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弯道上的博弈——精锻齿轮龙头能否跑赢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弯道上的博弈——精锻齿轮龙头能否跑赢时代?

时代变革之下,如果不能灵活调整,迅速跟进,就容易被他人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Unsplash-Lukas Tennie

文|野马财经资本研究组  缪凌云

新的“风暴”总是不断出现。

历经三十年发展,精锻科技逐步建立起了技术、市场、规模等壁垒,坐稳了国内精锻齿轮龙头的位置。

然而,还未能放松太久,汽车市场环境便发生了变化。从2018年开始,行业整体产销量下滑,出现退潮;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崛起,燃油车企受到冲击;近两年,汽车缺“芯”,又带来了更大压力。

时代变革之下,如果不能灵活调整,迅速跟进,就容易被他人弯道超车,迎接精锻科技的,是全新的挑战。

了不起的差速器

李书福有这样一句经典论述:“造汽车很简单,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很显然,就像“我对钱不感兴趣”,这更多是大佬功成名就之后的一句轶语,真正的汽车,要复杂、精密得多。

就像一个小小的差速器,看似不起眼,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如果少了它,现代双轮或者四轮驱动的汽车拐弯时,便会出现空转、打滑的问题,稳定性很差,极易出现翻车等状况。

众所周知,半径越长,圆的周长越长。汽车在拐弯时,内侧和外车的车轮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径并不相同。如果两只轮子自由转动,自然无事,但当它们接入同一驱动力后,在保证同速转动的情况下,顺利拐弯或者通过复杂路况路面便成了难事。

上图来自精锻科技招股书

差速器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多重齿轮、传动轴的配合,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差速器中的锥齿轮,正是精锻科技(300258.SZ)的主要产品。

两千多年前(甚至更早),齿轮就已经出现,制作起来看似很简单,但至少在差速器上,并非如此。

一方面,此类齿轮的精度、品质要求非常高,毕竟应用场景是高速行驶下拐弯的汽车,安全性必须保证;另一方面,与圆柱形齿轮的切削加工方式不同,锥齿轮的制造以精密锻造为主,它具有机械性能好、生产效率高、节能节材、 高精度、高可靠、高寿命等显著优点,但对模具、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等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曾经长期占据着世界精锻齿轮市场主要份额,并且,不仅仅是差速器,精密成形齿轮技术,在汽车齿轮中的应用范围,一直不断提升。

而精锻科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步追上并部分赶超了国际先进企业,目前以30%左右的市占率,处于国内龙头位置。

从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

精锻科技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由泰县粉末冶金厂与美籍华人叶涛坚旗下美国檀岛合资设立,从事汽车齿轮生产业务,双方分别持股75%、25%。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国内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公司成立之初经营状况一直没有起色,连年亏损,1998年甚至陷入破产危机。为了摆脱困境,泰县粉末冶金厂将所有股份转让给叶涛坚,其通过追加投资等措施,让公司慢慢站稳了脚跟,于2002年开始扭亏。

因自己年事已高,叶涛坚很快心生退意,再加上2003年查出自己身患绝症,转让股份进程加快,最终接手方正是如今精锻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夏汉关(及其他10位自然人)。

夏汉关是一位技术型管理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着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身份。从1992年建立之初,他就担任着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负责技术攻坚,这也为精锻科技在研发方向的持续投资埋下了伏笔。

夏汉关接手之初的精锻科技,在国内企业中技术水平还算不错,但与国际竞争对手依旧差距明显。

不过,自助者天助,时代的馈赠很快到来。

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随着工业、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后,我国汽车产业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年时间,产量从200万辆,快速上升至1800万辆左右,涨幅约9倍。

政策层面,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2006年,“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总成及零部件”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出现“精密零部件成套加工技术”等表述......

得益于此,国内汽车公司发展迅速,众多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同样迎来了一段黄金发展期。2010年,精锻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67亿元,主要产品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差速器锥齿轮一般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组成)市占率分别达到28.46%、29.11%,已坐稳国内行业龙头之位。

上图信息整理自相关财报

2011年成功上市后,精锻科技发展再度提速,2018年,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12.65亿元、2.37亿元的峰值,而后一直保持在相同水平。

竞争壁垒,三十年建成

三十年时间,精锻科技从连年亏损、濒临破产,到营收十亿、现金流健康,背后是其在行业内竞争壁垒的逐步建立。

最重要的,自然是技术壁垒。

技术出身的夏汉关,从公司副总经理到董事长、实控人,一直对技术创新高度重视。

上图信息整理自相关财报

可以看到,2013年之前,精锻科技研发费用率大致保持在4%上下,而后数年,向上提高至5%左右,2020年再度提高为6.75%,投入的力度与持续性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都处于较高位置;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常年保持在15%。

