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理想亏损扩大超1倍,重资产下如何前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理想亏损扩大超1倍,重资产下如何前行?

车型单一技术不足,如何消化压力?

文|征探财经 月橼

编辑 | 万佳丽

2月25日晚间,理想汽车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全年财务业绩。“总收入同比增长185.6%”“净亏损3.215亿元”“全年交付车90491辆”“毛利率20.6%”等关键词填满了这份“成绩单”。

从收入和销量上看,理想汽车的2021年无疑是丰收的,仅凭理想ONE一款车型就抵御住了全行业供应链短缺的“寒流”,连续多月交付量超1万辆。在此基础上,理想汽车预备今年再接再厉,二季度推出下一代增程式平台的新车。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以高毛利著称的理想汽车还是亏了,净亏损较2020财年的1.517亿元扩大111.9%,亏损原因与研发投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有关,另外还受到了销售网络扩张和自建工厂的影响。

不少人质疑,“开张吃三年”的理想ONE有些独木难支,即使新车面世,增程式也始终无法代表电动车的未来,还在不断建厂扩张的理想汽车最后是否会在狂奔中“失速”?

亏损扩大一倍多

造车是公认的“烧钱”生意,但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被认为是最能赚钱的一个,单车毛利率超20%,让不少车企望尘莫及。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106.2亿元,同比增长156.1%;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74.9%。2021年全年,该公司总收入为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其中2021年的车辆销售收入占到全年总收入的96.7%。

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量为人民币38.4亿元,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110.7%。2021年全年,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达83.4亿元,较2020年增长165.6%。

对于去年的业绩表现,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他表示:“我们在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和加速销售网络扩张的前提下,第四季度仍然实现了盈利,经营现金流达到了38亿元,充分反映理想汽车拥有出众的经营效率。”

不过,尽管各项财务数据优异,但因前几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理想汽车2021年的净亏损依旧在扩大,较前一年增长111.9%至3.215亿元。

对此,理想汽车在财报中给出了详细的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数据,透露是因为这些费用的增加才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去年,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由2020年的11.0亿元增长198.8%至32.9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由2020年的11.2亿元增长212.1%至34.9亿元。

与此同时,大幅扩张直营及服务网络也拖累了利润。截至2021年底,理想汽车在102个城市拥有206家零售中心,几乎是2020年底的4倍,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则增加至278家。

从研发、渠道、市场到基础设施的全面扩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理想汽车亏损扩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单车型独木难支

从业务上看,理想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交付车35221辆,2021年全年交付车90491辆,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1月,理想汽车交付了12268辆,较2021年1月增长128.1%,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量将达到3万至3.2万辆。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所不同的是,理想汽车创立近7年来,交付的车型仅有理想ONE一款。

理想汽车在对外宣传过程中屡屡强调:“理想ONE仅用708天便实现10万辆的生产下线。”“理想ONE创国内造车新势力最快单车型破10万辆纪录。”“理想ONE创新势力车企单一车型最高单月销量纪录。”……

但是,俗话有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押宝单一车型势必会让理想汽车的抗风险能力变弱,更何况还是一款已经吃了3年的车型。

相比之下,蔚来、小鹏、威马早已摆脱单腿走路的问题。目前,小鹏有P7、P5和G3三款在售车型;蔚来在售车型有ES6、ES8、ET7、EC6四款;威马汽车则有EX5、EX6、W6等车型在售。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理想汽车方面似乎想法不同。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高管表示,“我们将选择以一种型号大批量销售,而不是很快就推出很多型号,但销量很小。”同时透露,将在2022年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此外,自2023年起,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无明显技术标签

不仅仅是车型单一,“核心技术”也是理想汽车一直备受争议的点。业内普遍认为,理想ONE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奉行的是“拿来主义”。

比如理想ONE搭载的1.2T三缸发动机源自于长安旗下的东安动力,东安发动机一直存在质量投诉,如今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主流车型都很少采用东安发动机;变频器和控制器系统等由李斯特、德尔福合作研发;电池以及电芯技术由国内最大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供应。

反观小鹏和蔚来,小鹏有行业领先的Xmart OS系统和XPILOT软件,蔚来坚持三电技术自研。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只有自研才能保证蔚来不在竞争中掉队。

