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第二代短刀电池年底量产|锂电大咖说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第二代短刀电池年底量产|锂电大咖说①

新一代产品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至190 wh/kg。

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记者 | 庄键

编辑 | 张慧

蜂巢能源无疑是去年锂电行业的一匹黑马。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显示,蜂巢能源去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车量达到3.1 GWh,首次进入行业前十。这家锂电新贵脱胎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

蜂巢能源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只有1%,相较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仍有相当差距。但这家公司2021年的增长速度却超过430%,位列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之首。

去年底的公司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宣布2025年将达到600 GWh的电池产能,以满足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在所有已公布未来规划的电池企业中,蜂巢能源的扩产目标最具野心。

同样在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还公布了全域短刀化的产品战略。相比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刀片电池,蜂巢能源的这款磷酸铁锂电池新品长度更短,因此被命名为短刀电池。去年三季度,第一代短刀电池在蜂巢能源常州工厂正式量产,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接受了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回应产能规划、技术路线和原材料保供等热点问题。

以下为此次采访的实录,刊发时有所删减。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您如何评价公司2021年的整体表现,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

杨红新:去年进入行业前十,对蜂巢能源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今年,蜂巢能源还将在排行榜上更进一步。

去年实现这样的成绩,由几方面原因促成。

一是客户结构多元化。除长城汽车外,蜂巢能源也向多家外部客户供货,销量能够快速上升。

二是产品结构科学合理,踩对了点。除了纯电动汽车,蜂巢能源在短里程和长里程PHEV(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都有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是新建电池产能的快速释放。这也促进了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蜂巢能源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需要提高新产线的产能爬坡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大收益。其次,需要加快新产品推出的速度。

蜂巢能源计划推出第二代短刀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190 wh/kg,将在今年底量产。

对于客户而言,短刀电池产品有哪些吸引力?

杨红新:短刀电池的优势,首先是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因为它的成组效率更高。

其次,短刀产品会减少连接件和结构件,降低电池系统的整体成本。同时,短刀化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厚度对安全性的影响很大,越薄的电池越安全。

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今年在扩大电池产能方面有着怎样的计划?

杨红新:蜂巢能源大部分的在建电池项目,都有明确的订单需求,所以仍会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产能建设。

今年,江苏常州工厂仍将是蜂巢能源的第一大电池生产基地,四川遂宁、江苏南京和安徽马鞍山基地的出货量也会快速上升。同时,江苏盐城和江西上饶基地会在下半年开始释放产能,它们的产品以PHEV电池为主。

随着新产能不断释放,公司的产品结构也会出现一些调整。例如,今年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比重会提高到50%左右,短刀电池新产品的比例也会增加。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实现600 GWh的电池产能,达成这一目标的难点有哪些?

杨红新:最大的挑战是要选对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选择一旦错了,再掉头很难,大量的投入可能会放空。

所以蜂巢能源推出了几个战略来支撑600 GWh的产能规划,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首先是品类创新战略,它对应的是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问题。针对乘用车、商用车、储能和轻型车四大应用领域,蜂巢能源用平台化的短刀电池产品进行覆盖,以大幅降低产能投资风险。

蜂巢能源在建设新工厂时,很多产线都是按照磷酸铁锂、三元和无钴电池三种体系互相兼容来进行设计,也兼顾到了不同尺寸的电池。

如果早期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兼容性问题,并不会对产线投资带来很大负担,却可以很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供应链。

目前全球锂电池的生产规模并不算大,但供应链已经面临较大挑战。未来如果规模呈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挑战会更大。

所以,蜂巢能源一方面自制部分的核心电池原材料,同时也会投资原材料供应方。这些投资并不是基于财务考虑,而是一种战略生态投资。

蜂巢能源与被投方进行战略、技术合作,且深度绑定。未来蜂巢能源的电池产能放量时,这些企业的技术路线能和蜂巢能源相匹配,同时优先保障公司的生产所需。

此外,无论是投资电池生产设备还是产业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蜂巢能源因此推出了资本共创战略。除了正在进行的上市融资之外,蜂巢能源也希望更多地利用其他社会资本。

去年设立的蜂巢资本,即利用社会资金进行联合投资,投资方向包括电池产能、电池技术以及创新业务孵化。2021年,蜂巢资本实现了约10亿元的基金管理规模,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蜂巢能源还制定了相应的人才战略,推出了合伙人制度,员工持股已经覆盖数百人,未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

锂电池行业今年会有哪些新的趋势?