提起人才,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即该行业需要较多的熟练工。熟练工缺乏,一度是制约产能的重要因素,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精锻科技通过高效对接、建立培训体系等方式,探索出一套应对之策。

截至2021年上半年,精锻科技拥有179件有效专利,其中包括42件发明专利;公司或旗下子公司拥有“绿色工厂”、“中国造·隐形冠军”等称号。

更加重要的是,长期积累下,公司的研发优势已经转化成了装备优势,其模具加工、测量、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等设备大多数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保证了产品开发周期、质量的稳定和交付的及时性。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突破中,一点点摸索的过程远比纸面上介绍复杂得多。

就在2011年,探讨精锻科技优势的时候,券商等第三方机构,用的还是“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已经具备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特点”此类表述,公司在《招股书》中描述自身技术时,也仅表示“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到了2017年,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精锻科技则表示“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外的同行,公司的技术水平、成本控制水平和产能等某些方面已强于或高于这些竞争对手”。

目前,精锻科技的产品,有超三成为出口销售,这也反映出国际知名企业对其技术水平的认可。

其次是市场壁垒。

在三十年的成长过程中,精锻科技与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沃尔沃、 福特、蔚来、理想等一线车企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运用于奔驰、宝马、奥迪、克莱斯勒一系列知名品牌汽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以此建立起的客户群体、品牌口碑,显然是新进入者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取的。

再者是规模壁垒。

对大型车企来说,供应商产品品质与产能的稳定性都非常重要,而精锻齿轮行业厂房、设备、生产线的投入,均需要大资金,长周期的投入。实际上,构建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正是精锻科技每年一项重要支出,如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其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合计13.63亿元。

高额的投资,需要良好的资金结构作为支撑,相同报告期内,精锻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12.46亿元,几乎仅靠自身造血,便能支撑上述投资。而作为业内龙头上市公司,它自然有着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

例如,就在2022年2月17日,精锻科技发布了一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其中7.4亿元,将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部件产业化项目;另外,2020年11月,公司还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成功募集了9.9亿元资金。

时代在转向

精锻齿轮领域,精锻科技龙头地位稳固,不过,危机并不仅仅来自于竞争对手,还有时代。

上图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2887.9万辆,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便开始掉头,进入下行通道。疫情影响叠加下,2020两年产销量已分别降至2522.5万辆、2531.1万辆,三年降幅分别达13.06%、12.35%。2021年则有所回暖。

受此影响,正如第二部分所提,精锻科技营业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在2019、2020两年均出现小幅下滑。

上图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更加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与猛烈冲击。如图所示,在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全年,其产销量分别为354.4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幅均在160%左右。

新能源汽车厂商与燃油车厂商并不完全重合,这就需要上游零部件企业重新构建客户关系、销售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调整生产、营销策略,很容易被弯道超车。

当然,危与机通常并存,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精锻科技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很早就进行了关注。

早在2011年的《招股书》中,精锻科技就已经提到了“新能源”,不过仅限于相关政策解读;2012年年报中,开始提及“继续以轿车市场为主攻方向,关注新能源汽车”;2013年,“拓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正式写入公司发展战略。

较早的关注与布局,让精锻科技得以积极面对时代的转向,2021年上半年,其与蔚来、小鹏、理想多家主要新能源车企建立了业务联系,给新能源车配套产品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62%,同比提升提升6.44个百分点。对比新能源车与整体汽车行业的产销量,这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数据。

同时,为了跟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如前所述,精锻科技正通过募资等方式,努力推动相关产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精锻科技就曾与特斯拉进行过接触,不过后续一直未有合作。

花开两朵,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还蕴含着另一重大机遇——差速器总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电动化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对差速器强度、精度、总成化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招商证券相关研报测算,若能由零部件供应商变为总成供应商,单车价值将会提升约三倍。

面对如此红利,本就具备一定优势的精锻科技自然不想错过,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汇川技术等公司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等项目定点,及国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相关项目提名;同时,2020年募集的资金,正是用来投资年产2万套模具及150万套差速器总成建设项目。

不过,盯上这片蓝海的并非只有精锻科技,例如汽车同步器生产商豪能股份(603809.SH)也在快速推进差速器总成布局,直言要做该领域的龙头。

或主动或被动,跳出舒适区后的精锻科技,将迎来更加强大的对手,这需要以“归零”的心态,踏上一段全新的征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精锻科技

283
  • 精锻科技(300258.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1.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28%
  • 机构风向标 | 精锻科技(300258)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6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弯道上的博弈——精锻齿轮龙头能否跑赢时代?

