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驶入减速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驶入减速带

淘系电商调整阵型。

文|光子星球 何芙蓉

编辑|吴先之

2月24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Q3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当季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预期2449.12亿元。净利润192.2亿元,同比下降75%。

在监管重锤、外部竞争、组织架构调整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过去一年的阿里并非顺风顺水。

聚焦到业务板块,核心电商业务面临增长放缓的困局。数据显示,阿里该季度中国商业分部收入1722.2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7%。

其中,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 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均录得单位数增长,主要由于市场状况放缓和竞争所致。同时阿里的优势品类服装和配饰,以及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实物商品 GMV 同比增长低于整体平均增长。

核心电商业务增长趋缓受整体市场饱和以及竞对冲击所致。行至隘口,传统电商巨人也开始转变思路。

阿里电商矩阵化

电商行业的变量因素在这几年突然多了起来,二十多年的电商老巨头阿里也不得不弯腰补课。对于补课的前提,或许是阿里自身以及外界明显感知到来自电商新势力的压迫感。

近日,有机构披露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其中前五分别为,淘宝51% 、京东20%、拼多多15%、抖音电商5%、快手电商4%,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由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平台瓜分。

值得注意的是,依旧排名第一的淘系电商,在2018年的占比还在70%的高位。

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崛起开始从各个维度分食淘系电商,轻资产模式下的淘系电商似乎没有京东自营模式抗打。

面对竞争对手的分食,曾经的大淘宝转变策略,分兵突围。

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发力站稳市场,淘宝如梦初醒,毕竟拼多多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接住了曾经淘宝天猫化时被迫逃离的小商家。

物本己者,举以予人。面对拼多多的来势汹汹,阿里开始意识到下沉市场的增长空间,继而“淘特”上线专攻下沉市场,同时对标拼多多,淘特也因此成为淘系电商的主要拉新动力。

2021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到约12.80亿,单季增加约4,300万;其中9.79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保持着25.67%的同比增长。

2020年3月淘特上线,从上图可以看出,阿里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数及其增长率在2021财年 Q4(2021.1-3)明显大幅度提升,自此其年度活跃消费者保持着逐年稳步增长。

其中,集团中国商业业务,即电商板块的AAC(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8.82亿,单季净增长约2,000万,财报明确表示其增长主要由淘特所驱动。

淘特在下沉市场持续渗透,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淘特拥有2.8亿AAC,较上季度增长3,900万。同时,淘特本季度支付订单量同比强劲增长超过100%。

在这场下沉市场争夺赛中,后来者阿里开始后发先至直逼拼多多形成下沉市场两强争霸的格局。

另外,随着抖音、快手带领“短视频+直播”走向常态化,直播电商应运而生。2019年2月,阿里将淘宝中的直播模块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APP名为“淘宝直播”,以此深入布局直播电商板块与抖音、快手、京东、蘑菇街等对手同台竞争。

2021年1月,淘宝直播品牌升级为点淘,不断强化直播电商的重要性。可见,淘宝直播与抖音、快手的竞争也逐渐进入深水区。

面对下沉市场的拼多多、直播电商的抖快,阿里分兵布阵均形成攻势。

注意点转回淘宝的老对手京东,正凭借自营物流+3C品类的优势收获好评与忠实消费者。自营电商虽苦则坚,其护城河不是哪个后来者就能轻易越过的。

近日,据晚点报道,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首先从3C品类推进,近期会通过手机天猫App改版正式上线 “猫享”。

自营+3C,阿里无疑将苗头直接指向京东,阿里在3C品类的缺失与其轻资产模式直接相关,如今试图补课。

纵观阿里整个电商阵营,正与各股势力形成对标,分兵突围,由守转攻。

本地服务助力电商业务

本次财报,阿里本地生活业务表现亮眼,首次以矩阵形式出现在财报内。

2021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年度活跃消费者约 3.72亿,单季淨增长 1,700 万。同期,本地生活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 22%。

其中,阿里本地生活阵营“到家“与“到目的地”两个板块的业务模型逐渐跑通。

财报表示,“到家”板块的即时配送订单维持健康增长并提升效率。在新商家数量快速增长及用户渗透率提升的推动下,包括饿了麽和淘鲜达订单量稳步增长,其中来自非餐的订单比例上升。同期,饿了么有序投入于用户获取及降低派送成本,其单位经济效益同比改善,

另外,“到目的地”板块致力于提升用户互动及使用频次。在高德的用户交易量及使用频次推动下,包括高德及飞猪的订单量快速增长。在为期一周的中国国庆假期期间,高德创下了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的纪录。

