资源又可以在互联网找到了。对于这两部“节骨眼儿”上出现的作品,我觉得很有必要结合起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但因今晚我与毕赣导演有一个“亲密约会”,所以留待下周专门撰文和大家进行交流。

杜琪峰退步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华语电影界高效、优质、通俗的代表,如果让我在当今华语影坛只挑一位导演推荐,那一定还是杜琪峰导演。

看他的片子多了,有时候更多地是为了触摸那种熟悉、令人激动不已的风格样式。而风格样式以及电影议题设置,仍然在《三人行》中非常彰显,这是电影在艺术价值判断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

杜琪峰导演在访谈中曾笑着又不解地问我:你说银河映像在内地有这么多粉丝,可为什么卖得不好?而《澳门风云》却有这么多人看?当时,我有些难以回答。但我现在想,能够喜爱银河映像的人,一定可以跟随着杜导演步履不停地一直走下去吧。不要不忘艺术创作的初心,人多人少又有何妨?(奇爱博士)

搭棚拍戏 容易控制

朱尔典:《三人行》跟《华丽上班族》用的是同一个棚吗?

杜琪峰:棚是同一个,但是景整个改成了医院。当时我是刚好能够邀请赵薇、钟汉良个古天乐同时拍,所以才写的这个剧本。当初就像在一个场景里完成这部戏,有想过火车站或警察局,后来决定是医院。电影完全就是在这个棚里拍的。它有一些背景还是要做一些细节,因为棚里面也搭了这个医院的进口,比如台阶外面的。

朱尔典:有的电影多少会拍一两个街上行人来来回回、高楼大厦什么的。

杜琪峰:完全没有,只能在医院电视的新闻报道里看到其他景,但不是演员现场去演的。

朱尔典:把这些外景全部拿掉是出于什么考虑?

杜琪峰:就是要逼自己去想到底该怎么搞。

朱尔典:要给自己立个规矩,尽量在这个里头腾挪周转是吗?

杜琪峰:对。

奇爱博士:《华丽上班族》是不是为《三人行》搞的空间大棚拍的实验?

杜琪峰:没有这种想法,只是我喜欢在棚里拍,因为容易我控制。假如有太多外景,天气有时候会影响,还有很多不同的环境,都会对自己的创作产生影响。所以选择在棚里面,我感觉自己容易集中力量。

奇爱博士:我们研究电影的,有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过度阐释。

杜琪峰:没关系。

朱尔典:为什么选择在医院,而不是您刚说的火车站获是警察局?

杜琪峰:是我自己的原因。在香港,比较难找医院去拍电影,他们很忙的,根本没可能给你进去拍,而且太多人的话,卫生问题也没法保障,另外你又没法找一个真的景或比较接近的景,尤其是手术室,通常来讲是不允许拍电影的,所以我们一直都拍不好医院戏,都是马马虎虎就算了。所以我想把手术室的场景实实在在放到医院里,当时就买了仪器做这个景。因为这个景还有很多地方要活动,整个镜头可以走来走去,所以就花很多时间在设计这个景。

我们用的器材是开颅专用的,能从电影里看到完整的开颅场景:剃头发、开头皮、开头骨,然后是还有一个脑膜,把这个脑膜扒出来后,再去修理里边的东西,这些都很专业。平常没办法做到的。

这个电影我只希望能够给自己挑战。器材一直找了差不多两三个月才买齐,然后在香港我请了一个开脑的专家来指点赵薇。他整个过程做给赵薇看,他开一次,然后她做一次,慢慢告诉她每个步骤要怎样做。这个部分我们差不多拍了两个多月,还是只有其中一场戏。当时剪出来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但这只是其中一场戏,所以又剪辑成现在电影里的样子——我要的其实还是个过程。但是也希望我们能做一些自己以前没办法做的东西。我不了解中国大陆是不是,医院是很难给你去拍电影的。

《三人行》是为长镜头才拍的吗?

朱尔典:在《三人行》里,我们看到了《大事件》之后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感觉执行上比当你的《大事件》还要难。

杜琪峰:我一直在做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开拍两个月前,我让演员去做系统训练。开拍的时候,前两个礼拜不管,第三和第四个礼拜我开始要求他们做慢动作,我在旁边看着,中慢、小慢这样子,我都。要他们从这个学。实际上这个原因,开始的时候大家不明白,其实电影业就一直在做这样的事,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有个长镜头:做布景的时候这里要开,能搬走的。这个搭柱要推走的,这个搭台要推走的,这个上面的这个顶要拉高拉低的,就是这样的。

朱尔典:您一开始就想要拍这么一个长镜头是吗?