再来看理想汽车走的增程式路线,虽然很贴心地为用户避开了里程焦虑问题,但一直未能真正被电动车市场认可。对比纯电动汽车,增程式动力系统的成本更低,被诟病只是纯电车到来前的过渡。

在李想看来,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因此,规划中,理想汽车今年推出的一款全尺寸SUV将继续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那么,5~10年后增程式技术是否还有市场,李想又能否保证自己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能后来居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上海对外发布一条关于新能源车型政策,即《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办法》中提到,从2023年1月1日起,不管是个人亦或是单位购买插电式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也就是说,2023年元旦起,购买插电式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将不再享有上海免费专用牌照。这对于定位中高端的理想汽车来说,或是一记重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财报中理想汽车宣布,公司首席技术官(CTO)王凯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前他主要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 OS实时操作系统等。

重资产下负重前行

产能的短缺也是理想汽车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之一。在2021年8月的时候,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就表示,由于产能的问题,理想汽车产能一度跟不上市场需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共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位于江苏常州的生产工厂。该工厂系理想汽车自建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车间。

一个是正在改造的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该工厂原是北京现代的第一工厂,因销售不振于2019年4月停产。依托这一工厂,理想汽车计划总投资60亿元,将其打造成为集整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新工厂,整顿好后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

而本次财报中,被外界猜测已久的理想汽车第三工厂也浮出水面。理想汽车方面透露,去年12月,公司与重庆市政府订立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两江新区建造重庆制造基地。

1月27日,理想汽车以4.3069亿元摘得重庆市两江新区一宗准入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该工业用地土地面积为113.34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二类工业用地,使用条件产业类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让年限为50年。

第三工厂选址重庆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8年12月,理想汽车就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从而获得了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当年,理想汽车还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约,计划投资110亿元建设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年产能40万辆,只是这一项目最后未能落地,此次可以说是再续前缘。

今年2月,李想立了一个flag:在2025年,理想汽车要占据国内电动车20%的市场份额,销量达到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把产能扩大到这一量级。但与蔚来汽车的代工模式不同,理想汽车是行业内的“重资产派”,坚持自建工厂,因此拥有消化重资产的揽客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若实现不了上述目标,理想汽车又该如何面对成本与产能消化的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理想汽车

5.5k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1%
  • 理想汽车:10月交付新车5.14万辆,同比增长2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理想亏损扩大超1倍,重资产下如何前行?

车型单一技术不足,如何消化压力?

文|征探财经 月橼

编辑 | 万佳丽

2月25日晚间,理想汽车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全年财务业绩。“总收入同比增长185.6%”“净亏损3.215亿元”“全年交付车90491辆”“毛利率20.6%”等关键词填满了这份“成绩单”。

从收入和销量上看,理想汽车的2021年无疑是丰收的,仅凭理想ONE一款车型就抵御住了全行业供应链短缺的“寒流”,连续多月交付量超1万辆。在此基础上,理想汽车预备今年再接再厉,二季度推出下一代增程式平台的新车。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以高毛利著称的理想汽车还是亏了,净亏损较2020财年的1.517亿元扩大111.9%,亏损原因与研发投入、管理费用大幅增加有关,另外还受到了销售网络扩张和自建工厂的影响。

不少人质疑,“开张吃三年”的理想ONE有些独木难支,即使新车面世,增程式也始终无法代表电动车的未来,还在不断建厂扩张的理想汽车最后是否会在狂奔中“失速”?

亏损扩大一倍多

造车是公认的“烧钱”生意,但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被认为是最能赚钱的一个,单车毛利率超20%,让不少车企望尘莫及。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为106.2亿元,同比增长156.1%;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74.9%。2021年全年,该公司总收入为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其中2021年的车辆销售收入占到全年总收入的96.7%。

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量为人民币38.4亿元,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110.7%。2021年全年,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达83.4亿元,较2020年增长165.6%。

对于去年的业绩表现,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他表示:“我们在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和加速销售网络扩张的前提下,第四季度仍然实现了盈利,经营现金流达到了38亿元,充分反映理想汽车拥有出众的经营效率。”

不过,尽管各项财务数据优异,但因前几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理想汽车2021年的净亏损依旧在扩大,较前一年增长111.9%至3.215亿元。

对此,理想汽车在财报中给出了详细的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数据,透露是因为这些费用的增加才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去年,理想汽车研发费用由2020年的11.0亿元增长198.8%至32.9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由2020年的11.2亿元增长212.1%至34.9亿元。