杨红新:首先,电池原材料价格不确定,供给会出现较大缺口。其次,新能源汽车领域受到补贴退坡和电池价格上涨影响,产品结构可能会有所调整。

此外,储能和轻型动力、商用车等新的锂电池应用领域,可能会出现快速增长。

蜂巢能源如何应对原材料涨价和供应短缺?

杨红新:在原材料成本上涨背景下,每家电池企业都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2019年,碳酸锂的价格只有五六万元,现在已经卖到了四五十万元,涨了近十倍。未来价格会涨到什么水平,还无法预判。

从2021年中开始,蜂巢能源采取了锁定上游原材料在内的多项举措。所以今年关键电池材料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此外,多措并举控制成本。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采用新的电池材料化学体系和调整电池产品结构等。

蜂巢能源如何向下游车企传导成本压力?

杨红新:这需要一步步进行。蜂巢能源会和整车企业友好协商,进行动态调整,共同分担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如果成本上涨的压力都由电池生产商承担,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发展,整车厂未来没有电池可用。如果电池价格一次性上调30%或者40%,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不可能因此上涨1万-2万元。

因此,电池价格上涨需要逐步获得市场接受,这也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

蜂巢能源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发生在您意料之外?

杨红新:2018年和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困难期,尤其是2019年的补贴退坡,使新能源汽车销售进入低谷。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于锂电池行业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没有想到的是,到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短短几年之内,锂电池行业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的剧烈变化。

在此过程中,蜂巢能源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力度,以及新工厂建设的步伐。如果在行业不景气时做了一些好布局,当行业变好时,就可以把握住市场的高速增长。

目前,蜂巢能源常州工厂的几款电池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面向PHEV、增程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这些产品的选型都是在2018年确定的。

未来电池行业是否会出现一项新的技术,改变现有的行业竞争格局?

杨红新:未来电动化的主流技术肯定还是锂电池,但在一些特殊领域,一些新型材料可能存在机会。

锂电池技术被完全颠覆掉的可能性并不大。在产业化方面,蜂巢能源未来几年的主要精力,还会继续放在把锂电池的方向上。

但企业也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所以蜂巢能源在新的电池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除了硅负极技术,也在研发固态电池,开发钠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材料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第二代短刀电池年底量产|锂电大咖说①

新一代产品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至190 wh/kg。

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记者 | 庄键

编辑 | 张慧

蜂巢能源无疑是去年锂电行业的一匹黑马。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显示,蜂巢能源去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车量达到3.1 GWh,首次进入行业前十。这家锂电新贵脱胎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

蜂巢能源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只有1%,相较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仍有相当差距。但这家公司2021年的增长速度却超过430%,位列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之首。

去年底的公司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宣布2025年将达到600 GWh的电池产能,以满足1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在所有已公布未来规划的电池企业中,蜂巢能源的扩产目标最具野心。

同样在电池日上,蜂巢能源还公布了全域短刀化的产品战略。相比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刀片电池,蜂巢能源的这款磷酸铁锂电池新品长度更短,因此被命名为短刀电池。去年三季度,第一代短刀电池在蜂巢能源常州工厂正式量产,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接受了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回应产能规划、技术路线和原材料保供等热点问题。

以下为此次采访的实录,刊发时有所删减。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您如何评价公司2021年的整体表现,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

杨红新:去年进入行业前十,对蜂巢能源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今年,蜂巢能源还将在排行榜上更进一步。

去年实现这样的成绩,由几方面原因促成。

一是客户结构多元化。除长城汽车外,蜂巢能源也向多家外部客户供货,销量能够快速上升。

二是产品结构科学合理,踩对了点。除了纯电动汽车,蜂巢能源在短里程和长里程PHEV(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都有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是新建电池产能的快速释放。这也促进了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蜂巢能源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是需要提高新产线的产能爬坡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大收益。其次,需要加快新产品推出的速度。

蜂巢能源计划推出第二代短刀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190 wh/kg,将在今年底量产。

对于客户而言,短刀电池产品有哪些吸引力?

杨红新:短刀电池的优势,首先是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因为它的成组效率更高。

其次,短刀产品会减少连接件和结构件,降低电池系统的整体成本。同时,短刀化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厚度对安全性的影响很大,越薄的电池越安全。

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图片来源: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今年在扩大电池产能方面有着怎样的计划?