杜琪峰:我拍电影很多时候都有一个栏板,栏板像一个管弦乐队。它一定是这样子的,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当管弦乐队整个都用、所有的音乐都出来的时候,这个力量很强。一般来讲就是开头的时候有远一点的声音、近一点的声音,属于比较慢、比较浪漫的。但是它总有一个很澎湃的情况出现。我一直在做电影的想法,都是跟这些音乐的编写的感觉。不管怎么样,剧本最后一定要走入这个位置——这是开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因为它有一个结构,如果结构有问题会倒的,它结构稳定了以后才放这个布景跟推的东西。你的机器有30多尺,你要搞空间给它走。下面有一些又是吊很多钢丝的。中间有些人翻腾的。慢的最麻烦,打一个翻多容易啊,慢了整个都得打慢了,旁边要人拉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在旁边。所以几个动作是一样的,整个片花都是那些,有很多东西要搞的。所以你没有最早的一个设计,这个要拍的时候就很麻烦。

朱尔典:那说得严重点:《三人行》整部戏是为这个长镜头拍的吗?

杜琪峰:不是的。我是希望电影有个主题:大部分人都是有错的,问题不在怎么处理,而在于你是否逃避。你越是逃避就越麻烦,它会滚。我们要给人一个希望:积极人生是重要的。总有一瞬间你是可以醒来的。我们要等这个时刻的到来,而这一刻必须在电影最后,为了它才必须要搞一个长镜头。

朱尔典:这个镜头拍了多久?

杜琪峰:拍了很长很长时间。它固然要排练的。因为你不能,现在叫你自己做慢镜头,你要懂得利用你身体的平衡,才能产生这个慢动作,你必须要有这个时间。这个时间花了很长,但是不影响拍摄——剧组里面没工作做的演员,我就让他们去做这个。

朱尔典:其实就像舞台跳舞一样的。

杜琪峰:没错,完全是这样子。指导员指导,他们有信号的:他说中慢、快慢、再慢这样的。他是打一个鼓的。所有人很慢的时候,他打鼓,就变成中慢了。现在每一个人在这个景也是这样子的:先是个人的动作训练,然后再一组一组这样。我拍的时候,他们全都在这个组里面,拍了三天,人先排一段一段地排,镜头是一段一段地取。这个排的头5分钟或头1分钟叫停,看有什么东西要改良的就去改良,然后重头再来一次。因为是慢动作,我们要把要1分钟变成2分钟,2分钟变成3分钟或是4分钟,就这样一段一段的。所以拍了三天整个配合才好。

朱尔典:最后拍了几条?

杜琪峰:成功的好像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电影里这个。

朱尔典:那这是第几个呢?

杜琪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吧,算是很顺利的。当时我真以为自己要死了:那天古仔(古天乐)是5点的分级,当时两点了还没有定下来那个镜头。但有时候是天注定,最后一条一次过,我是比较满意的。

据说赵薇也要打古天乐?

朱尔典:《三人行》里钟汉良的设计,算是个黑帮分子吗?

杜琪峰:他是个悍匪。

朱尔典:赵薇在《三人行》里的转变是最清晰的:从最开始的不苟言笑、“把音乐关掉”,到最后的“再来点音乐”。您是想通过这么一个女医生,寓意人不能一错再错的状态吗?

杜琪峰:赵薇是整个电影的主线,我的表达都放在了她这个角色上面。她对自己这么高要求的人,没想到自己会犯错,因为她一旦错了就会产生后边警察和贼的问题。假如她很理智,就有可能没事。她不是坏人的,而是一个从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样的人最精英,而且处事很冷静——这是一直的传统,香港人是这样子的。

朱尔典:为什么选赵薇来演这个医生?是因为设定了一个内地来的角色吗?

杜琪峰:当然有这个原因了。我希望不用,但是没办法。我们都是讲故事的,哪管这个要求怎么样,而且之所以要这样,也是香港的现状——现在很多在香港的人,就是六七十年代很多游泳去香港的人,今天都是很发财,都是成功得不得了的。我爸爸都是偷去香港。

现在的转变都是跟以前差不多,但是好一点,他们是申请过来念书。你现在去大学很多都是内地生。我当时问赵薇能不能演这个戏——我就是猜一猜,我觉得她可能不演,因为我说我没有剧本。她第一顿饭约我去的时候,她很欣赏我,就爽快地答应去演了——没剧本她都没关系。所以很幸运,能跟她合作的时候,我很高兴。

朱尔典:在现场没有剧本,她会懵掉吗?

杜琪峰:一两天以后,她已经很准确地了解了:原来合作方法这样子的。她每天化好妆,通告时间到了,她就化好妆坐在旁边。我在这里看这个监视器,她拍完了也坐在这里,电影拍了三个多月,她都是这样:哪也不去哪,就是坐在你旁边。

朱尔典:她可能也在偷偷地学导演技巧了。

杜琪峰:她都不用学的。她就是很有专业的,而且其他人都不敢走——她都坐在这边了,谁敢走啊。所以一叫她,她就马上来了,她不麻烦的。我们晚上去吃饭,她都一个人去。现在很多演员,我们不晓得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演员变得不像演员,你跟这个演员讲话,他旁边有4、5个人围着。他们都不懂电影讲什么,我跟他怎么说。这就奇怪了,以前我们习惯演员跟导演两个讲戏,吃饭都是这样的。我们在香港多年来都是自己去的。周润发三部电影,他都是自己去。现在奇怪得不得了。他们为了拍电影还是为了什么目的。所以一看见赵薇开心得不得了。她自己搞定,你不要担心,只要讲几点,一切就OK了。

朱尔典:据说赵薇被古天乐打了耳光后,又加了一场戏让她打回去是吗?这是赵薇提的还是您提的?