时代变革之下,如果不能灵活调整,迅速跟进,就容易被他人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Unsplash-Lukas Tennie

文|野马财经资本研究组  缪凌云

新的“风暴”总是不断出现。

历经三十年发展,精锻科技逐步建立起了技术、市场、规模等壁垒,坐稳了国内精锻齿轮龙头的位置。

然而,还未能放松太久,汽车市场环境便发生了变化。从2018年开始,行业整体产销量下滑,出现退潮;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崛起,燃油车企受到冲击;近两年,汽车缺“芯”,又带来了更大压力。

时代变革之下,如果不能灵活调整,迅速跟进,就容易被他人弯道超车,迎接精锻科技的,是全新的挑战。

了不起的差速器

李书福有这样一句经典论述:“造汽车很简单,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很显然,就像“我对钱不感兴趣”,这更多是大佬功成名就之后的一句轶语,真正的汽车,要复杂、精密得多。

就像一个小小的差速器,看似不起眼,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如果少了它,现代双轮或者四轮驱动的汽车拐弯时,便会出现空转、打滑的问题,稳定性很差,极易出现翻车等状况。

众所周知,半径越长,圆的周长越长。汽车在拐弯时,内侧和外车的车轮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径并不相同。如果两只轮子自由转动,自然无事,但当它们接入同一驱动力后,在保证同速转动的情况下,顺利拐弯或者通过复杂路况路面便成了难事。

上图来自精锻科技招股书

差速器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多重齿轮、传动轴的配合,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差速器中的锥齿轮,正是精锻科技(300258.SZ)的主要产品。

两千多年前(甚至更早),齿轮就已经出现,制作起来看似很简单,但至少在差速器上,并非如此。

一方面,此类齿轮的精度、品质要求非常高,毕竟应用场景是高速行驶下拐弯的汽车,安全性必须保证;另一方面,与圆柱形齿轮的切削加工方式不同,锥齿轮的制造以精密锻造为主,它具有机械性能好、生产效率高、节能节材、 高精度、高可靠、高寿命等显著优点,但对模具、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等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曾经长期占据着世界精锻齿轮市场主要份额,并且,不仅仅是差速器,精密成形齿轮技术,在汽车齿轮中的应用范围,一直不断提升。

而精锻科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步追上并部分赶超了国际先进企业,目前以30%左右的市占率,处于国内龙头位置。

从濒临破产,到行业龙头

精锻科技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由泰县粉末冶金厂与美籍华人叶涛坚旗下美国檀岛合资设立,从事汽车齿轮生产业务,双方分别持股75%、25%。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国内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公司成立之初经营状况一直没有起色,连年亏损,1998年甚至陷入破产危机。为了摆脱困境,泰县粉末冶金厂将所有股份转让给叶涛坚,其通过追加投资等措施,让公司慢慢站稳了脚跟,于2002年开始扭亏。

因自己年事已高,叶涛坚很快心生退意,再加上2003年查出自己身患绝症,转让股份进程加快,最终接手方正是如今精锻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夏汉关(及其他10位自然人)。

夏汉关是一位技术型管理者,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着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身份。从1992年建立之初,他就担任着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负责技术攻坚,这也为精锻科技在研发方向的持续投资埋下了伏笔。

夏汉关接手之初的精锻科技,在国内企业中技术水平还算不错,但与国际竞争对手依旧差距明显。

不过,自助者天助,时代的馈赠很快到来。

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随着工业、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后,我国汽车产业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年时间,产量从200万辆,快速上升至1800万辆左右,涨幅约9倍。

政策层面,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2006年,“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总成及零部件”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出现“精密零部件成套加工技术”等表述......

得益于此,国内汽车公司发展迅速,众多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同样迎来了一段黄金发展期。2010年,精锻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67亿元,主要产品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差速器锥齿轮一般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组成)市占率分别达到28.46%、29.11%,已坐稳国内行业龙头之位。

上图信息整理自相关财报

2011年成功上市后,精锻科技发展再度提速,2018年,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12.65亿元、2.37亿元的峰值,而后一直保持在相同水平。

竞争壁垒,三十年建成

三十年时间,精锻科技从连年亏损、濒临破产,到营收十亿、现金流健康,背后是其在行业内竞争壁垒的逐步建立。

最重要的,自然是技术壁垒。

技术出身的夏汉关,从公司副总经理到董事长、实控人,一直对技术创新高度重视。

上图信息整理自相关财报

可以看到,2013年之前,精锻科技研发费用率大致保持在4%上下,而后数年,向上提高至5%左右,2020年再度提高为6.75%,投入的力度与持续性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都处于较高位置;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常年保持在15%。