2021年,阿里曾多次强调本地生活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去年7月,阿里宣布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形成包括饿了么、高德、飞猪在内的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担任负责人。

本地生活板块之所以被阿里如此重视,很大原因在于电商与即时零售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随着电商的发展与竞争走向深水区,即时的重要性被不断凸显,即时达、当日达、次日达等逐渐被完善。这也是自营电商猫享被提上日程的原因。

阿里的核心业务是电商,远程送达的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而以即时配送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实则是电商在人们生活中的进一步延伸,这对于想在电商上寻找增量的阿里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阿里本次财报明确提到,社区商业平台业务淘菜菜,继续渗透到欠发达地区,同时实现了季度 GMV环比 30%的强劲增长。重要的是,淘菜菜带动了年度活跃消费者购买食品、杂货和生鲜产品的更高渗透率,提高了消费者在阿里平台上的购买频次和黏性。

可见,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打通协同、供应链复用等模式下,对于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阿里本地生活与核心电商业务的关联性逐渐增强。

驶入减速带

不难发现,淘系电商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下,已经转换了打法。但过去一年的阿里,深陷各种舆论危机,例如监管趋严、员工性侵丑闻、头部主播薇娅逃税被封杀等,股价经历跳水。

其财务数据也表现出明显的疲软。

财报披露,2022财年Q3阿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淨利润为人民币 204.29 亿元(32.06 亿美元)及淨利润为人民币 192.24 亿元(30.17 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 74%及 75%。

同时,集团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0%,增速创历史新低。

不过,在行业大趋势下,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纷纷告别曾经的高增长模式,转向关注质量。阿里同样如此,对比阿里营收与营业成本的变换趋势,两者明显同步,成本与营收同步收窄。

告别烧钱换增长的高投入模式,走向业务精细化运营。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体经济下行,消费者购买力受创,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增效也是度过疲软期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此时的阿里也正处于查缺补漏的阶段,正视新的竞争环境,补全对标业务。待业务发展成熟,将自然进入收获期。

但不可忽略的是,对标竞对一一补课同样面临着试错风险以及高额的成本付出,这对原本轻资产平台模式的淘系电商来说,同样也是巨大的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6k
  • 天猫精灵与夸克融合,将探索AI眼镜
  • 阿里巴巴等入股人形机器人研发商星动纪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驶入减速带

淘系电商调整阵型。

文|光子星球 何芙蓉

编辑|吴先之

2月24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Q3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当季营收2425.8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预期2449.12亿元。净利润192.2亿元,同比下降75%。

在监管重锤、外部竞争、组织架构调整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过去一年的阿里并非顺风顺水。

聚焦到业务板块,核心电商业务面临增长放缓的困局。数据显示,阿里该季度中国商业分部收入1722.2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7%。

其中,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 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均录得单位数增长,主要由于市场状况放缓和竞争所致。同时阿里的优势品类服装和配饰,以及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实物商品 GMV 同比增长低于整体平均增长。

核心电商业务增长趋缓受整体市场饱和以及竞对冲击所致。行至隘口,传统电商巨人也开始转变思路。

阿里电商矩阵化

电商行业的变量因素在这几年突然多了起来,二十多年的电商老巨头阿里也不得不弯腰补课。对于补课的前提,或许是阿里自身以及外界明显感知到来自电商新势力的压迫感。

近日,有机构披露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其中前五分别为,淘宝51% 、京东20%、拼多多15%、抖音电商5%、快手电商4%,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由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平台瓜分。

值得注意的是,依旧排名第一的淘系电商,在2018年的占比还在70%的高位。

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崛起开始从各个维度分食淘系电商,轻资产模式下的淘系电商似乎没有京东自营模式抗打。

面对竞争对手的分食,曾经的大淘宝转变策略,分兵突围。

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发力站稳市场,淘宝如梦初醒,毕竟拼多多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接住了曾经淘宝天猫化时被迫逃离的小商家。

物本己者,举以予人。面对拼多多的来势汹汹,阿里开始意识到下沉市场的增长空间,继而“淘特”上线专攻下沉市场,同时对标拼多多,淘特也因此成为淘系电商的主要拉新动力。

2021年,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到约12.80亿,单季增加约4,300万;其中9.79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保持着25.67%的同比增长。

2020年3月淘特上线,从上图可以看出,阿里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数及其增长率在2021财年 Q4(2021.1-3)明显大幅度提升,自此其年度活跃消费者保持着逐年稳步增长。