杜琪峰:游乃海提出来的,现场加的,因为要平衡嘛。当拍完这一场戏的时候,我们俩的感觉都是应该再打回他。不知道怎么样,一定要她打会他——拍完才决定是要这样做的。

杜琪峰:我拍片从来没有剧本

奇爱博士:在银河映像20周年这个节点拍《三人行》,您是事先就有了完整的思路呢,还是跟以前一样一边拍一边写?

杜琪峰:没改变,都一样,一边拍、一边写,开始的时候我有一个要讲的概念,但细节还是一边拍一边写,所以工作人员常常就在边上等。十多年来我拍片都没有剧本,我习惯一边拍一边写,很多时候演员都放弃问我剧本了,都是到现场就知道了。

奇爱博士:从之前到这次《三人行》,您都是这么拍过来的?

杜琪峰:我们一年可能两部、三部电影都有。所以中间有一些电影是我很喜欢的,通常一想到有问题没得到解决,我就会停下来,拍另外一部电影,有空想好了又再拍。《PTU》是拍了两三年,《文雀》都有两三年了。然后《夺命金》也是差不多超过了两三年。但中间我都在拍其他电影。《三人行》这次相对还比较集中,它就是在三个多月里面一直在拍。因为没办法,那个布景,你一放久了它的价钱就贵,所以逼得比较快。

杜琪峰:不是我控制欲强,而是我执着

奇爱博士:您觉得自己是不是个权力欲比较强的导演?

杜琪峰:不是权力的问题,是我可能比较执着。我可能一直都觉得电影就是一个梦,从剧本到影像。对工业来讲,能当导演,其实也是一个梦。我很多时候花很多时间才成为一个导演,我不允许其他人犯错的。我们是专业的,只有懂得做电影的人,才能进这个工业,无论是灯光师还是道具,还是摄影师。有时候他们没有想清楚,或是进行的不好的时候,我会很容易生气——我不是为了结果怎么样,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从开始都没有好好地去执行自己应该做的责任,那时间长了,电影业就慢慢地没有专业的名词出现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很紧张我自己,很担心演员演的好的时候结果镜头不好——大家不是没拍过电影,为什么还出现这个问题?我常常相信演员的第一条是最好的,后边你讲再多都没用。我在现场通常不骂人,骂人也是因为他们不专业。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要执着、要专业。

奇爱博士:感觉银河映像的电影,都被您的作者风格固定化了,有过求变的想法吗?

杜琪峰:你问我到底是不是银河映像的电影都是一个风格,我当然希望不是的。有可能有一些剧本上面,写的时候我去写,还是韦家辉去写,还是游乃海去写,都好像是很接近的。可能我们的思想是差不多的。当然我希望我们公司其他人愿意去拍他的戏,有他自己的风格,好像今年,有3个“新浪潮”(杜琪峰主持的旨在挖掘青年导演的活动)导演出来拍《树大招风》,这部电影也是,我们很希望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但后来大家就说是银河映像的——我也没有办法。

杜琪峰:并不知道自己电影的颜色

奇爱博士:银河映像的电影调性比较一致,多以蓝黑色为主题,如果跟类型结合的话,比较像早期好莱坞的黑色电影概念。您会参考当年这些电影的技法吗?

杜琪峰:我记得我去欧洲影展的时候,他们说我对电影是刚才你说的“黑色电影”:所有的东西都是黑黑的,人都是在一个挣扎忧郁中是不见天日的。当时我说我不懂的,你们讲我才晓得我的电影是什么样子。至于说外国电影有没有影响?一定有。但是我不懂,可能看过在脑子里有记忆,然后才做出来,但是理论上人家其实有一个专业名词,你可能念过书的人很早明白这个。但是我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学过电影,所以并不知道大家说的黑色电影是什么。

年轻人要有passion、vision和mission

奇爱博士:如果做电影导演的话,需要大量地去观看经典电影吗?

杜琪峰:需要。我感觉是多看电影,多看经典一点的,它一定有东西告诉你的。但这个不是用来拍电影的。这是用来坚持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的。要拍电影、要做好一个导演,其实从生活里面很重要,生活里面的人的感受、人的感情,或者是一个地方的感情,可能一个火车站,一个bus站,一个自行车站,都给你一些情感在里面,看当时你曾经出现过什么东西。所以作为一个导演最重要,就是抓人跟场景去试。我感觉多看书也比较好。

奇爱博士:杜导能从您的角度,给现在年轻导演一些建议或忠告吗?

杜琪峰:很简单的。我用三个词。第一个是要有passion,热情。第二个是vision,视点。第三个你要mission,就是你去执行。这三个东西都是很重要的,你有passion没用的,你执行都不好。你有执行,有passion,但是你没有视点。你要影响,看完电影能影响人家的,哪怕一点点你就成功了。我讲的这三点很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