提起人才,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即该行业需要较多的熟练工。熟练工缺乏,一度是制约产能的重要因素,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精锻科技通过高效对接、建立培训体系等方式,探索出一套应对之策。

截至2021年上半年,精锻科技拥有179件有效专利,其中包括42件发明专利;公司或旗下子公司拥有“绿色工厂”、“中国造·隐形冠军”等称号。

更加重要的是,长期积累下,公司的研发优势已经转化成了装备优势,其模具加工、测量、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等设备大多数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保证了产品开发周期、质量的稳定和交付的及时性。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突破中,一点点摸索的过程远比纸面上介绍复杂得多。

就在2011年,探讨精锻科技优势的时候,券商等第三方机构,用的还是“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已经具备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特点”此类表述,公司在《招股书》中描述自身技术时,也仅表示“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到了2017年,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精锻科技则表示“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外的同行,公司的技术水平、成本控制水平和产能等某些方面已强于或高于这些竞争对手”。

目前,精锻科技的产品,有超三成为出口销售,这也反映出国际知名企业对其技术水平的认可。

其次是市场壁垒。

在三十年的成长过程中,精锻科技与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沃尔沃、 福特、蔚来、理想等一线车企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运用于奔驰、宝马、奥迪、克莱斯勒一系列知名品牌汽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以此建立起的客户群体、品牌口碑,显然是新进入者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取的。

再者是规模壁垒。

对大型车企来说,供应商产品品质与产能的稳定性都非常重要,而精锻齿轮行业厂房、设备、生产线的投入,均需要大资金,长周期的投入。实际上,构建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正是精锻科技每年一项重要支出,如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其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合计13.63亿元。

高额的投资,需要良好的资金结构作为支撑,相同报告期内,精锻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12.46亿元,几乎仅靠自身造血,便能支撑上述投资。而作为业内龙头上市公司,它自然有着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

例如,就在2022年2月17日,精锻科技发布了一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其中7.4亿元,将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传动部件产业化项目;另外,2020年11月,公司还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成功募集了9.9亿元资金。

时代在转向

精锻齿轮领域,精锻科技龙头地位稳固,不过,危机并不仅仅来自于竞争对手,还有时代。

上图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2887.9万辆,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便开始掉头,进入下行通道。疫情影响叠加下,2020两年产销量已分别降至2522.5万辆、2531.1万辆,三年降幅分别达13.06%、12.35%。2021年则有所回暖。

受此影响,正如第二部分所提,精锻科技营业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在2019、2020两年均出现小幅下滑。

上图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更加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与猛烈冲击。如图所示,在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全年,其产销量分别为354.4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幅均在160%左右。

新能源汽车厂商与燃油车厂商并不完全重合,这就需要上游零部件企业重新构建客户关系、销售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调整生产、营销策略,很容易被弯道超车。

当然,危与机通常并存,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精锻科技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很早就进行了关注。

早在2011年的《招股书》中,精锻科技就已经提到了“新能源”,不过仅限于相关政策解读;2012年年报中,开始提及“继续以轿车市场为主攻方向,关注新能源汽车”;2013年,“拓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正式写入公司发展战略。

较早的关注与布局,让精锻科技得以积极面对时代的转向,2021年上半年,其与蔚来、小鹏、理想多家主要新能源车企建立了业务联系,给新能源车配套产品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62%,同比提升提升6.44个百分点。对比新能源车与整体汽车行业的产销量,这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数据。

同时,为了跟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如前所述,精锻科技正通过募资等方式,努力推动相关产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精锻科技就曾与特斯拉进行过接触,不过后续一直未有合作。

花开两朵,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还蕴含着另一重大机遇——差速器总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电动化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对差速器强度、精度、总成化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招商证券相关研报测算,若能由零部件供应商变为总成供应商,单车价值将会提升约三倍。

面对如此红利,本就具备一定优势的精锻科技自然不想错过,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汇川技术等公司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等项目定点,及国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相关项目提名;同时,2020年募集的资金,正是用来投资年产2万套模具及150万套差速器总成建设项目。

不过,盯上这片蓝海的并非只有精锻科技,例如汽车同步器生产商豪能股份(603809.SH)也在快速推进差速器总成布局,直言要做该领域的龙头。

或主动或被动,跳出舒适区后的精锻科技,将迎来更加强大的对手,这需要以“归零”的心态,踏上一段全新的征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