其中,集团中国商业业务,即电商板块的AAC(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8.82亿,单季净增长约2,000万,财报明确表示其增长主要由淘特所驱动。

淘特在下沉市场持续渗透,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淘特拥有2.8亿AAC,较上季度增长3,900万。同时,淘特本季度支付订单量同比强劲增长超过100%。

在这场下沉市场争夺赛中,后来者阿里开始后发先至直逼拼多多形成下沉市场两强争霸的格局。

另外,随着抖音、快手带领“短视频+直播”走向常态化,直播电商应运而生。2019年2月,阿里将淘宝中的直播模块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APP名为“淘宝直播”,以此深入布局直播电商板块与抖音、快手、京东、蘑菇街等对手同台竞争。

2021年1月,淘宝直播品牌升级为点淘,不断强化直播电商的重要性。可见,淘宝直播与抖音、快手的竞争也逐渐进入深水区。

面对下沉市场的拼多多、直播电商的抖快,阿里分兵布阵均形成攻势。

注意点转回淘宝的老对手京东,正凭借自营物流+3C品类的优势收获好评与忠实消费者。自营电商虽苦则坚,其护城河不是哪个后来者就能轻易越过的。

近日,据晚点报道,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首先从3C品类推进,近期会通过手机天猫App改版正式上线 “猫享”。

自营+3C,阿里无疑将苗头直接指向京东,阿里在3C品类的缺失与其轻资产模式直接相关,如今试图补课。

纵观阿里整个电商阵营,正与各股势力形成对标,分兵突围,由守转攻。

本地服务助力电商业务

本次财报,阿里本地生活业务表现亮眼,首次以矩阵形式出现在财报内。

2021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年度活跃消费者约 3.72亿,单季淨增长 1,700 万。同期,本地生活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 22%。

其中,阿里本地生活阵营“到家“与“到目的地”两个板块的业务模型逐渐跑通。

财报表示,“到家”板块的即时配送订单维持健康增长并提升效率。在新商家数量快速增长及用户渗透率提升的推动下,包括饿了麽和淘鲜达订单量稳步增长,其中来自非餐的订单比例上升。同期,饿了么有序投入于用户获取及降低派送成本,其单位经济效益同比改善,

另外,“到目的地”板块致力于提升用户互动及使用频次。在高德的用户交易量及使用频次推动下,包括高德及飞猪的订单量快速增长。在为期一周的中国国庆假期期间,高德创下了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的纪录。

2021年,阿里曾多次强调本地生活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去年7月,阿里宣布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形成包括饿了么、高德、飞猪在内的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担任负责人。

本地生活板块之所以被阿里如此重视,很大原因在于电商与即时零售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随着电商的发展与竞争走向深水区,即时的重要性被不断凸显,即时达、当日达、次日达等逐渐被完善。这也是自营电商猫享被提上日程的原因。

阿里的核心业务是电商,远程送达的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而以即时配送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实则是电商在人们生活中的进一步延伸,这对于想在电商上寻找增量的阿里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阿里本次财报明确提到,社区商业平台业务淘菜菜,继续渗透到欠发达地区,同时实现了季度 GMV环比 30%的强劲增长。重要的是,淘菜菜带动了年度活跃消费者购买食品、杂货和生鲜产品的更高渗透率,提高了消费者在阿里平台上的购买频次和黏性。

可见,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打通协同、供应链复用等模式下,对于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阿里本地生活与核心电商业务的关联性逐渐增强。

驶入减速带

不难发现,淘系电商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下,已经转换了打法。但过去一年的阿里,深陷各种舆论危机,例如监管趋严、员工性侵丑闻、头部主播薇娅逃税被封杀等,股价经历跳水。

其财务数据也表现出明显的疲软。

财报披露,2022财年Q3阿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淨利润为人民币 204.29 亿元(32.06 亿美元)及淨利润为人民币 192.24 亿元(30.17 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 74%及 75%。

同时,集团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0%,增速创历史新低。

不过,在行业大趋势下,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纷纷告别曾经的高增长模式,转向关注质量。阿里同样如此,对比阿里营收与营业成本的变换趋势,两者明显同步,成本与营收同步收窄。

告别烧钱换增长的高投入模式,走向业务精细化运营。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体经济下行,消费者购买力受创,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增效也是度过疲软期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此时的阿里也正处于查缺补漏的阶段,正视新的竞争环境,补全对标业务。待业务发展成熟,将自然进入收获期。

但不可忽略的是,对标竞对一一补课同样面临着试错风险以及高额的成本付出,这对原本轻资产平台模式的淘系电商来说,同样也是巨大的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