与此同时,大幅扩张直营及服务网络也拖累了利润。截至2021年底,理想汽车在102个城市拥有206家零售中心,几乎是2020年底的4倍,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则增加至278家。

从研发、渠道、市场到基础设施的全面扩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理想汽车亏损扩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单车型独木难支

从业务上看,理想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交付车35221辆,2021年全年交付车90491辆,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1月,理想汽车交付了12268辆,较2021年1月增长128.1%,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量将达到3万至3.2万辆。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所不同的是,理想汽车创立近7年来,交付的车型仅有理想ONE一款。

理想汽车在对外宣传过程中屡屡强调:“理想ONE仅用708天便实现10万辆的生产下线。”“理想ONE创国内造车新势力最快单车型破10万辆纪录。”“理想ONE创新势力车企单一车型最高单月销量纪录。”……

但是,俗话有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押宝单一车型势必会让理想汽车的抗风险能力变弱,更何况还是一款已经吃了3年的车型。

相比之下,蔚来、小鹏、威马早已摆脱单腿走路的问题。目前,小鹏有P7、P5和G3三款在售车型;蔚来在售车型有ES6、ES8、ET7、EC6四款;威马汽车则有EX5、EX6、W6等车型在售。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理想汽车方面似乎想法不同。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高管表示,“我们将选择以一种型号大批量销售,而不是很快就推出很多型号,但销量很小。”同时透露,将在2022年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此外,自2023年起,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无明显技术标签

不仅仅是车型单一,“核心技术”也是理想汽车一直备受争议的点。业内普遍认为,理想ONE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可言,奉行的是“拿来主义”。

比如理想ONE搭载的1.2T三缸发动机源自于长安旗下的东安动力,东安发动机一直存在质量投诉,如今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主流车型都很少采用东安发动机;变频器和控制器系统等由李斯特、德尔福合作研发;电池以及电芯技术由国内最大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供应。

反观小鹏和蔚来,小鹏有行业领先的Xmart OS系统和XPILOT软件,蔚来坚持三电技术自研。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只有自研才能保证蔚来不在竞争中掉队。

再来看理想汽车走的增程式路线,虽然很贴心地为用户避开了里程焦虑问题,但一直未能真正被电动车市场认可。对比纯电动汽车,增程式动力系统的成本更低,被诟病只是纯电车到来前的过渡。

在李想看来,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因此,规划中,理想汽车今年推出的一款全尺寸SUV将继续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那么,5~10年后增程式技术是否还有市场,李想又能否保证自己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能后来居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上海对外发布一条关于新能源车型政策,即《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办法》中提到,从2023年1月1日起,不管是个人亦或是单位购买插电式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也就是说,2023年元旦起,购买插电式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将不再享有上海免费专用牌照。这对于定位中高端的理想汽车来说,或是一记重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财报中理想汽车宣布,公司首席技术官(CTO)王凯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前他主要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 OS实时操作系统等。

重资产下负重前行

产能的短缺也是理想汽车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之一。在2021年8月的时候,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就表示,由于产能的问题,理想汽车产能一度跟不上市场需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共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位于江苏常州的生产工厂。该工厂系理想汽车自建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车间。

一个是正在改造的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该工厂原是北京现代的第一工厂,因销售不振于2019年4月停产。依托这一工厂,理想汽车计划总投资60亿元,将其打造成为集整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新工厂,整顿好后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

而本次财报中,被外界猜测已久的理想汽车第三工厂也浮出水面。理想汽车方面透露,去年12月,公司与重庆市政府订立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两江新区建造重庆制造基地。

1月27日,理想汽车以4.3069亿元摘得重庆市两江新区一宗准入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该工业用地土地面积为113.34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二类工业用地,使用条件产业类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让年限为50年。

第三工厂选址重庆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8年12月,理想汽车就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从而获得了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当年,理想汽车还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约,计划投资110亿元建设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年产能40万辆,只是这一项目最后未能落地,此次可以说是再续前缘。

今年2月,李想立了一个flag:在2025年,理想汽车要占据国内电动车20%的市场份额,销量达到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把产能扩大到这一量级。但与蔚来汽车的代工模式不同,理想汽车是行业内的“重资产派”,坚持自建工厂,因此拥有消化重资产的揽客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若实现不了上述目标,理想汽车又该如何面对成本与产能消化的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