杨红新:蜂巢能源大部分的在建电池项目,都有明确的订单需求,所以仍会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产能建设。

今年,江苏常州工厂仍将是蜂巢能源的第一大电池生产基地,四川遂宁、江苏南京和安徽马鞍山基地的出货量也会快速上升。同时,江苏盐城和江西上饶基地会在下半年开始释放产能,它们的产品以PHEV电池为主。

随着新产能不断释放,公司的产品结构也会出现一些调整。例如,今年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比重会提高到50%左右,短刀电池新产品的比例也会增加。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实现600 GWh的电池产能,达成这一目标的难点有哪些?

杨红新:最大的挑战是要选对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选择一旦错了,再掉头很难,大量的投入可能会放空。

所以蜂巢能源推出了几个战略来支撑600 GWh的产能规划,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首先是品类创新战略,它对应的是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问题。针对乘用车、商用车、储能和轻型车四大应用领域,蜂巢能源用平台化的短刀电池产品进行覆盖,以大幅降低产能投资风险。

蜂巢能源在建设新工厂时,很多产线都是按照磷酸铁锂、三元和无钴电池三种体系互相兼容来进行设计,也兼顾到了不同尺寸的电池。

如果早期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兼容性问题,并不会对产线投资带来很大负担,却可以很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供应链。

目前全球锂电池的生产规模并不算大,但供应链已经面临较大挑战。未来如果规模呈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挑战会更大。

所以,蜂巢能源一方面自制部分的核心电池原材料,同时也会投资原材料供应方。这些投资并不是基于财务考虑,而是一种战略生态投资。

蜂巢能源与被投方进行战略、技术合作,且深度绑定。未来蜂巢能源的电池产能放量时,这些企业的技术路线能和蜂巢能源相匹配,同时优先保障公司的生产所需。

此外,无论是投资电池生产设备还是产业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蜂巢能源因此推出了资本共创战略。除了正在进行的上市融资之外,蜂巢能源也希望更多地利用其他社会资本。

去年设立的蜂巢资本,即利用社会资金进行联合投资,投资方向包括电池产能、电池技术以及创新业务孵化。2021年,蜂巢资本实现了约10亿元的基金管理规模,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蜂巢能源还制定了相应的人才战略,推出了合伙人制度,员工持股已经覆盖数百人,未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

锂电池行业今年会有哪些新的趋势?

杨红新:首先,电池原材料价格不确定,供给会出现较大缺口。其次,新能源汽车领域受到补贴退坡和电池价格上涨影响,产品结构可能会有所调整。

此外,储能和轻型动力、商用车等新的锂电池应用领域,可能会出现快速增长。

蜂巢能源如何应对原材料涨价和供应短缺?

杨红新:在原材料成本上涨背景下,每家电池企业都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2019年,碳酸锂的价格只有五六万元,现在已经卖到了四五十万元,涨了近十倍。未来价格会涨到什么水平,还无法预判。

从2021年中开始,蜂巢能源采取了锁定上游原材料在内的多项举措。所以今年关键电池材料能够基本满足需求。

此外,多措并举控制成本。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采用新的电池材料化学体系和调整电池产品结构等。

蜂巢能源如何向下游车企传导成本压力?

杨红新:这需要一步步进行。蜂巢能源会和整车企业友好协商,进行动态调整,共同分担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如果成本上涨的压力都由电池生产商承担,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发展,整车厂未来没有电池可用。如果电池价格一次性上调30%或者40%,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不可能因此上涨1万-2万元。

因此,电池价格上涨需要逐步获得市场接受,这也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

蜂巢能源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发生在您意料之外?

杨红新:2018年和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困难期,尤其是2019年的补贴退坡,使新能源汽车销售进入低谷。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于锂电池行业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没有想到的是,到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短短几年之内,锂电池行业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的剧烈变化。

在此过程中,蜂巢能源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力度,以及新工厂建设的步伐。如果在行业不景气时做了一些好布局,当行业变好时,就可以把握住市场的高速增长。

目前,蜂巢能源常州工厂的几款电池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面向PHEV、增程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这些产品的选型都是在2018年确定的。

未来电池行业是否会出现一项新的技术,改变现有的行业竞争格局?

杨红新:未来电动化的主流技术肯定还是锂电池,但在一些特殊领域,一些新型材料可能存在机会。

锂电池技术被完全颠覆掉的可能性并不大。在产业化方面,蜂巢能源未来几年的主要精力,还会继续放在把锂电池的方向上。

但企业也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所以蜂巢能源在新的电池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除了硅负极技术,也在研发固态电池,开发钠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材料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